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数字化营销案例

数字化营销案例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0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数字化营销案例,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进入20世纪末期,对于扑面而来的信息化的应对,企业专为此设立了一个叫做“首席信息官(CIO)”的职位,这个职位或将遭致同样的命运。正如今天的互联网,在可见的不远处,它必将无比丰裕,也如此重要,重要到人们完全忽略了它的存在,一如空气和阳光。

“广告”正演化为“窄告”,一切传统媒体都面临着互联网引发的永久性改变,忙着给报纸下死亡诊断书的预言家们正在一次又一次将报纸的死亡日期提前,甚至新闻本身的定义也正在改变……我们正身处于我们事业的过去与未来之间。

一旦某个产业被卷入到数字化的进程中,就必须遵循由比特取代原子的成本逻辑——成本和价格将会不可避免得趋近于零——这个逻辑迄今仍是整个传媒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数字营销同样要遵循互联网的逻辑、数字化的逻辑。林景新先生在《实战网络营销:最佳网络营销案例全解读》一书中所遴选的近期发生在全球和中国的大量丰富生动的数字传播的案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简洁而有趣的数字传播的逻辑图谱,并聚合成传播业正在发生的价值转移的有力注解。

声誉时代的到来

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员工、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在数字时代显得愈发重要,品牌、标识和宣传语的关系已经远远比不上建立和传递信任感和声誉那么重要,而后者越来越成为企业建立和维护公众信任与声誉的手段。在数字时代,所有的人都在实时得参与企业品牌的建立与消解,所有的人都在实时得参与企业声誉的塑造与毁灭。

互联网所具备的“长尾效应”使得人们能够以近乎零成本获得几乎是任何的冷僻信息——这种信息对某些人毫无价值,但却能改变某些人的关键决策,包括购买决策。任何人都可能通过搜索技术查找到企业的在网络上的几乎所有的负面报道。

在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从“一点对多点”转换到数字媒体“多点对多点”的时代,企业试图寻找“数字橡皮擦”进行“祛斑除痕”的努力是徒劳的。这给精于“形象化妆术”的企业市场部门和传播商带来了烦恼困扰的同时,也让我们又机会刷新新环境下传播的“道”与“术”。

没有对话,信任将失去材料,没有信任,声誉将是沙丘之塔。传播机构将从信息的单向推送者,演变为成双向信息流的设计者,成为客户以及客户的客户进行对话的话题与价值的发现与设计者、对话平台的搭建与维护者,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流的构建与整合者。更重要的事情是与企业一起成为“部落”的建立与领导者——

传播环境的“重新部落化”

由于互联网的诞生,人类又开始了“重新村落化”的过程。人群是没有交流和领导者的部落,而部落是内部可以进行多点对多点的交流、拥有一呼百应的领导、更加持久和高效的人群。

在美国营销学者赛斯高汀看来,“多数组织将时间花在针对所谓目标人群的营销上,聪明的组织创建部落。”在部落化的市场中,市场已经提高了自己的发言权。因此,2007年的《广告时代》杂志将“消费者”选为“年度广告商”。

互联网被视为是“自由工作者的黄金国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组织会走向末路。组织比以前更加重要,组织让我们拥有了创造复杂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以及创造部落的能力。

这也不意味着传播与营销的难度加大,恰恰相反,互联网和社会媒体的激增使得传播比以往更容易。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想尽办法让苹果爱好者部落更加稳固,制造大量优质的新产品并在网上,将日变为苹果粉丝所期待的节日。粉丝们会在新产品前就绘制产品的想象图并分享图片,甚至会翻出那些模糊的专利去支持他们的观点——善于找到适合部落的新工具、新技术、新沟通方式不是什么难事,在本书中你可以找到大量的部落积聚方式和“病毒”营造方式,从中定会获得诸多启示。

作为传播主体的人

艾伦格林斯潘认为,“如果GDP或者附加值按不变价格计算,迄今为止推动它增长的最大力量是思想——影响物质现实的观点。”这正是后工业经济中的微言大义,价值的创造越来越依靠知识、思想、才智和创新。作为传播主体的人,我们和我们所处的组织首先是一个知识的整合和生产者。但是,一个组织的知识在该组织的利润率或者资产损益表上恰恰是看不到的。

