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关于新能源技术

关于新能源技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1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关于新能源技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关于新能源技术

篇1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056

据有关数据显示,现阶段世界汽车的保有量为10亿辆,预计到了2020年,全球汽车的保有量为12亿辆,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必然会消耗大量的石油能源。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预计到了2020年,汽车用油将占到全球石油消耗总量的65%以上,同时大量使用石油,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导致全球温室化。我国汽车的保有量逐年增加,我国所面临的石油安全问题以及大气污染问题更加严峻,如果不能及时对相关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发展具有节能性的新能源汽车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进行分析

在我国进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就是解决动力系统的问题,同时为了能够达到汽车的节能,还是要从汽车的能源动力方面进行解决。所以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一方面要解决汽车能源动力的节能问题,另一方面又要将发展的目光放长远,不断提高节能的技术,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大力发展节能汽车。现有汽车的动力主要以石油和内燃机为基础,在现有的汽车动力基础上进行优化,大力发展具有节能性质的汽车,重点发展混合动力系统以及直喷式内燃机。同时利用现有的技术,提高石油以及其他动力能源的清洁化,并与国际相关的标准进行接轨。利用生产生活的废弃品,实施回收战略,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转化为可供汽车使用的复合型燃料。同时,发展复合型燃料还要同我国的实际以及具体的能源战略相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清洁能源之路。预计到2020年,各种新型清洁能源的使用量将占到车辆能源用量的20%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每年石油、柴油消耗的量占到了我国石油、柴油消耗总量的50%以上,其中石油消耗占到了一半,从这个数据当中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第一就是车用柴油同车用石油的消耗总量几乎是同步发展的,而且使用的量呈现出每年逐步增长的趋势,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对我国的石油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第二就是我国的汽油和柴油占石油消耗总量的比例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所以通过对石油消费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可以间接替代汽车的动力燃料。这个过程主要是将替代难度小的燃料,比如工业燃料、石化燃料以及其他燃料进行置换,在具有相同消耗总量的情况下,就可以提高车用燃料大概20%%左右的上升空间。第三就是同国外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相比,我国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还很低,远远达不到我国现阶段经济以及汽车保有量的发展速度,所以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我国汽车节能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2)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将汽车的动力能源从原来的石油、柴油向生物燃料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方向发展。根据现有的技术以及我国能源结构来看,主要有三种替代的动力能源:第一就是生物发电所产生的能源,第二种就是将天然气作为动力能源,第三种就是煤化气能源。就目前车辆能源应用的情况来看,合成油将是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的领域。一方面合成油能够与现有的汽车运行基础和体系完全契合。另一方面,合成油是一种优质、环保的燃料,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对合成油的利用还不是特别充分,合成油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合成油将成为主要的动力能源之一。在气体燃料当中,甲烷是动力能源发展的重点,现阶段,天然气作为燃料被广泛运用于汽车动力能源。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的,到了2020年,我国天然气的供应量可以达到1200亿m3以上,如果将天然气总量的10%作为汽车燃料的替代品,就可以节约1000万吨左右的石油。但是天然气储存和运输的难度较大,需要在相关的技g方面做出进一步的突破。

2 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进行分析

(1)转型动力系统。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推广的过程中,应该解决现阶段所面临的节能问题以及能源问题,对汽车的动力系统进行升级和推广,提高内燃机动力以及燃料的利用率,最大程度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转型基础设施。在汽车燃料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时候,应该将天然气、合成气以及氢气三种清洁的气体燃料运用到汽车的动力能源当中。通过合理的燃料设计推动汽车燃料有序、多元化的发展,使清洁的能源逐步代替石油等化石燃料,全力推进清洁燃料在我国汽车动力能源当中的使用。同时建立相关的技术研究平台和基础设施破平台,通过相关平台的建立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推广和使用。

(3)进行产业化生产。在直喷内燃机以及混合动力系统的基础之上,以电力驱动为核心,加强研发资金的投入,对技术难点进行攻克,掌握整套的生产技术流程。同时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轻度的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为基础,积累相关的技术经验和生产制造经验,带动其他混合动力的汽车实现重大的进步和发展。比如我国的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逐步实现了规模化的发展。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以我国相关的政策为导向,优先发展小汽车和公交车,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消费理念,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广和使用提供市场基础。

3 结束语

在新的发展时期下,进行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能够有效节约石油等能源的消耗,保证我国的石油安全,同时减少石油等化石燃料对大气的污染,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同时对节能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进行推广和使用,可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消费理念,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都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颖琦,高宏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与对策[J].科学决策,2011(02):1-8.

