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3:5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篇1

中图分类号 S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259-02

党的十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就是使农业生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和良性运行,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内容,尤其在江苏,人口稠密、农业资源相对稀缺,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显得特别重要。

科学施肥作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改良与培肥土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文明的建成。反之,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致使氮、磷、钾的流失风险加大,水体富营养化,能源浪费,污染生态环境,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为此,研究施肥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找到不合理施肥对土壤、水、大气产生影响的痕迹,为辅助政府决策和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供数据支撑,为建立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盐城提供技术支持。

1 肥料在盐城市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1 盐城农业发展离不开化肥

世界各国尤其是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的国家,其农业大都以化肥为肥料主体,通过增施化肥来达到粮食增产的目的。盐城市粮食增产中化肥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盐城市每1 kg化肥养分可增产粮食6 kg,化肥施用总量从1982年的18.17万t增长到2013年的59.29万t[1],人多地少的市情决定了盐城市化肥消费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1.2 建立美丽盐城离不开化肥

资源与环境是建立美丽盐城的基础,物质生活丰富,人民生活小康,生态环境良好是基本要求。这些都离不开肥料,它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料,是农作物生长的“粮食”。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土壤肥料发挥着纽带作用,关乎盐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要合理利用土壤肥料,使农业达到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生态文明,进而建成美丽新盐城。

1.3 科学施肥能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施肥可以改良和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抗倒伏、抗病害等能力,使农作物根茎更粗壮。肥料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耕地数量刚性减少,因此,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只有科学施肥,才能保证生产得到更好的发展,促使农业生态文明建成。

2 盐城市施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肥料施用与土壤生态环境

2.1.1 土壤酸化和板结。土壤酸度受化肥影响较大,甚至会导致土壤酸化[2]。硫酸钾在石灰性土壤中会生成硫酸钙,因此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钾,土壤中的钙会逐渐减少,土壤板结[3]。省市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2013年盐城市土壤pH值平均7.67,与第2次土壤普查的7.93相比,下降了0.26;耕层土壤容重平均值为1.29 g/cm3,比第2次土壤普查时增加0.03 g/cm3。

2.1.2 肥料中含有对土壤有害的物质。肥料不可避免的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国标虽对含有的部分有害物质含量做相应的规定,但长期施用,土壤有害物质必然会富集。长期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重金属累积及其对粮食品质和土壤污染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4-5]。虽然监测数据表明,盐城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是与2006年相比,土壤环境质量指标铜、铅、镉、铬、砷、汞分别提高了26.07%、22.20%、 -0.93%、19.23%、3.00%、32.43%。此外,市场上假肥料屡见不鲜,部分含有过量有害物质。盐城市在委托检测磷肥样品中曾测试到含有过量三氯乙醛的肥料样品。幸亏发现及时,如施用轻则减产,重则绝收,甚至对下茬产生危害[6]。问题化肥导致的事件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等地曾多次发生,受害品种包括小麦、花生、玉米等10多种农作物[3]。

2.1.3 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7]。调研数据显示,盐城市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主要表现在化肥总施用量过大以及氮、磷、钾比例失调,其中氮肥施用量占绝对优势,氮肥又以酰胺态氮、铵态氮为主。与大田作物相比,在设施栽培中土壤盐渍化现象尤为明显。温室大棚内土壤水分蒸发快,大量施用化肥,容易使保护地硝酸离子大量剩余与迅速累积,加速了土壤盐积和次生盐渍化。监测数据表明,盐城市非保护地栽培土壤含盐量为0.03‰~1.32‰,平均值为0.30‰;保护地栽培年限1~2年的大棚土壤含盐量为0.94‰~2.06‰,平均值为1.21‰;3~5年的大棚土壤含盐量为1.56‰~4.72‰,平均值为2.46‰,6~9年的大棚土壤含盐量为2.32‰~6.07‰,平均值为3.87‰,10年以上的大棚土壤含盐量为2.18‰~8.98‰,平均值为3.71‰,随着大棚使用年限延长,土壤含盐量呈现逐年积累趋势。

