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医学影像技术工作

医学影像技术工作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学影像技术工作,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Ultrasonography Strain Rate Imaging in Evaluation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Circadian Rhythm on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f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YAO Huai-qi,GUAN Zhi-qi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36):004-0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ltrasonography strain rate imaging in evaluation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circadian rhythm on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f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 Method:60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ere selected as study group, and 60 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nd all were given 24 hours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echocardiography and ultrasonography srain rate imaging,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circadian rhythm and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The d-SBP, n-SBP, d-DBP and n-DBP level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y strain rate imaging; Essential hypertensio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Circadian rhythm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tou 51504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6.002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脏是高血压病理损伤的主要靶向器官之一[1]。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是高血压靶向器官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是高血压重要的病理性改变,亦是EH病情恶化的重要基础。血压变异性(BPV)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程度。相关文献[2]显示,EH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与左室舒缩功能具有明显的关系。但关于应变率成像用于EH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的评估价值研究罕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心内科住院部EH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47~78岁,平均(58.47±6.14)岁,病程5~18年,

平均(10.15±1.52)年;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

年龄47~79岁,平均(58.49±6.0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EH的诊断标准:(1)高血压的病因尚未明确,无心脏传导异常、心律失常、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返流;(2)不同时间的3次血压偶测血压升高,收缩压(SBP)≥140 mm Hg,舒张压(DBP)≥90 mm Hg[3]。

1.2.2 纳入标准 (1)研究组:年龄40~70岁,符合EH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对照组:年龄40~70岁,体检结果无异常,血压水平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BP

1.2.3 排除标准 (1)研究组:合并心血管器质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恶性肿瘤,严重心肺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甲状腺功能障碍,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非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与精神性疾病患者。(2)对照组:合并EH,心血管器质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恶性肿瘤,严重心肺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甲状腺功能障碍,继发性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非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与精神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全部患者均完善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常规检查,动态24 h时血压监测,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应变率成像等。

1.3.1 常规检查 全部研究对象均测量体质量(kg)、身高(m),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

1.3.2 动态24 h血压监测:采用Meditech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美国),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缚于受检者左上臂,设置时间为07∶00

至次日07∶00,其中07∶00~22∶00为日间,22∶00

至次日07∶00为夜间。测量SBP、DBP、平均动脉压(MAP)=(SBP×2+DBP)/3,储存于记录盒内,间隔30 min自动充气动态测量血压,重复测量两次,其中SBP 70~260 mm Hg为有效收缩压,DBP 40~150 mm Hg为有效舒张压,MAP 20~150 mm Hg为有效平均动脉压,如超出上述范围或重复测量仍超出上述范围者即为无效数值,测量时间≥22 h,有效血压测量数值应大于应测资料的80%,否则视为无效动态血压监测。测量血压时,应停止活动并保持安静,血压监测期间可从事日常活动,血压测量时间、监测次数、血压数值均由动态血压数据分析仪进行分析、打印。

1.3.3 常规超声心动图 全部研究对象均采用采用Siemens Acuson SC 2000超声诊断仪,4Z1c探头,探头频率2.0~4.0 MHz,灰阶三维扇角90°×90°,探测深度12~16 cm,容积率14~30帧/s。用4Z1c探头于受检者心尖四腔观采集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经后处理软件采集相关参数。具体操作步骤:全部受检者均取左侧卧位,超声心动图检查期间,平稳呼吸,采用专用软件定量分析,在呼吸末屏气状态下采集超声图像,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于胸骨旁舒张末期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d)、体表面积=0.61×身高(m)+0.0128×体质量(kg)-0.1529;左心室质量(LVM)=0.8×1.04[(LVEDD+IVSTd+LVPWd)3-LVEDD3]+0.6(g);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LVM(g)/体表面积(m2),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心尖四腔切面采集二尖瓣血流频谱,脉冲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峰),计算E/A值。