篇2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139-01

2011年,我国国内原油产量达到2.04亿吨,与此同时国内石油消耗量达到4.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创历史新高,达到56%以上。油气资源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国家战略安全。在这种背景下,中石油提出建设“西部大庆、新疆大庆、海外大庆”的战略目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非常规的创新决策与改革,需要非常规的经营管理与技术探索,需要非常规的体制机制与人力资源保障。在众多的非常规因素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理论研究突破—— 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煤层气的特色勘探开发方式研究等;其次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与管理。

1 长庆油田致密气开发经验证明技术与人力资源是企业战略发展关键要素

长庆油田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先后发现36个油田和7个气田,矿产资源登记面积25.78万平方公里,跨越5省区。纵观长庆油田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历程,靠的是管理理念的创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鼓励突发奇想”的创新观和“人才就在身边”的人才观。

长庆油田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属于国际上典型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产)油气田。由于储层岩性致密,被称为“磨刀石”。油井几乎没有自然产能,呈现“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局面;气田因渗透率低和先天压力不足,也是“有气无力”。油田科技工作紧密围绕低渗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实际,对严重制约油气田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在低渗透条件下建成了2000万吨级大油田和我国最大的产气区。近年来长庆油田加大水平井钻探和深度压裂等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了以苏里格气田为代表的致密气藏高效开发的12项主体开发技术,创新了以华庆油田为代表的致密油藏规模有效开发5大技术系列,年产油气当量在2007年2000万吨基础上翻了一番,创造了“三低”油气田高效开发奇迹。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目标吸引,精神鼓励,业绩兑现”方法凝聚人心,以及长庆油田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管理理念。

2 华北煤层气开发经验开拓了新能源勘探开发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新视野

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是CH4(甲烷),与煤炭伴生、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与天然气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煤层气空气浓度达到5%~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这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在采煤之前如果先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爆炸率将降低70%~85%。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提高瓦斯事故防范水平,具有安全效应;有效减排温室气体,产生良好的环保效应;作为一种高效、洁净能源,商业化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华北油田从2006年进入煤层气勘探开发业务,经历了国外合作、国内合作等多种开发模式,最终立足自身技术创新、管理精细优势经过三年的勘探开发建设,于2009年在沁水盆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数字化、规模化煤层气田,9月15日年处理能力3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处理中心建成投产,实现了煤层气处理中心外输线与西气东输主管网对接,标志着我国煤层气规模商业化开发进入新阶段。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创新合作模式,争取和扩大新的矿权,实现了沁水、长治、马必规模建产基础。截止2011年,樊庄、郑庄和成庄区块3#煤可利用探明含气面积639km2,地质储量1055亿立方米;马必、沁南、夏店和郑村区块可利用面积为3802km2,估算地质储量为5724亿立方米。其次是加快产能建设步伐,推进勘探开发、合作开发一体化。通过探索形成了“以自动化为依托、以市场化为手段、以专业化为支撑、以扁平化为基准、以低成本为目标”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创新形成了多分支水平井钻探、“双驼峰”曲线、“五段三压法”排采、自动化监控的精细工艺体系。第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的制定。作为新能源新业务,华北油田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立足于石油院校联合举办新能源研究生班,定向培养,为我所用;在技能人员培养上立足职业学院实地教学与学研相结合,直接培养,直接上岗;在新技术与课题研究方面立足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前瞻性研究、课题攻关与相关标准起草。目前各项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并推进了煤层气业务的快速发展。

