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关于低碳环保的建议,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51-03
引言
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一股低碳旋风席卷全球,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低碳”概念的关注。发展低碳,不仅要发展低碳经济,更要发展低碳生活。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交通相对集中的城市,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要构成,其衣食住行都会产生碳排放。因此,引导城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模式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在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集中对南部地区的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赴秦皇岛市居民社区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知识”的宣讲活动。此次调研主要以各大城市常住居民作为调研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06份,有效率81.2%。本文基于上述社会调查,从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中寻找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一、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
对中国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课题组从居民对低碳知识的衣物购置情况,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和出行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中国居民衣物购置情况
课题组对城市居民衣物的面料选择,洗涤方式和购置频率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衣物面料以棉质为主,占所有面料的65%,其次是化纤类,占所有面料的28%,麻类衣物占3%,另外,75.4%的受访者经常穿着牛仔裤;衣物的洗涤方式中,机洗和手洗的比例相当,分别占48%和49%,采用干洗方式的人群较少,占受访者的3%;在衣物的购置频率上,一个月到半年购置新衣的人数居多,占受访者的51.2%,而其中又以20~30岁的女性受访者为主,购置新衣的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和半年以上人数相当,分别占受访者的23.3%和25.2%。
(二)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对城市居民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查显示,约有82.3%的受访者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其余17.7%的受访者以素食为主;对反季蔬果的选择总体上比较理性,54.4%的受访者偶尔购买,18.5%从未购买,但仍有27.1%的受访者经常购买。另外,对城市居民饮食方面的消费习惯的调查显示,在家烹饪的受访者占总体的32.3%,其余67.7%的受访者均为“外食族”,而其中58.6%的人选择外出就餐,9.1%的人选择叫外卖。调查显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城市家庭每月都会有外出就餐消费,表1反映了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此外,在餐具选择方面,62.2%的受访者出门就餐选择使用消毒餐具,7.8%自带餐具,但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表1 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
(三)中国居民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
从装修情况来看,64.5%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环保装修材料,但没有专门去采购,2.4%表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65.3%的受访者表示房屋装修最关心的是价格,30%最关心的是安全健康,4.7%最关心的是豪华程度。在家电使用上,课题组对居民家电的使用时间、次数等调查。54.8%的受访者夏日将空调设定在20~25度;46%的受访者冰箱内存放的食物超过容积的80%。①
(四)中国居民出行情况
在出行方面,课题组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城市家庭私家车拥有、排量及使用情况,以及出行目的。结果显示:仅有12%的受访者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87%的受访者表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代替出租车及自驾车;拥有私家车的受访者占到了总体的41.4%,其中68.6%的受访者选择1.6L~3.0L的中等排量汽车,24.3%的受访者选择小排量汽车,7.1%受访者选择大排量汽车;对购物地点的选择,超过80%的受访者偶尔或者经常去外地购物。
二、低碳视角下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课题组发现其中有许多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主要问题如下:
1.中国居民对于不同衣物面料制造、洗涤过程的碳排放量②不了解。对牛仔面料的衣物购买量很大,而对麻类面料③的衣物很少购买。
2.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外出就餐人数比例较大。第一,饮食结构以烹饪过程中碳排放量较高的肉食为主;第二,仍存在经常购买反季蔬果的情况,而反季蔬果的种植及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均高于应季蔬果,经常食用反季蔬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就餐,而这大大增加了碳排放量;第四,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筷子。
3.中国居民对环保装修材料和节能家电的了解度及购买量不足,多数人不能做到基本的节电行为。第一,环保装修材料进入市场已多年,但中国城市居民的采购量并不高,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第二,大多数居民对于如何合理低碳地使用家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存在许多浪费现象,例如53.2%的受访者在关闭台式电脑后没有关闭显示屏,63%的人的电脑不使用时没有启用睡眠模式,44.7%的受访者不能做到将不用的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16%的受访者不能做到随手关灯这些基本的节电行为。
4.中国居民选择步行、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较少,私家车购买行为不够理性。从各种出行方式选择的人数比较来看,几乎没有人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同时,课题组对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调查中显示,城市中私家车拥有量在不断且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车辆上路带来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问题,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等。调查还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家庭在初次购车时会选择小排量汽车,而在选购第二辆汽车时汽车的等级往往高于第一辆汽车,更多的考虑中等以上排量的汽车。