1.3.4 超声应变率成像采集与分析 采用Siemens Acuson SC2000超声诊断仪,4V1c探头,探头频率2.0~4.0 MHz,探测深度12~16 cm,帧频>85帧/s。采用4V1c探头于受检者心尖二、三、四腔观及左室二尖瓣、肌、心尖短轴标准切面采集左心室二维动态图像,经后处理软件采集相关参数。具体操作步骤:将4V1c探头置于心尖部,采集标准心尖四腔切面,启动组织速度成像(TVI)模式,采集原始图像,全部图像储存于磁光盘内,以供脱机分析。采用TVI分析图像,启动Q-Analysis程序,分析左心室16/17节段(后壁、前间隔、下壁、前壁、后间隔、侧壁)的中间段与基底段,TVI软件于中心处取样,采集TVI曲线,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计算平均组织速度(mVe,mVa、mVe/mVa),2D Strain 软件选取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与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中的左室心内膜两侧瓣环、心尖共3个点,设定感兴趣区(ROI)宽度,软件自动跟踪ROI内心肌活动,将左心室分为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由仪器自动判定成功与不成功节段,获取成功节段,选取主动脉关闭时间点,系统自动显示ROI中各节段纵向应变率及其曲线,测量长轴各节段的纵向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左心室壁16/17节段平均峰值应变率(mSre、mSra、mSre/mSra)。

1.4 观察指标

1.4.1 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指标 根据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日间平均舒张压(n-DBP)[5]。

1.4.2 左室舒张功能指标 (1)常规超声心动图:VSTd、LVPWd、LVMI、LVEF、E/A;(2)应变率成像指标:mVe、mVa、mVe/mVa、mSre、mSra、mSre/mSra[6]。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d-SBP、d-DBP、n-SBP、n-DB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指标的比较(x±s) mm Hg

组别 d-SBP d-DBP n-SBP n-DBP

研究组(n=60) 143.62±9.52 86.25±6.11 113.25±8.52 77.64±7.42

对照组(n=60) 106.35±8.25 70.31±5.42 98.02±8.01 64.98±5.21

t值 22.92 15.32 16.01 1.32

P值

2.2 两组患者mVe、mVa、mVe/mVa、mSre、mSra、mSre/mSra的比较 研究组mVe、mVe/mVa、mSre、mSre/mSr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Va、mSra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IVSTd、LVPWd、LVMI、LVEF、E/A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IVSTd、LVPWd、LV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E/A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大量研究证实,无创动态血压监测在EH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的判断中的具有重要的价值,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向器官损害具有明显的关系[7]。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是导致EH并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高血压左心室功能具有重要的价值。常规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主要为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曲线,但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曲线容易受心脏负荷等因素的影响,当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损伤时,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改变较为明显,当左心室舒张功能中度损伤时,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出现假象,其原因主要为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损伤时,左心室松弛功能显著下降,E峰下降,A峰显著增高,二尖瓣峰值(E/A)1,而出现假阳性[8]。因此,常规超声心动图E/A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中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变率成像是在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的技术的前提下逐渐发展的心肌活动的定量分析手段[9]。超声应变率成像通过定量扫描,参照所储存的原始数据与超高帧频技术,同时融合组织灰阶与速度信息,构成独特的彩色组织图像,将速度容积置于组织图的不同位置,并自动生成心肌活动速度随心动周期时相改变的同步组织速度曲线,是一种准确、快速的心肌活动的检查手段[11]。同时,超声应变率成像通过准确显示左心室的16/17节段并进行组织速度分析与显像[12]。超声应变率成像有效避免不同心动周期变异对左心室各节段的定量分析的负面影响 [13]。

本研究结果显示,EH患者d-SBP、d-DBP、n-SBP、n-DB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E/A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EH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改变严重影响左室舒张功能,其中超声应变率成像对左室舒张功能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潘雨利,李修英,王春霞.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平均动脉压与血压变异性相关性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5):28.

[2]张铁梅,樊昕,徐秀英.血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动脉硬化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5,20(5):445-446.

[3]庞胜峰.原发性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9):1613-1616.

[4]蔡陆施.抗高血压药物对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4):452-453.

[5]刘建设,胡守捷,马新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43-44.

[6]江灵芝.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3):26-28.

[7]牟晓雯.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对长轴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5):329-331.

[8]王阳.实时三平面技术与左房追踪技术评价不同左心室构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房功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9):779-782.

[9]靳鹏,郑慧,靳松,等.斑点追踪显像技术与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不同构型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3):290-294.

[10]许红晓,徐刚,王瑞清.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在不同程度舒张功能障碍状态下的变化[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3):197-199.

[11]牟晓雯.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对长轴收缩功能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5):396-398.

[12]盘梅淑,张棣.实时三平面自动化功能成像技术评价左室构型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6):866-868.

[13]于超.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无左室重构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5):347-349.

