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1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呼吸保健与急救,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组成及故障原因分析
为了避免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出现失败,其相关操作必须使用保护装置对其进行检测和监测,这种保护装置就是由继电器和其附属设备构成的,被称为继电保护。同时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所构成的测量元件;元器件之间的逻辑联系,执行输出的系统。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是根据电力系统出现的故障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进行逻辑保护,从而确定故障处理指令,进而按照指令执行输出部分,进而确定保护任务的完成。另外,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应满足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和可靠性等要求。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电压和电流等电气量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中继电保护装置对于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电力运行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数据信息能为电力系统监测准确提供依据,也可以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进行相应的保护动作,以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进而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
对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电保护元器件质量所引起的故障。继电保护装置的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频率,如机电式、电磁式继电保护装置在精度和材料使用方面,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会容易出现故障,甚至严重时可导致继电保护装置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并且其他元器件整体质量和晶体管如果产品性能差,或者设备操作不当,也会导致设备故障跳闸。二是故障温度过高导致的故障。如果继电保护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局部温度过高也会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比如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电压互感器二次显著的影响,电压回路电压互感器在运行中的故障是普遍存在的,这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三是运行过程中的隐形故障。大规模的停电或电气系统故障很可能会和继电保护的隐藏故障有关。因此,一些重要的输电线路,应高度重视脱扣装置的操作,以避免隐形故障事件的发生。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常见故障检测的新方法分析
2.1 制定继电保护装置管理和检测体系 针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特点和故障原因合理制定故障管理体系,以便对继电保护装置常见故障进行合理排除。在确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排除过程中,针对继电保护的技术要求,合理制定继电保护装置保护管理体系,有效完善继电保护管理系统,以便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同时,对电力系统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排除提供基础参考数据,健全继电保护设备的维护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同时建立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系统,提供科学有效的继电保护,明确继电保护相关人员责任管理,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为电力系统继电设备的维护维修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2 加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的维修与排除 根据继电保护装置的常见故障进行故障维修与排除。比如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常见故障中,电流互感器是一种最常发生故障的元器件,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及故障电力变压器的饱和效应是常见发生的故障。由于现代电力系统的负荷日益加剧,短路电流是非常大的问题。对于由于短路电流所损坏的继电保护装置组件,就需要根据组件故障进行及时维修和排除,以避免装置故障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同时,合理进行隐性故障的检测和排除,可以及时监测易损坏继电器,以便有效地开发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从而实现故障隐患的科学管理。
2.3 加强继电保护维修状况的信息记录 合理记录继电保护过程参数,建立健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养护记录,进而以便为继电保护故障的确定、检查与维修奠定基础。为了了解电力系统中易损部件继电保护装置的损坏程度,应当建立健全继电保护维修记录。通过对更换继电保护元件进行准确记录,有利于找出故障发生时的故障,为快速排除故障的基础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提供数据参考。基于电力系统的继电器故障保护现状,通过准确的记录可以在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时,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参考,以便可以及时了解继电保护使用情况,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更换过程中可以迅速确定故障点。
3 结语
随着现代电力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实现了高效的运行,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增加,保证电力设备安全是防止电力系统停电事故的重要技术途径。总而言之,加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故障排除是维护电力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要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得到高效应用,就需要确立故障检测预防性维护理念,创新故障检测方法,加强对继电保护的管理,同时还要根据继电保护装置的特点和常见故障的具体实际,加强检测和保护相关技术管理,采取及时有效的维护措施,以便对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常见故障进行排除和管理,进而保证电力系统高效安全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严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隐性故障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7).
