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企业财务会计概念

企业财务会计概念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0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企业财务会计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1、财务会计的外部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日益分离,所有者把资源委托给经营者运用,经营者则承担资源的受托责任,现代企业实际上成为以委托和受托责任为主的一系列契约的结合。出于维护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考虑,同时在广义理解这种受托责任的情况下,包括政府监管机构、投资人、债权人及相关利益集团等在内的“外部”人员,会要求以企业管理当局为代表的“内部”人员真实、完整地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也即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财务会计信息,以尽可能地减少企业内、外部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据以来正确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业绩。由此可见,外部性是财务会计最终结果——财务报告信息一个最为凸显的特征。

2、财务会计中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尽管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对外报告财务会计信息已成为一种共识,然而,如何编制和报告财务会计信息却存在许多技术上的难题。众所周知,财务会计是在一系列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并运用一些特有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来对企业的交易或事项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有两个因素导致财务会计人员行使职业判断的必要性:

(1)环境的不确定性。现实世界是一个“非理想的(non-ideal)”(注:Scott分别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下的理想状况作出了解释。其中,确定性下的理想状况是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经济中的利息率是为公众所知道的”,而不确定性下的理想状况是指“(1)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利息率是既定的和固定的;(2)有一系列完全和为公众所知的状态(state);(3)状态的实现是公众能观察到的;(4)状态的可能性是客观的且为公众所知”。分别见Scott,W.R.(1997):《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P13,P17,Prentice-Hall Inc.)世界,在这种环境下,客观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而缺少客观的可能性就为不完全性和对未来企业业绩的主观估计敞开了大门。

(2)财务会计特有的原则和方法。在财务会计这一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采用了许多会计原则和方法。而其中一些特有的会计原则和方法如权责发生制、摊配、计提等等。要做许多估计、分类、汇总和分配工作,存在明显的主观判断性。如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年限的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的预计、收入实现的确认等等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客观,也都需要加以一定的判断取舍。这样,在环境的外部因素和会计原则与方法的内部因素的双重作用下,财务会计必然要求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由此而衍生的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便成为财务会计中一个非常棘手的技术性难题。

3、财务会计规范的必要性。财务会计中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导致企业管理当局在选择应用会计政策上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而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对最终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结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注:如著名的克莱斯勒公司在出现利润危机时曾将存货计价方法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使得当年公司少亏损2000万美元。见Kieso.D.E.and Wey grandt,J.J.(1995)。“Intermediate Accounting”,8thed,P401,John Wiley & Sons,Inc.)。从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就必然会对会计政策可选择性下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予以应有的质疑。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同时对会计政策选择加以有效的约束,使得外部人员能够获得相关可靠的、反映企业经济现实的信息,对产生信息的财务会计予以规范(或管制)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尽管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会计信息披露需不需要管制这样一个问题从“市场失灵”、“信号理论”、“公共物品”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看法(注:参阅Scott(1997),《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P328~P348;Wolk and Tearney,(1997)《Accounting Theory Aconceptual and Institutional Approach》,P89~P101.),但从现实来看,世界各国均对财务会计对外信息披露加以规范已成为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尽管这些规范的形式在各国不尽相同,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财务会计规范的必要性也由此而成为当前财务会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4、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既然对财务会计实务与会计信息披露需要加以规范,那么,如何保证不同规范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如何评估准则的优劣呢?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依此来为准则制定提供理论(技术)支持(后面将对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作详细阐述)。而且我们也看到,自从美国率先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如中国、英国、加拿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跨国公司委员会等)也纷纷了类似概念框架的公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已成为当前财务会计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和特征。

以上就是本文所提出的财务会计的四个根本特征(注:其实,财务会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对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外部审计的必要性。鉴于本文讨论范围所限,对此问题不做过多分析。)。同样值得指出的是,在这四个特征中内含了一定的逻辑关系——由于企业外部人员需要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会计信息,而财务会计本身又具有可判断性和可选择性,这样就导致需要对企业内部人员的财务会计与报告加以约束和规范。同时,为了促进规范的合理、一致,又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来予以支持。让我们从财务会计的第四个根本特征出发来看一看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所制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

