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业发展趋势

农业发展趋势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3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业发展趋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农业发展趋势

篇1

农业科技信息是指能够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信息.这些信息能满足农业实施者(特别是指农民)需要.并以声音、文字、图片、录像和多媒体等形式存在。利用农业科技扶贫就是希望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将农业科技送达到农业实施者手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1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情况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1.1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1978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根据(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布.已减少至1.22亿hm2。在土地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将成为重要支撑力。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已达48%.但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这些国家外.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不畅也是~个很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农业科技研究者或持有者没有合适的渠道将科技成果传播到农民手中:另一方面是广大农民找不到合适的实用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因此.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将促进两方面的交流.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1.2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地区农民收入差异

从国际经验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速度越快、途径越多.农民得到的科技信息越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越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就会增加.农民脱困时间就会缩短。另外.农业科技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作用也不同。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的农民更容易获得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科技采用率高.农民收入增加也比较快因此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特别是在落后地区加大农业科技信息的宣传力度.不仅会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也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地区收入差异。

1.3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国际农产品竞争不仅是数量竞争.重要的是质量竞争.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安全.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技术壁垒.检测标准越发严格.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屡遭限制和退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则取决于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这就离不开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因此.农业科技信息渠道的有效利用和拓宽将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速度。

2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主要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形式。其中电视、广播和报刊等属于大众传播,农技推广站、农民培训班等属于人际传播

2.1以电视为主的大众传媒成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郭绪全等人的调查显示(表1).大众传播方式之一的电视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占据主要地位.近36%的农业科技信息是通过电视渠道传到农户手中(因农业科技信息到达农户才算是真正达到了传播的目的.故仅引用了调查数据中农户承认的自己所获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渠道).这也与近年来中国电视普及率大幅度提高直接相关截至2006年中国农村的彩色电视普及率为89.43%(表2)

2.2网络即将成为不可替代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电脑普及率还远远低于电视和广播等传统的传播工具(表2),但从网络的发展速度和对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来看.网络将会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传统传播渠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农村每百户中电脑拥有量为2.7台,比上年增加了0.6台。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至2007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374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1%:同期城镇网民规模达到1.2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1.6%。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城镇差距很大.但网民规模差距在逐步缩小随着农民在外打工人数增加,农村电脑的普及率将上一个大的台阶。

2.3农技推广站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对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视.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日趋完善。各级农技推广站的作用大大增强。表1可看出农业科技信息的人际传播大约占1/3.其中镇政府农技推广站为主.农民反响较好从2007底开始.我国开始实施信息大篷车、培训教室和农业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等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发放农业科技资料。成为农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的重要渠道。

3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是目前农业科技信息量多.但部分信息内容不全.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或应用后会产生的不利影响等不为农民所知:信息针对性不强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二是由于信息传递双方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的认识不同.双方对各种渠道的利用程度也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科技信息传播者认为农民主要从培训班、推广站和电脑等获得农业科技信息.他们在传播过程中也更容易采取这些方式传播但调查发现农民的大部分农业科技信息是从电视等大众传媒中获得。

三是农民整体素质还需要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偏低2006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超过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不足15%(表3).

远低于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25岁以上的农民中.有17%的人完成了高等教育.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15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些农业科技信息语言太过专业.农民无法理解.这些技术在农村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少.一些最新的科技信息无法传播到农户一级.即使农户接触到了,也因为文化水平所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无从应用。

4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

4.1农业科技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更加精准

目前国家正在逐步改进农业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从长远来看.网络和手机等信息平台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农业科技信息量将继续增加同时.农业科技信息在传播渠道的入El审查将会更加严格.只有经过考证的农业科技才能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国家对网络传播媒体的管理将大大加强农技推广部门的农技介绍也将更加全面.各种农业科技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也会传达到农民手中各级政府和传播媒体针对本地区适用的农业科技的宣传将增加,实用技术将进一步得到转化.农民更容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实用农业科技信息。

4.2各种渠道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能力将大大增强

除了继续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体外.信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农业科技推广站等方式将得到积极利用。一是政府加大了对网络信息服务设施的投入、全国范围的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将全面建立。二是传递双方的互动将进一步增加.农民和专家将利用网络和移动通讯工具进行互动交流.双方关系进一步紧密。是农技推广站管理和支持力度将会加大.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真正掌握农业科技的农技人员将不再限于县级以上的农技推广站,乡镇一级的农技站将从农药、化肥或种子销售机构转为推广机构,发挥应有作用

4.3农民素质提高将使农业科技信息利用率提高

篇2

目前,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经济效益低下,以种植业为主,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小。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可以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界限,带动农产品加工、饮食、交通、旅游业的发展,促使三大产业融洽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2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休闲农业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其经济收入不仅源于农业产品的直接销售,还体现了各种农村无形产品,如农业的生态效益、民间文化等。近几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形成了以绿色食品开发和观光生态农业为主的绿色产业,农民收入增加了数倍。通过对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增加经济附加值,如为游客提供观赏、品尝、娱乐、购买、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1]。

