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健康管理数字化

健康管理数字化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健康管理数字化,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健康管理数字化

篇1

2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数字化与医疗服务的关系

门(急)诊人次、门诊大病(慢特病)人次、住院人次住院率等有关数据为了解参保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调整医疗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科学合理地使用医保基金保障参保人的健康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健康与医疗服务统计指标,可以通过数字客观地描述和反映一定时间内,地区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保险制度对人口健康的影响。

3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与基金运行的关系

医保基金的运行情况不仅是政府关心的问题,更是老百姓热切关心的焦点问题。要保障医保基金的健康、安全、高效运行就必须及时的了解医保基金的收支余情况,保证其“总量控制、略有结余”。我们应充分发掘医疗保险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创造性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模式和保证基金运行的数字安全,同时也要保证其制度上的安全。各地医保经办机构都要根据省有关规定,建立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使用和管理做出具体规定,从制度上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其次,我想谈谈医疗保险数字化平台与医疗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归根到底是形成良好医疗费用共济和医疗管理监督机制,使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创造健康价值。握参保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能为政府出台社会保障政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数据共享和表达标准化。推行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上报制度,强调各类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增删,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使政府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医疗保险运行动态,为进一步制定医疗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各地市州相互交流学习管理经验提供了平台和参照。

4利用医疗保险数字化平台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

医疗保险管理的数字化要求医保定点机构也实行数字化管理,医疗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医疗保险赔付就必须对参保人就医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参保人的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出台了基本药物目录以后,医保定点机构加强了药品使用管理,如抗生素分三级管理和使用、品管理等效果明显。

篇2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数字化为人民群众带来的便捷与日俱增,就连枯燥的档案管理也在逐步向着数字化的方向挺进。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作为比较特殊的安安管理业务,实现数字化管理师大势所趋,建立医疗保险档案从收集、整理、立卷、保管、利用、移交等各环节全文图像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乃势在必行之路。实现医疗保险档案对参保人员“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目标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按照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要求,建立医疗保险业务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将医疗保险业务经办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档案管理,将档案要件通过电子扫描技术将纸质档案资料数字影像化永久保存,并集中在数据库统一管理,从而实现了从传统的纸质载体业务档案管理模式向信息化业务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真正地做到了“谁经办、谁收集、谁整理”。从而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的查阅、浏览都可以在局域网上完成,减少了不必要的事务工作,提高医疗保险经办工作效率,完善了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流程。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确保系统安全。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值得思考,值得研究,值得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去努力工作。内外网物理隔离技术、异地容灾备份技术、云备份技术、防火墙技术、杀毒软件问题,这里面既有硬件技术也有软件技术。在日常情况下,异地备份要求两地数据保持实时同步;灾难发生时,通过主机、网络、数据库和应用的实时切换,保证业务的不间断运行。目前医疗保险经办过程中与业务操作和管理信息化所不相适应的问题是各类社会保险的相关纸质资料(例如病历档案、报销单据、征收单据、转移单据等)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保存在各自的档案室中;这些档案资料需要不断实时更新。在办理医疗保险有关手续中需要对有关资料进行调阅、传递、更新,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带来了有关资料调阅速度慢、无法及时归还,原件可能被遗失或损害等问题,同时也使得资料管理工作日益繁重。现行的社会保险资料保管、使用方式已不能满足业务部门的管理、服务要求,因此提出社保险资料档案数字化处理要求。

1 数字化是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数字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维护医疗保险基金的健康安全运行,保障广大参保人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心,也是省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医疗保险数字化建设与应用的实践,以医疗保险运行报表为指南,回顾了我省医疗保险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数字化建设在提高医疗保险人群覆盖率、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提高等方面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面推进和提高我省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健康安全运行,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及技术支撑环境;二是从事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队伍;三是良好的医疗保险制度环境;四是科学有效的管理。

2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数字化与医疗服务的关系

门(急)诊人次、门诊大病(慢特病)人次、住院人次住院率等有关数据为了解参保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调整医疗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科学合理地使用医保基金保障参保人的健康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健康与医疗服务统计指标,可以通过数字客观地描述和反映一定时间内,地区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保险制度对人口健康的影响。

3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与基金运行的关系

医保基金的运行情况不仅是政府关心的问题,更是老百姓热切关心的焦点问题。要保障医保基金的健康、安全、高效运行就必须及时的了解医保基金的收支余情况,保证其“总量控制、略有结余”。我们应充分发掘医疗保险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创造性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模式和保证基金运行的数字安全,同时也要保证其制度上的安全。各地医保经办机构都要根据省有关规定,建立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使用和管理做出具体规定,从制度上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其次,我想谈谈医疗保险数字化平台与医疗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归根到底是形成良好医疗费用共济和医疗管理监督机制,使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创造健康价值。握参保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能为政府出台社会保障政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数据共享和表达标准化。推行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上报制度,强调各类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增删,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使政府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医疗保险运行动态,为进一步制定医疗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各地市州相互交流学习管理经验提供了平台和参照。

