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4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现代住宅建筑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近年来,我国现代住宅小区建设有了迅猛发展,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科技含量较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的小区,其中不乏具有国际水平的杰作,如广州汇景新城、上海怡东花园等。总之,目前国内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水平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能源的日益匮乏,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同,在我国也得到包括各级政府在内的高度重视。于是绿色、生态、环保等建筑也应运而生了,各种以环保、节能、健康为目的的生态型城市、城镇等规划竞相出台,健康绿色建筑产品已成为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指标之一。
以环保、节能、健康为最终目的并可实现持续发展的居住小区已成为新一代居住者追求的目标。住宅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生态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为核心,以现代技术为手段,设计组织住宅内外空间的资源和能源,尽可能达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外之间的平衡和循环使用,最高效、最少量地使用资源、能源、减少对环境的;中击,以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生态住宅小区和一般住宅小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l、设计的理念不同,生态型住宅小区不仅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并强调自然环境,物理环境等的舒适性、健康性,而且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建造方法不同,生态型住宅要求在建造时采用大量的以环保节能健康为目的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如智能化、雨水收集,新能源利用,建筑物节能等。3、居住者生活方式不同,生态小区强调居住者是小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重视提倡培养小区居民日常的环保节能意识,真正做到融入环境又影响环境。因此,绿色住宅在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上都有一些创新和发展。
2 工程概况
某小区位于某市开发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9990.7m2总建筑面积为230108m2。
3 建筑设计理念和构思
3.1建筑设计定位:
确定“山水生态家园”的设计主题,重视城市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山水生态城市特色,确立与之相应的山水生态家园主题,充分保护、利用、创造好自然和人文环境。打造优雅、温馨的示范小区,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营造,园林式、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居住小区,同时充分考虑消费理念及居住需求。
3.2建筑设计原则
3.2.1以人为本,基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私密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建设社区文明和发展社区文化。
3.2.2生态优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动态体系进行规划,依山就势,营造一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回归自然的人居环境,实现住宅小区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并在设计综合考虑交通与停车系统、供气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电力电信系统、安保系建立和完善,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智能化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目的。
3.2.3先景观、后组团。将住宅档次的高低与景观环境连在一起,依托周边景观条件,先确定景观框架,根据景观条件,再进行功能组团设计,从而将住宅与环境更好地融合。
4 小区空间布局特点
小区选址远离重金属工厂、臭水沟,整个小区占地属马鞍型山地,四周高,中间低。因此,在小区进行规划时依山就势,将小区中央景观设计成“聚宝盆”形态;依据生态优先原则,尽量保用原有的山地,并根据其位置和坡度高低,设置山地或山坡多层、小高层、高层建筑,使小区建筑物的整体布局或高、或低、或靠或倚、或融入山坡、或浮于地面,形成建筑物高低错落,却又俨然有序。在小区地势低处进行少量的填方,将小区东南即“祥竹阁”组团利用山势在地势较低处设置为地下车库,这样既减少了土方开挖,又充分保护了原有生态。中部则利用现有的山坳,设计开挖成小区景观溪流“金光水溪”,并借此就势展开设计小区中央景观带,使小溪潺潺流经各组团;在此基础上,充分借用现代园林造园手法,精心打造小区的山水园林。为不影响小区景观,在小区景观带沿线,仅设置4~6层建筑,并依照园林景观特点对建筑物表面和顶层加以粉饰,借景造景,让建筑物本身就构成小区景观的一部分。小区内绿树成荫,花草众多,树种配置科学合理,以保持生态型小区内生物的多样性。
5 建筑平面设计和立面设计
5.1建筑平面设计