三、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成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不低碳的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有居民自身、市场、政府和媒体三个方面。
1.居民自身对低碳知识了解不深,自主环保意识较差。调查显示,80.6%的受访者是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了解到“低碳生活”一词的,但51.3%的受访者表示对“低碳生活”的具体概念不是很了解,54.6%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消费。另外,81.6%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提供机会,72.4%的受访者愿意参加植树等环保活动。但是,实际上仅有60.8%的人有过参加环保行动的经历。而受访者中仅有4%是经常开展或参加环保活动的,且所参加的环保行动多为学校,或是工作单位强制要求的,自主环保行为较少。
2.市场上环保产品价格较高,商家对其宣传力度不够。环保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可能会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而其中52.3%的被调查者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另外,环保产品的影响力及商家推销力度不够,消费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其突出性能和其节能效果带来的长远利益。
3.政府媒体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以及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上不到位。第一,由于对“低碳”相关概念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只是知道“低碳”一词,对于其内涵和好处不甚了解,甚至由于一些媒体的误导使一部分居民认为“低碳”就是环保,而忽略了“低碳”带来的经济效应及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作用,另外,对于一次性筷子等非环保产品的危害曝光度不够,调查中多数居民并不知道一次性筷子不卫生,有许多潜在的致病因素,当了解了一次性筷子的制造过程以及现在很多小作坊存在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再加工销售的现象,居民都表示以后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第二,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环保机会较少,没有对居民的环保节能意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第三,一些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如仅课题组走访的四个秦皇岛居民社区中两个就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第四,公共交通的速度较慢,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严重,这是城市居民不选择公共交通的主要原因。
四、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费大约是农村人口的3.5~4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更应该发展低碳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节能减排,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低碳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起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模式,基于上述分析,课题组提出以下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1.居民的生活消费上应注意做到节能低碳,具体建议如下:(1)在衣物购置方面,选择新的穿衣模式: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应减少购买服装的频率、选择环保洗涤剂、手洗代替机洗、旧衣翻新、旧物利用;在面料的选择上,多选择棉麻制品,尽量少选择牛仔、皮革制品;最好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①尽量不选择“抗皱、免烫、防水、防污”等附加功能。②(2)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方面,合理搭配荤素食物,尽量食用应季蔬果并在家烹饪,减少购买反季蔬果和外出就餐的次数,此外,外出就餐养成自带餐具或使用消毒餐具的习惯。(3)住房装修方面,充分利用可循环材料,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类似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少用黏土实心砖、铝合金门窗等资源浪费较大的材料,从侧面降低家装工程的碳排放量;装修设计中须最大化增加房屋的自然采光率,尽量减少电灯的使用率,可以多使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和镜子,尽量选用浅色墙漆、墙砖、地板,减少过多的装饰墙;此外,搬新居时,能继续使用的家具尽量不换。在家电使用上,选择节能产品;避免浪费现象,养成节电节能习惯。建议各社区征集家电使用小窍门,举办合理使用家电的宣讲会,介绍各家电的节电模式和合理使用次数、时间等。(4)在居民出行方面,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中小排量汽车;尽量不选择自驾游,多参加一些徒步、骑行活动,在节能的同时强身健体。政府也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给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增加公共交通补贴,降低公共交通价格,城市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等,只有提升了公共交通的速度才有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开发价格较低的节能环保产品,加大对环保产品的宣传,尤其是对环保产品带来的长远利益重点介绍。居民不购买环保产品主要是受经济条件限制,而多数环保产品价格虽然高于普通产品,但其节能效果带来的经济效应远远高于其与普通产品的差价,必须让消费者认识到这一点。
3.加大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力度,使居民认识到“低碳”的内涵和其经济效应等益处。可以通过公益广告,低碳类电视节目,报道低碳新闻,深入居民社区开展“低碳”宣讲会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及“低碳”带来的好处,在此过程中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知道,环保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是全社会的事。
4.政府方面:第一,对环保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如减少环保产品消费税、增值税,指定环保产品为部分“家电下乡”专门产品,对生产环保产品的厂商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各单位提供植树等公共环保活动,培养居民环保意识,而对个人的自主的环保行为,当地政府应大力提倡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将城市居民的环保激情释放出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第四,保障公共交通速度,并加强监管力度,调查中不少城市都有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但对其“专用性”的保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此外,北京在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行车对交通问题的解决效果显著,建议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的中心区域实行单双号行车。
