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0 10:44:5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呼吸疾病及治疗,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1(a)-0074-02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Naloxone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DUAN Wen-hua
Fifth Clinical Medical Schoo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anming Second Hospital of Fujian Province),Sanming, Fujian Province,36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aloxone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6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naloxone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7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96.6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efficiency rate was 2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3.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 and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aloxone; Non-invasive Ventilat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在临床上,常多发于老年人。该病在发展过程中,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另外再加上肺部感染等影响,极易并发呼吸功能衰竭,在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时,将直接造成患者死亡[1]。该研究对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采取纳洛酮及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该将研究纳洛酮及无创呼吸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的对象是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该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标准,无对研究药物过敏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1.5±8.7)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5±3.6)年;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0.4±5.6)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8.2±2.9)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图分类号 R56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6-0045-02
doi:10.14033/ki.cfmr.2016.6.024
慢阻肺(COPD)是一种由于患者气流不完全可逆的受限而导致的肺部疾病,高发于老年人群,具有反复性、进行性的特点,致死率较高[1]。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能量代谢异常、营养不良、活动不耐受、心理障碍等,限制患者日常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本次调查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综合疗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80例。FEV1/FVC平均为(53.21±11.43)%,分级:(1)2级(中度)112例,FEV1/FVC=(65.23±9.47)%;(2)3级(重度)68例,FEV1/FVC=(38.43±6.93)%。入选患者病情稳定,即气短、咳痰、咳嗽等症状轻微且保持在稳定状态。静息状态下所有患者SpO2均>90%。180例患者中,男103例,女77例,年龄57~84岁,平均(76.3±3.9)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90例。对照组,男55例,女35例,平均年龄(79.6±4.5)岁;支气管哮喘者12例,肺气肿者26例,慢性支气管炎34例,肺心病者18例。观察组,男48例,女42例,平均年龄(76.1±5.8)岁;
支气管哮喘者22例,肺气肿者19例,慢性支气管炎44例,肺心病者5例。排除精神障碍,血糖、血压不稳定、有其他严重脏器疾患以及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吸氧、茶碱平喘、抗感染、吸痰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3 h/次,2~4次/d[3]。方法如下:利用呼吸机,选择适宜通气模式,初始吸氧压力设置为6~8 cm H2O,初始呼吸压力设置为2~4 cm H2O,根据患者反应适当加压加氧。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剂,药方组成如下:黄芪30 g,党参20 g,丹参、杏仁、桑白皮、法半夏、川芎、桔梗、补骨脂各10 g,甘草6 g,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用,7 d为一疗程。同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次,3次/d,5 d为一疗程[4]。
1.3 疗效评价
参照文献[5]的评价标准:显效:治疗3 d,患者神志清醒,咳喘消失,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肺部喘鸣音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治疗3~7 d后,患者咳喘消失,呼吸困难症状好转,肺部喘鸣音消失,各项生命体征趋于正常;无效:治疗7 d后,患者仍有喘息、咳嗽,呼吸频率加快症状,肺部喘鸣音无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吸峰流速(PEF)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VC、PEF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症状明显改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者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PCO2、PaO2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西医治疗慢阻肺主要以抗感染为主,同时辅助以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若伴随呼吸衰竭,需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在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时,吸气压力可明显减弱患者的气道阻塞情况,减少气道阻力,使患者能够充分获得潮气量,且不费力,同时减少呼吸用功及耗氧量[6]。呼气正压可明显减少呼气做功,扩张呈萎缩状态下的肺泡,有效增加气体交换时间,改善呼吸功能。说明该种治疗方式可明显缓解肺梗阻急性发作患者的呼吸困难,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提高血氧饱和度。
中医学理论认为慢阻肺属于“肺胀病”范畴,发病根本在于肺脾肾虚,瘀血、水饮、痰浊为虚[7]。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可有效改善患者气虚、淤血、痰浊的症状,方剂主要成分黄芪、党参,可补脾益肺,为君药;茯苓、法半夏、陈皮化痰除燥;川芎、丹参活血化瘀,为臣药;杏仁、桑白皮平喘止咳;桔梗化痰宣肺;补骨脂纳气补肾;甘草化痰止咳清热,调和诸药。全方将化痰药、补气药、活血药合用,补虚泄实,标本兼治。结合临床经验及资料,推测益气活血化痰汤剂治疗慢性梗阻性肺疾病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的机制可能为:干预炎症细胞的释放及聚集过程,减少痰液分泌,缓解呼吸肌疲劳,解除气管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力,改善心、肺、脑的血液供应,提高机体心肌呼吸肌的做功及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提高免疫力[8]。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一种新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抗炎作用,可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到达患者整个肺部,重建气道平滑肌β2受体功能,抑制气道高反应性,抑制肥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良好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吸入,可明显增强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7 d后,患者的FEV1/FVC、PEF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化瘀汤剂,同时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来治疗慢阻肺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秦丰,张焱.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外医疗,2015,35(4):136-137.
