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儿科急救及常见病培训

儿科急救及常见病培训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27 10:40:1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儿科急救及常见病培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儿科急救及常见病培训

篇1

一、培训方式和内容

(一)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开设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全脱产学习,培训时间7天。通过培训,提高市、县(区)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1.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主要学习有关卫生政策法规、现代管理理论、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危机管理和卫生文化建设等知识。

2.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

主要学习农村卫生和农村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农村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医疗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基本知识、全科医学概论和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等知识。

(二)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班

开设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外科、妇产科、预防医学和护理骨干培训班,实行全脱产学习,理论培训2个月,临床实践1个月。通过培训,提高业务骨干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1.乡(镇)卫生院内儿科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2.乡(镇)卫生院外科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3.乡(镇)卫生院妇产科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妇产科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4.乡(镇)卫生院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划免疫的知识、技能及计划外免疫的相关内容;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5.乡(镇)卫生院护理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与初步处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能运用医学和护理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并能进行健康教育。

(三)乡村医生培训班

脱产学习10天(每周2天,共5周),统一使用“好医生网站”视频教育系统。主要学习重点传染病防治和急诊急救的基本知识,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区常见疾病和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基本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

二、培训对象

(一)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1.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全省各地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和卫生监督所所长。

2.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和江门恩平市乡(镇)卫生院院长。

(二)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班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和江门恩平市乡(镇)卫生院或中心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业务技术骨干。

1.乡(镇)卫生院内儿科骨干培训班

乡(镇)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内儿科临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骨干1名。

2.乡(镇)卫生院外科骨干培训班

乡(镇)中心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外科临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骨干1名。

3.乡(镇)卫生院妇产科骨干培训班

乡(镇)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妇产科临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骨干1名。

4.乡(镇)卫生院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

乡(镇)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预防医学技术骨干1名。

5.乡(镇)卫生院护理骨干培训班

乡(镇)中心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护理技术骨干1名。

(三)乡村医生培训班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和江门恩平市在岗乡村医生。

三、培训地点、时间安排

(一)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二)乡(镇)卫生院外科和护理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5市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妇产科和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嘉应学院医学院,韶关、惠州、肇庆3市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妇产科和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韶关学院医学院,阳江、湛江市、茂名、恩平4市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妇产科和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广东医学院。

(三)乡村医生培训班的培训地点由县(区)级卫生局统一组织安排。

各培训班将分期分批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四、培训经费

培训费、教材资料费及培训期间的食宿费用由省卫生厅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专款统一支付。

篇2

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基层妇幼保健院。为了解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住院患儿疾病构成,病种构成及来源,更好地为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儿科临床、保健医师提供第一手原始数据[1],现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共收治1 134例次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统计室疾病分类报表及上栗县妇幼保健院疾病病种统计报表,按出院诊断的第一诊断为依据进行统计。研究对象为同期新生儿科收治的1 134例次住院患儿,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9.03%。年龄: 10 min~28 d。>28 d转至儿科病房。

1.2 方法 在3年期间同期对新生儿住院患儿以不同系统的疾病按ICD-10编码进行统计分类并构成比运算。

1.3 结果 疾病分类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住院疾病顺序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新生儿产伤性损伤、新生儿性病等。前8位疾病平均住院日分别为5.7、4.2、2.7、3.9、10.2、7.3、3.0、8.9 d。从表1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占疾病总数35.5%,占发病率之首。

表2的资料列举了各系统有代表性的具体疾病的构成比。从表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中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增高、新生儿窒息中重度窒息的发病率下降。

另外,2005-2007年新生儿产伤性骨折分别有2、3、5例,新生儿梅毒有0、2、4例,均有上升趋势。

2 讨论

本研究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 -2007年3年同期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疾病分类分析,从统计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

2.1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占疾病总数35.5%,仍占各系统之首,且每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主要是感染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的增加。这与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有关。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增加与本县地处山区,冬春季节阴冷、潮湿,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新生儿日常护理时应注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避免交叉感染。随着早产儿出生率的升高,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自然增高,而早产儿自身免疫力有所下降,呼吸道感染增加,如经济条件允许应尽量进新生儿暖箱,痊愈后出院。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 尽量降低早产儿出生率。