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能采取低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是有可能实现的。可见构建低碳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实践,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的概念,掌握低碳生活的常识,体会低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进而从衣食住行每个方面努力做到低碳生活,为构建低碳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2]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一、低碳生活的概念与意义
(一)低碳生活的定义
“低碳经济”在当前是个经济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其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而相应的,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就是“低碳生活”的概念了。所谓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二)低碳生活的意义
低碳生活时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个人生活和企业运作过程中适度减低碳量排放量来达到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
1、创导低碳生活对社会的意义
低碳生活的推行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空气的质量,延缓温室效应的发生。同时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也可以使人们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科学普及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环保的实现还有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且逐步的替代一些落后的高能耗产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的绿色健康。
2、低碳生活对个人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对于以后工作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学会低碳生活有利于传到健康高效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目前新的一种生活方式,象征着新的理念的形成。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对我们来说既是时尚的,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
本次调研共发放了500份问卷,通过课余时间在校园内随机发放以,经整理统计后得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及实际行动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
在发放的500份问卷中,被问及你是否了解低碳概念时,3%的同学表示没听说过,了解低碳和基本了解的只分别占到30%和25%,有45%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不了解低碳概念,对于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今,有近一半的同学不了解,还有30%的同学对其没有基本认识,说明大家对低碳环保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我们大学生还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可见我们当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低碳生活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在低碳环保方面更是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指导。调查显示我们大学生生活习惯不好浪费成自然的消费观念和我们对低碳知识认识不足够有很大的关系。
2、大学生还未做到真正将“低碳”体现在行动中
我们在问卷中提到了几个具有代表大学生生活中是否注意低碳的具体生活细节问题。
(1)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时,是否采用精包装?”的问题时,只有18%的人,认为包装没必要精装,以环保为主,大部分人视情况而定,另外有17%的人则认为一般都买精装,显然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当代学生对于环保低碳没有主观认识,缺乏低碳环保的主动性。
(2)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食堂吃饭是否会剩饭”时,从不会剩饭的只有占到总数的14%的比例,24%,的人经常会剩饭,62%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剩饭剩菜。绝大部分同学都有这种不好的习惯。虽然食堂上的宣传口号和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桌上墙上到处都是,但是同学们剩饭剩菜现象仍然不见减少的趋势。
(3)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夏季空调合理温度”时,虽然有60%的同学认为应该将空调设置在26度以上,任然有接近40%的同学将空调温度开到了20度到25度之间,甚至开到了20度以下或者更低,可见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只注重自身的清凉而无视空调排放的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严重损害。
由以上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虽然有意识到低碳生活的意义,有心参加低碳生活并接受低碳宣传教育。但是主要仍停留在理论基础上,生存在现代社会虚荣、物质的风气中,或多或少影响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没有让我们真正付诸行动,而是受社会影响,有选择的适当的进行低碳生活方式。
3、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动机不纯
由此我们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出发点和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时,存在很大的挑选性,不是全面接受和以低碳生活为主要出发点考虑和行动的,而是出于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新潮和时尚等别的目的,只有2%的学生在买东西的时候从环保角度考虑,几乎一半的同学从时尚新潮考虑购买。例如,在具有时尚新潮气息的节能电器选项中几乎100%同学认为自己会接受并使用该电器。而在一次性消费品的选项中则应为贪图方便只有30%的同学认为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为了方便会选择使用。此外,iphone的热销和富士康代工厂污染员工中毒事件频频,却仍然在世界上大卖特卖就是很典型的大学生忽视环保,只注重部分环保产品的新潮性质而忽视环保本身的伪环保案例。由此可见在低碳生活的普及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和障碍。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可见,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存在的困难和原因主要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来看。