1. 20世纪白头叶猴的发现与研究
1955年我国学者谭邦杰先生在广西发现并命名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俗称乌猿、白乌猿、白叶猴等,隶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并指出白头叶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珍贵而稀少的动物如何使这种野生动物能够接受人工饲养,并繁殖后代,北京动物园经过一番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果。
1979年建立白头叶猴保护区,1980年和1981年原板利自然保护区和岜盆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崇左市江州区和扶绥县,分别于经广西人民政府批准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白头叶猴、黑叶猴等珍稀濒危动物。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白头叶猴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以及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的报道。
1980年经国家批准,专为保护白头叶猴而设的罗白白头叶猴保护区位于崇左县城东南31公里的板利乡与罗白乡交界处,由弄官山、弄挑山、弄火山等200多座大小山岭组成,总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
1981年谭邦杰在论中国的猿猴指出有些收购部门至今还敞开收购白头叶猴的皮张;龙州乌猿酒厂仍在收购乌猿进行生产;宁明县派阳山林场制药厂以白头叶猴为原料,配制加味桂龙羔,销售区内外。宁明县驮龙公社一个社员,才二十六岁,经他打死的白头叶猴就有七十多只。1982年南宁动物园成功进行了白头叶猴的室内繁殖。
在20世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采取果断的措施,大规模收缴猎枪,基本消除了对这些灵长类动物的人为猎杀。我国学者对该物种的栖息生境和野外行为生态学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到白头叶猴栖息生境的植被组成、食性、日活动时间分配、家域和栖息地选择以及社会行为的研究。除此这外,我国学者还开展了白头叶猴的系统演化和种群遗传学研究。
1991年白头叶猴目前仅分布于广西省西南部的左江以南及其支流明江以北的扶绥、崇左、宁明、龙州共4县、11个乡的范围内,其中以扶绥县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
2. 21世纪白头叶猴的保护与研究
2002年8月的第世界灵长类学大会上,白头叶猴已经被确定为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动物之一。
2003年潘文石感到“以白头叶猴为中心开展生态旅游,”是一个可以实现的计划,其成功的基础,就是依赖于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昔日地球的象征白头叶猴及维持白头叶猴生存及繁衍生态系统的存在。2004年发现左江东岸的崇左仁良地区为白头叶猴分布区,也发现了似白头叶猴而又非白头叶猴的居间群;左江西岸为黑叶猴分布区,而在大新六榜地区,发现群体中混有白头叶猴的色型。李汉华等把白头叶猴的形态解剖和分布与黑叶猴进行比较。2004胡艳玲等已经通过杂交代的成功繁殖表明白头叶猴与黑叶猴不存在生殖隔离,从而断定白头叶猴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贵阳市黔灵动物园再次证明了白头叶猴的分类地位。
2004年陈培栋指出与白头叶猴同时代的许多种动物早已埋没在地层之中,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可爱的热带猴子,它们还是这个星球上生命进化长河中的一个环节。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了桂政涵〔2005〕100号文件,将板利自然保护区和岜盆自然保护区合并建立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这对于整个野生白头叶猴种群的恢复和集合种群的建立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5年黎向东 ,李士进行白头叶猴采食植物初析,2008年.黎向东 殷丽洁 等指出白头叶猴是典型的植物杂食性动物,从全程录像直接观察到白头叶猴采食的植物总数应该是两次记录数量之和,即共有62科130属169种植物。
2007年山冈指出作为一个物种,白头叶猴仅仅在一个地域的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栖息繁衍,地盘实在是太“专一”、太狭小了。再说,种群数量也是极少的,总共只有600~700只。因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宣布承认白头叶猴命名之后不久,就在红皮书中将白头叶猴列为了“极危”物。
2008年以来在崇左市板利乡与罗白乡种植了大面积的速生桉,对白头叶猴采食构成影响。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组织了北京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机电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自然博物馆、贵州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当地林业局、气象局、水文局等相关专家编著了广西崇左白头叶猴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指出白头叶猴仅分布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龙州县和宁明县境内面积约200 km2的喀斯特石山地区,个体数量仅存858只。发现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昆虫有15目103科387属585种。
3. 未来白头叶猴的保护与恢复研究的教育观
首先必须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的社会群体教育,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白头叶猴是自己家乡的荣誉,保护白头叶猴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这不应仅是国际灵长类学家向广西林业部门领导的进言,应该成为教育界现代学生与老师的共识。
自从有了在建筑物内的老师教授学生学习的系列文字教育模式之后,大自然的野外教育就仅限于美术写生和生物类学生的短暂实习(农林牧中医学科)。真正有成就的学子历来都是在向自然、社会非正式职业老师的潜移默化学习中获益的。特别是在水泥钢筋房屋、汽车、交通道路发达、塑料制品充斥,电脑网络泛滥的追逐金钱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新一代的青年人漠然冷淡自私心理与白头叶猴的保护恢复和生态环境恢复保护是互悖的,因此建议建立在生态旅游框架的森林动物环境教育观,要保护、恢复白头叶猴就必须保护、恢复其生存的栖息地,就必须首先让当地栖息地的农户通过教育学习改变贫困与陋习。
参考文献
[1] 戚静芬 谭邦杰.白头叶猴的饲养.大自然,1980年 第01期
[2] 申兰田 李汉华 .广西的白头叶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年 第00期
[3] 黄乘明 卢立仁 .白头叶猴对阳光和降雨因子的行为对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 第01期