二、对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简要介绍

在美国,构建一个会计概念框架的努力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如Paton和Littleton在1940年所宣称的“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原则体系。在通往这个方向的道路上,可以列出几部主要的标志性著作:美国会计学会于1936年的《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原则的暂行说明》、会计原则委员会于1970年的第四号说明书以及AICPA于1973年的“特鲁布罗德报告”(Solomns,1986)。而从1978年起,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沿着“以目标为导向”(注: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基本假设为导向,而另一种则是以目标为导向。详细介绍可参阅葛家澍《会计学导论》,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8年版。此外,Wolk和Tearney指出,美国对会计目标的重视并不是与生就有的,也不是瞬间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段逐渐演化的过程(Wolk & Tearney,1997)。)的思路,至2000年2月止,先后共了7份概念公告。这些公告是:

第一号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1978.11)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by Business Enterprises,SFAC No.1

第二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1980.5)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lnformation,SFAC No.2

第三号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1980.12)

Elemen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SFAC No.3

第四号非盈利组织财务报告的目标(1980.12)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by Non-business Organizations,SFAC No.4

第五号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1984.12)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in Financial State 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SFAC No.5

第六号财务报表的要素(取代第3号,并修正第2号)(1985.12)(其中负债定义可能会被修正)

Elemen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SFAC No.6

第七号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2000.2)(补充、修正第5号中可计量性部分)

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SFAC No.7

从总体上来看,这几份概念公告是比较协调一致、相互关联的,组成了一个较为有序的理论体系。在它们中间蕴含着以目标为导向的思路,并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逻辑体系,即将财务报告的目标放在首位并用来指导其它问题的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则作为桥梁;再顺序地研究财务报表的要素、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等问题(葛家澍,1988)。这个逻辑体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来加以形象地表示(注:葛家澍教授认为除目标外还应将会计基本假设与假定纳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一层次,参阅葛家澍《中级财务会计学》P21~P2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篇2

关键词 财务会计 概念框架 构建 逻辑起点

各国会计准则为避免概念基础的不一致应该在国际会计的趋同下建立概念内容相一致的会计准则。这样有利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也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至今为止,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概念框架体系。对会计准则的概念及相关内容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将造成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化的标准不统一,势必给国际会计组织协调带来一定的麻烦。所以,我国应顺应当代经济发展的潮流尽快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会计概念框架。本文首先分析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以及必要性,基于此,对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进行了若干思考。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以及必要性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避免会计准则与其它不同准则在使用过程中引起的冲突,要保持逻辑的一贯性,并要协调好财务会计准则与编报财务报表相关的一些准则、规定以及程序。二是对现有的会计准则作出一定的评价,反馈其中的不足,并借鉴国外的会计准则。指导督促会计准则的者更新会计准则。三是对会计准则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并及时解决,并为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为财务会计制定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是财务会计准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会计准则对会计进行业务核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会计准则起到主导作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通过其基本概念及内容可以很好地指导窥视准则的制定,并完善会计准则的不足。它还可以对已制定的会计准则进行评价,对会计准则中发生的一些具体事项进行会计分析和处理。但是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仍达不到一致性,它们之间仍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会计准则的实施。所以,目前为止我国还没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会计准则。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将国外已经建立起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运用到会计准则的构建中来。我国会计准则建立的步伐应该顺应国际化的趋势,尽快建立起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二、构建我国会计概念框架的若干设想

(一)以财务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

会计理论通常以逻辑起点作为出发点,如果我们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它将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有极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财务会计目标中的“决策有用论”和“受托责任论”两种观点在会计界一直受到广大关注,并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有关学者认为,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应以我国的经济体制为依据,应站在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会计目标的层次性和阶段性是财务会计目标的两个主要特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所服务是会计目标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且要为各类企业和非盈利性机构提供一些实用的会计信息。财务目标因其复杂性决定了我国财务会计报告有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义务,并要反映企业的相关现金流量,财务经营状况。财务目标的实施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其作出经济决策。

目前我国经济环境的状况是资本市场规模较小,经济基础较弱。上市公司所创造的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相对较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大部分都是潜在的投资者。决策有用论是会计目标的主要定位方向。由上述可以看出,我们拟构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需要满足于不同报告体的需求。我们在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构建时,要对其定位依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象的适用性以及计量的不同原则进行相关描述,并要对各种会计目标进行相关阐述。

(二)明确概念框架在我国会计制度构架中的定位

目前为止,我国会计制度框架分为三个层析。首先是属于法律层面的《会计法》;其次是行政法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由国务院颁布的。最后是部门规章: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门的。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属于会计制度构架的第三个层次,以并列的形式存在。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中的一些内容可能会与财务报告条例的内容有一些重复,但实质上,它们的内在还是有区别的。国外的观点认为,概念框架不属于GAAP应独立于会计准则之外,不具有会计准则的效力。