首先,主观上,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够。当前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热门问题,还停留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即使在新闻中看到听到“低碳”的概念,也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因此就更不会去想作为个人,应该如何去实践低碳生活。此外,由于缺乏对低碳生活重要性的认识,就会导致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重视不够。在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被低碳”的层次上。
其次,外在环境的刺激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学校和社会对“低碳”概念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大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学校,学校在低碳消费知识的普及上存在着不足,学校不仅没有相关系统的课程,而且很少有相关宣传普及活动,只有少量的学生或学生社团自发的活动,显然缺乏系统性。此外,当前社会中对于“低碳生活”的行动也不足坚定。以塑料购物袋为例,只要顾客花费几毛钱,就可以买到一次性购物袋。这样塑料购物袋还会大量使用,因为它的使用成本太低了。所以说这种采用收费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低碳观念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
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的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付诸实践。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先树立正确的意识,然后通过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意识付诸于行动,从而为“低碳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当代社会,消费已成为推动社会自身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连年上升,客观上也拉动了内需。当代大学生是市场中庞大而活跃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牵动着许多产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影响社会未来的消费潮流。大学生在社会环境和消费广告无孔不入的刺激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对象、消费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
经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会参加低碳生活的校园活动,只有8%的同学表示不回去。看来对于,接受环保宣传知识,大部分同学都是持支持态度的。由此可见,在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宣传,应该在学校内开展比较有效和容易实施。能够提高学校同学的低碳生活意识。可以通过现场答疑解惑、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让同学了解了“低碳生活指南”和“垃圾分类指南”等环保行为,建议每周需同学搜集有关环境污染危害和环保意识的资料并写下自己的感想,综合生活实际,列举低碳行为,“变废为宝”的活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宣传让同学们学会简单的辨别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学校也可以开设低碳教育课程。
四、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措施
(一)寝室生活
提到学校住宿,不得不说我们男女生寝室夜间灯火通明,通宵不息这一怪现象。由于大学生们正值壮年,年轻力壮,活力十足,所以在大学生寝室无论男生女生,通宵现象大行其道。加上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带电脑以后,通宵这一现象就更加频繁了。这样的生活状况,不但不利于节约低碳生活的方式,也不利于大学生第二天的上课效率。经常有学生在宿舍通宵,到了上课的时候就埋头大睡,不仅仅无法听课,而且会影响课堂氛围。对此现状我们建议可以联系学校后勤处在宿舍里开展“熄灯一小时”等活动,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都固定一个日期举办该活动。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二)在校饮食
在饮食方面建议我们大学生三餐最好在校食堂食用,减少订外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的频率,而且可能会有害身体。学校周边固然有很多小吃,各种风味,但是不排除其中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建议学校禁止外卖送进寝室楼,既可以保护学生财产安全,又促进学生下楼吃饭,从而从侧面减少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三)外出交通
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和社会环境优势,对于坐落在市区(杭州市)的学校,自行车租赁十分方便,只要一张市民卡就可以在市区各个自行车存放点借存自行车。随处可见的自行车存放点对于租借自行车十分方便。建议大学生办理市民卡或公交卡,出门都使用自行车代步,既不会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又可以行赏沿途的风光。同时进行骑单车宣传低碳活动,呼吁大学生走出寝室,去户外活动,组织大家骑车环绕西湖骑行。既锻炼身体,有益健康,又促进宣传环保知识,十分有意义。对于坐落在郊区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公交车,尽量少坐的士,让公交车“公共交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结论
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低碳经济将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倡导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和前提条件。随着低碳生活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大学生这一社会主流人群对低碳生活方式随暴露出不小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变方案和建议。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对整个社会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对于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各种问题,我们有必要去深刻剖析其原因,不断探索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使当代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薛妙勤.低碳生活的伦理基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4-46.
