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护理礼仪基本要求

护理礼仪基本要求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1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护理礼仪基本要求,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护理礼仪基本要求

篇1

作为一名护生,恰当地运用护士礼仪与服务对象沟通,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而这正是护生所缺乏的。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护生在求职面试时自信心不足、缺乏应聘技能和有效沟通或与服务对象交流时不知如何应对。在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注重强化护理操作礼仪实践技能培训。将护士的仪容、举止礼仪、服饰、言谈礼仪、护理工作礼仪、护患礼仪等应用到具体的操作技能教学中,对护生进行礼仪方面的培训,是每个护理教师面临的新的任务。

一、方法

(一)操作中的礼仪

就护生而言,每一项护理技能操作,都是从初学时的按部就班,到熟练后的习惯动作,最后到真正学会一套完整的护理操作,需要一个科学、全面、系统和反复的训练过程[1]。操作技能的掌握需要培训,言谈、举止等行为规范也应该如此。为了提高护士的礼仪修养和护理操作技能,我们把护理技能示教室和练习室作为护生在职教育的场所,要求她们将礼仪服务的理念渗透到护理技术操作训练中,就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一样。例如护士在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前认真核对床号、患者姓名,并对所做的操作做出相应的解释。我们要求护士必须做到上身稍弯曲,眼睛要直视模拟人的眼睛,两手自然下垂或重叠、面带微笑做好解释工作。将礼仪服务运用于基础护理的各项技能操作中。

(二)形体训练

分组进行护理操作练习时,也对护生形体进行训练,要求护生时时保持职业的微笑并把规范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在形体训练中不断纠正与护士礼仪课不相符的动作姿势,要求护生遵循护士礼仪课的原则,培养护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还要求护生在早操前和晚自习课前分别练习10分钟,鼓励护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形体训练,同时在上课时严格要求,使护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师的示范

培养护生的礼仪,应从教师做起,将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饰礼仪与护士的仪表规范展示给护生。要求戴护士帽,头发前不遮眉,后不搭肩,侧不掩耳;护士服应清洁、平整、合身,群摆不长于护士服;不染指甲,不留长指甲。让护生接触护理时就学习护士的规范礼仪,在以后的练习课中不断强化护生规范的仪容、服饰、举止礼仪,以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和日常与护生的交往中处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使护生在礼仪的氛围中接受礼仪教育,由教师用优美的姿态,温柔的语言在教室进行护士的站姿、坐姿、行走、推治疗车、端治疗盘、持病历夹等行为的示范。使护生直接感受到护理教师是礼仪的典范。

(四)护生的语言形象

护理语言美体现在护士和患者交流时,俗话说“良言一句寒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理语言美是护士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向护生灌输雅致得体的护理语言,有意识地培养护生的语言美。如各项护理操作,不论是用模型进行导尿、鼻饲、吸氧等,还是用真人进行注射、输液等,使用科学、规范的医学术语,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以示对“患者”的尊重。护理教师无论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还是在与护生沟通过程中,都应使用美的语言来感染和影响护生,并要求护生在语言交流中应做到:口齿清晰、礼貌谦虚,称呼得体,表达清晰和富于情感。在护理实践课中,逐渐引导护生掌握护患语言沟通技巧,多用礼貌语言、巧用安抚性语言、学会运用操作解释用语,掌握与患者沟通的艺术性。

二、教学效果

(一)改善个人气质和行为习惯

在基础护理学的课程中,特别是在示教和练习课程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受过该项训练的护生,个人气质和行为习惯也都有明显改善,大多数护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自觉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去规范、检点言行举止,能从社会流行风中提炼出护士真正的美,追求严谨、进取、朴素、大方、乐观、善良的高尚品质。

(二)护士的礼仪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对各行各业职业礼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作为患者生命安危的保护者,人类健康的维护者,其行为举止是护士职业道德的反映,是护士素质修养的体现[2]。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士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患者的情绪,进而也影响其治疗和身心健康的恢复。护士的礼仪对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和建设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护生的必修内容。

(三)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能极大地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护生通过规范化的护士礼仪行为训练,不仅得到了自身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且还对护理专业有了新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事业,还对护生毕业后的就业面试,竞争上岗作好了最基本的铺垫,不仅为未来的护士培养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出优美的风度和姿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护生综合素质。2007年5月12日在泰安市举办的“职业礼仪表演大赛”中,我校的“护士礼仪表演”获得好成绩,充分展示了新一代护士的精神风貌。