2.2 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明显增加[2]。3年发病率分别为14.9%、24.9%、27.5%。近几年本院新生儿科医生每天到产科母婴同室病区查房,严格按照新生儿随访制度,监测胆红素,及时治疗。需要换血的患儿及时转诊。

2.3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发生率有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比例上升,重度窒息比例下降,新生儿HIE随之下降。近年来上栗县妇幼保健院围产期保健加强,产科质量提高,特别是定期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班后,本院起源于围产期疾病明显下降。但由于乡村未普及手法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窒息率、产伤性损伤仍偏高,应进一步加强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操作,做到人人过关。

2.4 随着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的提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特别是加大对母乳喂养的宣教和人工喂养的指导后,腹泻明显减少。而传染病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为新生儿胎传梅毒发生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孕期传染病、性病的宣教及监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新生儿母婴传播性病的发生率。

2.5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明显增加。由2005年0.25%升至2007年2.54%。新生儿败血症的增加主要是早产儿中败血症例数增加,与早产儿出生率、院内感染、试验室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早产儿发病率由2005年5.98%升至2007年10.7%。其中早产儿败血症有2例是院内感染。由本院抽血做血培养送至省级单位检查。

因此,今后医院在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设备建设上应考虑到疾病构成的梯次,调整医师的专业方向,加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常规及抢救,要突出对呼吸系统疾病、围产期的某些疾病以及传染系统疾病的研究,增强处置能力,加强围产期以及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以推动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整体医疗保健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3

儿科是个专业性极强的科室, 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需要护士打针一针见血, 新护士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另外, 由于新护士对儿科临床护理特点及技术操作不熟练, 很容易导致护患纠纷, 所以儿科护士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技能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儿科新护士进行带教及培训。

1 排除儿科新护士的心理压力

1. 1 面对儿科患者这个特殊的护理人群, 在当今家庭多为独生子女, 都是以小孩为中心, 当小孩患病后, 前来看护的家属总是一群, 问题多, 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增高, 致使新护士的心理压力加大, 沟通能力欠佳, 加剧了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产生自卑心理, 做事被动, 缩手缩脚。

1. 2 为了尽快让新护士适应儿科, 首先要理解新护士的心理变化, 培养新护士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在临床工作中, 先由带教老师示范操作, 并讲解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然后让新护士动手操作, 带教老师随时提出问题, 起到带教老师“做中教”, 新护士“做中学”的互动模式。从而培养新护士的独立思考能力, 从而尽快熟练儿科工作。

1. 3 培养新护士的交流能力, 帮助新护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语言沟通是护患关系的桥梁, 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 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必备条件。带教老师应教育新护士在各项操作前多鼓励患儿, 使护患双方互相了解, 如遇到穿刺失败, 应暂停片刻, 安抚家属和患儿, 表达自己的歉意。才能得到患者和家属很好的配合, 减少争吵、纠纷的发生。护理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 制定技能培训方法与内容

2. 1 凡被本院录用的新护士, 统一由护理部集中岗前培训一周。使每位新护士都能熟悉医院的环境, 规章制度, 服务理念和操作标准。认识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热爱自己的职业。

2. 2 提高新护士的业务技能, 护士长根据临床工作实际, 制定可行的带教计划, 并加强新护士及带教老师的考核, 应用考核的手段促进学习与带教。

2. 3 提高新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带教老师带动新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及《护理差错判定标准》等。