4 利用医疗保险数字化平台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

医疗保险管理的数字化要求医保定点机构也实行数字化管理,医疗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医疗保险赔付就必须对参保人就医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参保人的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出台了基本药物目录以后,医保定点机构加强了药品使用管理,如抗生素分三级管理和使用、品管理等效果明显。

5 医疗保险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医疗保险档案数字化管理在管理方式上的变革一是必然促使干部队伍知识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的运用,必将使医疗保险的业务动作、管理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反之,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又将更多信息应用的工作提升到医保经办机构领导工作显要位置。医保数据库的提取和分析把过去的按照感觉进行粗放式管理方式变为用长期积累的大量数据说话,按统计结果决策的管理方式。二是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基金运行效率。医疗费用一直持续高速增长对医保基金的稳定运行造成很大压力,直接影响基金的稳定运行。如何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是当前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医保经办机构要着力制定数据交换标准,规范上报表格的内容和格式,推行医保的数字化管理,这样也就有利于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通过设定医保基金预警值,及时向医疗经办机构提供基金运行现状,防止基金“穿底“,从而保证其健康、安全、持续的运行,平稳度过“危险期”。

作者简介

篇3

结合我国国情来说,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为全科医生提供病人全面的基础资料,它是全科医生全面了解患者身体及其家庭健康问题、做出正确临床决策的重要基础。传统的病历档案是以各器官系统为单元、以疾病为中心,而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全科医疗服务是连续性的,是以现代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进行临床思维,以健康问题为中心收集资料并进行诊疗的,因此,其健康档案记录的形式和内容与以往病历有所不同。完整和系统化的健康档案记录是医生本身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料。全科医疗式的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克服以往门诊病历过于简单、不规范、医疗及法律效力差等缺点,成为基层全科医疗服务领域内重要的医疗法律文书。健康档案记录为预防医学的实施提供资料,是评价全科医生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工具之一。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详细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社区家庭问题和卫生资源。

数字化健康档案的特点

1 信息保存更完整。通过建立个人身份、户籍资料或医保系统相关联的ID身份识别系统,构建完整保存的健康档案。

2 健康资料更详细。传统的健康档案仅包含疾病、体检等信息,而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生活环境、职业环境等,必须通过数字化健康档案多渠道采集信息才能得以完整保存。

3 通过数字化健康档案与远程会诊相结合的方式,足不出户便可得到异地专家给予的健康指导。异地专家通过网络数字化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健康信息,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意见或会诊意见。

4 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诊疗服务。一旦患病,患者可以授权医生通过调阅健康档案,及时了解本人的患病历程,为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提供了依据。

5 合理保护个人隐私。个人健康档案,可以自由设置对外公开的信息,档案内容只有被授权的人员才能查看,且本人可以隐藏其真实身份,仅提供健康资料,保护了个人的隐私权。

数字化健康档案的拓展性应用

建立健康数据中心,把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个人的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甚至手机移动方式联系起来,使病人能够找得到医生,医生也能够及时关注病人的健康,其基础就是要建立全面、完整、海量的健康档案数据库,有了健康信息才能提供健康服务。

数字化健康档案拓展性应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档案采集、档案管理和档案利用3个核心问题。档案采集的主要任务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馆藏历史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或翻拍、转换,建立索引和目录,完成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二是针对现行和将来的档案,实行数字化加结构化管理,逐步实现电子病历及其他辅助系统全数字化,并遵循HL7标准(《医疗健康信息传输与交换标准》Health Level 7),以便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进行协同调用,共享结果。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立海量存储备份、灾难恢复系统和系统安全解决方案,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以保障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1 实现网络化,进行信息共享

实现以“四无”(无纸、无胶片、无线网络和无线射频识别)为特征的医院信息数字化,具体体现为:数字化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加工和存储的计算机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解决传统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人为错误、重复劳动、共享度低和不能被自动处理等问题,带来的利益是准确、及时、高度共享和自动化的信息处理。无线网络延展了信息获取范围,使提供“高度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成为现实。建立在数字化信息基础上的病人电子医疗记录给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准确、及时和可靠的关于病人基本情况、检查情况、治疗情况、病程记录等全面的综合信息,使医疗服务提供者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信息。数字化的病人医疗记录能有效地改善医疗质量,为跨学科治疗小组以及跨医疗机构的医师协作工作组的合作提供有力的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