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5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81-02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 CNP)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1]。
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发病率为(109.7~217.0)/10万,死亡率为(116.0~141.8)/10万。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致死率缓慢地持续下降,从而使存在躯体障碍的幸存者增加。幸存者中约有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2],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3]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地在社区中生活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基本活动。康复护士运用所学的康复知识按照CNP标准化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提供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护理服务,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1~10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CT 或MRI 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 101 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2岁;对照组:男28 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人员培训。组织科室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
1.2.2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制订。对患者进行评估,针对进食、转移、修饰、入厕、穿衣、大小便控制等的评估结果进行日程康复训练计划表,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康复计划,主动参与ADL训练。
1.2.3实施方法。两组均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验组根据科室统一制订的护理路径(表1)进行护理。护士必须按照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分析康复进度, 实施相应的康复训练内容, 根据康复的不同阶段向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等。护士长随机进行检查评价。
1.3评价标准
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4]。
表1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护理路径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康复护理路径,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康复知识和满意度
在实施护理路径中,护士按照路径计划表预定的内容实施,健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患者和家属住院期间掌握了相关康复知识、训练方法,从而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2康复护理路径,提升了康复训练有效率
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在急性期介入临床,并保持连续性,明确康复的目的及重要性,在康复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显著提高了康复效果。
3.3康复护理路径,指导和协调了护理工作,提高了护士素质
护理工作必须沿路径内容进行,由康复护士负责具体落实。每日的工作重点和内容随病情发展而不同,可使其有预见、有计划地工作。护理路径对低年资护士指导性更强,使她们很快投入工作,促进了她们学习专科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5]。
3.4康复护理路径,提高了患者的参与意识
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明确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能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康复护理意识和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是护士与医生及其他人员共同合作,以提供最恰当的有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照护计划[6]。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能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尽早开始针对ADL能力的评定和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对脑卒中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他们的生存时间、生存率,还应注重患者ADL能力的评估和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早期介入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雪丽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2]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36.
[3]缪鸿石,南登昆.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33.
[4]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4.
目前中国患者接受的治疗大部分为传统路径,即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为此国家卫生部要求2010开始在国内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院也根据卫生部下发的文件2010年3月开始对冠心病介入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概念及制定
1.1 CNP 根据对患者实施的方案为患者进行护理措施实施的方案。此路径可对护理人员、患者起到提示作用,让患者对自身应进行的措施明了,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度,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疗效[1]。
1.2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制定 根据教科书中的标准对患者进行服务,其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保证临床护理路径全面,准确地反映病情,缩短住院周期,降低住院费用。
2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实施方案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主要有表格化的护理路线图来表示,有严格的时间框架,按主要护理工作、护理重点、护理分步实施内容进行优质护理。
2.1 对病人进行入院评估,并填写入院评估单。
2.2 按冠心病介入治疗CNP的各项方案进行工作开展。此方案可由患者从住院开始一直到患者痊愈。每日对患者进行的各项操作都明确,治疗进度也很明确,每日对患者进行观察的项目,操作项目、辅助检查等都很明确。每日实施完要求的事项之后操作人员应进行签名。
2.3 护理目标 病人按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路径表格进行护理,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达到最佳身心护理效果。
2.4 病变记录是有特殊病情变化所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3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3.1 患者住院之后应先向其进行此项服务措施的宣教,告知患者如何进行配合治疗,并嘱咐其应注意的事项。在患者接受之后再进行实施。患者的接受会对治疗起到关键的作用。每日责任护士必须按照当日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病情,如病情平稳在护理记录相应栏内打勾,有病情变化在记录中分析、书写所发生的变化、干预措施和效果。
3.2 护士长对每位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督导,随时进行评价、指导,促进病人的康复。
3.3 轮转护士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中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也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即便对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掌握不全,提醒护理人员可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表格指示内容进行护理,避免工作中的漏洞。
3.4 病人出院,科室进行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及效果。
4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4.1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表,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每日每位责任护士所做的重点工作一目了然,可使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工作,避免了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遗漏和疏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4.2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表以打勾形式,反映护理活动的主要、重点及分步实施的情况,减少护理人员文件书写所消耗的时间,真正意义上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把护士的时间,留给了病人。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017-02