篇2

医学影像包含了超声、介入、MRI、CT及X线等多种不同门类的新兴医学技术,自X线在1895年被发现以来,临床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时期。而在此之前,医疗人员进行诊断时除了解剖之外,就是依靠视、触、叩、听诊对病情进行了解。由于不同的影像检查技术在应用方面的差异,使得每种检查技术具备自身的特点,因而医学影像诊断对于医学影像技术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加。本文对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从专业的互补性和独立性两个方面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究。

1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医学影像诊断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支持,二者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工作层面的拓展需要影像诊断的科学指导,而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提升同样需要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作为保障。只有通过医学影像诊断及时将结果反馈出来,才能逐步提升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由于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存在差别的,并且不同的影像学技术的专业性较高,例如超声检查、CT、MRI等方法各有特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发现不同的技术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1]。对于疾病的诊断,并非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就能够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有时仅通过一种影像学技术就能进行诊断,而采用其他的检查方式则难以检出异常。即使不同的影像学技术都能对一些疾病进行检查,但也应当出于对患者经济角度的考虑,选择最为经济且适合的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在本质上是紧密联系的,并且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促进各自的发展。随着当前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及时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3]。在整个医疗环境中,随着新业务、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性科学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技术之间实现了有效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大大提升了医疗水平。

2医学影像的专业独立性

在医学影像技术工作中,主要涵盖以下4个方面;(1)是具有常规放射学,超声医学核磁共振及CT等系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2)是具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电子学等有关理论知识;(3)是在疾病诊断中比较熟悉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4)是比较熟悉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技术和发展趋势。

在医学影像诊断工作中,主要涵盖以下4个方面:(1)是比较熟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现代医学有关知识;(2)是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具有应用多种影像技术诊断的能力;(3)是对医学影像领域的各种技术具有深入的认识了了解;(4)是对医学影像学分支的有关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比较熟悉。

影像技术工作主要是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多角度、多方位准确可靠的医学影像信息,为影像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影像诊断工作主要是详细观察、分析影像技术工作中所能提供的信息,对其进行综合归纳,以获得比较客观的医学诊断结论。

篇3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a)-123-02

放射科是临床医学一个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部门,其主要包括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两大主要部分。影像技术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给影像诊断提供通过影像技术检查所获取的图像,影像诊断则通过阅读图像进行疾病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但即便如此,影像技术工作给人们的印象依旧是机械的操作影像检查设备,摆一摆摄影的看似简单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一直以来都不如影像诊断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本院的医学本科生到放射科实习安排计划中,近年都不再有安排影像技术的实习部分。那么影像技术是否真如人们表面看的那样毫无技术含量不需要重视、而医学本科生也真的不需要进行影像技术的实习,本文探讨如下:

1 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及与临床的关系

在放射科的日常工作中,医学影像技术部分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担负着来自临床各科室要求的影像技术检查工作,负责为影像诊断和为临床提供客观的、真实的、准确的图像资料以及准确诊断疑难病变的依据,因而影像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获取图像的质量,也就影响到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必然也影响到临床对疾病的诊治效果[1]。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临床医疗工作中,90%的诊断和治疗信息来源于医学图形和影像[2],因此影像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如今高新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X线摄影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早与多年前X线刚在医学上获得应用时只具有单一功能的普通X光机不同,各种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不断开发应用,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摄影(CR)、直接数字X线摄影(DDR)等,传统的X线检查方法已发展到能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上,对疾病的检查适应范围不断扩大,并能深入到人体各系统、各器官上,所获取的图像不再局限于平面二维的截面图像,已能获得所检查部位的断面图像甚至可利用影像设备的多种后处理功能重建出三维、四维的立体图像等,从而为影像诊断及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更为丰富的影像数据资料,并深刻影响到临床对疾病诊治方案的制定[3-4]。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治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影像技术检查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影像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因为要灵活运用这些先进的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并让其发挥最大效益为诊断和临床服务,亦即为诊断和临床提供能真实反映所检查部位情况的优质图像,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其所涉及的知识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物理学、电工学、摄影学以及计算机学等领域。如进行DSA检查,不同部位的血管造影检查,所选择的程序以及注射造影剂的流量、流速、压力等是不同的,特别是对于要行三维重建的造影,其相关参数的选择涉及的内容更多,不仅要依据导管的型号、导管插入的血管及进入血管的深度、患者本身的各种情况以及所用检查设备的功能特点等来综合分析制定,来保证获得优质的图像[5],同时还要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才能保证三维重建的进行;而对于多参数成像的MRI检查,扫描方案的制定及扫描参数的设置就更为复杂,没有较深的物理学知识、较广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是无法正确选择成像参数的,那么扫描图像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对于仅使用单一的X射线吸收成像参数的CT扫描则需进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时间、螺距等扫描参数的科学选择,对这些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参数的设置,在考虑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患者受照的X线辐射剂量尽可能的低[6]。所有这些都离不了影像技术工作,而仅靠简单的操作影像设备、摆摆摄影是无法达到目的,更不能充分发挥这些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的潜能,可以说没有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就不会有医学图像,那么医学影像诊断就无从谈起,一味的轻视与漠视影像技术都是不应有的态度。

