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9 11:31:3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中医康复学的特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在此次大会上,李瑞杰教授作了题为《形势所迫、职责所在:发挥中医药在心脏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要报告。在报告中,他从国家颁布首部《中医药法》等的国家发展中医药战略环境出发,系统论述了我国心脏康复医学模式应发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优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模式的现实性、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强烈共鸣。
在本次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上述话题深入采访了李瑞杰教授。
职责所在,
振兴中医心脏康复事业
采访一开始,李瑞杰教授首先表示:“当前,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可以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2016年12月25日,主席签署第五十九号主席令,国家颁布了首部《中医药法》。这部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有关中医药的专门法律,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意义。《中医药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开启了依法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新征程。《中医药法》别强调,要发挥中医药在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此后的2017年1月9日,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刘延东副总理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应着力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对此李瑞杰教授认为:“在这些前所未有的政策保障下,我们在心脏康复工作中也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这是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因而我们责无旁贷!”
李瑞杰教授接着介绍说:“心脏康复在国际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否定、质疑、不得不接受和普遍认可的过程,现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他认为,“我国的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与技术源远流长。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中医康复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心理、中药、针灸、推拿、传统体育、气功、饮食、自然、传统物理、娱乐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和老年、慢性病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中医康复学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统计学理论,也有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在心脏康复领域,如何使中医药在心脏康复中发挥更多作用,形成中西医结合的心脏康复,是医学模式的一个尝试,其内涵也更为广泛、程序更为丰富。作为心血管病全面干预的系统工程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切入点,特别需要我们去进行深入探索。同时,很多业内有识之士也认为,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以及发病后的康复,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如何使中医和西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产生新的理念和实践,发挥更大优势,不仅是当下医务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适应国情,
中医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康复医学教学目前已进入了高等中医药院校,多在针灸推拿专业下开设康复方向。下面就针灸推拿专业开设康复方向的必要性及其课程内容设置进行探讨。
1 针灸专业康复方向设置的必要性
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康复医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学科,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同的治疗对象、治疗目的,但二者关系紧密,相互渗透。临床医学的对象是各类病人,而康复医学的对象是临床医学中患病后遗留暂时或永久障碍的患者;临床医学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和逆转疾病的病理过程,挽救生命潜能,而康复医学的治疗目的则是预防继发性残损,保存与改善功能,回归社会。因此,康复医学贯穿在许多疾病临床治疗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临床医学实施后的延续①。康复医学早期介入临床医学各科,对减轻功能障碍程度和帮助患者尽早重返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对康复医学的也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我国,康复医学已开始融入临床医学,很多西医院都设立了“康复医学科”,建立了“康复治疗室”,为各临床科室的急、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复治疗。而在中医领域,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发展比较慢,中医院的康复科还多以声、热、光、电等物理因子治疗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康复开展得较少。因此,目前非常需要中医临床康复人才。
在中医学领域推广和应用康复医学,针灸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切入点。在中医各临床学科中针灸与康复医学中的主要疗法——物理疗法的关系最为密切,二者的结合也最为紧密。例如,物理疗法治疗的三类主要疾病,神经系统伤病、运动系统伤病、心肺系统伤病,同时也是针灸临床的主要疾病。另外,二者有相似的治疗方式,针灸疗法中应用的针、灸、罐,实质都是力、热等刺激,与物理治疗一样遵循刺激与反应规律;相似的知识背景,即物理治疗师与针灸医师都常采用徒手方法诊查与治疗,都需要对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知识有很好的掌握。而且,现代医学从业者中物理治疗师被认为最适宜学习和应用针灸疗法②。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之紧密,不仅表现在上述相似性上,更主要表现在康复医学理论对针灸疗法有指导作用。为说明此问题,本文以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为例,从康复医学对针灸取穴、施术的选择和疗效评价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