临床护理路径是整个临床路径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患者的护理能够作到主动性、预见性、针对性、标准化、具体化、服务化,在提供更完善的专业护理的同时,对改善护患关系起重要作用。现将临床路径护理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内容综述如下。
1 临床路径护理的发展
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the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NEMC)的Karen Zander首先将路径与护理程序相结合,为患者制订临床路径护理计划[1],并用于急救患者的护理中,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天数。20世纪90年代陆续在我国开展起来[2],对国内护理实践模式的改革与发展起推动作用。
2 护理中开展的情况
到2012年,原卫生部推出了200余病种临床路径,并在1300余所综合性医院进行试点,有报道显示[3],全国已有8000多个临床科室对近40万例患者实施了临床路径医疗与护理。
2.1 实施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可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和全面评估,根据标准进行诊断性检查及护理、治疗与治疗中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流程见图1。原卫生部根据临床路径进行充分论证,对以上内容建立标准、约束机制及长效激励机制[4]。确定某一病种标准的住院人数、住院费用、合理用药、检查和治疗标准,构建出对该病种医疗质量管理的评估标准和指标及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5]。
2.2护理效果
目前我国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有效载体为有针对性的制订路径表格,通过路径化设计,使护理工作人员培养临床路径思维、建立护理计划,积极主动、预见性的开展规范化护理,增进与患者的接触,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全面提高护理水平与服务质量[6]。金莉萍[7]设计了正常分娩、产后护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及患者出院调查表,对护理人员掌握专业护理技能方面作出评估,对产妇对病区饮食、环境的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产妇进行自我护理的能力、母乳喂养技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文献[8]报道,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胃肿瘤单病种住院消费均数由24 512.9元下降到19 228.4元;甲状腺肿瘤单病种由8200.8元下降到6310.0元。临床护理路径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能够更加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护理理念,建立标准体系与路径化管理,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与理解,积极配合治疗[9]。加强了医生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完善了临床路径模式下的医护关系[10]。
3 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改善护患关系已经成为目前医院管理及护理工作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11]。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对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1接触患者,建立护患第一感
临床护理路径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治疗护理为路径,促使护理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的第一时间即积极主动开展临床护理。护理人员在初次接触患者时,即对患者开展心理方面的护理,使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12]。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13],为今后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3.2 以患者为本,护患信任
临床护理路径在设计与制订表格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围绕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患者在注意到护理人员为自己量身定作的护理方案时,多被感动,并能建立换位思考,理解护理工作的繁忙,积极主动配合护理人员。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对护理人员也是一种正向触动。另外,临床路径表成为护理人员的护理标尺,对提高护理专业技能具有促进作用。莫永朝[14]在开展临床护理路径中成立由医师、护理人员与医疗技术人员组成的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制订10项标准,涵盖了医疗方法、护理评估、诊断检查和实验室检验、康复活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护理监测、出院计划、护理结果等指标体系,对单纯房室缺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3.3 实时护理,护患交流
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实时护理,有步骤、有条理、有疗效,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注重患者的知情权[15]。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以及治疗效果每天都有新了解,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16]。采用临床路径对患者的信息进行评估,根据病情、教育程度、等制订沟通原则,并要求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应做到讲原则、讲感情、讲场合。临床护理路径要求在护患交谈时,护理人员应采用敬言,态度诚恳谦和,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耐心倾听、有问必答、解释翔实[17],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使患者敞开心扉、展现内心世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4 专业指导与评估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通过表格,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包括呼吸、心率、血压、心律、实验室检查结果、体格检查结果、既往病史、疾病诊断、用药等专业医疗相关内容[18]。针对评估结果开展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效率,缩短住院天数,为患者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节约住院费用,对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3.5 康复指导促进护患关系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康复指导与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对于患者康复及日后的自我护理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增强了患者康复治疗的自我管理[19-20],积极主动参与护理,增进护患的情感交流,通过康复指导,改善护患关系。
4 小结
临床护理路径改善护患关系最突出的特征是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消费。临床护理路径改善护患关系的转折点在于该模式对医院传统体制、习惯、服务理念的转变。随着临床护理路径的深入研究,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将成为其成果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 班博.实施临床路径 促进护理实践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5-7.
[2] 龚棣.介绍一种新的医疗护理模式——临床路径[J].现代医院管理,2004,6(4):42-44.
[3] 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就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答记者问[OL].http://.
[4] 陶红兵.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医疗质量与费用控制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 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83.
[6] 樊君娜.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1):25-26.
[7] 金莉萍.临床路径护理在正常产褥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254-255.
[8] 曾波涛,许婷婷,陈晓阳,等.临床路径在单病种质量和费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7):40-42.
[9] 张新华.实施临床路径,提高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31-32.
[10] 于青,胡燕生,马谢民.住院病种管理流程重组的研究[J].中国病案,2003,4(4):42-43.
[11] 赵文香.护患关系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2):119.
[12]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
[13] 董叶丽.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的临床路径[J].中华护理杂志,2002, 37(1):560.
[14] 莫永朝.临床路径护理在单纯房室缺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0,22(1):169-172.
[15] 张慰伦.护士在临床路径中的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59.
[16] 马巍,赵亚君,张彩丽.正确运用临床路径防范护患矛盾[J].哈尔滨医药,2006,26(3):118-119.
[17] 梁接顺,张新龙.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4):277-278.
[18] 张士珂,张勘,许萃,等.病例分型在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