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数学教法教案

数学教法教案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3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数学教法教案,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数学教法教案

篇1

生活中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吗?请试举出几个例子。(学生可能会举出课本上的三个例子,引导创设以下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

1、我国现在约有14亿人口,每个人每天平均需要的基本粮食(米、面)为0.5千克,算一算每天全国人民需要吨基本粮食?一个月需要吨?一年需要吨?

2、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大约有2亿册,居世界第5位,如果我们班60名同学每人借阅2本书,那么中国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可供个我们这样的班借阅?

3、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为960平方千米,如果把它换算成平方米,则在96后面应添

个零?如果把它换算成平方厘米,则在96后面应添个零?

从上面的问题中,你发现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甲:这些数据都比较大,比100万都大;乙:这些数据读和写都比较困难…..)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们,使我们便于书写和读这些比较大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科学记数法”,板书课题:科学记数法.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探索科学记数法

1、回顾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算一算:

10=10=10=10=

讨论:10表示什么?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一般地,10的n次幂,在1的后面有个0。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幂的意义进行回忆,弄清指数与其结果中零的个数的关系,经此帮助学生对科学记数的理解)

2、课堂练习: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

100000=10000000=1000000000=

(通过这个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幂的形式表示数的简便性从而导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我们可以借助10的幂的形式来表示大数。

比如:1300000000=1.3×10,69600000000=6.96×10,300000000=

98000000=,10100000000=,61000000=。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表示我们开始问题中的大数。(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scientificnotation)。

(通过前面问题的探讨,要求学生思考、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三、应用举例,巩固概念

1、强强从图书馆查了一些资料,请你把其中的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

(1)人的大脑约有10,000,000,000个细胞;

(2)全世界人口约为61亿;

(3)光的速度为300,000,000米/秒;

(4)中国森林面积约为128,630,000公顷;

(5)2002年赴韩国观看世界杯足球赛的中国球迷超过了1.5万人。

2.二十一世纪,纳米技术将被广泛应用。纳米是长度计量单位。1米=10纳米,则55米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多少纳米呢?

3.《国际新闻》节目中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

联合国劳工组织预计受2001年“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全球旅游业可能有9×10人失业,美国保险公司安邦集团认为此次恐怖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将高达1×10美元,其中仅美国市场的损失预计超过1×10美元。

这则消息中的数据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的,请你把它们所代表的原来的数表示出来。

4.把调查北京在所有申奥城市中享有最高程度的民众支持率,支持北京申奥的北京市民有1299万人,小明与小颖打算把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但他们的想法却不一样。

小明认为结果是:0.1299×10人

小颖认为结果是:12.99×10人

你有什么想法呢?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目的是通过该组题目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必然性)

篇2

“请看这两位同学,已经告诉了我们左右结构字的书写、安排方法,谁能看出来?”我对全班学生说。这下班里可热闹了……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小瘦子和大胖子一左一右,正好和汉字‘北’相似。”又一个学生说:“小瘦子在左,人小占得地方少,他的腿正好向左边伸着,我看,小瘦子像个在左边的偏旁。”学生笑。这个学生还接着说:“大胖在右因为胖,占地方就多,大胖呢就像右边的主体部分。”全班哄堂大笑。这个学生认为说错了,不时地看着老师。“说得很正确。”老师给予了肯定,这个学生还做了一个自信的动作。我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其中一个说:“我对比着想象出来的。”“说得真好。”我的话音刚落,全班响起了鼓励的掌声。