小区共分为 A、B、C 、D、E五个组团,其中A、B组团为青竹苑,C组团为紫竹苑,D 组团为银竹湖,E组团为祥竹阁。依照先景观、后组团的原则,A、B区因位于山坡地段,以多层建筑为主,体型力求稳重大方,户型以二房二厅、三房二厅和四房二厅,面积以90~170m 为主,户型、面积多种可选:C 区为复式楼区,属高档住宅区,建筑物体型则注重高低错落,活泼变化,以多层(四层)为主, 户型坐北朝南,南北通透、朝向、阳光、自然通风俱佳,其户型为跃式和复式,以五房至七房居多,面积 170~300m;D、E区因住宅位于地势较低部位,且该区住宅密度相对较大,因此,该区体型力求轻盈舒展,户型多样,建筑面积90~160m多种可选。小区中部因其与城市道路基本平行,适宜设置幼儿园、会所,此处以多层建筑为主、以寻求小区最自然的居住条件和良好的景观视野。从而在设计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小区已有的物质、能源能循环和高效使用,尽量减少对环竞的;中击和影响,以营造健康和谐的绿色居主环境。
5.2立面设计
小区外立面设计采用简洁与现代的设计手法,外立面形式多样,各单体建筑墙面色彩统一采用“三段式”――底部采用细灰色,中段采用桔黄色,顶部采用白色,在屋顶配兰色装饰瓦,区内屋顶均没露台,以丰富屋顶形式。这是一种具有广阔包容并极具生命力的中性基调,可使建筑物更好地融入小区环境,并能充分体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单体设计时,将常有的阳台、露台、及外立面上的各种元素、色彩、质感、装饰元件等进行优化组合设计,使建筑与室外空间环境相互穿插融合,重视户外景观的纳入和室内外空间的互借;顶层、多层采用退台设计等。小区各组团之间建筑则通过不同的阳台形式、户型变化、屋顶设置来加强小区内整体内部识别。
此外,为真正达到生态型住宅小区的要求,在建筑设计时大量采用绿色环保节能为目的的新产品、新技术,并在建筑布局和建筑物朝向等细部设计处理上综合考虑生态优先原则,以求生态型住宅小区在设计上得到切实保障。
5.3小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159990.7m2
净用地面积 131906.0m2
总建筑面积 230108m2
容积率 1.72
建筑密度 26.3
绿地率 39.3%
6 结束语
生态住宅小区的产生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人们在居住理念上的转变,城市住宅由实现单一居住功能向实现居住者健康环保,培养和陶冶居住者情操的更高层次方向发展。自然生态的沿袭和保护不仅是当代建筑发展的方向,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董位,王建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迅猛的发展,市场经济表现出的活力同样也带动了房地产市场,使得房价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翻了好几番。面对与日俱增的房价,人民在考虑购房的时所考虑的问题也日益周密。由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利保障就是城市住宅建筑房屋的质量,所以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对住宅建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如何在既往存在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期提高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质量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作为住宅的大环境是第一个要受到关注的,因此小区的设计中我们要遵循下面的四个原则:
1.1关注小区的尺度关系: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1.2发觉小区的视觉兴奋点: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1.3丰富小区空间: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1.4营造适当的室外空间:特定场所的营建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住宅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住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生活的空间,它不仅仅是一个混凝土壳子,还是一个家的塑造,因此在住宅的设计中也有很多需要我们设计者来遵守的原则: 2.1在处理平面与立体交叉空间、闹静空间、食寝空间、卧室私密性等矛盾的基础上创造安全卫生、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室内空间如起居室、餐厅、晒台、卫生间、厨房带凉台、杂物储藏间等闹区是住宅核心部位,它关系到住宅的层次性和使用效果。
2.2要充分利用光、风等天然能源,合理设计空间布局,使住宅更好的自然采光以及通风。比如在南面的设计以起居室、卧室和书房为主,手法可以借鉴传统方法,合理安排空间,增加穿堂风,将主卧室的内部空间合理扩大,增加卫生间、衣橱间、工作以及梳妆台灯,在空间足够的住宅中,还可以设计室内花园,增加住宅的娱乐功能,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采光以及通风,还可以彰显居住者的身份和素养,尤其是“园中园”的设计提高了室内绿化率,更加利于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2.3作品具有美感是所有建筑师的追求,其采用的设计手法多样,不仅有瘦、透、挑、叠等传统手法,还由传统演变而来的放、移、收等现代手法;作品也造型各异,有稳如宝塔者,亦有险如蘑菇或树枝者,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必须以建筑设计规范为准则。
2.4对所设计作品的各方面与经济要求的矛盾联系等都要认真合理处理,如消防疏散、安全、如何排放设计管道、栏杆的安全防护、住宅的防水性、隔热保温性以及施工造价等都要综合考虑认真对待。
2.5对建筑物的抗震性、防震性都要十分重视,对结构的承重、安全以及整体的钢性都要认真对待采取各项措施予以保障。换言之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以求建筑达到最佳的安全性、合理性即美观性3.住宅设计中内部空间的组织与处理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功能)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 自然 空间中分隔出来的;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它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审美要求。在住宅设计中,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谈,尤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3.1空间的体量
