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5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发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严重的并发症。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除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外,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意义重大。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2010年门诊及住院的65例糖尿病患者,男32例,女33例,年龄28~76岁,平均52岁,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25例,冠心病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例,周围神经病变8例,足部感染6例。患者均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
2 护理措施
2.1 健康教育: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了糖尿病现代治疗的5个要点,分别为: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其中健康教育对治疗的成败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中对患者和家属耐心宣教,对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要有深刻的认识,及时告诉患者和家属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要点,明确告诉患者治疗需要坚持不懈。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测定尿糖,合理进行饮食指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合理有效使用降糖药,坚持随访,按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生活应规律,使患者能够有比较好的生活习惯,并能够自觉地参与糖尿病的防治[2]。
2.2 心理护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医学模式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医疗护理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所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总结本研究中65例糖尿病患者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应对方法:①消极心理:Ⅰ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多是由于多是青少年,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时期,容易产生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医务工作者应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诉患者及时发泄愤怒的情绪,对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进行展望,并请成功范例进行现场示范,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紧张心理:有些患者因为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所以常常会有焦虑、精神高度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而紧张的心理可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2]。所以需要向患者耐心介绍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也要一一进行解答,使患者明白紧张、焦虑对病情是有害的,心态放平和才有利病情好转;③淡化心理: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相当局限,对疾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饮食方面也不加注意,有侥幸心理。对此类患者应及时加强思想教育,告知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指导患者正解、合理、科学用药,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患者的思想问题[3];④厌世、拒绝治疗的心理:此类患者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容易自暴自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不配合治疗,对这类患者要耐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现象,从而积极地与疾病抗争。
3 结果
通过对65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并配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其中48例糖尿病控制指标达到理想水平(占73.8%),14例控制指标达到中等及良好(占21.5%),3例糖尿病控制水平较差(占0.05%)。
4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长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配合饮食、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护理工作者要具有责任心、事业心,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生活。
5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随着对母婴保健的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和概念的改变、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使现代产科的护理模式不断地变化着,在护理概念和内容实质上均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已成为现在主要的服务目标。产科护士接触的是孕产妇,如何帮助她们安全顺利渡过妊娠分娩期是现代产科护理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产后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住院产妇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以及家庭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指导,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我院自实施爱婴医院以来,不断完善护理模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有效地沟通和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健康教育实施成功的保证。
护士是健康教育队伍中的主力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健康教育对象的评估,选择相应的内容和形式,使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地生活。而护患关系是
建立在双方平等、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产科护士要教会产妇掌握自身康复知识、哺育和护理新生儿的知识,这就要求护士自身不仅要有良好的素质、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术、才能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满足产妇的需求。因此,当产妇一进入产后区就要给她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是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护士要热情接待,微笑服务,详细作入区介绍,了解产妇的心理感受,给予及时周到的帮助,消除产妇恐惧和陌生感,使产妇感觉舒适,心情舒畅,自觉去学习产褥期保健知识以及婴儿的护理技巧,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
2. 选择合适的时间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