2.2 化肥施用与水环境

2.2.1 水体富营养化。美国环保部门研究指出,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导致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其占比分别为29.1%~67.5%、25.0%~45.9%,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8]。以盐城市区饮用水源(蟒蛇河)为例,蟒蛇河中叶绿素a 2.30 mg/L,总磷0.11 mg/L,总氮1.97 mg/L,透明度0.11 mg/L,高锰酸盐指数5.1 mg/L,综合评定其营养指标42.1,属中营养状态[9]。蟒蛇河上游几乎没有厂房,主要污染源头为龙岗镇排放的大量生活污水以及河沿岸农田肥料流失[9]。

2.2.2 污染地下水。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为化肥的长期大量施用[3]。氮肥进入土壤后,经硝化作用产生硝酸根,除了被作物吸收利用外,其余的硝酸根不能被负电的土壤胶体吸附,因而随降雨下渗而污染地下水[10]。施用氮肥不仅增加了土壤表层硝酸盐含量,同时也容易造成大量的硝酸盐被淋洗到深层土壤,形成对地下水的潜在威胁[11]。盐城市44个监测井的地下水良好的仅占23.5%,主要污染因子为亚硝酸盐氮、氨氮、铁等。与2001年相比,地下水质下降2个级别,农田施用氮肥对地下水的污染很普遍。

2.2.3 影响作物品质及食物链。施用氮明显增加土体各土层中的硝态氮含量,增加植物体内硝态氮含量,当累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会使其产品品质明显降低。硝酸盐有2种形态的化合物,分别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它们对植物基本无害,但对动物和人的机体有较大的毒性,特别是亚硝酸盐,其毒性要比硝酸盐高10倍[12]。人体摄入的硝酸盐有81.2%是来自蔬菜,而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氮肥又是蔬菜累积硝态氮的主要来源。周浩[13]从盐城市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地采集了42个品种265份蔬菜样品。检测样品中硝酸盐污染严重的占23.0%,高度污染的占19.6%,中度污染的占11.7%,轻度污染的占45.7%。硝酸盐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菜类>嫩茎叶花菜类>薯芋类>鲜豆类>葱蒜类>茄果类>水生蔬菜类;而亚硝酸盐含量均相对较低[13]。

2.3 化肥施用与大气环境

化肥特别是氮肥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其作用机理是氨挥发导致大气中氮含量增加[3]。硝化及反硝化释放N2O到大气中造成温室效应,氮肥的施用对其他温室气体CH4及CO2的释放也有影响。盐城市的调研结果显示,采集的125个样品,农村大气环境全部满足2级标准要求。得到的结论与相关研究报道不一致,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但不能否认施肥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仍应重视。

3 科学施肥促进盐城市农业生态文明建立的对策

3.1 规范肥料市场秩序

确保肥料没有问题是科学施肥的前提。假冒伪劣肥料不但对农作物的生长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破坏土壤结构,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肥料是假的,再好的施肥技术都没有用。因此,国家应加强对化肥产销的宏观调控,依法规范肥料生产、销售、使用、管理行为,严格肥料市场准入和生产经营管理。此外,根据盐城市土壤现状,贯彻“控制氮肥、减少磷肥、补充钾肥,增施有机肥”的方针政策,合理利用市场调控,提高有机肥的补贴力度,减少氮肥和磷肥行业补贴的力度。

3.2 积极开发应用各类有机肥资源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积极推广有机肥积制技术,提高有机肥的质量和使用比例,将各项有机肥生产与使用的政策更加具体化。如: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提高人畜粪便利用率、发展经济绿肥如粮肥、菜肥、饲肥兼用、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3.3 继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根据土壤性状、肥力状况及不同作物的需肥特性,对大量元素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有机肥和无机肥进行适量配比平衡施用即为测土配方施肥,其是一种科学施肥方法,不仅可提高养分利用率,还可促进农业高产、优质和高效。测土配方施肥应以粮、棉、油为重点,全面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指导体系和产销供应体系,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科学施肥的技术水平,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盐城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3.4 积极推广应用具有环境友好特性的新型肥料