3 新能源勘探开发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延伸思考

新能源勘探开发是继常规油气之后的重要能源基础,据统计全球非常规石油资源规模达4500亿吨,与常规石油资源基本相当;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规模达4000万亿立方米,是常规天然气资源的8倍。美国依靠成功开发非常规油气使原油对外依存度从60.3%降低到2011年的44.9%,我国陆上页岩气的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与美国页岩气的可采资源潜力大体相当,尽快实现页岩气规模开发,有利于缓解我国油气资源短缺的现状,甚至改变整个能源结构。为此,“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已经写入了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67

随着社会发展,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很长时期,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均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听,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为主要形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很难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更好的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我们教师要深入思考。要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发现探究能力的人才,就应该明确教学过程的本质,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现状,我们把多元化智能理论引入到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我们发现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后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浓厚,学习兴趣增强,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传统意义上,学校一般只强调学生在逻辑─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是加德纳认为对于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比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等。这说明人的智能应该是多元的,会在不同的方面和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样,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从而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对于信息技术课,我们就应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络作为核心技术,为学生提供多元智能发展的环境。学生可以充分用其来查找学习资料、进行文字处理、平面设计、作图绘画、数据分析、编曲欣赏等,更可以实现外界信息的交流和最新技术信息的获取。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应设计出能体现出网络平台优势性的项目任务,这些任务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就涉及到学生的不同的智能领域。在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中,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多元智能优势。教师也从教学生学习转变成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从原来的分数结果评价,变成了多元的评价标准。

2 运用多元智能的教学设计

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怎么样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尤其对于中职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个性差异,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方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关键在于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优势与强项,也就是在多元智能类型中哪项更为突出,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强项来设计教学任务和课堂案例,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步骤:

2.1 设定主题。教师要先选择适合的主题。在主题的切入过程中,我们提供的主题相关素材可以是跨越学科范围的,这就使得信息资源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研究同一主题的不同方向,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调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主题的学习中,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发表意见、交流讨论等过程,学生就会运用各种基本的能力,运用各种智能进行配合,使学生不再仅仅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学习,而是在“做中学”,会更深入的钻研丰富的知识和专业能力。

2.2 设置多元智能问题情境。多元智能论能运用到教学中关键是使用多元智能问题情境设计。例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在制作公司标志时,可以从形象思维智能方面设置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维动画课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的空间智能方面设置问题情境,来实现各种动画角色运动起来。我们在设计课堂任务时就需要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进行设疑,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2.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激发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4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平台。要以课堂为基础,结合各种信息资源,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平台。

3 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关注学生学习

3.1 学习进程的主导。在课堂中,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在学习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主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运用身体运动智能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平面设计课中,讲授包装盒的设计时,当教师把专业理论知识讲解完,学生就自己上机开始制作,打印出平面图,再折成立体包装盒成品。学生乐于动手操作,课堂气氛活跃,遇到问题也会积极询问老师,通过这样的身体运动智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十分理想。

3.3 运用音乐智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就要进行音乐智能的调动。在录入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中,播放动感较强的音乐,一部分音乐智能突出的学生,录入速度有明显的提高;在学生平面广告设计中我们可以播放品味较高的古筝名曲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网络课上,我们还可以把枯燥的理论讲解变成带有音乐的flas。

3.4 多元评价关注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往的教学评价,往往期末一张试卷就对学生整学期的表现作了定论。在信息技术课上,许多老师也经常只关注学生当堂课的作品是否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回答上,大多数学生没有被及时的关注和评价,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课堂就会两极分化,令人担忧。我们设计了课堂评价表,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参与机率、学习效果等多个方面多元化进行评价学生,还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得到关注,树立自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5 利用人际交往智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人际交往智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例如在制作一个海报设计的工作任务时,把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组选择人际交往智能比较突出的同学为组长,由他进行子任务的分配和协调,最后再以每组完成的质量和速度来评定成绩。组长和组员都会团结合作,争先恐后的完成本组任务。通过合作,让许多智能类型优势面不同的同学都能够积极的活跃在课堂上。

4 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当今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客观的符合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它也符合人才的评价标准,我们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学中,运用到课堂上,促进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也将是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严明.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学术交流,2005,135(6):189-191.

[2]李建设.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9):99-1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