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健康养生的知识

健康养生的知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健康养生的知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健康养生的知识

篇1

二.以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来实现多元化的培养目标

1.充足的教学准备为基础来展开教学活动

《用药和急救》一章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医学常识,对于这样一堂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堂的准备必定是要比较充分的,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之前认真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并与学生一起准备好上课需要的一些材料,现行的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非常丰富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资源,要求鼓励学生分组对药店、药房进行调查、搜集一些药物说明书、对家庭备药情况的调查等,其中学生收集的药物说明书可能是向药店、药房的工作人员索要,或者在家庭药箱里获得的,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且为培养更多探究型人才创造条件。

2.教学设计的多样化来达成教育目的

篇2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小学生的人生就是一张白纸,家长与教师向这张白纸“描绘”什么,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大部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极不科学:喜欢宅在家里长时间看电视、上网;喜欢细的食物,要么过多摄入肉食,要么就是素食主义者;有部分人喜欢整天泡在麻将桌上;有人喜欢每天都熬夜到很晚……大人的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在对班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80%的家长不允许低年级小学生单独上学,不许孩子单独外出玩耍。家长认为,外面的不安全因素太多,如果自己没时间陪同,就是让孩子在家看电视、上网打游戏,也不允许孩子外出玩耍。在饮食方面,家长往往是对孩子宠爱有加,完全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好恶选择,导致学生要么营养过剩,要么营养不良。面对小学生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生活习惯,体育教师要切实负起责任,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灌输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将教育成为规范学生行为的矫正器。比如,让学生懂得户外活动对健康的重要意义――晒太阳有助于钙的吸收,能有效预防佝偻病;运动有助于身体发育,能促使身体更快地成长;跑步能提高心肺功能;体操能增加身体骨骼的柔韧度;学习间隙的户外活动,能减轻眼疲劳,有效预防近视眼;等等。当学生了解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就会变得更主动。

2 从快乐体育入手,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小学生对任何一件事的态度都取决于能否从中体验到快乐。教师要结合教科书的学习内容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选择运动形式,让学生感到体育课“累并快乐着”,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小学生体能较差,心理特点也决定他们不喜欢长时间从事某一件事。因此,教师不要安排超过学生体能和心理承受力的运动方式,比如没有任何形式变换的绕圈跑步,这只能加重学生的厌烦和恐惧心理,使学生对整个体育课都产生排斥。假如需要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教师也要安排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快乐地跳跃、奔跑、躲闪;可以采用投沙包的方式,让学生以不同的运动方式参与到游戏中来;也可以让学生玩“跳房子”“木头人”的游戏。

在教高年级学生打篮球的时候,教师会发现学生不会运球、带球,投篮时暴露出弹跳力不足。如果教师让学生反复训练这些动作,一方面会因单调引起学生的厌烦;另一方面也会因难度太高而引发学生的畏难心理。教师不妨让一半学生结组进行“拍球”比赛,看谁拍得自如而数量多;另一半进行集体跳绳游戏,两人摇绳,其他人排成一队,轮流跑着跳过摇动的长绳,并要成功跑到对面,谁被绳子绊住就去替换摇绳人。半节课后,跳绳的学生与拍球的学生交换。让游戏成为运动的载体,既保证了学生必要的运动量,能提高运动技能,也让学生体验到参与、竞争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学生的运动由课内向课外迁移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打好基础。

3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

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编排,彻底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程以室外运动为主的“重体育、轻文化”的安排格局,实现身体与精神双管齐下,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不能中“武”轻“文”,不能只强调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要引导学生对照课本检查自己生活中存在哪些不良的习惯:是否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是否养成勤换洗衣服的习惯;是否勤剪指甲;早起、晚上是否刷牙;是否勤理发;是否有喝生水的不良习惯;是否有乱扔果皮纸屑的坏习惯;是否有随地吐痰的坏习惯;是否有迷恋网络游戏、耽误功课或休息的坏习惯;等等。让学生以自己的经历讲一讲这些不良习惯为自己生活带来的困扰,同时让学生对这些不良习惯进行点评,并提出互相监督改正的措施和手段。教师要在课堂上通过播放相关的动画片和新闻视频,以鲜活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些不良习惯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对学生产生极大的震撼,从内心对这些不良习惯产生抵制思想。

