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健康教育的类型

健康教育的类型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3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健康教育的类型,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健康教育的类型

篇1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对我科2008年4月—2009年4月的72例患者及家属行出院后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其中男25例,女47例,年龄19~76岁,其中大专以上22例,中专或高中40例,初中以下10例。

2 家庭护理的内容

2.1.1 饮食上应尽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应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食动物血、蛋、鱼、虾、萝卜、洋葱、海带、木耳、西红柿及草莓、香蕉等,少食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戒烟、酒,避免进食诱发关节炎的食物如: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食物。

2.1.2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患者居住的地方应阳光充足,空气对流好,保暖措施齐全,避免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加重患者关节疼痛,另外部分患者也可出现活动受限,对于患者经常需要的物品应放在患者就近可取处,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患者过度依赖家属,丧失自理能力。

2.2 休息与锻炼

2.2.1 在疾病发作期及关节疼痛剧烈时 应避免活动,卧床休息,注意关节保暖,可用热毛巾湿敷疼痛部位,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或让患者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

2.2.2 疾病缓解期 关节疼痛不明显或关节疼痛缓解时可适当活动,避免关节废用,如:可做肢体伸展、散步、手部抓握等活动,也可做理疗、按摩等。

2.3 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关节炎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才能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应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能随意添加或减少药量,或觉得症状缓解而停药,加重再服药,向患者讲解停药的危害,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消化不良、上腹痛、恶心、呕吐、满月脸、水牛背,血压、血糖升高等,在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因此应定期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一旦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2.4 心理护理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致残率高,往往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从而带来很多问题,如:丧失劳动力、经济困难、家庭不和谐等,患者会产生悲观、失望心理,失去生活的勇气及治疗的信心,此时患者家属及家庭成员应给予理解、帮助、鼓励,从心理上、生活上、经济上给予支持,使患者在心情愉悦、家庭温馨的气氛中治疗疾病。

3 结果

篇2

中图分类号:B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孩子。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社会现象也变得愈来愈普遍。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的身份,可将其监护类型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同辈(自我)监护四种,其中单亲监护又可分为父亲监护和母亲监护。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近期才开始得到重视,黄爱玲(2004)对99名留守儿童和117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人际关系和强迫症状等方面均高于非留守儿童,且男生比女生更严重;李宝峰(2005)对271名留守儿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的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吴艳(2014)对21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断裂,心理失衡、生活目标模糊、不良行为习惯凸显以及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综合以往研究可发现,大多数研究用SCL-90对留守儿童进行研究,而SCL-90的测量对象包括初中生至成人,且大多用来测量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并不适合于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另外以往研究大多也只是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比,很少涉及到不同监护类别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因此,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大连市周边地区,用信效度较高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比研究。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104名大连市周边地区儿童的监护类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对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比较。

1.1研究被试

从大连市周边地区(庄河、瓦房店)抽取2所小学,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四、五、六年级小学生共1104人为研究对象,男生649人,女生455人;四年级308人,五年级435人,六年级361人;非留守儿童869人,留守儿童235人,其中父亲监护类型留守儿童36人;母亲监护类型留守儿童140人;祖辈监护类型留守儿童59人,本研究中无上代监护和自我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被试的年龄范围为10岁到16岁(12.3?.01)。

1.2研究工具

1.2.1自编留守儿童一般资料问卷

自编留守儿童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年级班级、性别、监护类型等条目。

1.2.2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于1991年翻译并修订的,量表共100道题,适用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测查。它由一个效度量表与八个内容分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构成。该量表的信度为0.91,效度大于0.516。八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一个效度量表用于测查所答问卷是否有效,若效度量表的得分在7分以上,可考虑将该份答卷作废,效度量表中第84、94、96题为反向计分。

1.3研究过程

主试仔细阅读问卷指导语,然后逐一阅读问卷题目,被试被要求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1188份,根据效度量表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核审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取有效问卷1104份,回收率为92.9%。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与讨论

2.1留守儿童的一般情况

大连市周边地区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一般情况如图1,图中数字均为该类型儿童人数所占总被试人数的百分比。

由图1可知,大连市周边地区留守儿童的人数占总儿童人数的21.29%,其中母亲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占12.68%;父亲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占3.26%;祖辈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占5.4%。

2.2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差异

对不同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进行One-Way ANOVA单因素变量分析(将不同类型的儿童作为自变量,各因子得分作为因变量),同时对三种类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其中得分越高,表明在该因子上的症状越显著。

由表1可知,四种类型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身体症状上四者得分达到边缘显著;三种类型留守儿童在八个量表中的得分均大于父母监护类型的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达到显著性水平,在身体症状上的得分达到边缘显著(p=0.066)。

2.3四种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多重比较

对四种类型儿童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LSD)结果如表2,表2中数据分别为父亲监护留守儿童、父母监护非留守儿童、母亲监护留守儿童、父母监护非留守儿童、祖辈监护留守儿童、父母监护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的得分。

由表2可知,祖辈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均显著大于父母监护的非留守儿童,在过敏倾向上的得分达到边缘显著(p=0.051);父亲监护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监护的非留守儿童在八个量表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在冲动倾向上的得分大于父母监护的非留守儿童。

3建议

儿童的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儿童在童年期就与父母或父母一方长期分离,缺失父母的关爱与支持,缺失与父母正常的感情交流,那么对儿童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祖辈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可能因为祖辈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和教育能力普遍较低,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观念陈旧,祖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代沟,且祖辈监护人能为儿童提供的大多局限于一日三餐、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照顾,疏于对儿童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的培养。而父亲监护类型和母亲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相对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不是特别明显,说明父亲或母亲一方监护要比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祖辈监护情况好。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