妊娠分娩使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初为人母的产妇变得敏感、情绪波动大且不稳定,护士要耐心地听取产妇的倾诉,详细地解答产妇的每个问题。宣教的时机要灵活,不能根据工作的需要而进行,而是根据产妇需要进行。最好的时机是产妇休息过后,精力充沛情绪稳定,每次讲解的内容不要太多,要有针对性和重点,反复多次给予指导和帮助;也可随机指导,教导产妇如何观察新生儿的日常情况,如正在哭闹时,指导查找哭闹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及时解决,提高产妇护理婴儿的技巧,帮助产妇建立母乳喂养和照顾婴儿的信心,避免因缺乏经验而导致紧张焦虑情绪。
3. 健康教育的方法
根据分娩后时间的长短不同,进行单人或集中讲解和示范,宣教语言要通俗易懂,重点突出表达产妇所需了解的内容。比如即将出院的产妇,可集中在一起讲课,现场示范和指导,发放宣教资料、图片等。
4. 健康教育的内容
力求简单、形象、多使用图片,必要时重复讲解,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技巧、正确的挤奶手法、如何更换尿布、喂奶的选择、饮食指导、产褥期宣教、如何科学坐月子等等。出院前指导正确掌握婴儿沐浴、抚触及脐部、臀部的护理方法;指导出院后定期做好预防接种、计划生育及告知咨询电话,有异常及时咨询或就医。
4.1科学坐月子 指导产妇树立新型健康理念,勤换衣服和床上用品,勤洗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促进血液循环;禁止盆浴,以免上行感染而引起盆腔疾病;房间经常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清新有利于身体各功能的恢复。保持良好心情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但不能一个月卧床不起,应每天适当下床活动,做相应的产后保健操,从而促进恶露的排出和子宫复旧。适当的活动还能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的通畅以及肌张力的恢复。但也不可活动无度,更不可提重物或干重活,6周之内不可站立时间过长或久蹲,防止子宫脱垂。
4.2指导家属及产妇注意饮食及营养卫生,改变一些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糖类及含少量脂肪的食物,这样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4.3及会的护理 乳汁是婴儿食粮的来源,因此的护理与促进乳汁分泌同样重要。指导产妇喂奶前洗手,清洁,喂奶后要排空的乳汁,这样才有利于保持乳汁的分泌;两侧轮流哺喂,以免乳汁淤积;指导正确的喂奶姿势,避免吸吮不当引起皲裂;胸罩松紧适度防止下垂。教会产妇学会观察恶露的变化,每天清洗外2-3次,勤换护垫,保持清洁。
4.4指导产后42天要采取避孕措施,哺乳期间禁口服避孕药;产后42天产科门诊复查,了解产后的恢复情况,婴儿的健康情况,以及需注意的事项。
4.5 指导产妇如何观察新生儿的变化,科学合理的喂养,做好皮肤、脐带、臀部的护理及按时预防接种,在产后的健康教育中,深深体会到产妇对产褥期卫生知识、科学育儿知识的需求,通过健康教育,消除了产妇的精神紧张及依赖心理,使其自觉地学习一个初为人母的职责,从而提高了健康水平。在宣教的同时,我们也深深的感受到,如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只有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观念,才能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妇的要求,更好地改善了服务态度,产妇的满意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大大提高,护士的价值也随之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are for the liver cancer patients
Yin HuiMing
【Abstract】Holistic nursing care is a kind of “people-oriented” new nursing mode.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psychological care for the pati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olistic nursing care. Its purpose is to let patients know about the pathology knowledge and the health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of the diseases, voluntary and consciously adopt the health behavior and the way in life. In the process of nursing liver cancer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mental state,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health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are,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physiological reaction, to eliminate anxiety, tension, fear etc psychological barriers in different degree during receiving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anticancer period. It is the essential link of the liver cancer patients to meet the expected recovery goal.
【key words】liver cancer patients,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are
【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21-02
肝癌(Liver Cancer)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肝癌患者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加上诊治过程的不良反应及难以忍受的癌性疼痛,就会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情绪,导致不良的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1]。健康教育是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及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2]。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的病理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健康观念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自愿自觉的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1 肝癌患者的心理特点
1.1怀疑心理病人一旦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坐立不安,多方求证,心情紧张,猜疑不定。因此,应言行谨慎,要探明病人询问的目的,科学而委婉地回答病人所提的问题,不可直言,减轻病人的受打击程度,以避免患者受刺激太大。
1.2恐惧焦虑肝癌患者恐慌焦虑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患者确定自己得了癌症,精神和心理受到强烈刺激,住院后治疗费用和治疗效果是最主要的应激源,其次为家庭因素及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的影响。肝癌患者多疗程的化疗及辅助支持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特别付费方式是自费的患者。加上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及癌症治疗效果差,尤其是病情加重时或肝癌晚期患者,疗效更差,患者担心预后,感到对家庭的责任未尽(如子女未成年,父母年迈),或怕拖累家人,又因对肿瘤的片面认识和对癌症的恐惧,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慌、焦虑情绪,表现为紧张、急躁、烦闷、哭泣, 吃不下、睡不着、爱发脾气等。
1.3 忧郁悲观由于疾病和肿瘤治疗严重的毒副反应,如乏力、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疼痛等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当疗效不显著或没达到预期效果,患者产生无能为力感,随病情发展,忧郁悲观情绪日益加重,常见长吁短叹,少言寡语,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自卑感重,情绪压抑、苦闷、埋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对生活产生怀疑、失去信心。
1.4 孤独忧伤患者由于住院,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医生只每天查房时和患者说几句,护士忙于打针送药,交谈时间也比较少,各种信息来源缺乏,而家属无法经常陪伴,对亲人的依恋需要不能满足,患者很易产生孤独失落感和感到忧伤。
2健康教育