[2]李培志.低碳生活: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型[J].理论界,2011(8):37-38.
[3]王莉群.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60-62.
[4]李文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生活方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4):69-61.
[5]刘淑美.推进低碳生活革新人类幸福观[J].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学院经济视角,2011(7):10-11.
[6]向章婷.浅议低碳生活的推广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74.
环保建议书1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渴望宜居的环境,渴望新鲜的空气,渴望绿色的家园、湛蓝的天空。“既要金山银山 ,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环境就是民生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已成为社会共识。但是环境保护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身体力行和积极参与。
按照四川省、绵阳市《绿色家庭创建行动方案》相关文件精神,我校积极推进绿色家庭创建主题实践活动。绿色环保,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此,特向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发出如下倡议:
三、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
四、节约每一张纸,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五、节约每一升油,减少空气污染源。
六、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七、少用一次性制品,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
八、少开一天车,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
九、自备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十、减少噪音污染,尽量减低说话或录音机播放时的音量。
十一、正确处理废弃物,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合理排放生活用水。
十二、保护野生动植物,不吃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十三、家中养的宠物要看管好,防止影响邻居休息及粪便污染,维护和谐的生活社区和环境。
请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积极宣传绿色环保的意义,为我们的家园更美丽、空气更清新、道路更畅通、素质更文明、人民更健康出一份力,尽一份责,共同迎接绵阳更加美好的明天。
环保建议书2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学校是我们日常活动的基本场所,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是教学秩序的重要保障,也是展现我们良好品德修养与高尚道德情怀的重要窗口。
当你在这美丽的校园中学习,为我们美好的未来而努力着时,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渴望有一个干净的校园,渴望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渴望清洁,渴望绿色。
为了增强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让校园、班级环境更加整洁靓丽,我们恳切地向全校师生们提出如下倡议:
在你离开教室的时候,请放慢你匆忙的脚步,花1分钟的时间带走自己身边的垃圾,请不要随手乱丢废纸、废塑料等杂物,把在教室产生的垃圾带出教室,离开教室时顺手关灯、关电源,还教室一片整洁,还大家一个美丽!“校园文明我文明,校园美好我美好”。同学们,让我们义不容辞地承担各自的使命,让知识在纯洁的环境中传播,让美好的心情在学习中延续,树立环保意识,培养高尚的品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共建节约、整洁、美好的和谐校园而努力吧!
请每一位上课的老师在下课时提醒同学们进行一分钟环保活动,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环保建议书3说到环保,同学们是否觉得他离我们太过遥远,我们现在的生态环境还很不错?如果是这样,那么,你错了……
前不久菲律宾海域发现一头4.7米长的死亡柯氏喙鲸人们发现它的胃中有超过40公斤的塑料垃圾
包括16只米袋4只巨型香蕉袋以及数不胜数的塑料购物袋相关专家称由于鲸鱼胃里塞满塑料垃圾无法进食也没有体力游回大海最后是在脱水与饥饿下活活饿死的!此前印度尼西亚也发现一头抹香鲸死亡胃中发现超过1000件塑料垃圾当然还有更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全球共生产了83亿吨塑料其中63亿吨已成为塑料垃圾而动物们则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当然不仅仅是塑料世界卫生组织说每年有700万过早死亡案例与空气污染有关糟糕的空气不只是危及生命健康2018年的研究还将空气污染与数百万糖尿病病例以及智力水平低下等病症联系了起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说直到今天全球80%的废水未经处理包含从人类废物到高毒性工业排放的所有废水全世界范围没有安全饮用水的人太多太多了世界自然基金会说地球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短短40多年内消亡了60%
据统计,每节约1度电,相当于节约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减少污染排放0.997千克二氧化碳、减少污染排放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你的决定,左右着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一起来,争一口好空气!