复合化、高浓度、专用化是当前肥料的发展方向。当前,盐城市应积极推广应用具有环境友好特性的新型肥料,如缓效肥、高浓度专用复合肥、控效肥,有利于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各种无害添加剂,药肥、除草肥等多功能肥料,以及与土壤施肥配套的叶面肥、滴灌肥等。

3.5 建立行之有效的平衡施肥推广运行体系

平衡施肥作为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可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单产,减少肥料污染。农业主管部门应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建立起长效的推广运行体系。按照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科研为基础、农民为对象、推广为纽带为基本原则,通过各环节的有效配合与互动,推进盐城市农业施肥体系向着企业有效益、农民得实惠、土壤环境得到良好保护的和谐发展目标迈进,最终实现农业生态文明。

4 参考文献

[1] 盐城市统计局.盐城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183-216.

[2] 张北赢,陈天林,王兵.长期施用氮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讯,2010,26(11):182-187.

[3] 黄国勤,王兴祥,钱海燕,等.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J].生态环境,2004,13(4):56-66.

[4] DUTTA S.Environment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for Hazardous and Medical Wastes:Remedial Scope and Efficacy[M].USA:Tata McGraw-Hill Education,2002.

[5] 郭胜利,周印东,张文菊,等.长期施用化肥对粮食生产和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1):16-22.

[6] 徐瑞薇,蒋德勤,钱文恒,等.磷肥污染事故及磷肥中三氯乙醛、三氯乙酸极限含量研究[J].环境科学丛刊,1988,9(6):1-43.

[7] 李晓欣,胡春胜,程一松.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中硝态氮累积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3):38-42.

[8] 马朝红,方建坤.蔬菜土壤养分积累状况与环境分险[J].长江蔬菜,2000(12):43-45.

[9] 葛伟,马晶晶,郝江俊.盐城市区饮用水源富营养化趋势研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0(12):18-19.

[10] 夏立江,王宏康.土壤污染及其防治[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7.

篇2

1生态文明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其农业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历史阶段。现代农业的标准主要是使用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用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提高了生产率。生态文明作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另一个新的文明阶段,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产业链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职能部门要作为主体,整个社会要积极的加入到生态文明发展中来。目前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农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产业机构不合理。所以,在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

2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农业发展经过了多年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存在很多十分现实的问题。其问题主要集中在水污染和土地紧缺的问题上。正常的农业生产环境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维护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依然存在漏洞,生态农业资源投入不足等现实问题。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原因,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加之多年来的乱砍滥伐我国的森林面积不断减小,有些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呈现下降趋势。很多地方出现了旱、涝等自然灾害,水土流失严重。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用地占用了部分耕地。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水位逐年下降,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区。另外,我国的农业污染也很严重,局部地区的水体污染严重已经不能进行饮用。在大田耕种时大量使用有机化肥农药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农业法律依然存在漏洞,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一些企业和商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给人们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同时,由于以往的自然资源保护相关法律不完善,法律执行力不强等因素,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严重影响了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

3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

篇3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成渝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要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路径,做到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发挥成渝经济区比较优势的抓手之一。因为,成渝经济区是一个特殊的地域空间,它既是我国少有的资源富集区,又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既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有关系到生态安全。并且,成渝经济区内人口众多,城乡差距明显,区域内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一,一些单位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下岗分流问题、就业不充分问题等尚未得到妥善解决,民生领域的支出水平仍然较低,这严重制约着成渝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成渝经济区在建设过程初期,应以“促进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和“五位一体”为路径,大力推进成渝经济区的农业生态文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