在学校方面,学校应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采用开设讲座、举办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应聘用心理教师并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另外学校也可以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做“临时父母”的活动,动员教师积极扮演缺失的“父母”角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在家庭方面,父母应增加与留守儿童联系的频率,研究表明,每月4次以上的联系频率可以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有利于降低其各种心理疾病发生的概率。此外,很多留守儿童监护人由于是隔代抚养过度可怜儿童对留守儿童采用溺爱型教养方式,他们甘愿自己受苦受累也尽量满足儿童的要求,儿童出现问题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予以正确指导,长此以往,儿童便养成骄纵任性、自我中心等(下转第7页)(上接第5页)性格特点;也有很多监护人受父母之托认为应严格管教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要求儿童唯命是从,按照自己固有的观点和期望要求儿童,对于儿童应有的奇思异想给予否定,这样,儿童在监护人的管制下逐渐失去了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性,更不会在探求和思索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很容易形成懦弱自卑、缺乏主动性、不诚实等性格特点。显然,这两种教养方式均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成长,监护人应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处理好限制与自由的关系,充分尊重儿童,给予儿童积极的指导。

在社会方面,各社会工作者应对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各级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托、入园、入学问题不要制定一些歧视性政策或提出苛刻的条件,而要为其提供便利,制定优惠政策,使儿童尽可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结论

祖辈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显著大于父母监护的非留守儿童,在过敏倾向上的得分达到边缘显著(p=0.051);父亲监护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监护的非留守儿童在八个量表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在冲动倾向上的得分大于父母监护的非留守儿童。

参考文献

[1] 刘晓慧,王晓娟,杨玉岩,哈丽娜,李秋丽,戴秀英.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

[2] 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94-301.

[3] 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

[4] 李宝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

[5] 吴燕.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6).

[6] 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1.

篇3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6月到我科门诊著名专家诊室1正在进行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的200例患者,抗病毒治疗1个月以上,病史最长10年,最短1年。年龄10~75岁,男145例,女55例。其职业各个行业均有。适应证:HBV病毒104以上,肝功能:ALT/AST在正常值2倍以上的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重症肝炎等均可。为口服药物,方便,副作用少,适用范围广。

1.2 方法

常用的有拉米夫定(贺普丁),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恩替卡韦(博路定),素比伏(替比夫定)治疗剂量为每日一粒,定时服用,疗程至少2~3年。

1.3 建立用药监测和随访记录

在每位患者就诊时由医生为其指导,详细介绍用药目的,治疗目标,用药注意事项,停药标准,复查时间等,将病情记录于门诊病历上。由护士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建立个人用药档案,病历统一存放,发放相关资料,督促患者按时用药、定期复查。

2 结果

经过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开展,患者了解乙肝抗病毒的相关知识,主动参与配合医生的治疗,用药依从性好。逐渐重视治疗过程的复查与随访,未出现擅自漏服、停服药,治疗效果显著。正确遵医嘱用药的患者病情平稳,HBV DNA为0,肝功正常,无并发症。因此,在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过程中,医务人员实施的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对患者的就医认识也是最有影响力的。

3 教育指导

3.1 用药前指导

实行病情告知制度,征得患者的同意,告知患者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间长,费用高,抗病毒要求严格。核苷类似物能够在短期内(1年)减少血液中的病毒数量,其中一些强效的核苷类似物甚至能将病毒减少到检测不到的水平,并维持较长一段时间。治疗时间长,病毒容易发生“耐药变异”,使得药物失效只得更换药物或联合用药。核苷类物口服药每天一次,每次一粒,每天定时服药,不得随意停药、减药,否则易造成病毒反弹,耐药,治疗失效。向患者讲解关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础知识、并发症、非药物及药物疗法主要方式。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同时发放乙肝知识宣传手册,注明使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让患者能随时给以参照。强调按时用药,交代复查时间,提供电话和网上咨询通道。

3.2 用药中指导

对已开始治疗的患者,工作人员应定期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生活习惯,制定用药计划,及时帮助患者解决治疗中遇到的问题。邀请患者参加乙肝知识讲座,组织相互交流,医患面对面通过专题讲解的方式,让患者有更多的时间对自己的病情进行咨询。向患者家庭成员进行宣传教育,让每位家庭成员了解有关疾病知识及其预防方法,督促与配合患者完成治疗任务至关重要。督促患者定期复查,服药第1个月后应复查肝、肾功能、HBV DNA定量、血常规,病情平稳后每3个月复查,每6个月应做一次彩超。必要时可根据治疗效果监测乙肝病毒变异、血清学e抗原和e抗体定量。

3.3 停药后指导

慢乙肝经过治疗后,达到停药标准的,可在医生指导下停药。亚太肝病学会颁布的新乙肝指南中提出:乙肝治疗达标是指HBV DNA已经转阴,同时e抗原发生血清学转换,即e抗原消失和e抗体产生,加上ALT正常这三项达标[3]。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连续两次也就是1年以上达标就可以停药。应继续每6个月监测一次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三对及HBV DNA定量,防止病情复发。生活上劳逸结合,同时避免饮酒,使用肝毒性药物及其他对肝脏不利的因素。

4 小结

综上所述,用药的教育指导是现代护理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旨在帮助患者掌握知识,树立信念,建立健康行为,并通过这个环节产生效果,所以教育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患者[4]。而在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十分重要,否则一旦失去疗效,不仅将影响工作,也会加重自身的病情,给患者及家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健康教育干预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态度,纠正不良用药习惯,提高对肝病的正确认识,与家庭的密切配合是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继续蔓延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黄梅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的健康教育.临床误诊误治,2008,12(21):85-8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