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2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园林绿地的概念与功能作用
园林与绿地的含义虽属同一范畴, 但概念有所不同。园林, 主要由地形地貌山石水体、建筑、动物、植物(主要是植物)、园路、广场等组成,再以自然、科学、艺术规律为指导,经过人的精心设计和艺术加工,赋予人的情感,形成环境优美、供人休憩、游览和活动的空间境域,它包括城市绿化、公园、庭园、风景区等, 是绿地的精华部分。绿地, 比园林范围更为广泛, 是以绿色植物为主的地面覆盖层。大体上包括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
根据规划工作的需要, 把城市园林绿地分成六种类型:公用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等。
绿色植物是园林绿地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制氧、调温、溢香,且体态多姿, 色彩艳丽,具有精神、物质双重功能, 是园林中的佼佼者, 最得人们的欣赏和崇尚。园林绿地可以美化造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并对大众生活具有安定身心的作用。还可以调节小气候净化大气,保护生态环境。
2.1 整体上宏观失控
现在,人造景观的“泛滥”在城市建设中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投资失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本地的规划部门应该了如指掌的,但实际上他们只是看哪里的建筑新潮就往回搬,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状况,不考虑自身的社会经济实力和生态环境条件。诚然,有些城市的“大手笔”“跳跃式发展”是成功的,都具有个性特征,是一定历史、地理、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但并不是可以随意到处照搬的。好大喜功,追逐大项目、大气派、大声势、高标准、高速度,调动千军万马,轰轰烈烈,任意改变、否定历史经验,结果造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粗制滥造。
2.2 内容上过于贫乏简单
部分人造景观内容匮乏,缺少创意;有的背离市民意愿,未能做到因地制宜。当前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形象总体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思想追求,俗不可耐,很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而且不少设计往往被僵化地局限于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许多是在深圳“锦锈中华”等人造景观生意红火异常,投资回报率高的引诱下仓促上马的,缺少对项目的选题、选址、定位、规模、经营等方面细致周密的调查及实事求是的论证,造成了“宫”“村”“园”到处都有,而其艺术水平还属于模仿、复制、翻版阶段,停留在以点带面,以小喻大的加工制作层次,形似而神非,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2.3 环境绿化比例失调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园林规划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园林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荫,忽视了自然山水、植物和地形特色的“软质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地建设中,各类岗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越来越多。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回顾古今中外人类风景园林塑造的历史,硬质景观材料适合那些纪念性的建筑,如市政广场、公园假山、单位门前雕塑等。软质景观材料才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试想,没有林木,哪来的鸟语花香,而连鸟类都不愿意停留的地方,人类还能健康地聚居生存吗?
2.4 城市园林用地有减无增
众多的人口、几十年来户外环境空间建设的紧缩,其结果是户外环境场地空间的极度缺乏。习以为常之后,甚至连风景园林师们也丧失了“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这一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意识和追求。当今,对于居住,人们都知道建筑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等术语;可是对于居住的景观环境、一个人起码应该有多少的户外活动场地才适合,恐怕连专业人员也很少去认真思量。对此,仅仅计算绿地率之类的指标,是远远不够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应强调的不仅仅是为人观赏,更不是为少数人所“鸟瞰”,而是要为众人所“用”,使芸芸众生身临其境而活动其中。
2.5 疏于管理及绿化意识不强
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形象的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环境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园林绿化是一项公共事业,并不是具体直接受益某单位或个人,而投资又具有周期长、无形、潜在等特征,因此许多单位部门不重视此项工作,更不愿意投入,造成城市尘土飞扬,空气浑浊,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城市整体风貌受到影响。许多城市的市民环保绿化意识淡薄,乱踩乱挖草坪植物,随意攀折花果树木的现象时有发生。种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应当引起城市规划建设者的极大重视。
3、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对策
3.1因地制宜,适用、经济、美观。
现代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建设,应在刻意追求生态美、人文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前提下,尽力抒发个性美。工厂与学校的园林建设,各自功能要求不同,应各具特色,在植物品种、色泽配置上,必须有内涵和外表的区别。否则不仅失去了园林应有的深邃意趣,更无法满足各自不同的功能需求。因此在规划植物配置方案时,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因需选种,因势赋形,切忌不顾实际的生搬硬套,随心所欲的浪费钱财。就地就近选用植物材料来营造城市生态园林景观,不仅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可以造就一个独具特色并充满生机的优美环境,并能与周边氛围亲和、融合。绿地规划与设计主要是为使用者需求而考虑的各种空间,色彩、尺度均须符合所要表达主题的人性化,并尽量在费用、空间和时间上经济运作。要审时度势、顺势利导,争取事半而功倍;要倾听不同声音,大小兼顾、标本兼治,还应从技术上、管理上、机制上、机械上、文化上各方面加以改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预其善而先为之,预其恶而避之”这些个人修养命题似乎用在城市管理上,也是很恰当的。
3.2 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追求自然气息。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是最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的。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由于现代城市人整日被包围在灰色混乱的城市环境中,已厌恶了过分的人造环境,因而希望园林能够接近自然,渴望通过园林寻回日益失去的天然情趣,实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现代人得自园林的感受已由单纯的艺术欣赏转为对园林空间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因而现代城市园林在大体上而言,应当体现的是一种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作为设计工作者,在设计时就必须分析所做的方案实施后是否真正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否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要从园林的形式上来审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要以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比如园林中的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能否兼顾景观与使用功能,绿地是否真正能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基本生态功能,园林的道路广场设置是否比例得当等等。在城市园林建设方面,有必要在保留与继承传统园林已有生态理念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习好的东西,兼容并蓄,为中国园林赋予新的生命。