首先在针灸取穴方面,《针灸大成·治症总要》有“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之明训,但目前针灸临床在偏瘫早期的取穴方法有或针患侧或针健侧(巨刺法)之不同。康复医学PT疗法中的Brunnstrom方法,其基本内容是在患肢无随意运动或随意运动相当弱时利用对侧的联合反应加之患肢随意运动的尝试而引发随意运动。这一方法为针灸治疗偏瘫早期应用巨刺法提供了依据。大量临床观察也表明在早期先针健侧,至病情稳定后再针患侧或健患侧交替使用,确实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③。
在针灸施术上,以往主要依据患者舒适及医者方便操作,而患者的摆放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则很少考虑。脑卒中患者“舒适”的即表现为上肢屈曲、横放胸前、下肢挺直、髋外展外旋的痉挛模式。康复医学中的良姿位是对抗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有人发现良姿位针刺,既可促进患肢肌力和肌张力的提高,又能抑制相应的痉挛模式,促使分离运动的早日出现,对患肢功能的恢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姿位与平常针刺后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④。
在临床评价方面,既往针灸临床主要采用测量肌力来评价治疗效果,但中风偏瘫是中枢性瘫痪,其功能恢复不是单纯肌力的恢复,而是运动模式的恢复,因此,肌力的评价方法不仅反映不了运动模式的改变情况,而且以发展肌力为重点的治疗,还会强化共同运动、联合反应而导致“误用综合征”的出现。而现代康复医学中的中风偏瘫评价量表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运动模式的改变,对治疗还有指导意义。目前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报道中,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了评价量表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从以上可以看出将康复医学与针灸疗法相结合,可以提高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补充其不足。除中风外,康复医学与针灸疗法相结合治疗其它神经、运动系统伤病也有这一特点。因此,为满足中医临床对康复人才的需求,在中医院校针推专业开设康复医学教学是最为恰当的,同时也是非常必要和极为重要的。
2 针灸推拿专业康复方向课程内容探讨
设置针推专业康复方向课程,首先应明确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从目前看,现代康复医学虽然承认中医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但在康复治疗小组这一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中医师同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护士等的地位并列,仅作为一名组员,在治疗小组组长,即康复医师的组织、领导下进行康复工作。而国外对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的学历要求是中学毕业后再接受3~4年的相应专业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即可。现在中医校院招收的多是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因此,培养目标应设定为在综合医院和中医院中以中医针灸推拿为特长的康复治疗小组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而不仅仅是一名治疗师。
设置针推专业康复方向课程,还应明确将中医针灸与现代医学中的康复医学相结合的目的、原则和条件。让我们先回顾一下针灸前辈承淡安先生在谈到现代医学的神经学说与中医针灸结合时的一段话:“……我们要认识到巴氏(巴甫洛夫)学说是新兴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而不是专门为结合中医或针灸而设,我们要学习它来改进我们的祖国医学,就应该首先把祖国医学理论和巴氏理论均搞透彻,然后在应该接合之处接合,可能汇通之处汇通,这样才能完善无缺,有利无弊”。承淡安先生的一席话为我们指明了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目的是改进和提高中医学,推动中医针灸在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方面的创新,因为一门学科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两者结合的原则是以中医针灸为本,将现代医学知识拿来为中医针灸所用,而不是两种医学1+1=2的简单相加。而两者结合的前提条件则是对中医针灸和现代康复医学知识都要有深入的学习和透彻的了解。
具体课程设置方面,首先,中医课程的设置中应加强与康复相关内容的教学。如康复医学中神经、肌肉、骨骼病症较多,而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经筋 “主束骨而利关节”, 很多神经、肌、骨病症属于经筋病的范畴,因此,要加强经筋生理、病理、经筋病症的特点,以及经筋病症的治疗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第二,现代康复医学的课程设置应重点突出。根据培养目标,作为康复小组的领导者,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对现代康复医学有一全面的了解,故现代康复医学所涉及内容的课程都应该设置。但学生毕业后以临床工作为主,因此在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上,应突出以临床康复为中心,以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相关内容为主,而康复心理学、言语治疗学、康复工程学等内容为辅。
第三,在以上两类课程的基础上,还应设置将康复知识与中医针灸理论结合应用的课程。如可设立“中医针灸临床康复学”,这门课程可帮助学生将康复医学知识有机地融入中医针灸治疗中。还以中风偏瘫为例,康复医学是针对中风这一病及运动功能障碍这一症,将偏瘫的功能恢复分为六期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而针灸临床康复治疗则是在借鉴功能恢复分期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既对运动功能障碍的肢体进行辨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采取刺健侧、刺患侧或健患侧同刺的方法,选取阴经或阳经的穴位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对全身的症状、体征进行整体辨证,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取穴和施以补泻手法,以促进全身机能的平衡协调,而这种整体治疗对局部瘫痪肢体的康复大有裨益。
第四,充分发挥中医传统康复学特色。中医传统康复学历史悠久,康复方法多样,除中药、针灸、推拿等外,还包括饮食、导引、气功等独特的康复方法。因此,还应增加这些课程,以全面发挥中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进一步突出和加强中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地位。
总之,在针灸推拿专业开设康复方向,既顺应了医学发展的趋势、符合市场的需求,又有益于针灸推拿专业的发展创新。希望通过以上课程的设置,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中医针灸人才。
注释
① 陈立典.康复医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29.
