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20 10:26:0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会计审计基础知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149-02

审计实务课程是会计类的核心课程,而审计实训又是体现其实践环节的重要教学步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强调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要培养具有实务动手能力的技术型和专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学生开设会计、审计实训课程至关重要。

1 高职院校会计、审计实训课程开展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开设审计类课程时,审计和会计的实训一直是一个难点。大多数高职院校审计专业都开设有会计实训,但是很多学校没有开设审计实训课程,使得审计实务教学整体上仍旧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现象;另有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会计和审计实训,但二者是分开,单独进行的,会计实训采用传统的手工帐形式或会计电算化的形式,审计实训一般是基于提供的整套报表资料让学生编制手工工作底稿,这种审计实训模式单一,死板,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根据笔者的教学的观察,实训的结果并不让人满意,学生的审计实训最后完全变成了同一模板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大汇总,缺乏实践性。面对这些问题,笔者基于本校已经开设的VBSE课程模式,新颖的提出了要以VBSE会计实训结果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审计实训,作为审计实训的审计客体,利用新道开发的商业虚拟环境,应用到审计实训中,一方面可以充实审计实训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为编写审计实训教材的,丰富审计实务内容提供资料。

2 以VBSE会计实训为基础的审计实训

VBSE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是用友新道公司开发的一款模拟商业社会环境、针对各类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而设计的仿真实训平台。此平台基于“把企业搬进校园”的实训理念,让学生在真实企业业务、数据以及物理资质章证的模拟环境中进行任务演练。通过实训,使受训者循序渐进地感知、认知财会及相关业务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及职责要求;使学生的岗位技能最大限度的达到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财会专业学生“校内实习”的难题。

2.1 VBSE课程的流程

本校VBSE课程的对象是大三的学生,时间是在顶岗实习之前。针对全班的人数分多个小组,每一组模拟不同的公司实体,每一组的小组成员担任该实体中不同的会计岗位。实训教师通过总机向每个公司推送任务,相关人员会接受到任务,每个岗位人员在完成自己所在岗位任务后再将任务往下传递。

例如:实训指导教师推送一笔业务给各个公司实体,5月1日销售一批货物,该业务执行流程如下:

该任务首先会传递至各个公司的销售专员,扮演销售专员的学生要完成找税务会计开票的任务,完成任务后,该业务会推送给税务会计,税务会计完成手工开票,开票后交给销售专员,销售专员转交给客户,任务推送到应收会计,编制记账凭证,传达至财务部经理审核,审核后传回税务会计、应收会计登记明细账。

通过VBSE课程可以使同学们深刻的了解所模拟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切实感受所扮演角色的岗位职责,实训结束后会形成完整的账簿会计资料:包括VBSE平台提供的各模拟公司的电子数据资料和学生完成的该公司的手工账簿资料。

2.2 以VBSE课程形成的会计资料作为审计实训的对象

VBSE不同小组的成员完成会计实训后,会形成完整的会计数据资料,以此作为审计实训的对象资料。参与VBSE会计实训的学生完成实训后,再连续参加审计实训,以其他小组的会计结果为审计实训对象,进行交叉审计,例如A组成员VBSE会计实训时,模拟的是长江公司,完成了对长江公司的会计业务,编制了其完整的会计凭证和账簿,所以对该公司的情况比较了解,而各个公司实体的会计业务是一样的,都是由VBSE实训教师统一推送的,因此,在参与审计实训时,为了避免自己审计自己查不出问题的尴尬局面,审计实训对象变更为其他小组的VBSE会计实训资料,在审计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跟自己当初做账的不同之处,对这些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审计实训可以识别之前自己作为财会人员角色时出现的问题、深刻的理解审计的本质。

2.3 以VBSE为基础的审计实训相比传统实训模式的 优势

以VBSE为基础的审计实训,将会计实训和审计实训相互结合,体现了课程之间的连接性,丰富了审计实训的内容。不同的学生VBSE实训的最终成果,例如凭证、报表,不可能跟标准答案一致,这些错误点恰好就形成了审计实训最佳的审计素材和案例,使得现有的审计从统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单调性向趣味性转换,增强审计实训的效果,切实的使同学们从审计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理解审计的含义,掌握审计程序,从传统的纯粹的编写工作底稿这一审计模式中脱离出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会计角色与审计角色的不同。

篇2

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但其所担当的角色和地位的实现形式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市场化程度和现实的具体需求而发生变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作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其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显著变化:观念上由简单的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变;投资由单一向多元化、社会化转变;建设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营运由垄断性、公益性向竞争性、经营性转变。

篇3

1、国内餐饮连锁化程度低。中国有近九成以上的企业在全国还没有1000家店,而美国的平均门店数量超过3300家,排名前三的麦当劳、星巴克、赛百味均在全球有一万家以上的门店。美国的餐饮连锁比例为50%,而中国只有10%!

2、餐饮体系建设远没有跟上,导致最火的时候遭遇一夜闭店,海底捞、西贝这些商业模式已经成熟的品牌,都是遵循单店经营到多店扩张,单区域成熟到跨区域扩张,再到全国扩张的模式。

3、中餐很难标准化,西餐从流程、管理、餐品复杂程度简易化,但是传统的中餐,不光口味差异化、品类多,很多烹饪方式过于依赖技巧,标准化比较困难。

以上几点决定了中餐在世界上现阶段无法大规模形成类似于麦当劳肯德基体系化的餐厅!

中式快餐为什么没有知名品牌

原因并不复杂,还是标准化,这个提过多次。不同于西餐,中式快餐烹饪手法多样,且消费者喜欢追求现炒口感的风味,这对标准化带来很高的难度,造成许多快餐偏居一隅,成为区域性、地域性品牌。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东西南北口味不一致,各有特点,中式快餐很难有靠几种单品就足以征服多数人味蕾的那种统治力。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难以培育世界性品牌,资本也不敢贸然进入。

中国人口味在吃的方面难以达到统一,南方人和北方人口味就有很大差异,在这个地方出名的中式快餐到其他地方又不一定符合别人的口味(黄焖鸡也能做到美国,可也是在贴合当地人的口味,我们在国内找家加芝士的黄焖鸡可不容易),就单单以饺子而言,在南方的饺子店就明显比北方少。这样的话一家中式快餐摸清

楚了这个省份的爱好却又是不适合另一个省,菜品味道达不到统一,又不能够达到人们满意的速食感觉。

还有中式快餐的关键难题,也在于标准化。如果要做非常强的标准化,就只能采用料理模式。而这种产品形态目前在消费者的接受度已经越来越低了,有很多采用料理包的老牌连锁品牌,比方说最近很火的吉野家,都在快速走下坡路,门店大量倒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