下面这些,你可以做到:
①随手关灯,不开长明灯。
②使用节能灯,与白炽灯相比,节能灯可节电70%—80%。
③减少电器待机时间,不用时拔下插头。
④科学使用电器,空调夏季温度不低于26℃,电冰箱储存食物不宜过满,洗衣机根据衣物质地选择合理的洗涤时间等。
环保生活是一种高尚人生态度、是一种纯真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智慧的做法,环保生活是心灵的一道风景线,他让向往着有追求,让参与者幸福快乐,让持续实施者一生富有。
环保生活需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环保生活的倡议如下,让我们共同遵守:
1、遵从自然规律、早睡早起。
2、穿着清洁整齐、简单朴素。
3、注意饮食健康和科学饮食,不大鱼大肉,不暴饮暴食。
4、节约水、电、煤气,养成用完关闭能源开关的习惯。
5、在洗东西时,用容器盛适量的水,不边洗东西边开着水龙头,让水白白留走。
6、在坐厕的水箱里放一个杯子,让每次冲厕所都可以节约一杯水。
7、洗过衣服的水可以用以拖地、或冲洗厕所。
8、白天室内阳光充足时,不随便开灯,夏天把空调调至26度。
9、采用简单的出行方式,能走路去尽量不骑车,能骑车去尽量不坐汽车,能作公交车去尽量坐公交。
环保无小事,环保需坚持。就从现在开始,从熄灯一小时开始,让小旅和大家一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吧!
环保建议书4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2020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5日,主题是“绿水青山,节能增效”。7月2日为全国低碳日,主题是“绿色低碳,全面小康”。全国低碳日,做出一个小行动,收获不一样的未来!
地球气候变暖已日益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频繁发生的灾害性气候所引发的泥石流、暴风雨雪、不断上升的海平面、逐渐消逝的冰川、洪水、干旱……已经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面对同一片蓝天、身处同一个地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环境和拯救地球。“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
一、做“节能减碳“的宣传者。
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学习,争做校园节能减碳的学习者,并把好的经验与建议推广给自己的同学以及身边的人。把在校园中学习到的好点子、好方法带到家庭和社会中,以点带面,打造“个人影响校园,校园影响社会”的节能减碳环保氛围,争做节能减碳的宣传者。
二、做“低碳生活“的实践者。
1.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如果买,多选择穿棉质衣服,拒绝皮草和化纤衣服。
2.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纸杯、纸巾等),减少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资源。
3.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让其自然晾干,可减少2.3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4.减少喝瓶装水和饮料。
工厂处理、灌装、运输、销售这些饮料,消耗了很多不必要的能源,制造了大量二氧化碳。
5.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约10升水,还可以把3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6.使用节能电器,电器使用后完全关闭电源。
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适度使用空调(夏季不低于26℃)。
7.尽量少用电梯。
如果你登楼梯7层,就可以减碳近2千克,同时可以减少缺乏运动而带来的肥胖。即便我们不得不搭乘电梯,也不必在楼梯间内同时按下两部电梯,从而增加不必要的浪费。
8.重复使用纸张,双面打印,多发电子贺卡、电子邮件,保护森林。
9.每月少开一天车,购买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汽车。
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或地铁。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地铁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0.亲近大自然,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为了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更美,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把节能减碳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努力为节能环保“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的绿色低碳新家园!
环保建议书5广大市民朋友们:
燃放烟花爆竹虽然是庆祝春节的传统民俗之一,但极易引发火灾,还一定程度上导致雾霾天气的加剧,造成空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问题,既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与生态文明建设及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不相适宜。为了让全市人民能有一个更清洁、更安全的节日环境,积极倡导文明、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市环保局倡议:
一、从我做起文明过节。不燃放烟花爆竹,选择低碳环保的方式庆祝春节,尽量减少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二、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响应倡议,带头不购买、不燃放烟花爆竹,并影响带动家人和朋友也不燃放烟花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