[2]马秀芬.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20(7):63-64,67.
[3]蒙婷.宣肺化痰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疗效与安全性观察[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3.
[4]梁景华.活血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5]木合塔尔・阿尤甫.平喘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6]狐启贵,刘良丽.益气活血化痰法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20(8):303-306.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53-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一种能够预防以及治疗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主要呈现进行性发展,并伴有气道以及肺部对于有害颗粒或者气体产生慢性炎性反应增加[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常可分为急性加重期以及稳定期,临床表现为全身性症状、慢性咳嗽、气短或者是呼吸困难等,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本次研究中针对病患临床使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之后,病患缺氧情况出现显著好转,心率以及呼吸频率都有明显改善,气促症状得到减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病患100例,年龄范围60-73岁,平均63.5岁。其中男53例,女47例,患COPD最长时间为39年,最短时间为3年,COPD判定标准与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指标相一致,所有病患在住院时都有显著的低氧血症症状以及二氧化碳潴留,当中12例病患处于昏迷状态,有谵妄、躁动情况者45例,嗜睡病患43例,所有病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心率平均120次/min。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 对所有病患持续进行低流量氧气吸入,注射抗感染药物,静脉进行糖皮质激素注射,解痉、祛痰平喘等操作,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在使用机器之前,需要消除病患内心恐惧情感,使病患最大程度地放松,根据病患的脸型选择大小合适的面罩或是鼻罩,根据病患实际生理情况适当调整呼吸机频率,呼吸频率大约14次/min,等到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能够适当增加氧气流量,调整为2升/min,通气时间持续1天至6天不等。详细记录病患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症状与生理变化等等。
1.2.2 护理 心理护理:因为COPD病患有较长的病程时间,并且自身体质不佳,经常出现疾病反复发作的情形。所以,病患对疾病治疗信心不足,常常出现消极怠慢等情绪。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时需要保持亲切、热情的态度,向病患以及病患家属介绍治疗的具体内容。和病患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使得病患能够充分相信医护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积极与医护人员协调配合。观察病情:仔细观察并且详细记录病患的神情状态,呼吸频率与深度等。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患经常会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的情况,病患经常神志清醒,但反应却跟不上心智显得相对迟钝。如果有神志不清、梦语等临床症状时,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最先判断,判断症状发生原因,将判定的结果及时告知医生[2]。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当P
2 结 果
100例病患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分析结果数据差异明显,病患在治疗前的体内酸碱值、动脉血氧分压比治疗之前有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比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分压因为明显下降,容易造成患者缺氧,引发新陈代谢失常以及心率紊乱情况[3]。治疗过程中尽早使用机械通气能够显著降低酸中毒以及缺氧情况。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需要在旁加强监督操作,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调整呼吸机数据,避免出现人机对抗以及造成人体对机器的过分依赖。一旦病患身体好转之后,需要培养锻炼病患自主呼吸的能力,尽早地撤离机器将机械通气的最大治疗功效发挥出来[4]。在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患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各项护理操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病患保持良好顺畅的呼吸,良好改善病患的心肺通气功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发生,并且适当地进行低氧治疗,改善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有效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5]。在本次研究中,100例病患治疗前后的身体指征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的差异显著,显示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临床治疗当中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忠,沈策,顾杰.序贯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COPD有创机械通气撤机中的作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2(04):159-160.
[2] 杨铮,杨玉萍,赵芝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21(13):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