比如,播放网瘾少年的痛苦生活,他们因迷恋网络游戏耽误学习,与家长产生不可调和的家庭矛盾而离家出走,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人因为长期缺乏锻炼,出现身体上的残疾,手颤抖不已,双腿无法支撑身体的重量,生活不能自理。学生从中切实感受到不良生活习惯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树立起抵制不良生活习惯的思想,同时也激发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多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4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让学生从小学起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健康。合理的膳食是维持营养平衡、保证身体健康的首要条件。教育小学生要不挑食、不偏食,保证食物的多样性,既要做到主副食搭配,还要做到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保证每天牛奶、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某种食物的味道而拒绝食用。比如,很多小学生不喜欢芹菜、茴香、胡萝卜等蔬菜,有的小学生不喜欢吃粗杂粮,有的小学生不吃肉类、鱼类,等等。这都会影响营养结构的完整,会影响身体的发育。教育学生从小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营养问题。

适量运动是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健康运动的范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阶段,不提倡学生从事超极限体力运动,那样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学生的运动量严重不足,导致体能下降、身体肥胖,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教师要给学生制定出明确的运动目标:每天锻炼一小时左右,尽可能从事多种体育活动,让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这是保证学生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保持小学生精神活力的重要手段。

规律的生活是指按时作息,既包括按时间睡觉、起床,也包括按时进餐,有规律地学习和从事各种活动。维护身体健康的很多生理功能都在晚上进行,而且需要在睡眠中进行,因此,保证小学生不低于9小时的睡眠,并按照人体生物钟本身的规律作息是最健康的作息方式。小学生正在长身体的阶段,每天都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一日三餐要定时、保质保量。每天在早晨或者傍晚的固定时间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既能让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能提高身体素质。

篇3

中医有句老话叫“药补不如食补”,而路老的养生方式正是对这句话很好的诠释。学生说:“路老的养生方法,最重视的就是饮食。”而且他每天早上吃饭必须有一样重要的东西――姜。路老说:“我每天不吃一点儿姜就觉得没有胃口,吃完姜后,觉得胃挺舒服的。”

姜是中餐中很重要的一种烹调用料。中医认为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养护脾胃。民间有句俗话叫“饭不香,吃生姜”,如果吃饭不香或者饭量减少的时候,吃上几片姜能够改善食欲,增加饭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姜富含抗氧化的元素,可以有效调整消化系统,减轻因饮食不当产生的腹泻症状。从20世纪70年代起,姜就正式走上路家的餐桌,成为每天早餐不可或缺的一员。

吃姜不仅养护脾胃

路老说,姜不仅对脾胃有好处,他“90岁的年龄,40岁的心脏”也和姜有着很大关系。

根据路老的临床研究,姜的确能保持脾胃功能正常。路老说,心脏病其实和胃有很大关系,“胆固醇从哪里来?就是从肠胃进来的。痛风从哪里来?一样从肠胃来,甚至高血压和肠胃的关系也密不可分。因此,我们把肠胃调整好了,就不容易得其他的病了。”

路老每年都会定期体检,特别是他这几年的体检结果,在印证他的理论。路老的血管弹性经过测试,居然和四五十岁的健康男性相差无几。看看路老的体检报告,所有的数值都在正范围,所有的评价都是“未见明显异常”,连体检的大夫都吃惊地竖起了大拇指。

独家吃姜“秘方”

秘方一:用醋泡制姜片。姜是一味药,具有发散的作用,可以避风寒,预防感冒,帮助消化,促进胆汁分泌,而醋是活血的,既能止痛又可以让姜不那么辣,这样会使味道更好,效用也不减。

秘方二:吃姜的量要控制。路老提示,吃姜的量很重要,“吃几片就能达到帮助消化补益肝脏的功能,不要吃太多。姜性温,如果吃得过多会刺激胃壁,增加胃热,效果就相反了。”

秘方三:晚上不宜吃姜。俗语说:早上吃姜,胜似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姜在早上食用是有发散作用的,而晚上阳气有所损失,这时候应该维持阴气,人也应该收敛了,此时就不适宜吃姜。

秘方四:秋天不宜吃姜。一年之内夏天是吃姜最好的时候,但有一个季节是最不适宜吃姜的,那就是秋季。“到了秋天最好不吃姜,因为秋天阳气都收敛了,秋天肃杀,万物凋零,不宜吃姜。”

秘方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晚上不适宜吃姜,秋天不适宜吃姜,但路老主张灵活把握,“如果晚上出去走路,着凉了,风寒感冒,回来之后就可以服用姜糖水;如果是恶心呕吐,脾胃不健康,也可以吃姜来调理。”

邓玉华:自创养生美食

邓玉华1942年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煤矿文工总团原副团长,第三届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

邓玉华说:“要说养生,我没有太多的经验,谈养病倒是还有点体会。”掰着手指数数,邓玉华得过五种以上的病,仅在20世纪80年代,她就动过两次大手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