据此笔者认为,在我国的财务概念框架中如果将基本准则会计准则独立出来,那么它的位置应相当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地位。既可以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进行指导,又可以为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指导。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不完善的情况下还能够为财务报表的制定者一些指导和参考依据。财务概念框架中的内容会与财务报表条例中的内容有一些重复,或者是本质上的不统一会增加制度使用过程中的费用,也会在执行过程中导致一些麻烦。据此,我们要对财务概念框架的法律权威性和强制性格外重视,在对财务概念框架进行构建时也要着重考虑到这两点。基于此,也要适当考虑根据概念框架奠定其法律基础后修改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或者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废止。

(三)深化理论研究,创新观念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要基于完善系统的理论。我国对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较国外而言起步较晚,现今我国所使用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国外专家精心研究出来的成果。目前,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尚少,还不够深入细致。这就需要我国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争取早日达到国际化会计准则的研究水平。还需要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断创新,对人们多进行宣传与推广,推动新观念的实施。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最终要按照国际化会计共同的要求。

(四)借鉴国际会计惯例构建我国概念框架主体

会计目标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有利于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结合,又有利于将会计环境与会计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会计目标的观点一直存在着争议,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是其中争议较大的两种观点。但目前为止,这两种观点也是会计界对会计理论探讨的主要观点。根据我国的国情来看,还不能像西方国家的会计目标那样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目前我国的会计目标只能以受托责任观为主,决策有用观为主的形式存在。

会计假设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它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现今是一个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理论必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一些变革。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必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会计假设进行一些修改。持续经营在会计假设外延扩展的形势下不能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货币计量和会计分期也将受到或多或少的冲击。

财务报表要素在会计准则中被划分为以下六个部分:收入、成本、收益、负债、所有者、资产。较西方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而言还不够清晰,财务报表要素在西方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更为详细。所以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应满足于所有企业和非盈利机构的需要,丰富其中的内容,并加入全面收益的内容。

结束语: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不管是对会计实物而言还是对会计理论而言,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较国外的财务会计准则而言,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较少,起步较晚,但其基本雏形已经形成。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不能操之过急,应基于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构建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摒弃会计理论的内容,应该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将其中合理的内容运用到其中。也要充分肯定会计理论的作用,既要趋同于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又要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参考文献:

[1]汪纯.浅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财经界(学术).2010(18).

篇3

1 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Accounting,CF)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6年12月2日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等3个文件中。按照FASB的解释,CF是一个章程,是一个目标与基本原理相互关联的有内在逻辑性的体系;这个体系能形成前后一致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为了规范公众公司的会计行为、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准则,但事后人们发现各项准则在概念运用、处理程序与方法上缺乏协调性,甚至相互矛盾,为此,人们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制定一个概念框架以统一概念、协调矛盾和指引方向。FASB于1976年率先提出了“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的研究计划,并将其研究成果陆续以“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等文件形式予以,到2000年已经了《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非营利机构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等七个文件。随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IASC也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别是198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公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报告,对国际会计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传统会计理论所受冲击要求建立会计概念框架

(1)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明显落后于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给会计实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从1973年起的近十年,伴随着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逐渐瓦解直至最后崩溃,美国经历了一段前所未有的物价持续上涨时期,1974年的通货膨胀率竟高达11%。这种物价的剧烈波动给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就是: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而编制的财务报表再也不能有效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进行正确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了。此时,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遭到了猛烈的抨击。此外,由于掀起的企业兼并浪潮,融资租赁业务发展及跨国公司兴起发展壮大而导致的国际结算、合并报表等问题,引起了诸多学者对如企业兼并、融资租赁、物价变动影响和国际结算等问题的研究,传统的会计准则在这些方面显得无能为力。因此,迫切需要许多新的会计技术方法和新的会计准则。

(2)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侧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这样,与会计准则有关的一些重要的会计文献往往观点不一,甚至于相互抵触,从而导致会计实务的混乱,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严厉批评。

正是为了解决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给会计实务带来的新问题,纠正会计实务中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出现的分歧,为进一步发展会计准则提供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论依据,财务会计结构框架的建立被提上日程,并显得日益重要。

3 建立会计概念结构的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