2 医学本科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的意义

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目的是为了将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临床工作能力,为其日后真正走入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实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并可能影响其一生。而影像医学与临床关系密切,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通过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检查来获得人体各组织结构的影像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并已成为临床医疗越来越倚重的影像学检查。同时由于在我国医院里对于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的申请,实行的是由临床各科医生提出,并强调放射科无权更改临床医生所要求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因此面对各种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影像学技术检查项目以及开具正确的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单,则是临床医生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如果对各种影像技术检查原理、方法及其优势和局限性、临床适用范围缺乏了解,要作出正确的选择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由于不完全了解各项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的原理、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等,使得不合理的、过度的甚至滥用影像技术检查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是劳民伤财,而且可能导致误诊、漏诊或延误患者疾病的确诊,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那么对于未来将成为临床医生的医学本科生来说,在实习阶段进行医学影像技术的实习实在是意义重大。

3 医学本科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的重要性

医学生虽然经过几年的大学理论教育,但影像学的课时并不多,影像技术所占的比例就更少,加上影像技术的理论抽象晦涩,单凭死记硬背很难理解记忆。例如由于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不尽相同,虽然反映到图像上都是以黑白的不同灰度呈现,但正常器官与结构及其病变在不同成像技术的图像上的表现就会不同,如骨皮质在CR或DDR、CT上显示为白影,在MRI上则显示为黑影,对于这些单凭在课堂上的听课就很难想像和理解。再有在普通的X线摄影检查中,各种摄影的设计,是基于最大化地显示所要观察的检查部位的实际情况,而对摄影的命名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单单依靠书本上的理论也很难真实感受到这些摄影的命名对观察摄影部位的实际情况的反映。如手掌正位、斜位的摄影主要是观察手掌部位情况,但临床医生常对手掌部位外伤的检查开出的是手掌的正位、侧位的申请,而侧位对于观察手掌部位外伤的情况价值不大;又如锁骨的摄影,常有临床医生同时开出什么锁骨正位、轴位和侧位的摄影申请单等,让影像技术人员无所适从,甚至引起医患矛盾。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因此医学本科生到放射科实习,除了要学习影像诊断的知识外,也应重视对影像技术的实习实践,通过影像技术的第一线工作的实习实践,如到CR、DDR、CT、MRI、DSA等技术岗位的实习实践及带教老师的讲解带教,巩固和强化医学影像技术的理论知识,了解各种影像技术检查方法的工作原理、成像原理,并实实在在地感受各种影像技术的不同成像原理在图像上的真实反映,从而更好地理解各种影像的异同,明白同一种病变在不同的影像技术检查下的表现可有不同;了解各种摄影对显示所检查部位的实际情况的关系;了解各项影像技术检查的应用范围及优势和不足,掌握各项影像技术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正确理解影像技术检查的正当化原则,避免日后走入临床工作不能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7-8],避免开具错误的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单,防止延误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医学生到放射科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是极其重要的。也因此建议医学本科生在临床实习中安排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时间,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了解常见病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成像原理,熟悉部分常用检查技术、操作程序等,从而在未来的临床医疗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世传.放射技术在放射科工作中的重要性[J].哈尔滨医药,2009,29(5):60.

[2]秦宇红,李春燕,黄福灵.医学影像学实习课改革设想[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25):270.

[3]邵为景.浅谈医学影像学的检查原则及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237.

[4]李坤成.医学影像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J].前进论坛,2010,50(8):54-56.

[5]张延成,张翠燕,耿静羽,等.3D-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6):83.

[6]任庆余,杨星,赵进沛,等.加强医用X线、CT临床合理应用的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1):69-7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