住宅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
3.2空间的尺度
尺度问题就是在空间的高度上应考虑好的两个高度:绝对高度(实际层高)和相对高度。选择合适的层高在住宅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大部分地区住宅设计层高一般为2.8m。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这可以从两方面分析:(1)绝对高度以人为尺度,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2)相对高度指空间的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愈小,顶盖与地面的引力感愈强。
3.3空间的形状和比例
不同的形状空间,往往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选择空间形状时,必须把功能使用要求和精神感受要求统一起来考虑,使其不但适用而且又能按照一定的 艺术 意图给人以良好的精神感受。
3.4空间围与透关系的处理
在建筑空间中,围与透是相辅相成的,只围而不透的空间会使人感到闭塞、气闷;只透而不围的空间尽管开敞,但这样的空间犹如置身室外,违反了建筑的本意和初衷。所以在设计中应把围与透这两种互相对立的因素统一起来考虑。
4.住宅设计的创新发展
4.1强调住宅“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提倡住户参与精神 要有机的融合住宅建筑的支撑体(即其主体)以及填充体(即其中的设备产品等),使二者的连接能够较为便捷,此外可以利用统一协调模数,使开发的庄户产品能更为标准,并推动其向系列化和组合比方向的发展。
4.2发展可变住宅 住宅是耐久性产品,设计师要努力保证其在未来的十年或者二十年内不被淘汰。这就要求设计必须要超前,致力于住宅的潜伏设计、可改造性以及居住质量的提高。其中所谓的超前是以国情和经济水平为基础的。
4.3积极开发大开间住宅建筑体系 大开间住宅建筑体系的空间分室灵活,有利于居住者根据户型、人口以及自身需要对住宅进行设计、分区以及布局,使住宅不再呆板、更为个性化和立体化。
4.4大力推广无障碍设计。 在住宅空间设计时,可以在适当的场所,以广坡道或者坡道来取代楼梯或台阶,适当增大住宅的入口的高度和宽度,并尽量保证地面平坦、无高差,不设置障碍物如门槛等,以方便轮椅通行和老人的行走。在老人通行较多的场地,为扶手的安装预留出空间。
三、论文结语城市住宅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当然更与居民居住舒适、方便、健康等都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也正如前文所述,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对住宅建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工作人员应当增强自己的行业社会责任感,认真负责的进行安全度评估,合理大胆的创新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合理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配合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物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也只有这样才会使每个城市居民的家庭更加美满、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美]盖尔•伍德赛德,戴安娜•科库雷.环境、安全与健康工程[M].毛海峰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52-153.
[2]赵冠谦.住宅空间的健康性[J].建筑学报,2004(10):5-6.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以前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因此在对住宅进行套型设计时几乎都不会照顾到居民住宅的对应性和人口结构性。如今,社会经济在飞速的发展和提升,同时设计师的思想也在飞速的进步。设计师在套型设计上会比较全面的了解居民的需要,优化套型设计,这也使得住宅设计在功能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住宅中的各种空间分为私密区和公共区,私密区有卧室、工作室、卫生间等,而起居室、餐厅、厨房等都属于公共区域。现代化的住宅设计应该实现公私分离,厨房、餐厅、卧室分开,起居室和主卧室分开,根据各种空间的适用性来实现各种空间的分离。
一、 功能设计
建筑功能是由建筑性质所决定的,包括空间尺度的设定、住宅舒适度以及功能分区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针对这三方面分别的讨论。
1. 设计合适的住宅空间
现代的建筑设计提倡空间的尺度和家具等都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即人体在各个空间中的活动尺度是有一定比例的,规范对室内空间的尺寸有着明确的量化要求。尤其对于住宅建筑来说,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建筑类型,更应该注重空间尺度的优化设计,对人们的生活起居习惯有深入的了解,并将其贯通于整个建筑设计活动中,设计出合理的空间尺度,让住宅容纳人们起居、会客、学习、储藏等基本功能空间,各个空间尺度合理,使人居住其中既富于亲和力,又不显得空旷。
2. 设计合理的住宅舒适度
舒适度是现代建筑设计中较为重视的一项内容,人们在住宅建筑中生活的时间约占 2/3 左右,因此对于住宅的舒适度要求要高于其他的建筑类型。应在节能和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去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利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工艺,设计出具有高品质、高舒适度的新型住宅。
3. 设计合理的住宅功能
