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呼吸疾病的防治

呼吸疾病的防治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07 16:28: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呼吸疾病的防治,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呼吸疾病的防治

篇1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3.037

鸡的呼吸道疾病种类很多,不同的种类的疾病产生的原因不同,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有支原体的原因而引发的,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鸡病毒性呼吸道病

家禽病毒性呼吸道病的定性相对要难一些,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临床的症状进行大致的判断,但要准确定性,多数情况下主要还是依靠实验室的科学检测进行。

1.1新城疫

此病一旦发生基本是因为接种疫苗不当、接种时间不合理、疫苗选择不恰当、疫苗使用随意等导致免疫抑制普遍过强而引起淋巴细胞缺乏。主要症状表现为鸡以咳嗽为主,有很多的呼噜声、甩鼻声音等。绿色粪便的症状和流感是一样的,不能通过粪便来判断是新城疫或禽流感,要进行实验室进行测定才能定性。

1.2温和型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具有变异快、隐性感染率高等特点,再加接种疫苗间隔时间太长、疫苗选择不当、保存不当、剂量不够、流感疫苗没有粘膜特异眭抗体等都可能导致防控不利而爆发此病。患鸡部分有头肿、脸肿、流鼻涕、眼结膜红,呼噜比例多而咳嗽少。

1.3传染性支气管炎

主要是疫苗毒引起,因此,免疫接种传支疫苗应该谨慎。此病患鸡表现呼噜多,在鸡群内传播极快。

1.4传染性喉气管炎

诱因主要是接种疫苗剂量大,疫苗滴洒在鸡舍;其次是野毒感染。H9和其混感率很高,在防控中要多加注意。症状特点为鸡群内有尖叫、怪叫、伸颈脖、部分有咳血,此病也传染较快。

2细菌性呼吸道病

2.1波士杆菌病

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垂直传播;其次是水平传播。波士杆菌病发生比较普遍,种鸡表现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一样的呼吸道病;雏鸡主要是在5日龄前出现高度呼吸困难的症状,同传支也十分相似。其他单一的细菌性呼吸道病一般不发生。

2.2鼻气管炎鸟杆菌病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内存在垂直传播、水平传播,目前我国气囊炎病例中有80%是鼻气管炎鸟杆菌感染。主要引起呼噜、咳嗽、死亡率高;肉鸡一般和H9混合感染,单发不多。蛋鸡则多是单发,主要是气囊炎病变。解剖病变和支原体很相似,腹腔内有大量的泡沫、气囊内有干酪样物;传染快、死亡率高可区别支原体病。

3支原体病

这种病的诱因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属条件性致病。传染慢、没有继发感染,死亡少,咳嗽少,主要是患鸡表现出甩鼻、缓慢的呼噜声,前期白天听不到,夜间有较明显的呼噜声。 4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鸡呼吸道疾病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在防控中如果不彻底很容易发生病情反复。在防控措施上,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同时要防治相结合,把疾病控制在萌芽之中,避免大面积爆发。平时在饲养管理中,要密切关注鸡的生活状况,做到对疾病的发生早发现,再进行及时的治疗,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4.1构建并执行生物安全体系

鸡舍的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到位,空栏期时鸡舍内外要严格消毒,做好清扫、清洗工作,避免上期出栏鸡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继续污染,对设备、用具、污染物要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重视肉鸡日常带鸡消毒、水线冲洗、消毒工作;饲养员进入鸡舍必须穿工作服和舍内工作鞋,避免将外来病原带入鸡舍;严禁外来人员和饲养员窜舍,尤其是邻近鸡舍发病时,应严格封锁,必须每日消毒;鸡舍远离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场,病死鸡要深埋;尽可能杜绝飞禽、老鼠、犬等传染病的携带者。

4.2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天气变化无常,这时为了确保鸡的生活环境稳定,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忽冷忽热,减少鸡的应激反射,对鸡舍内的湿度、温度及光照要尽可能保持稳定,处理好通风换气与扩栏之间的正确关系;在饲料上要保证充足,而且要保持卫生,同时饮水要及时供应,饲料的质量要保证,避免变质饲料进入鸡场,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养护好肠道,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氨气(NH3)、硫化氢(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避免免疫抑制病,提高肉鸡抗病抗应激能力。

4.3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根据当地实际,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并进行抗体监测,依据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免疫;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抗体水平;注意免疫前后药物的使用,避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适当添加抗应激药物,减少免疫应激。

4.4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秋季由于气温的变化,细菌和病毒极易传播,是易发生呼吸道病的季节,此时要做好药物保健,疫苗接种时要根据鸡生长规律进行,避免产生严重应激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所以此时的药物保健工作十分重要。

篇2

1非典型新城疫

该病常见于商品蛋鸡场和种鸡场。从病例实际情况来看,多在30、80、200日龄左右发病。

1.1临床症状

产蛋鸡常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张口呼吸,发出“咕噜”声;有些病鸡排出黄绿色粪便,常有零星死亡;蛋鸡在产蛋期发生该病后,产蛋下降,软壳蛋增多,嗉囊空虚,内含液体并伴有呼吸道症状,种蛋孵化率降低。