[4] 黎向东 ,李士.白头叶猴采食植物初析.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5年 第02期
一、前言
通常电力系统都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但也不可避免会出现设备或线路运行上的一些特别状况,若无法快速处理就可能引发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继电保护与输电线路故障检测可以对电力系统自动检测、控制与保护。在电网运行过程中,要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即刻切断故障,避免局部故障导致的连接破坏,保障电力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由此可见,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对继电保护装置本身故障的检修更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强化继电保护性能,加强对故障的检修与维护,才能为提高输电线路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
二、继电保护阐述
(一)继电保护的含义和作用
继电保护因在发展过程中曾主要用有触点的继电器来保护电力系统及其元件(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使之免遭损害,所以被称为继电保护。它的基本任务是: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工况时,在可能实现的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或发出信号由值班人员消除异常工况根源,以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和对相邻地区供电的影响。
(二)继电保护的特性
电力继电保护有两个最为显著的特性,即高灵敏度和强稳定性。其中,灵敏性主要体现在继电保护范围内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可以快速作出判断和反应。另外,继电保护装置的稳定性,是满足社会大用电量、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三、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
简要来说,整套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元件、逻辑环节和执行输出三部分构成。第一,继电保护测量比较部分。测量通过被保护的电气元件的物理参量,并与给定的值进行比较,根据结果,给出“是”“非”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第二,继电保护逻辑部分。逻辑部分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应该使断路器跳闸、发出信号或是否动作及是否延时等,并将对应的指令传给执行输出部分。第三,继电保护执行输出部分。执行输出部分根据逻辑传过来的指令,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所承担的任务。例如,在故障时动作于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出信号,而在正常运行时不进行动作等。
四、继电保护装置的危险点
继电保护装置正常运转时都是十分稳定的,不会轻易下指令。但在诸多影响因素的作用下,继电保护装置可能会发生故障,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了解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各种因素,是对其进行维护的基本。影响继电保护装置正常工作的因素大体有以下两类:
第一,产品自身问题。继电保护装置出现问题,有可能是在源头上就没有把控好质量关。继电保护装置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做好检测,电力企业在前期采购时也没有起到很好的筛选、把控作用,导致有质量问题的继电保护装置被投入使用。另一种可能是,前期投入使用的继电装置质量过关,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检查及替换,装置性能出现了变异。第二,外界环境问题。外界环境方面又有自然环境和实际作业环境两种。自然环境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由于长时间地运行,装置不可避免会被有害气体、高温、粉尘等因素影响,致使设备老化,灵敏度等性能下降。而作业环境中,实际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不达标,工作态度不认真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工作现场、照明度低,插件接触不良等威胁的存在,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也会造成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出问题。
五、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维修
(一)替换维修法
替换维修法是使用和故障元件型号相同的正常原件,在维修人员判断出来的可能的故障点进行替换。如果替换新元件后故障消失,那么可以断定故障点判断正确,如果故障仍未消失,则表明该处不是真正的故障点,需要对下一个可能的故障点进行查找替换。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也是最为常用的机电保护装置检修方法,使得故障排查速度加快。
(二)观察+经验法
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时,往往其外在也会出现一些现象。例如,线路中的线头脱落或发出刺鼻的气味等。可以根据经验判断问题,若合闸接触器和跳闸线圈能正常工作,就可以基本判断问题处于保护装置内部,回路正常。如果看到继电保护装置内部元器件颜色发黄,或因高温被烧得发黑或味道刺鼻,就能够锁定故障问题,从而解决继电保护装置故障。
(三)对比维修法
对比维修法主要是参考、比对继电保护设备的技术参数进行故障判断。通过继电保护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与正常情况时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故障所在处。这种方法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基本运行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以便在出现故障时有可靠的参照依据,从而为找出故障点并及时维修提供帮助。
六、结语
作为监测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设备,继电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利用科学、高效的方法准确地找出故障点,同时,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并且不断引进先进的维修技术和方法进行故障检修。只有保障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性能,才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保障我国电力事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为北方联合电力公司达拉特发电厂检修一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