2.1饮食指导:①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能提高肝脏的代谢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再生和肝脏功能的恢复,从而使病情得到改善,是肝病病人饮食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较适宜,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5%,特别应保证一定数量优质蛋白。富含蛋白的食物,主要有鱼类、蛋类、奶类、动物的瘦肉以及各种豆制品等。晚期有肝昏迷倾向的病人则应注意控制高蛋白饮食,以防出现肝性脑病。②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总热能的60%~70%。过去采用的高糖饮食也要纠正,因为高糖饮食会影响病人食欲,加重胃肠胀气,使体内脂肪储存增加,易致肥胖和脂肪肝,反而使病情恶化,故弊大于利。③保证维生素供给,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对于改善症状有重要作用。除了选择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种维生素制剂。④大量研究表明,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伤作用,所以要绝对禁酒,不饮含酒精的饮料、营养品及药物。 ⑤其他:食管静脉曲张病人应给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食。避免进食生硬、粗纤维、煎榨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对于化疗期间的患者,由于化疗药物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应鼓励患者进高热量、适量优质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等;维生素C和A可防止致癌物亚硝铵的形成,维生素E具有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破坏,保护细胞的完整性,防止细胞的突变。
2.2适当的休息和适度的活动 专家认为,静养比药物治疗效果更好,更能提高肝脏自身免疫力。祖国医学认为肝为阴脏,主动喜静。因肝藏血却又赖以养,动则血行,静则血止,古人有“人卧血归于肝”之说。因此,活动负荷过大或终日无所事事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2.3积极治疗预防其他并发症 由于癌症病人一般体质较弱,往往伴有其他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等,要积极治疗预防。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以免受凉;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感冒人群,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霉变的食物。
3心理护理
调畅情感,保持乐观,要使患者精神饱满,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这样就有可能争得与癌症斗争的胜利,如果精神上高度紧张,情感上过于脆弱,情绪易于波动等都会引起食寝不安、身体抗癌能力下降,导致病情恶化。因此,让肝癌病人及其家属明白保持心情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是相当重要的。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些患者沉默寡言,但沉默≠平静+安全,应及时疏导以调动患者内在应对危机的帮助,坚定他们与癌症斗争的意志,主动参与并配合治疗。平时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肝癌患者的影响,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肝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另外护士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理论水平,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任务,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语言温柔亲切,外表端庄,乐观,充满信心,给人一种安全感与信任感,以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愿意主动诉说心理话,从而及时给予疏导,帮助患者控制混乱的思维和情感,重建心理平衡,保持对良好结果的希望。
3.2 处理疼痛,减轻患者痛苦癌性疼痛对癌症患者来说是最常见且最痛苦的一种症状,与癌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形成密切相关,疼痛达到一定程度通常伴有某种生理变化与情绪反应,多为痛苦、焦虑,这种情绪反应正是抑郁的构成部分[3]。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易使患者丧失生活的勇气。护士应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熟悉常见止痛药的剂量、作用和副作用,配合医生选择有效的药物、合理的给药途径、个体化的正确剂量和规律的间隔给药时间,并经常对疼痛进行重新评估,以改变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以取得最好的疗效及最少的副作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3 减轻患者孤独寂寞和忧伤患者刚进病房时,护士应热情接待,主动向其介绍住院环境,进行入院宣教,向其介绍同病室的病友,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结识病友。住院后协调同房患者间的关系,使病友间相互帮助,解除患者的孤独感,增强安全感。动员家属和亲友在病情允许时经常来探望,安慰、鼓励患者,多给予关心和照顾,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提供舒适、安静、整洁、温暖的病室,室内配置空调,以便随时调节室内的温湿度,保证空气的新鲜流通,病情许可室内还可放鲜花、植物,使室内生气勃勃,让患者感到像家一样舒适。病房内配置彩电、收音机等,悦目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可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忧伤和内心的寂寞,愉悦其情绪。
3.4 巩固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患者和家属在影响其身体健康变化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肝癌家属身心负担沉重,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情绪压抑,在与患者的接触过程中很容易影响患者,因此我们也应给予家属更多关怀和心理安慰,减轻其焦虑心理。家人的反应、支持和理解能给患者在癌症的持久战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指导亲属给患者精神鼓励,经济支持和精心的生活照料。安排乐观的患者用亲身经历去鼓励、影响患者。通过人际互动,引发特殊的集体反应机制,可使患者反馈调整并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3.5 做好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工作帮卧床患者勤翻身、多拍背,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予以饮食护理,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病情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使患者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化疗栓塞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乏力、疼痛、骨髓抑制等严重的毒副作用使患者自理能力下降,感到沮丧、绝望。按医嘱予止呕、镇痛等对症治疗,同时向患者解释这些是疾病治疗必然经历的阶段,使其有所心理准备。当治疗不可能再积极进行时,要尽量满足家人及患者对舒适的需求,并作好临终护理。
4结论
肝癌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复杂而多变,否认、焦虑、抑郁、丧失信心、敌意、失眠、行为退缩等均可出现,且受多种因素包括病种、病情、个人经历、个性特点、家人态度、医疗护理措施等的影响。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是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应深入仔细地了解每一个肝癌患者的具体心理行为问题,并相应地给予及时而准确的心理帮助。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配合治疗,使肝癌患者达到心理和生理功能的部分补偿,减轻或消除症状,是保证治疗康复计划顺利执行、达到预期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镰田ミツ子,陈淑英.新编护理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