3.3 力求中西合璧,走生态多元化道路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西方园林设计的思想则直接来源于建筑,强调的是人的力量,“人是最为重要的主题”,充分展现的是人在自然面前的进取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不再因为长期地域上或人为的分隔按自己的思想观念撰写各自的历史,世界已进入了大溶合的时代。我们在园林设计中应对国外园林艺术成果兼收并蓄,加以消化吸收,在保持风格的基础上开辟多种途径,使园林走向多元化道路。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increasingly mature, in the social process to speed up, economic system is increasingly perfect today, our comprehensive strength is also to fast and steady development trend towards a new step. This is a new start, also will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ur country will want to be able to further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is one strategy, we must start from the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o begin. In high-rise city full of today, natural environment can't get the attention it deserves,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regional ecological unbalance, largely reduced people's living level. And because the auto possession is increased, the spread of road dust, make the city'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This it set the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necessity, on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developed, under the premise of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can be fundamental solution. This paper will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are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发展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系已经逐渐成熟,经济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更使得国人愈来愈依赖科技所带来的便捷,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愈来愈多,高楼大厦的拆拆建建,都是国人依赖科技的象征。但由此而引生的一系列的环保问题,也奠定了国家发展环保事业的基础。国家想要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地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城市道路沙尘的不断扩散,绿化面积的越来越少等等等等,都是直接影响着国人生活水平的,都是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战略所要解决的,也是国家发展的重大关键点。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区域性的竞争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了,这就从根本上深化联络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开拓了行业的发展空间。作为主导着我国经济的带头行业,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实力的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其所涉及的领域是极为广泛的。同时,建筑行业对于城市进程也有着极大程度的推助作用,要想落实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就必须借助建筑行业的力量。而且,城市的环境就标志着城市的形象,要想招揽更多的经济体的入注,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从城市的形象开始着手。在经济科技双重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其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切竞争的核心,也是把握住机遇的主体,城市只有留住了人才,才能够使城市的经济发展得到最大化的提高。而恰恰,生态园林的建设发展正是能够最有效地借助建筑行业的力量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不二途径。只有发展了生态园林建设项目,才能够从根本上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方针,使环保不流于形式,既美化了城市的环境,也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且对我国内需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加成,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为巨大的贡献。
2、生态园林的建设发展
2.1必须有足够的生态学理论作为生态园林建设支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越来越在意身边环境的好坏,对于周边环境质量的好坏也有很大的要求。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可以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意义深远而且重大,只有坚持不懈的认真贯彻,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也只有提高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只有这样人们的身体健康才能得以保证。
1 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具有很大的意义
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在城市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城市环境的优化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认为城市生态园林能够优化环境,改善局部环境的质量。
大家都知道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且还有很多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和过滤作用,植物的这种特性能够维持自然中的碳氧平衡,所以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对于环境的优化和局部环境的改善都有很大的作用。
