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2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呼吸科的护理诊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

篇1

我校近年来实行了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在学习了医学基础和临床基础课后,早期进入临床见习,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临床典型病例讨论这一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也成为临床实践中培养护理本科生进行病史采集、掌握相关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观察要点、制订切实可行及针对性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程序是事先选择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安排学生进行病史采集、相关体格检查,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护理观察要点,制订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师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就病史采集的完整性、相关阳性体征、临床护理观察重点、护理诊断和依据以及护理措施的制订等进行充分讨论,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在呼吸科临床见习带教中,通过病例讨论方法的实施,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从而提高她们观察病情、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互动学习效果。下面将我们呼吸科开展典型病例讨论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完善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观察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等技能是一个护士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虽然护理本科生已经经过了诊断学及成人护理学的学习,但因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正规性还较欠缺,造成采集病史简单粗略,阳性体征掌握不全,对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护理观察重点等不能详细、正确地进行描述。因此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其手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阳性体征的正确描述等,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严格地加以纠正。

呼吸科临床病例讨论选择的内容以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如COPD、肺炎、自发性气胸等。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临床症状特异性差、代偿能力强等特点,要求学生除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性。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如果仅知道三大临床表现,而不知道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临床表现的具体差异,则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弄清了咳嗽时间的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与气候及季节的关系;痰液的性质特点是白色泡沫痰,还是黄脓痰、铁锈色痰;呼吸困难是吸入性的、呼出性的、还是混合性的等具体问题,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存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但各种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各有其具体特点,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临床护士利用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而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护理诊断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的一种逻辑方法。当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时,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诊断时往往只考虑一两个症状即用所学的护理诊断往病人身上套,未进行详细分析,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拓展思路,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在给学生解惑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一次科学方法上的训练。二是虽然思路广了,想得多了,提了很多的护理措施,但缺乏针对性,不够深入、具体。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增强学生的信心。结合病例,针对学生的每一分析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引导,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如讨论COPD时,讨论的重点是临床表现、相关诱因、主要治疗、相关并发症、护理诊断及具体护理措施,我们要引导学生按下列思路进行思考:病人的发病过程如何病人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该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采取了哪些治疗措施要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取得预期效果,护理上应采取哪些干预措施这位病人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怎样做好该病人的相关疾病宣教?从而起到以点带面,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也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病例讨论的教学过程,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具体的问诊方法,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次病例讨论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与病例相关的医学基础及临床护理知识,近年出版的有关书籍,上网查询相关护理论文等,归纳总结出关于具体疾病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全面查询相关知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资料检索、逻辑分析的能力,培养她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减少她们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培养她们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整理、归纳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病例讨论时,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她们先去想、先去讨论,然后教师再给予分析、补充、总结。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纠正和讲解才更能领会,才能掌握好重点内容,印象也会尤其深刻。学生由此学到的不只是一招一式,而是学会了举一反三。经过积累,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以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为重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临床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培养了其正确的思维方法及对病情的观察和实际处理能力,不失为一种将医学基础和临床初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篇2

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高,是平时、战时都十分常见的,伤情重,变化快,且多合并休克及低氧血症,是现代创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伤的早期处理,包括急救、复苏、重要脏器伤的专科处理等一系列问题,无论哪一个步骤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医院创伤急救事正确、合理的急救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多发伤可涉及身体多处组织器官,伤情轻重不等,互相掩盖,因而,早期急救护理中易发生漏诊、误诊或加重继发性损害。为此,我科自2002年以来在抢救、分析387例基础上,总结临床工作,扬长避短,制定和实施了对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7例,均系2002~2008年12月,伤后未经医务人员处理直接送入我科的病例。患者分类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临床资料收集自我科危重患者抢救记录,其中闭合性损伤320例,开放性损伤67例;受伤部位2处伤125例,3处伤179例,4处伤83例。

2 急救护理

按A、B、C、D、E5步骤初步评估伤情与按V、I、G、C、F实施急救护理。

2.1评估患者伤情 患者入急救室后由护理组长负责,按照A(Airway呼吸道)、B(Breathe呼吸动度、频率)、C(Circulation脉率、血压、末梢循环)、D(Directe神经系统)、E(Extremity肢体活动,有无畸形)等5个顺序做出伤情的初步判断,明确处理重点,通知有关专科,在我科预先设计好的急救护理计划单上做出明确标志,详细列出具体护理措施。在医师到达后进行第2次评估伤情,做出最后诊断。

2.2保证呼吸道通畅V(Ventilation)严重多发伤患者常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必须吸引或用手及时清理口咽分泌物、呕吐物、血凝块、泥土等,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并将头转向一侧,窒息可以很快解除。有舌后坠者常规放置口咽导管108例,有呼吸衰竭者(56例)均由护士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3维持有效循环I(Infusion)本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休克者达82%。使用动、静脉套管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3条,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本组有84例血压在8kPa以下者,在第1个30min内输入平衡盐水3000ml,然后输入胶体液、全血,其中72例休克得以复苏,为进一步专科治疗赢得了时间。

2.4观察伤情变化G(Guardiaship):观察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以助于判断伤情、估计出血量和指导治疗。特别是对合并头部伤后躁动不安患者,可能提示为继发颅内血肿、脑疝的先兆。本组有19例患者首次扫描为脑挫裂伤,在观察6~8h后出现躁动时,经CT扫描证实为颅内血肿,及时入专科手术行治疗。5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在观察期间发生气胸、血胸,其中2例在夜间发生张力性气胸患者,均是由值班护士发现后立即向患侧胸部行穿刺排气,使呼吸困难症状及时得到了改善,然后由胸外医师行闭式引流而挽救了生命。