引言
中医康复疗法以其“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医疗方法”而闻名于世,近年来在国内以及国际医学界备受所重视、挖掘、整理、研究、开发之后,已有迅速的进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医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更为提高,中西医结合式的康复疗法也备受医学界的关注与重视。
一、中医与中医康复疗法的内涵与外延
1.中医的精髓
中医以人体为整体,以气元论,天人合一、五运六气、脏象经络的形与神具及整体恒动的理论作为约定俗成的指导思想,以直观洞察为主要思维方式,以取类比象为演绎形式,以精、气、神为人体生命三宝,将人体内气系统如精、气、神和外气系统如自然、社会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辩正论治为临床诊疗技艺,以证侯为调治目标。
2.中医康复疗法的主旨
中医康复疗法是结合疾病后期机体处于正虚状态及器质、功能同步损伤的特点,从而确立顺应自然、调摄阴阳、益气养形、积精全神、谨慎起居、形神共养、动静适宜、精气流通、协调脏腑、通调经络、养正祛邪、综合调理的康复原则,以使病残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或重建为着眼点,以病残者恢复正常、回归社会、同健康人平等地分享社会与经济发展成果为实现目的。
3.中医康复疗法的精神
中医康复疗法将冶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原则融于一体,尤其强调医疗康复的作用,即以具有中医特色的传统医疗康复作为康复医学的主要康复手段。不仅具备现代康复医学所强调的多科性、广泛性和社会性,而且充分体现了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特点,不仅将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延寿作为自己与疾病做斗争的方式,而且也把残废和残疾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作为自己的目的指向。
二、现代康复医学的内涵与外延
1.现代康复医学的简述
1947年,康复医学被美国医学界正式承认,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研究;1960年,康复医学成立了世界性的国际康复医学学会;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康复医学”命名为“康复医学是综合地、协调地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达到最好的工作能力与功能”;近年,对国内外对康复公认的提法为“康复是应用所有的措施,减轻残疾和残疾所带来的后果,使残疾和残疾者能够重新参加到社会中去。”
2.现代康复医学的主要思想
西方对康复医学的认识是“康复医学是应用所有的措施,减轻残疾和残废所带来的后果,使残疾和残废者能够重新参加到社会生活中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医学的康复并非单纯的医疗,而是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在内的全面康复。
3.现代康复治疗的规程
康复治疗应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根据其康复需要与客观条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综合的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通常以康复医师为主导,康复专业治疗师和相关临床医学科研人员共同协作或组成一个康复治疗组来完成,并在治疗实施的过程中根据病、伤、残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小结、调整治疗方案,直到治疗结束时为止。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假肢与矫形器技术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四大技术。
三、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联系
1.内容的异同
共同之处,康复医疗时针对病人的整体,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体育治疗、物理治疗等等,毋庸赘述。不同之处,是由两种“康复”方式的不同的义而引起,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有特定的涵义,它针对于一种经过治疗也不可能恢复到健康状态而言;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康复”范围较广,包括经治疗后也可能恢复到健康状态而言,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康复”似乎可以理解为“恢复”。
2.康复措施的差别
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在内的全面康复;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侧重于医疗康复,而对功能评定、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康复工程等方面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在促使患者回归社会,重新参加到社会生活中去,自食其力,创造物质财富,并同健康人平等地分享社会与经济发展成果的方面缺少具体措施。
3.发展阶段的不同
两者的康复对象和具体的康复医疗法也有一定的区别。如以康复疗法而言,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疗法包括物理疗法、药物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与语言训练等方面;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则主要有针灸、按摩推拿、气功、体育锻炼、饮食、药物、心理治疗等疗法。
4.康复对象的异同
世界康复界认为康复医疗的对象主要有十一种疾病,即心脑血管病;慢性肺病;慢性疼痛;老年病,神经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包括意外事故);肿瘤;慢性胃肠道疾病;精神疾患;酒精、药物滥用成瘾;大量吸烟。后三种疾病尚未成为严重问题,康复医疗对象主要是前八种。
四、结束语
综前所述,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与现在康复医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了有效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必须将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和现在康复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医者仁心”的行医理念投入医护工作,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