合理的功能分区是住宅建筑主要的设计内容,通过功能分区可以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干扰和影响,可以保证每个家庭成员的需求。从广义上讲,功能分区主要是进行动静分区、污浊分区,以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分区等等。另外,住宅建筑还应考虑一定的储藏空间,以满足住户的特定需求。通过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住宅的功能性,让每个家庭成员能够将这些功能空间有效的利用,互不干扰,提高生活的舒适性和身心的健康。
二、户型设计
户型是住户最为在意的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建筑的户型要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与家庭结构和年龄层次有较大的关系。比如,目标住户是 SOHO 型家庭,这种家庭对起居室和书房的要求较高,由于在家办公,所以对于卧室的要求就相对降低,针对这种家庭的需求,应适当加大起居室的功能,并且应兼顾书房的功能性。又如为有老人看护小孩的三代同居安排的双主卧套型,生活的独立性和私密性是该类家庭住宅设计的主要问题。居民的职业特征也应在住宅设计中有所反映,根据时展,新增空间的安排,比如在普通住宅也考虑保姆间的可能性等等。通过对各类型家庭的居住需求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设计出合适的户型。对建筑师而言,住宅设计的方法也应当逐步走向开放:设计过程可以是有广大居民参与的交互式过程;设计目标应是根据住户需要安排的弹性空间。
现代化的住宅设计提倡的是厨房、餐厅和卧室的分离、起居室和主卧室的分离、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分离。只要把住宅中的公共场所和私密空间分离开来,这样住宅中的各种空间就可以被分开了。那些居室、餐厅、厨房属于公共范畴,卧室、工作间、卫生间等则属于私密空间了。在起居室、餐厅、卧室的分离方面,如果面积条件允许,要先为设置专用的餐厅做考虑。如果面积较小,也可考虑将餐厅附加在卧室或者厨房。
住房平面布局的合理性策略:审美观对每一个居住人员来说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家庭对住宅所要求也具有不同的个体性。更何况,就算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使用空间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设计人员在住宅设计上要有多套户型平面图供居住者选择。还需要所设计的住宅平面布局能适应这种变异性和差异性,体现多元化特点。
厨卫设计的策略:厨房设计好坏,不只是由厨房的使用面积决定的,更是由使用是否方便、大小是否合适决定的。设计时一定要事先考虑好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预留,以及天然气管道和电线线路的设计,以便利于有更大的空间来存放厨房电器。在设计卫生间时,不仅要明确干湿分区,还要加大排气,要考虑排污、换气以及卫生用品的保洁,以免空气不流通产生异味。通常居民家里要配备多种洗盥用具,分布设置盥洗室,并分开布局,还可与厨房相通,便于用餐。
三、 居住环境的优化设计
居住环境的好坏不但影响住户的生活质量,更会直接影响住户对住宅的购买欲望,因此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住区的环境是以住宅建筑为主体,同时配有必要的辅助用房(如保安室、配电室、锅炉房、停车场)以及一定的绿化共同构成的。住宅产品有其特殊性,它既有私密性要求(如一梯一户、一梯多户等),住户以两户或多户为基本社交单元,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以满足人们相互交流的社交需求。单元式住宅居住模式是工业发展的产物,客观上已经从空间上对人们的交往增加了阻隔,使人们的交流受到相对更大地约束。住宅小区规划工作应以减弱或消除这种生硬的分隔进行更加主观的努力,在平面布置阶段,充分考虑人们的社交需求,构建有序的交通流向,创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环境。采用丰富多样的规划手法,合理引导人们的交往意向。以住宅组团为基本单位,建设良好的邻里模式。
四、 室内装修的优化设计
住宅的室内装修应以人为主题,坚持“为人而设计”的原则,运用人体测量、心理和生理计测的方法,结合人体工程学来进行。那么在这里,研究人体本身的结构功能、心理等方面与室内空间环境的合理协调关系成为了主要的核心问题。室内装修设计,是要通过科学的手法,根据人体活动、休息等对空间尺度、家具尺度、色彩、光线等方面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活动。需要从空间尺度和材料选择两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在空间尺度方面,要考虑人体站立、坐卧的尺度,来确定家具和房间的尺寸,二者要符合人体活动的要求,并能够考虑到使用的长久性。在材料运用方面,要充分考虑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应根据气候条件的特点来进行采暖或通风方式的选择,应尽量利用太阳能,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等来达到能源的节约。在设计初期就应结合当地的材料来确定建筑结构和装修工程所用的材料,尽量做到就地取材,以节省大量的运费,并避免了材料与气候互不适应的情况。
此外,材料的污染程度也受到大量的关注,选择环保耐久性好的材料是建筑室内装修工程的关键。在色彩方面,要根据住户的个人情况来进行,比如作为婚房的住户,应将其室内设计符合年轻夫妻的需求;又如老年住户的要求较为简单,但需要考虑室内装修的色彩格调。由于装修过程常常会出现拆墙、补墙的现象,不仅产生了过多的噪声,对周围住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于建筑结构本身来说也是一种破坏,因此现代的住宅常常采用精装修住宅的销售形式,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还能够节省住户在装修方面的花费,做到一举两得。此外,还方便物业对电梯的统一管理,因此,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做法。
五、结语
建筑师在设计中要从现代住宅建筑的发展需求出发,也应当本着建筑为自己所使用的设计原则。在建筑住宅的设计当中,要合理的设计好卧室、餐厅、厨房以及公共卫生间等功能室的位置。同时还要注重功能室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营造出比较适用的、更加有利于工作、学习以及休息的人文居住环境。只有适应时代潮流而设计出的住宅建筑,才能真正满足现在人们对于住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