(四)完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

现代护理专家说:“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3],教学过程中,护理的艺术性在于护士通过自身形象表现出专业的独特的美,护士只有对服务对象、对护理本身的领悟、尊重和理解,才能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增强了护生对未来所从事护理工作的热情和生活的自信心。

(五)适应了护理教育改革,突出了护理专业培养目标

加强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时代主题[4]。因此,护理教育应突出专业特色,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礼仪行为的培养,只有把人文学科的教育纳入护理教育的范围,才能促进护生在知、情、意、信、行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只有经过严格的护理礼仪训练,才能使护生在个人形象、容貌、服饰、言谈、举止、礼节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修养,使她们学会穿衣戴帽、谦恭有礼、举止优雅、仪态大方,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使培养出来的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欢迎[5]。

总之,良好的行为举止要经过训练才能养成,将护士的职业礼仪课纳入我们的护理教学中是我们的尝试。通过反复训练,逐步矫正护生的一些与职业礼仪不符的日常习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使护生在今后护理工作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形体动作,当代护士只有既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礼仪修养,才能满足人们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要求[6]。

参考文献

[1]曹世媛.将护理礼仪贯穿于护生实训教学中[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

[2]王爱清.浅谈护理教学中的礼仪培训[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

[3]陈维英.基础护理学.第3版[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

[4]高爱国,王东光,林永超.21世纪初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改革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4).

篇2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25-01

礼仪是人类文明延续的结果,是人类文化的沉淀物,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文化修养,精神风貌的基本体现和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素质的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礼仪,最早在我国古代是被作为对神明的祭奠仪式和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来使用的。礼仪包括“礼”和“仪”两个部分。“礼”是指礼貌、礼节:“仪”即仪容、仪表、仪态、仪式等,也是人们交往过程中的约定俗成并为一定的交往环境和人们生活中所接受的一种文化和道德修养。其体现在护理工作中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理工作者在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和健康服务过程中所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护士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也说其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在无数次医疗护理实践过程中已足以表明:良好的护理礼仪既可以无声的营造完美的医疗护理环境,更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及临床工作实际具体总结如下。

(1)护理礼仪有利于促进病人基本的康复:良好的护理礼仪所表达的是尊重,无论是对患者、对家属、还是对医生,热情大方、仪容整洁、语言亲切、举止优雅,都能使人产生亲切感、温暖感、信任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仪表美虽然是一种外在美,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境界与情趣。有心理学实验表明,这种因仪表美而油然产生的内心境界与情趣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也有助于增高患者的抗病信念与意志。另外,可以想象,整洁的仪表、优雅亲切的举止、热情关怀的语言、渊博扎实的医学知识、熟练精湛的护理技术、执着敬业的奉献精神不仅有效的赢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对患者的康复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护理礼仪是心理护理的核心内容:在医疗工作过程中护士通常与病人接触最多,其说话的态度方式,工作的亲切热情甚至文明、礼貌,不仅可以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更能看书对患者的尊重。此外,护士恰当的言谈举止,还可以给人以依赖感。所以,护理礼仪是现代护理工作中国不容忽视的事是护士职业活动中所应遵从必要的行为规则。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诚于中而形于外,真实可信的护理技能、知识加上热心诚恳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理想化。

(3)护理礼仪是强化护理行为效果的重要前提或手段: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及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以及越来越高。进而护理礼仪亦成为医院文化建设及医疗质量效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礼仪已被融于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包括入院接诊、三查七对、巡视病房、值班交接等,通过近300例护理实例表明:良好的护理礼仪不但能增强其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而且也可以有效的创造一个积极、亲切、和谐、健康向上的医疗人文环境,能使患者在心理上得以平衡和稳定,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甚至从心理学角度上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4)护理礼仪是现代护理质量提高的保证。在医疗护理行业服务中,面对广大的护理服务对象,良好的护士礼仪及修养无疑是一剂良药,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护理常识可知:护理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两个方面:一是护理技术,二是护理礼仪。在护理工作中,如何使护理技术的应用起到最佳的效果,当然还取决于良好的护理礼仪。例如护士自然亲切的表情,文雅、健康的姿态更易于促使患者讲出心里话,使护士及早发现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以方便患者在与护士的沟通中得到安慰、理解,帮助和鼓励。所以良好的护理礼仪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也包括护士精湛的技术、广博的人文知识、端庄的仪态及行为。

