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5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音乐课程培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思想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与评价的探索,开展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做好新一轮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和培训工作,加强音乐教师专业培训和音乐教研组长的培训,加强对学校的音乐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有效监控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杭州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
1.继续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1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6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6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7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2.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各区、县(市)大力举行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以此来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发展。
3.加强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活动,6月份举行展示和颁奖活动。以此落实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促进器乐教学的实施。
4.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10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展示评比,12月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以高质量、高水平来体现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做好三项评比的初评工作,选拔优秀者参加杭州市评比。
5.做好课改本学科的总结经验与交流工作。协同做好课改领导小组在教师中评选课改优秀教师工作。
6.按教研室要求对第三批实验区音乐新课程教学情况作一个抽样调研。以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为基础发现总结推广经验,以点促面,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新课程的实效性。
7.继续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以此促进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8.开展学能考试研究。结合新课程的精神,开展学能考试的调查与研究。积极制定学能考试审美与艺术测试方案和标准。
(二)积极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研究
1.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和培训活动。深入学习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领会思想精神,树立教学新理念,探讨新教材教法,为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改实验作好充分准备。直属高中6月份举行《音乐课程标准》检测活动,并举行有关辅导讲座,以此来加强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师应对新课程的各种能力。
2.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直属高中2月份举行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讲座,5月份参加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6月底举行音乐课堂教学录像评比,12月举行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
3.开展音乐教学研究小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5月份在直属高中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4.加强高中音乐教师的各项专业培训。3—4月份举行《课标》和舞蹈培训,以此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5.结合杭州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战略,强化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中的教学调研与指导,同时调研与总结优质示范高中的教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的教学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高中教学。5月份在杭州高级中学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6.积极协助上级和有关行政部门做好高中音乐新课改实验工作。
(三)深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并构建“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
2.各区、县(市)在总结前期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举办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以此推广教改成果,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3.切实开展初、高中教改研究小组活动,以此培养一支教改、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开展音乐教改研究小组教学研究活动,举行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促进音乐教改的发展。
4.继续做好杭州市骨干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研究本学科学校教研工作的规律与特征,探索更有实效性的音乐教研工作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提高教研组长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支持各县区开展教研组长的培训。
5.继续推进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继续加强学生“个性化、合作化与活动化”的研究。
6.继续大力推广省级一等奖课题《小学等级制学业评价研究》的成果。
7.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制定学生音乐学业评价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促进音乐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8.协助做好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工作。积极制定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方案。
(四)完善地方课程建设
1.继续实施地方性综合课程《我与杭州》。完成五、六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编写任务。加强《我与杭州》教材的培训工作,加强该课程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和评价研究。
2. 加强“杭州教研网”的建设,继续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做好网上中小学教育的资源库建设。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2月15日
2005学年第二学期音乐学科主要工作(直属高中部分)
2月份 布置新学期音乐教研工作
大组成员会议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辅导讲座