这时我告诉学生们:“想象是打开书法艺术大门的钥匙。唐朝大书法家张旭,通过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将剑法融入了笔法;晋朝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笔阵图,想象更是丰富,把小小的笔画,更是描写得出神入化。‘横’:像千里长的阵云;‘点’:像高峰上坠下的石块。‘撇’:有如利剑砍断象牙;‘斜勾’:像发射的弓箭;‘竖’:好比太古苍藤;‘横折勾’:像巨浪崩岸。南宋大书法家姜夔,把字人格化。‘点’:是字中的眉眼;‘横、竖画’:是字的肢骨;‘撇、捺’:是字的手脚;‘挑、提’:是字的脚。初唐大书法家欧阳询在《用笔论》中认为,那用笔的方法,紧握低执,迅行急抽,像悬针,像垂露,像蠖的屈曲蛇的伸展。潇洒大方,布置闲雅。行行光彩夺目,字字惊心动魄。好比林苑中的花卉,没有一处不开放的,煞是好看。那用笔的体会,必定要深入地探索领会,裁夺把握,缓行慢收,笔不虚发,落纸必有缘由。来去上下,悠闲妙美。用笔刚的像铁画,用笔媚的如银钩:用笔壮则高耸而峻立,用笔丽则柔美而清劲。好似古松的横卧高山,巨石的躺跨巨沟;鸾凤的鼓翅而舞,鸳鸯的沉浮于水一样。飘忽隐约得好比神仙来往,委婉转折得恰似兽伏龙游,那墨色或浓或淡,或湿或燥,按照字的势态,随着字的巧变,藏锋不露,收尾难寻。一会儿正一会儿斜,一半儿真一半儿草。点画务必充实,不使怯缺。隐隐闪闪,譬如银河的现出众星,昆冈的产出珍宝,既错综而光灿,又相连而起伏。字的四周上下相称,笔笔连续呼应而围绕字的中心,看字的空白处好像也能察觉出笔意来,这样方才是登上了书法艺术的彼岸而达到更加美好的境界了……。在结构上,王羲之认为,‘学书作字的根本,一定要遵守正确的法则。字的形势,不能够上宽下窄;不应当伤于密,密了就像痨病缠身;又不应当伤于疏,疏了就像浸在水里的禽鸟;不应当伤于长,长了就像死蛇挂在树上;不应当伤于短,短了就像踏死的癞蛤蟆,以上这些是学习书法的大忌……’又说‘如果写得一点失却位置,就好比美人坏了一只眼睛;一画失于巧当,好比壮士断了一只胳膊。’清包世臣在《答熙载九问》认为,……古帖字体大小很有相去悬殊的,好比老翁带着小孙子在路上行走,长短不齐,但都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可见书法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联想,能从一事物,解开另一事物;又从一个现象,解开另一个深奥的道理。

我接着说:“人的一生,就是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人要活到老学到老,通过写字,悟出怎样去做人,从左右结构,可心想到左邻右舍,从邻居关系,又可理解左右结构字的安排,如邻居修屋盖房,若多占你家一厘,你家绝对不让;反过来,你家多占邻居一寸,对方也不会答应。很显然,我们应当尊重对方,互不侵占,和睦共处,才能搞好左邻右舍的关系。这正和左右结构字的安排相通,若偏旁多占主体部分一点,该字就不协调,不协调就是不好看;同理右边主体过多占了左边偏旁,给人的感觉也不美观,一般情况下,偏旁在左,右放而右收;在右的主体部分,左收而右放;如‘梧’、‘秋’、‘放’等偏旁,‘木’、‘禾’、‘方’横画向左伸,也就是说竖的左边横长,右边横短,那么‘吾’、‘火’、‘攵’……”。这时学生随着老师的讲解,说出了“‘吾’的横,‘火’、‘文’的捺向右伸。”讲到这里我把老师的椅子让给了大胖去坐。

篇3

教材第68、70页认识乘法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认识乘法(1))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出示试一试图。

(2)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竖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4)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吗?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横着看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得数相同。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

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2=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2×4”和2乘4”。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2+2+2=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2=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成熟,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提问: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分几组在跳绳,每组几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跳绳,怎样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

(3)讨论;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完成“想想做做“1~4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2+2+2=62×3=6

3+3+3+3=123×4=12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乘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71页认识乘法教学目的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乘法的使用

教学准备

学具(8个圆片)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个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6×2=12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2))

一、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

(2)提问:有几条金鱼?每缸有多少条?

求一共有多少条,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独立填书,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只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7

(1)独立完成第7题的两道题。

(2)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2)比较一下这两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交流。

5、分小组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周围事物,说出一些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9

(1)你会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改写。

(2)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比较一下乘法和加法比哪一种比较简便?

(3)老师小结。

二、板书设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