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呼吸科专科护理

呼吸科专科护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0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呼吸科专科护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呼吸科专科护理

篇1

选择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普通班及英语班学生114人,杏林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76人,共计190人,研究对象均选用第四版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教材。杏林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对照组,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实验组。

2研究方法

2.1教学内容

内科护理学分全学年二个学期的授课任务,第一学期的临床见习内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24个学时,12个学时在实验技能中心,12个学时到附属医院相应的各系统病房,第二学期的临床见习内容: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风湿免疫系统,临床见习学时也是24个学时,12个学时在实验技能中心,12个学时到附属医院相应的各系统病房,对照组秉承传统的教学方法,每学期的24个学时均到附属医院相关各科系去见习。

2.2教学方法

对照组秉承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每理论授课完成一个章节后安排到与教学相匹配的相应的各系统专科去见习,每个系统准备2~3典型病例,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由专科带教老师或总带教老师共同复习讲解疾病的名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等,使同学们通过见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并对典型病例能够制定完整的护理评估体系,并结合一个病人患有多种疾病的知识贯穿学习及病例小组讨论,使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内科护理学的疾病能够做到理解、消化和掌握,实验组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将一半的学时带到实验技能中心去见习,目的是提高本科生的医疗工作新知识和新技术,具体方法如下:呼吸系统:示教气管插管、胸腔穿刺术,并讲解其适应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示教引流,学生之间模拟练习,示教呼吸机基本操作,学生反复练习。循环系统:学会心电监护导线连接、故障排除法,注射泵、输液泵的操作方法,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模拟人身上每个人都要复示以上的操作步骤。消化系统:示教三腔二囊管插管和留置方法,测气囊压力、放气、固定等护理注意事项,示教腹腔穿刺,讲解其适应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学生复示,讲解胃镜、肠镜检查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护理。泌尿系统:示教腹膜及血液透析,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着重讲解留取各种尿标本的采集方法,并强调以后到临床工作要如何准确为医生提供准确尿量,不要把留置导尿袋中的尿液的刻度作为实际尿量记录,因为它会比实际记录的尿量要多0.5~1倍,所以注意学生的责任心教育更为重要。血液系统:示教骨髓穿刺方法的讲述,学生复示。风湿免疫系统:多媒体示教专科检查的手法,学生复示。内分泌系统:尿糖及血糖仪的监测,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每位同学互相监测,掌握糖尿病不同食谱间换算,多媒体示教有氧运动体操。神经系统:示教腰椎穿刺,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示教瘫痪肢体功能锻炼的操作手法,学生复示。

2.3评价方法

2.3.1教学效果评价在整个实验技能中心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各系统的专科技术操作能够熟练掌握,并对课后的自学能力也大大提高,因为各项操作只是由老师讲解并操练,并没有给同学们复习资料,所以课后同学们要查阅资料,并且准确记录相关数据,我们对24个技能操作也采取考试方式,杜绝同学们到实训室走马逛花、流于形式。

2.3.2对考试的设计分为理论考试,和24个技能考试。24个技能操作也采取考试方式,采取随机抽签考试原则,其中理论考试设题型5种,题型为A1、A2、A3、B型、X型选择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体现在A1型和A2型题上,难度较大的体现在A3型和X型题上,在这两种题型上,主要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进行统计,并对数据进行SPSS进行平均数的差异分析,结果分析出两组数据所代表的总体存在的差异[1]。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20-01

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由理论向临床过渡最重要的阶段,妇科是安全隐患较多、医疗纠纷频发的高危科室,要求全体护理人员不仅知识面要广、操作能力要强,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轮转护士仅有较短的临床工作时间,对于患者病情变化缺乏高年资护士的经验,对于护理问题的发现预见性、前瞻性尚不到位,对于妇科专科护理操作技能仍未完全正确掌握,结合妇科护理工作的高危性,可见正确带教对于轮转护士将来的成长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笔者所在妇科在常规带教基础上进行了探索与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带教效果。现将经验交流如下:

1 加强带教老师自身建设,选择优秀带教老师,打造精英带教团队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妇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三要素 谭树芬 高碧燕 杨宏英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瘤科,云南昆明65003 1)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9月第9卷第26期 368~369)而这一环节是通过带教老师来衔接。首先,带教老师必须工作上态度端正,认真勤劳,严谨负责,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为轮转护士树立良好正面的形象,传递正能量;其次,具有扎实牢固全面的基础知识及妇科专科知识,可对疾病知识进行系统讲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同时,护理操作方面,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不图方便简化操作流程。每个带教老师都有其擅长的方面,要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另外,由于轮转护士多为90后独生子女,个性强,自尊心较弱,带教老师需要照顾其心理变化,实施个性化带教,切不可将轮转护士当作“免费劳动力”,或多使用批评的方法,以免降低其工作积极性,被动化学习。

我科现有带教组长1名,带教老师若干,带教组长负责根据带教老师所长进行带教内容的安排、带教老师及轮转护士的衔接,并适时进行教与学的双向评价反馈,提高带教质量。带教老师在日常工作“传、帮、带”,将所长传授给轮转护士,促使其早日独立工作。