3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4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舞蹈培训
5月份 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评比
6月份 音乐录像课评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检测
大组成员研究学科教研工作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区、县[市]部分)
2—4月份 区、县(市)举行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5月份 新课程音乐案例评比
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
6月份 义务教育新课程第7轮骨干教师培训及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
颁奖活动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音乐教研员工作会议
其 他: 杭州市第18届教学论文评选、课改优秀教师评选
第三批实验区新课程教学状况调研(同局)
杭州市第2次教研组长培训
举行《我与杭州》、《人与自然》、《廉洁专题教育》教学研讨会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音乐教师的研修都是通过专家讲学、教研员培训,由省到市再到区县这样一级一级来实现的。但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单靠这样的方式培训显然是不够的。新课程远程研修是较好的培训模式。地处边远地区的农村音乐教师,通过有组织地观看网络视频、在线研讨、阅读简报、网络作业等形式,学习新课程,了解新动态。不脱岗地接受新课程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挖掘地域资源,丰富音乐课堂
我国蕴藏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像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可以说是歌的海洋,舞的故乡。因此,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可以从自己生活的地区和民族寻找一些合适的音乐教学资源,让音乐课更加丰富多彩,如溪边的洗衣歌、节庆的祝酒歌、打桩的劳动号子等都能成为音乐课堂有趣的教学内容。这种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让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保护。正如郑莉老师在《“我爱家乡的酒歌”教学评论》中提到的:“这节音乐课,舂米的竹杠、饮酒的器皿、甩起的长发、扭动的腰肢,和着音乐的节奏与韵律,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画卷……”因此,农村地区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当地音乐文化资源,从生活中获取“教学给养”,音乐课堂该有多么丰富和富有吸引力!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一直带领音乐教师参加省市级的培训学习,每次培训学习都少不了要欣赏几节音乐公开课、示范课,提供教学的音乐教师都是来自全省各地,而开课的音乐教师几乎都是本地音乐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每一堂课都可以称得上是精品课。因为每一位教师都花了很多心血,作了精心准备,每一堂课都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都能够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能够结合教材内容,较好地预设课堂教学任务,体现出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多样,具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教学规律,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课堂的参与性、互动性。还有音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也能够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与使用。
但是,我们作为听课学习的音乐教师,每听完一节课以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累;操作这样的音乐课,上课太累,教师累,学生累。如果照这样的模式每周这样上,天天这样上,每堂课都这样上,估计教师和学生都要崩溃了,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教师的嘴一直就是没有停过,一直在说,一直在引导,学生呢就一直在听,听过就跟着学,跟着做,跟着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练习之中。甚至有的教师在开课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了,为了在课堂上达到精彩不断,先到学生中间去辅导做铺垫,或者先让本学校音乐教师帮忙,先把歌曲给教会,避免课堂上出现尴尬的局面。总之,上课的教师要想尽各种办法,最大限度的去表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其实,我们一直在“大力倡导有效教学,减轻过重课业负担”,语文、数学等学科都在改变,而我们音乐课,却在暗暗在课堂上给学生增加负担,上课时学生都是兴致勃勃地走进音乐教室,下课时却是满身的疲惫。如何进行真正的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真正开展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教学,我想应从两个方面去思考。
一、一堂课不要把“音乐课程性质与价值”都表现出来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关于“音乐课程性质与价值”的表现中第一条价值: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次培训学习,先听了一堂“新歌学唱课”,教学时间是一课时,短短 40分钟,很多音乐教师就想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一系列活动来实现音乐的“审美价值”。于是,就准备了大量的教学内容,来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先是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是江南竹林的画面,播放的音乐是与歌曲有关的音乐,作为学习新歌的铺垫,但是在听音乐的同时,还要学生思考三到四个小问题,如问:“小朋友知道老师朗诵的内容是表现什么主题的?朗诵的歌词中表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这个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你知道吗?”伴随着背景音乐,教师开始朗诵新歌歌词,朗诵结束,就开始提问问题,学生一一回答。然后,接着范唱,范唱开始前又提出二到三个小问题,如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绪?歌曲中的难点是什么?”范唱结束后,接着要学唱谱子,多媒体课件又展示歌曲谱表,教师先试唱一遍,就请学生起来唱(事先辅导过的学生),然后变化多媒体上谱子内容,显示出难点句子,把学生分成小组来竞赛演唱难点的句子,如果出现节奏错误,难点还解决不了,教师就采用练习节奏,重点解决这几句,反复练习,此时此刻,学生已经有点疲惫,接下来学生还要学唱全曲旋律。然后,学生齐读歌词,分段学习歌词,跟着教师的钢琴伴奏,一句一句学唱,接下来再分组演唱,搞小组竞赛演唱,教师领唱,学生齐唱……这时发现学生的声音越来越没劲,很多学生已经出现心不在焉了,而此时只是进行了“聆听音乐、表现音乐”;接下来还要进行“音乐创造”的拓展环节。于是,在歌曲演唱不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开始要求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节奏,去做击拍游戏,做律动,创编简单舞蹈……都说音乐课是轻松愉快的,是美的享受,但是这样上一节课,老师累,学生累。没有不爱音乐的学生,但却有一些不愿进音乐课堂或进了音乐课堂却心不在焉的学生。显然,音乐课并不受到他们的欢迎和喜欢,相反的是受到了排斥和厌倦,这不能不说是音乐课堂的悲哀。
二、一堂音乐课不要把“音乐课程目标”的要求都表现出来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关于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是这样说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