2. 4 制定明确的培训内容和计划

第一阶段:一个月, ①熟悉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 让新护士明确各项制度, 用制度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新护士应熟记的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制度、给药制度、护理缺陷报告制度及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②熟识儿科病房的环境、各班职责和工作流程, 护理工作是长期而且艰辛的工作, 带教老师要告诉新护士每一个班型的工作流程, 使工作程序化, 避免工作慌乱, 遗漏工作出现差错事故。③掌握院感相关知识, 儿科患儿抵抗力差, 带教老师要培养新护士操作前后六部洗手的良好习惯, 接触每位患儿前后都要六部洗手, 静脉输液止血带一人一根, 避免交叉感染。操作完毕垃圾及时分类处理, 其他用物做预处理, 加强新护士的无菌观念及卫生观念。④熟悉儿科基础护理特点及基本操作技能。小儿新陈代谢旺盛, 皮肤护理是儿科最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 带教老师应指导新护士督促并配合患儿家属做好患儿的皮肤护理, 如高热患儿降温时及时更换患儿汗湿的衣物, 腹泻患儿勤更换尿片, 大小便后及时清洗臀部, 皮疹患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患儿抓挠。

第二阶段:一个月, ①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发热、腹泻等都是儿科常见病, 带教老师应详细讲解儿科各种常见病的护理要点, 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培养新护士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带教老师还要带领新护士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工作。②掌握儿科药物的剂量换算。药物剂量精确计算是儿科护士的基本功, 带教老师要指导新护士根据药物剂量和规格制定统一的药物配制方法。每次配药前, 根据医嘱药量, 带教老师提出问题, 让新护士准确计算药量, 尽快让新护士熟练掌握药物计算方法。③掌握电脑操作技能, 各种监护仪器及输液泵的使用, 抢救车内的药品及用物的放置。带教老师除培训新护士监护仪及输液泵的使用外, 还要指导各种仪器报警故障发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第三阶段:一个月, ①熟练掌握急救物品、仪器的使用, 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儿科又称“哑科”。很多患儿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陌生的环境及各种治疗操作又使患儿产生恐惧, 带教老师应引导新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循级别护理的原则。如危重患儿每15 min巡视一次, 并详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面色、精神状态、各管道通畅与否、监护仪使用状态等, 及时做好记录。如出现抢救, 应在6 h内做好抢救补记。②掌握儿科细小静脉、头皮静脉穿刺及留置针的使用。小儿头皮输液难度大, 在实践初期, 带教老师应详细介绍小儿头皮静脉的分布, 走向, 帮助找血管, 告知穿刺技巧, 然后在其指导下操作, 穿刺成功妥善固定, 一旦出现穿刺不顺利, 带教老师应立即接手, 给予补救。给予家属及患儿情绪及心理上得安抚。③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吸痰、洗胃、血气分析技术, 各种有创管道的护理方法。带教老师每周带领新护士在护理示教室进行操作培训, 护长每周抽考一次。

2. 5 高年资护士担任责任制带教。选择高年资有丰富临床经验护士担任带教老师, 要求带教老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扎实的理论基础, 正规熟练的技术操作和高度责任心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带教工作。护长安排老师与新护士同一时段工作, 以便带教老师对新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培养新护士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

2. 6 按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新护士培训考核计划, 结合专科培训的内容及目标, 根据新护士的培训内容, 医院每月进行护理操作考核和三基理论考核一次, 进入临床三个月内, 护长安排带教老师对新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 三个月后经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综合考核评价, 合格者书写倒班申请全科通过后可让其单独倒班。

综上所述, 儿科护理工作难度大, 临床带教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要做好儿科新老护士交替, 必须把好新护士入院关, 抓好新护士带教工作。通过对儿科新护士的带教工作, 作者体会到儿科新护士带教不同于其他临床科室带教, 她们要掌握一定的专科知识, 除了自身努力外新护士也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多参加医院及科室培训、医院内及医院外的知识讲座和志愿者活动, 珍惜每次的学习机会, 应用自己的沟通技巧,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 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祁小磊,杨丽,高艳红.新护士规范化岗前培训的方法与效果. 护理管理杂志, 2009,9(5):37.

[2] 叶天慧,陈锦秀,易永红.儿科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2(7):68.

[3] 显兰,李平.系统培训评估儿科新进护士的必要性及方法.重庆医学, 2002,5(31):44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