在数字传播时代,有一个更重要的指标,同样在财务报表上看不到,那就是我们的职业道德。

2008年11月,我曾给公司的高层写过一封名为《我们的道德观》的信,提醒我们的同事,“为了短期的商业利益而采取一些不合乎主流道德规范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不仅仅损害我们的价值观,破坏我们自己的信仰,同时在长期商业利益上也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我们永远不要以为我们比别人聪明,以为我们可以做一些或大或小的错事可以不被发现或者受到惩罚……”

那些协助客户成为谎言编造者的公司,并不是在帮助他们的客户,而恰恰是在将他们自己与客户带向深渊。在公司为服务费而说服客户编造谎言、或者企业主唆使公司编造谎言的时候,公众不信任的泥石流将以比特的速度冲毁双方最后的一块立锥之地。在这一点上,数字传播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全新的要求。

篇2

购买推荐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京东商城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内容简介

《数字营销战役:网络整合营销实战全解码》通过对数字营销的实战案例分析,剖析时下最火的微博、微信等营销方式,解密数字营销。从备战、突围、实战、以及战绩四个方面分析数字营销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具体、透彻地表述出来。

《数字营销战役:网络整合营销实战全解码》内容丰富、语言浅显易懂、结构清晰,每篇文章以观点入手,引入案例,分析利弊,最后提出方法及思考,以条理性文字呈现给广大读者,具有良好的实操性。

《数字营销战役:网络整合营销实战全解码》案例丰富,是一本面向数字营销热爱者的必备书,也是实际工作中的营销工具书,同时适合于市场营销学科大学生、创业者、传统企业营销人员以及数字营销初期从业者。

篇3

利用新媒体展开的营销,大致上应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什么才是新媒体?

第二,展开营销的途径,与过往营销有何异同点?

第三,新媒体营销的关键点,或者说,迄今为止仍然需要努力的点,在哪里?

那么,今天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才是新媒体?

从广告的角度看,传统媒体包括五大类,分别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广告牌,与之对应的新兴媒体(比如男厕所尿兜上的广告),就统统被称为“新媒体”。但事实上,如果客气一点说,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对新媒体的宽泛定义,如果严谨一点,那就从根本上误解了新媒体。

我对新媒体的定义是这样的:“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

如是,就把“马路上的LED、电梯间的液晶屏、厕所里的尿兜广告”诸如此类的东西排除在新媒体之外。事实上,上述那些所谓的“新媒体”,说到底还是广告牌罢了。

我把1.0时代的网络媒体也从我论述的新媒体中排除了出去。以新浪、搜狐为代表的水平门户网站和种类繁多的垂直专业网站,我更愿意将它们视为是某种传统媒体的网络版本。因为它们依然是传统传者把控的媒体形式。关键在于:大比例的文本创造存在于传统媒体中,经过“复制”出现在网络媒体中。

我所定义的新媒体,核心维度包括三个部分:其一,受众。其二,广泛且深入的参与。其三,主要通过数字化传播。

首先,是受众。虽然,受众在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模式下也变成了“传者”。但这种传者和传统媒体上的传者是不同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产出“原生态的内容”,而非“专业的内容”。所谓原生态的内容,就是“思想的直接反映”,中间言语的加工环节是很少的。

其次,是广泛且深入的参与。广泛到什么程度?几乎是零门槛。当然,这种零门槛也是相对的,至少要有会上网(或者发短信)的素质和条件吧!深入到什么程度?推到极致就是,一旦不参与了,媒体平台立刻变成零。也就是用户不贡献内容(更确切地说,是不作为),网站(或其他媒体形式)变成空壳。

广泛且深入的参与和互动(Interactive)是不同的。握有话语权的传者和倾听的受者通过互动可以达成平等关系(symmetric),但新媒体可以让他们的关系重新倾斜(Asymmetric),但这种倾斜却是偏向受者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