其次,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能够调节小范围的气候。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园林中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
再次,一个好的生态园林还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加城市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从而达到美化美化市容的效果,也能够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起来,带给人不一样的城市感受。
除此之外,一个优美的城市生态园林,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全体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道德水平,进而让生态观念真正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城市生态园林建筑的重要意义。
2 建设生态园林应该坚持的原则
第一,在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中,最基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不要只注意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
城市是大家居住的地方,生态园林的建设也应该是为市民服务的,所以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了园林的社会效益,应该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经济效益,也不是仅仅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把园林办成一个小的自然体,让人们在这里面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体会到大自然和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第二,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型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开发越来越多,利用也越来越多,所以自然中的资源在慢慢减少,环境自然也是不断的恶化,所以在园林建设时,一定不能只顾及眼前的利益,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坚持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样才能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够不威胁后代的发展,又不对满足后代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植被的生长特性等因素,合理搭配。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能源不要顾此失彼,实现良性循环。
坚持生态性的原则,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这也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
第三,生物多样性原则也不容忽视。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不同人的审美品位。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应该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第四,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气候,所以特定的气候也就决定了植物种植的种类,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气候、土壤的植物,合理选配植物的种类,这样才能保证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比如说,南方和北方环境和气候都不同,所以在引进植物的时候,一定不能大意,不要为了喜欢而忘记是否适合本地种植的问题,否则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还会弄巧成拙,阻碍园林生态化的建设。
第五,艺术性、美学原则是把城市园林像更高层次提升的比不可少的。
城市生态园林不是单单靠绿色植物的种植堆积就能完成的,更不要以为是简单的对大自然的模仿,而是要有自己的风格,美学和艺术性原则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有统一的主题或者色调,把不同的花、不同的植物错落的放在一起,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不同美的享受。众口难调,所以形成不同的风格是很重要的。这样不同的人在欣赏园林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享受到美的熏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这样就更能体现出园林的价值。
3 建设生态园林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第一,建立完善的政策、体制、机制保障,保障确保机构进行行之有效的配合,以保证生态园林的建设。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政策的保障,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保障,那各方面就很难形成有效的协调和配合,园林的建设自然也不会一帆风顺。
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用以保障生态园林建设的顺利开展。在科技方面也应该加大配合的力度,对于现阶段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并用科学的方法找一条更合适的路来保证园林的建设能够顺利的开展。
第二,重视传统,坚持自己的风格,对于外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外的东西被引进到国内,园林建设的时候免不了会受到国外园林风格的影响,很多人都会盲目的崇洋,以为国外的无论什么都是好的,所以也就不分精华与糟粕,一并的拿来用,这样无疑会对传统的园林风格造成很大的冲击,其实传统的园林艺术风格有很大的优点,比如苏州园林,在世界也是一流的,其中蕴含了中国人民在建设园林中的智慧结晶,所以在发展的时候,还是应该把传统的东西放在第一位,不能忽视了我们国家传统的园林艺术风格和各个地区的地方特色,把园林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
当然对于外来的东西,也应该有选择性的 借鉴一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园林有不同的风格。
第三,通过各种措施增加绿化覆盖率,让园林的绿化量达到最好的状态。
绿量是决定城市生态效益的大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树的绿量最大,生态效益也最大,而且在投资方面也不会很难办到,所以要多栽植大规格乔木,最好是栽种成片的大树,这样效果一定很明显。
当然这个过程中,绿地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个问题办起来应该是很容易的,只要注意好生态效应,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4 结论:
当今城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质量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实现城市园林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需求也迫在眉睫,生态园林的建设能够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这个大趋势面前,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坚持各项原则,把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有声有色,独树一帜,创造出最美丽的环境,带给人们最棒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