首页 公文范文 农业的根本出路

农业的根本出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5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业的根本出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农业的根本出路

篇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只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才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最终解决“三农问题”。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是指世界上生产力最先进的农业。目前现代农业大体上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经济发达国家已达到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根据世界农业的发展状况,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用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的工具和设备;二是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代替了过去单纯依赖经验的传统技术,农业生产已越来越需要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三是农业生产日益社会化。其基本趋势是在农业企业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农业生产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密切,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的联合企业。所有这一切,又使得对农业经济实行科学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现代农业,从其结果看,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力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从土地生产率来看,单产大幅度提高。从农业劳动生产率来看,在农业已现代化的国家,一个农业劳动力能够耕种几百亩、上千亩耕地。农村经济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工具装备来武装农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以及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来管理农村经济,从而把传统的落后的农村经济转变为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村经济。

农业、农村和农民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可从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中窥见一斑。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业劳动力份额由75%下降到10%,英国大约用了三个世纪的时间,美国大约用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日本用了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农业劳动力份额从50%左右降到10%左右,法国用了一个世纪,日本用了半个世纪。

二、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农业必须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

1.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农产品需求持续较快增长的需要

从2006年的情况看,我国城镇居民对植物油、肉禽、蛋类和水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分别比农民高15.5%、47.7%、133.3%和200%。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快速推进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必须保持稳定的持续增长。

2.发展现代农业是资源约束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二是淡水资源短缺;三是近年来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

3.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我国农业要打破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提高资源和投人品的利用效率。

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思路

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的实际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现代化的要求,我国农业和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主要是:

1.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

当前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思想,在政策上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坚持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

2.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全面取消农业税收,对农民实行各项直接生产性补贴,中央财政建立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奖励补偿机制等。这些都标志着具有我国特点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一些地区就以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创新,它将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篇2

而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中国社会工业、城市、市场的发展,没有非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农业的发展。“可见,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在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动力在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市场需求。”戴小枫说,正是这种需求,促使了我国农业产业链条中产后部分十多年来的大发展,即农产品加工业的异军突起和快速发展。

篇3

在市政府,市委宣传部贯彻落实五次党代会精神采访小组采访副市长魏启生时,魏启生说,在市五次党代会上赵振起书记所作的报告中,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更加宏伟的目标、艰巨的任务、更高的要求。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任务,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第一要务,不断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在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我市要重点抓好一个“首要任务”、一个“战略重点”、一个“根本出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魏启生说,一是把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确保粮食安全,不断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充分挖掘科技增产潜力。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要保持在22亿斤的阶段水平。优质、专用粮食面积要占到粮食总面积的90%以上,以特色乡镇为重点建设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优质大豆和特种玉米生产基地、高油高蛋白大豆基地185万亩。充分发挥我市玉米育种优势,以市农科院为龙头,实施种子工程,使我市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玉米良种繁育基地。二是把优先发展精品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2007年,优质肉牛、奶牛、猪、鹅和鸡标准化示范基地饲养量占畜禽饲养量的70%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100个,规模养殖场户发展到4.8万户,屠宰检疫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三是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核心,是从根本上破解“三农”的有效途径。要继续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做大企业规模,做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现代农业的带动作用。继续发挥与农发行、农联社合作的“两个金融”平台作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四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梯次推进、滚动发展、逐步完善,加强组织引导力度,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继续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统筹城乡资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抓紧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急迫的现实问题。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