1.3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庞大的农村人口与有限的土地资源形成尖锐的矛盾,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观光休闲农业可以产生许多相关的就业机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需要大量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涵盖住宿、饮食、商场、交通、文化等多个行业。此外,还需要发展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由于旅游业的关联性质,其就业岗位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就业机会,由此可以促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2]。

2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

2.1农业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生物资源丰富,种子植物逾3万种,脊椎动物近2000种;农作物种类繁多,栽培作物约600种。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农业资源,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设计出内容和形式丰富的农业观光园。同时,我国农业历史悠久,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丰富,有利于发展休闲农业。

2.2居民消费观念改变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人口密度增大,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气、废水、废物增多,人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加上噪音污染等,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人们向往优美的环境,渴望体会农家生活,感受乡村田野宁静、清新的空气,得到身心的放松、回归自然。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渐改变,形成了对休闲农业的强烈需求,将体验幽静的田园生活以及纯朴的民风作为追求的生活。

2.3节假日增多

我国《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实施办法》方案公布实施以后,人们休闲时间多,假日旅游消费的规模越来越大,法定节假日(包括双休日)约占全年的1/3时间,因此应当抓住时机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2.4交通运输发达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发达程度日益提高,人们出行可以选择高铁、火车、民航、汽车等交通工具,交通运输条件也大大改善。此外,人们外出休闲也不局限于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享受私家车带来的便利。

3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是通过优美的农村自然环境及其相应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过程,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参观、游玩和购物等[3-5]。其发展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3.1观光农园

经营范围包括花圃、成熟的茶园、果园、菜园等,游客可入内拔菜、赏花、摘果、购买及参与生产活动,享受田园乐趣。

3.2乡野畜牧

以自然方式饲养家畜、家禽,提供土鸡、土鸭等供游客食用、购买,为游客提供挤牛奶、剪羊毛、骑马、抓土鸡等趣味农家劳作及活动。

3.3农村民宿

篇3

2011年新疆兵团农四师乡镇企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98590万元,同比增长14.6%;增加值预计完成64652万元,同比增长12%;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达136家,其中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51亿元,同比增长9%;销售收入完成28.43亿元,同比增长8%;农产品加工产值率预计88%,农产品加工率预计93%。以“伊香”大米品牌整合提升工程为核心,品牌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2、农业结构逐步优化

2011年完成正播面160.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81.5万亩,玉米、水稻、甜菜、棉花、马铃薯、香料、色素辣椒等高产值作物面占总正播面的44.8%,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肉类、牛奶、禽蛋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11.6%、20%,畜种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林中以葡萄、苹果、杏和桃为主导地位的水果产业已基本形成。

3、新技术普及不断创新

2011年推广滴灌面28.33万亩,精量播种面46.5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84.56万亩,分别较上年增长3.7%、3.7%、5.7%;保护性耕作,激光平地,滴水出苗,机械育苗移栽技术均创历史新水平。

4、农产品质量有保障

2011年,绿色食品认证4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有机农产品认证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4家,产品8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2个,产品21个;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两个。此外,对8个果蔬出口生产基地进行了备案,并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资市场的产品进行了进一步监管。

5、农业产业化强势凸现

截至2011年末,农产品加工贸易型龙头企业共计136家,其中国家和兵团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基本形成酒、粮油、糖、种、香料、畜牧、果蔬和马铃薯主导产业格局。龙头企业产业化所需原料,85%以上是由基地提供。该师68团“伊香”牌大米被认定首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伊珠”葡萄酒系列、“伊香”大米、“伊帕尔汗”香料等53个农产品注册商标,创建国家驰名商标1个、自治区知名品牌9个,中国特色农产品基地之乡5个,农业产业化的强势发展迅速。

二、2012年农业发展趋势与产业动态

总体思路:按照“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形成优势、体现特色”的总体思路,加大“稳粮、拓棉、强牧、扩园、优特”的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管理,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主要目标:该师计划实现农业总产值达到59亿元以上,增长23.8%,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增长21.6%。

1、创新四大工作重点

一是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通过削埂扩边、新技术集成等措施实现新增种植面5%和增产8%以上。

二是新建标准园3万亩,通过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果品品质,大幅提升园艺产值和果品知名度,打造品牌效应。

三是新建万畜精养基地12个,使万畜精养基地达到50个,重点发展生猪、牛羊育肥、家禽等优势畜种,进一步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推行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四是新建节水灌溉面3万亩,使全师节水滴灌面达到40万亩,通过水肥耦合技术和改造提升现有节水滴灌设施来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2、加强内优市场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