商品肉鸡一般发生在2次免疫前后,30日龄左右。发病率最高可达85%,死亡率15%~80%,多呈散发,传播较慢。多数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啰音,打喷嚏,食欲减少或废绝,病程稍长者则出现歪头、扭头、转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1.2病理变化

多数病死鸡剖检时病理变化不明显,肉鸡常见喉头黏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出血;腺胃与食道、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多不见变化,腺胃岀血也很少见到,肠道与盲肠扁桃体的变化不及典型新城疫明显。蛋鸡病变主要在喉头、气管充血、出血,黏液增多。

1.3防治措施

对于新城疫或者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治,关键是做好免疫,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1]。一是重视1日龄的免疫工作。但经过长途运输的鸡群,必须让鸡群适应鸡舍环境后隔日再免,以免造成呼吸道的损害,影响免疫效果。二是使用正确的免疫方法。育雏阶段尽可能采用滴鼻、点眼的方法,在4周后采用喷雾的方法,好处在于更能增强黏膜的局部免疫力,并且范围更广。三是定期做好免疫监测工作,发现抗体水平偏低或参差不齐时,及时加强免疫。四是正确了解抗体的消长规律,以利于正确判断鸡群健康状况。

2大肠杆菌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集约化养鸡场。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大量繁殖时致使家禽发病。

2.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急性败血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大多数无临床表现突然死亡,个别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然后死亡,内部病变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

(2)卵黄性腹膜炎。多见于产蛋中后期,输卵管伞部粘连,卵黄坠入腹腔发生该病。病鸡腹部坠胀,剖检时腹腔内可见大量卵黄,脏器之间发生粘连。

(3)生殖器官感染及产蛋下降。患病母鸡卵泡充血,卵泡变形,局部或整个卵泡红褐色或黑褐色,有的硬变,有的卵黄变稀,有的卵泡破裂,输卵管发生充血、出血,内有渗出物。

(4)卵黄囊和脐炎型。指幼鸡的卵黄囊和脐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及1~2周的雏鸡,死亡率最高为40%。临床表现为蛋黄吸收不良、脐部闭合不全和腹部下垂等症状。

2.2 防治措施

一是科学饲养管理,鸡舍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饲料和管理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2]。二是加强消毒工作,种蛋、孵化厅及鸡舍内外环境要搞好清洁卫生,并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防止水源和饲料污染,饮水中应加消毒剂,如含氯或含碘等消毒剂;采用饮水器饮水,水槽、料槽每天应清洗消毒;灭鼠、驱虫。三是提高鸡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疫苗免疫可采用自家多价灭活佐剂苗。同时搞好其他常见病毒病的免疫,如ND、IB、IBD、MD、AI等。

3传染性支气管炎

该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多发。该病由病毒引起。常继发或并发霉浆体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导致死淘率增加,还常被漏诊、误诊。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

3.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呼吸型传支。雏鸡多发,发病后以呼吸困难为特征,有的呈张嘴呼吸,鼻腔有分泌物,常常甩头[3]。病鸡精神、食欲很差。病后1~2 d鸡只开始死亡,并且死亡呈直线上升,约1周后死亡率开始下降。成年鸡发病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但是产蛋明显下降,产出畸形蛋,蛋壳粗糙,蛋的质量差,蛋黄与蛋清分离,蛋清稀薄如水。10 d后产蛋逐渐恢复。

(2)肾型传支。多发于20~40日龄雏鸡。有的早期可见呼吸道症状。病死鸡皮下干燥,肾脏肿大成花斑状,肾小管、输尿管充满尿酸盐。

(3)腺胃型传支。多发于20~110日龄鸡只,病程为10~25 d。病鸡消瘦,有的有呼吸道症状,拉稀,陆续死亡。腺胃肿大,呈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溃疡。

3.2防治措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病毒病,治疗上没有特效药物。在发病时给予抗生素主要是防止鸡白痢、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继发感染,防治的关键是搞好预防工作。呼吸型传支可用新城疫传支二联苗;肾传支和腺胃型传支可选择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

4慢性呼吸道疾病

该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病[4]。临床上见到的发病应激因素主要有:春、秋季,昼夜温差较大;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饲养密度过大;多种疾病发生,可继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当鸡龄过小时即便是正常的气雾免疫也容易激发该病发生。

4.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没有其他疾病发生时,在鸡群中可以看到有些鸡眼睛流泪,甩鼻,颜面肿胀;眼睛流泪多为一侧性,也有双眼流泪的。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鸡食欲时好时坏,眼内有干酪样渗出物,有的如豆子大小,严重时可造成眼睛失明。少数鸡由于喉头阻塞窒息而死。该病发生后常继发大肠杆菌病,尤其是肉鸡更加明显,解剖后可见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有的还出现卵黄性腹膜炎的病理变化。

4.2防治措施

由于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诱因,因此预防显得十分重要。在预防工作中,首要任务是对各种病毒性疾病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其次是加强饲养管理,精心管好鸡群,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做好防寒保暖。一年四季都要做好鸡舍的通风工作。该病一旦发生,应尽最大努力去除发病诱因,改善环境,以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5参考文献

[1] 闫永平,吴景红.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J].当代畜牧,2009(11):11-12.