2 注重现代护理观的输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层次化教学网络

2.1现代护理观的输注

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现代护理模式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轮转护士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更应加强现代护理观的树立,如循证护理、整体护理观等。轮转护士负责病人时,带教老师从整体护理观着手检查床位护士工作是否到位。除了常规宣教的病情情况、用药指导、健康指导等,是否关注到患者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对患者的影响。

2.2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2.2.1理论知识

根据妇科轮转教学大纲及本科室常见疾病,制定详细的讲课内容,每周一三五讲解一种疾病,重点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注重书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与时俱进,关注护理知识进展的最新应用,拓宽轮转护士视野。第二天晨会进行提问抽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对比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每月定期进行试卷的考核。

2.2.2操作技能

妇科护理操作除常规的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等,具有更强的专科性,如会阴擦洗、灌肠、阴道灌洗等等。带教老师一人负责操作与演示,往往难以兼顾“说”与“做”。据刘彩萍,阳蔚的研究(护理教育 卫生职业教育 2013第31卷第三期“双师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双师带教”的实施有利于护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临床护理教学的预期目标。故在进行操作的规范化演示时,采用一人演示,另一人解说的方法。既详细示范了护理操作的过程,又能在注意事项予以讲解。同时,为轮转护士多创造练习机会,增强其动手能力,但是放手不放眼,对于操作不规范之处要及时指出,防止养成不当习惯。每月进行一项护理操作的考核,由科护士长,即全院护理操作组组长进行测评,严格把关操作质量。

2.3人文情怀

我科接收的多为稽留流产、异位妊娠、先兆流产的病人,涉及到病人的生育问题,这决定着我科室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先兆流产病人,尤其是进行试管婴儿、人工受精的患者,患者本人及家属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异位妊娠病人进行输卵管切除术后,未生育患者担忧今后的生育问题。带教老师应有高尚的人文情怀,发自内心真诚地关心患者,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在工作中通过微小细节传递对患者的关注,如晨间护理时慰问患者,昨晚睡得好吗?早饭吃了什么?真情的沟通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真诚的关心与爱护,减轻患者的焦躁、恐惧的心理,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工作并非单纯机械地工作,它有血有肉,用情感将其充满。带教老师通过以身作则的发扬这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并多多鼓励轮转护士与患者沟通,使轮转护士耳濡目染地感受并传承下去。

3 建立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师生携手共同成长

运用双向评价机制,即带教老师对轮转护士进行考核评价,再由轮转护士无记名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教学实践证明,有丰富内涵的教师能充分发挥实习生的理论优势和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师生的相互信任,促进教学相长。学生在得到老师的尊重与理解时也会更加主动、轻松的学习。(戴丽华 双向评价机制在妇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中外医疗 2011第26期 142页)轮转护士通过带教老师的指点,发现自身工作的不足,提高工作能力,为职业生涯的规划提供参考及借鉴;而带教老师可以提升带教水平,培养更优秀的轮转护士。师生双方共同发扬长处,改正缺点,携手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护理工作是一项实用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具备较丰富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目标管理在妇科护生临床带教模式中的应用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科(350001) 徐爱梅,王放 福建医药杂志2004年第26卷第1期 136~137 )轮转护士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继承前辈们的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加强理论知识的基石,提高实践操作的规范,发扬人文情怀关心关爱病人,为职业生涯进行长远的规划,不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在工作岗位上创造新业绩新辉煌。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

[2] 谭树芬 高碧燕 杨宏英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瘤科,云南昆明65003 1)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9月第9卷第26期 368~369)

篇3

1.主干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培养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要求,护理教育培养的是职业护士而不是医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的适用性技能型人才。目前,我系在制定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受时间、师资诸因素的影响,使各专业课程之间衔接不十分合理,出现课程界限模糊、重复、缺少等状态。护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就业去向和实际需要,主干课程应由公共基础、医学基础、护理技术和专业护理四个模块组成,根据这四个模块构思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任选课程,对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毫不保留地删除纯理论的科目如高等数学等,增加人文学科的学时数和护理技术的学时数,将主干课程尽量由原来的学期课改为学年课,并增加实际动手的操作训练学时。根据护理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应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去设置相应的课程和确定学时数,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完成,达到良好的培养质量,从而增加就业的几率。

2.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执业护士考试护理教师平时在授课时应对执业考试各类试题逐渐渗透,并注重实习后毕业前执业考试的专门辅导。就近两年来我系执业护士考试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根据执业考试中所涉及的内容和分值制定课程设置方案是考试合格率增加的前提。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紧围绕执业考试的题型和内容是提高合格率的基本措施,增加和延长毕业前的执业考试辅导则是合格率提高的保证,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各类试题均能举一反三,才能保证执业考试的通过,进而提升护生质量,提升护生就业单位和岗位的层次。教师不是单纯讲授课程或带学生做各类试题题型,而是先让学生知道此题在本书、本章中国家考试时命题中占的比例及重点和难点,并说明重在哪里难在哪里。在学生充分理解每道试题的前提下,分析每道试题经常出现的类型,通过授课教师对各类试题的知识点反复明确与阐述,学生则能充分理解并强化记忆了。通过以上尝试,仅2009届执业考试的不完全统计,专科层次的考试合格率达95%以上,中专护理合格率也超过了70%,收到较好效果,从而为学生毕业后立即走上就业岗位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就业率。

二、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就业的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