2.5控制活动性出血C(Control bieeding):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本组对四肢开放伤及皮肤撕裂伤等76例有明显外出血的患者,迅速控制伤口出血,最有效的急救止血法是指压法,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用加厚敷料包扎伤口,简易夹板固定,并将伤部抬高对减轻出血效果显著。仅有4例加用气压止血带。

2.6密切配合医师进行诊断性操作F(Follow):对有手术指征患者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留置胃管、尿管等术前准备,对无紧急手术指征的患者给予监护或一般观察。

篇3

外伤引起的腹部损伤较为常见, 严重腹部创伤伤情变化快,休克多,稍一延误即可导致死亡。笔者认为急救处理中,应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使医护之间配合默契, 确保伤员在短时间得到很快的急救和妥善安置, 提高抢救脱险率。我院急诊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共抢救腹部损伤患者8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8例中,男58例, 女30例; 年龄4~74岁,平均44岁, 以青壮年居多。其中单纯性腹外伤21例, 复合性腹外伤67例。其中30例入院时有失血性休克表现,平均血压低于11/7KPa。血压为0者10例。

1.2致伤原因 严重腹外伤发生原因以车祸、刀刺伤、高空坠落为主,其他还有挤压伤、撞击伤、火器伤、畜兽伤。开放性腹部伤8例,闭合性腹部伤80例。腹壁伤(包括腹壁穿通伤)19例, 肝脾破裂51例, 胃肠穿孔13例, 肾挫裂伤4例,腹膜后血肿1例。

1.3治疗结果 本组抢救成功7 6例, 死亡1 2例, 病死率13.6%,其中术前死亡7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死亡原因:休克未纠正1例,多器官衰竭2例。

2 急救护理措施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给氧 以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常有呕吐物、 血液、 痰液及其他污物阻塞呼吸道,如不尽快清除就会造成窒息死亡。急诊护士首先要检查呼吸道并想方设法让其通畅,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其次要尽快给予吸氧(大多需要大流量吸氧)以提高组织血氧含量, 改善机体缺氧,纠正低氧血症

2.2 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补充血容量 增加有效血容量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根据休克程度建立2~3条静脉通道,宜选用上腔静脉系统大血管,采用9#静脉留置针,以便快速输入大量液体,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其中一条静脉通道用输血器,为输血作准备。首先快速输入平衡液,并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随时调节滴速。如收缩压8~12KPa者, 争取在30min内输入平衡液1500mL, 收缩压<7KPa者,应在30min内输入平衡液2000mL。晶体与胶体液之比为3 : 1, 使其既恢复血容量,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又能合理稀释血液,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利于氧的输送。本组3 0例患者就诊时血压均7KPa,经快速大量补充液体,26例血压明显回升,为手术和后继治疗创造了条件。4例重型腹腔内出血血压不能纠正者,直接送手术室手术治疗。

2.3 紧急处理伤口 腹壁有开放性损伤,如伤口中有大网膜或小肠脱出腹壁外,不要强行推回腹腔内,暂用消毒纱布覆盖保护即可,否则会加重污染,甚或导致休克的发生.急送手术室做清创手术,术中检查有无内脏损伤。

2.4 手术准备 对有紧急手术指征的患者,及时做好采血、配血、备皮、药物试验等术前准备,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做好相应准备,护送患者进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详细交接。

3护理体会

提高对严重腹部创伤的认识能力,为抢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以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器官生理功能紊乱,病死率高。国内文献报道其病死率为14%~20%[1]。腹部伤关键是确定有无内脏伤,实质脏器或大血管伤能引起严重出血及休克,常造成早期死亡;空腔脏器伤可因内容物流入腹腔而引起腹膜炎,是伤员后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的主要因素。开放伤一般诊断较易,闭合伤较难,而多发伤则易漏诊、误诊。需要准确询问负伤病史及细致的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是腹部创伤诊断最常用、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本组行诊断性腹腔穿刺72例, 阳性率达95.8%。腹腔穿刺阴性的患者可选择B超及X线检查。B超检查对腹腔内出血、积液、实质性脏器损伤能作出较明确的诊断,其中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率达93.2%, 腹腔内出血诊断率达100%[2]。要重视血常规检查,如 WBC>150×1012L-1而其他体征也符合时,提示有实质性脏器伤的可能,有时它比BP,Hb,RBC更有价值[2] ,胰腺伤淀粉酶值升高,尿检有血尿时证明泌尿系统损伤。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提高抢救效果的根本保证。在早期抢救过程中,一切抢救护理措施按照规范化程序,快速准确到位。首要的是解除呼吸道梗阻,迅速做好气管插管准备,备好呼吸机,熟悉呼吸机使用方法与故障排除,掌握气管内吸痰技巧,保证呼吸道通畅。休克复苏时,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并迅速扩充血容量,对稳定循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视心理支持,提高急救护理效应。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实行整体护理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严重多发伤患者不但随时可发生生命危险,又面临着可能或已经致残的自我形象改变的实际问题,他们在躯体和心理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创伤。在救治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急的疾病”,还应重视“急的心情”。护士应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定的态度,熟练技术,整洁仪表,稳重姿态,给予患者信任与安全感。并应同情关心患者家属,主动与其沟通,及时提供抢救信息,力求减轻家属心理负担,取得理解与支持。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