篇3

一、非典型新城疫

该病常见于商品蛋鸡场和种鸡场。从病例实际情况来看,多在30、80、200日龄左右发病。

1、临床症状

产蛋鸡常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张口呼吸,发出“咕噜”声;有些病鸡排出黄绿色粪便,常有零星死亡;蛋鸡在产蛋期发生该病后,产蛋下降,软壳蛋增多,嗉囊空虚,内含液体并伴有呼吸道症状,种蛋孵化率降低。商品肉鸡一般发生在2次免疫前后,30日龄左右。发病率最高可达85%,死亡率15%~80%,多呈散发,传播较慢。多数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啰音,打喷嚏,食欲减少或废绝,病程稍长者则出现歪头、扭头、转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2、病理变化

多数病死鸡剖检时病理变化不明显,肉鸡常见喉头黏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出血;腺胃与食道、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多不见变化,腺胃岀血也很少见到,肠道与盲肠扁桃体的变化不及典型新城疫明显。蛋鸡病变主要在喉头、气管充血、出血,黏液增多。

3、防治措施

对于新城疫或者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治,关键是做好免疫,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一是重视1日龄的免疫工作。但经过长途运输的鸡群,必须让鸡群适应鸡舍环境后隔日再免,以免造成呼吸道的损害,影响免疫效果。二是使用正确的免疫方法。育雏阶段尽可能采用滴鼻、点眼的方法,在4周后采用喷雾的方法,好处在于更能增强黏膜的局部免疫力,并且范围更广。三是定期做好免疫监测工作,发现抗体水平偏低或参差不齐时,及时加强免疫。四是正确了解抗体的消长规律,以利于正确判断鸡群健康状况。

二、大肠杆菌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集约化养鸡场。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大量繁殖时致使家禽发病。

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急性败血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大多数无临床表现突然死亡,个别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然后死亡,内部病变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

(2)卵黄性腹膜炎。多见于产蛋中后期,输卵管伞部粘连,卵黄坠入腹腔发生该病。病鸡腹部坠胀,剖检时腹腔内可见大量卵黄,脏器之间发生粘连。

(3)生殖器官感染及产蛋下降。患病母鸡卵泡充血,卵泡变形,局部或整个卵泡红褐色或黑褐色,有的硬变,有的卵黄变稀,有的卵泡破裂,输卵管发生充血、出血,内有渗出物。

(4)卵黄囊和脐炎型。指幼鸡的卵黄囊和脐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及1~2周的雏鸡,死亡率最高为40%。临床表现为蛋黄吸收不良、脐部闭合不全和腹部下垂等症状。

2、 防治措施

一是科学饲养管理,鸡舍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饲料和管理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二是加强消毒工作,种蛋、孵化厅及鸡舍内外环境要搞好清洁卫生,并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防止水源和饲料污染,饮水中应加消毒剂,如含氯或含碘等消毒剂;采用饮水器饮水,水槽、料槽每天应清洗消毒;灭鼠、驱虫。三是提高鸡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疫苗免疫可采用自家多价灭活佐剂苗。同时搞好其他常见病毒病的免疫,如ND、IB、IBD、MD、AI等。

三、传染性支气管炎

该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多发。该病由病毒引起。常继发或并发霉浆体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导致死淘率增加,还常被漏诊、误诊。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

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呼吸型传支。雏鸡多发,发病后以呼吸困难为特征,有的呈张嘴呼吸,鼻腔有分泌物,常常甩头。病鸡精神、食欲很差。病后1~2 d鸡只开始死亡,并且死亡呈直线上升,约1周后死亡率开始下降。成年鸡发病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但是产蛋明显下降,产出畸形蛋,蛋壳粗糙,蛋的质量差,蛋黄与蛋清分离,蛋清稀薄如水。10 d后产蛋逐渐恢复。

(2)肾型传支。多发于20~40日龄雏鸡。有的早期可见呼吸道症状。病死鸡皮下干燥,肾脏肿大成花斑状,肾小管、输尿管充满尿酸盐。

(3)腺胃型传支。多发于20~110日龄鸡只,病程为10~25 d。病鸡消瘦,有的有呼吸道症状,拉稀,陆续死亡。腺胃肿大,呈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溃疡。

2、防治措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病毒病,治疗上没有特效药物。在发病时给予抗生素主要是防止鸡白痢、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继发感染,防治的关键是搞好预防工作。呼吸型传支可用新城疫传支二联苗;肾传支和腺胃型传支可选择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

四、慢性呼吸道疾病

该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病。临床上见到的发病应激因素主要有:春、秋季,昼夜温差较大;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饲养密度过大;多种疾病发生,可继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当鸡龄过小时即便是正常的气雾免疫也容易激发该病发生。

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