(5)护理礼仪是开启健康的钥匙:当病人初入院时,通常会在医院看到护士脸上的微笑。作为白衣天使的微笑是美的象征,是爱心的体现,是护患关系的钥匙,往往能给患者以生的希望,从而有助于康复或者积极地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

(6)良好的护理礼仪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由于护士对病人人性化的关怀和护理,使病人住院满意率得到了增加。如病人出院时,护士协助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向病人交待用药方法,叮嘱病人出院后注意休息,按时服药,定期检查,进行饮食指导并致以良好祝愿,目送病人离开病房,这些都给病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这些细致之处不仅充分体现了护士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更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篇3

1.情景教学法的特点

情景教学法是在课堂上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便激活学习者的情景思维,从而在情景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情景教学法可以模拟各种护理活动, 让护生在护理的职业环境中运用护理礼仪的知识, 以展示护理人员、护理活动及护理人际关系中的礼仪之美。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运用护理礼仪知识的能力, 为其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教学效果明显, 学生认可度较高,值得提倡。情景教学法包括“情”与“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情”指的是情感,师生之间、学生和学习对象之问有着充分的情绪互动,带有感情的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中。“景”指的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相应具体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情绪的优化的环境。教学中融入情景,通过真实医患工作场景模拟,可以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形成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2.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措施

2.1 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规律开展课堂活动,如果整堂课仍按照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教师教授的护生文化修养、综合素质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其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情感类型、学习方法和策略等均因人而异,只有尊重他们的个性、了解他们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情景,教师才能寻找到适当的方式有效地开展教学。课堂上融入情景教学,还要求教师对情景具有控制力,教师能对课堂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如布置活动内容,说明活动重点,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想表演”且知道“演什么”、“怎么演”,这样的教学课堂更具针对性, 使得护理礼仪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学真正成为有效性课堂。

2.2 遵循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具体的创设过程中, 所进行的活动必须是科学合理的,必须符合教授对象的思维发展实际。情景创设的背景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结构要科学。并且在情景教学中所体现的信息要有明确的目的, 必须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护理礼仪教学中融入的情景必须以护士工作为背景信息,紧密结合相关章节护理礼仪内容,在课堂中将理论知识融于情景中,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领会护理礼仪的理论知识,并能在情景教学中自然掌握护理工作中的相关礼仪技能。

2.3 注重情景

创设真实场景,既包括学生个人因素、教材因素、环境因素所衍生出的场景,也包括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课堂突发的随堂场景。一般说来,护理礼仪教师往往比较注重新讲授知识在场景中的运用与体现,对学生和课堂本身所蕴含的潜在情景信息出现挖掘不够,任课教师应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些与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的场景不至于陷入老生常谈的局面。在护理礼仪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展现与护生相关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各种礼仪知识,以便于将来踏入工作岗位,一切会顺其自然,也顺理成章。

3.4 利用现代化教具和立体化教学手段

护理礼仪课堂需要真实再现护生工作、生活情景,提供标准的医患沟通、医护沟通过程中真人语音、语调、行为动作,以帮助学生达到视听融合的效果。一系列现代化教具和立体化教学手段为情景法在护理礼仪课堂中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今先进的数字化、立体化教材和多媒体教具已在课堂上大放异彩,它们在充分实现礼仪教学情景化目标的同时,更增加了学生参与其中的机会, 它们已逐步成为了教师高效开展护理礼仪教学以及逐步提高护理礼仪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4.结论

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护理礼仪教学,使学生的个人气质和行为习惯都有明显改善,大多数护生在紧接着开设的《基础护理学》操作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自觉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去规范行为,检点言行举止。同时提高了护生综合素质,能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规范化的护士礼仪行为训练,不仅得到了自身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且对护理专业有了新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工作。对护生毕业后的就业面试、竞争上岗作好了铺垫,有效地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2]。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护理的艺术性、护理工作的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尊重和理解,丰富、完善了自己,增强学生对未来所从事护理工作的热情和生活的自信心。

护理礼仪课程中融入情景教学是现代社会培养高技能、高涵养护理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护理礼仪课程主体由“教师”到“学生”转变的关键。礼仪修养、沟通能力的培养应持之以恒。通过护理礼仪的学习,学生反复训练,逐步矫正护生的一些与职业礼仪不符的日常习惯,提高护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晓静.浅谈护理礼仪情景教学的优点[J].中国医疗前沿,2010,5(7):89-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