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03 17:56:0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1

呼伦贝尔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著名的温带半湿润型草原,也是我国迄今保护相对完好、纬度最高的天然草地,被誉为“绿色净土”和“北国碧玉”。它已成为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是确保华北地区免受风沙侵袭安全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北临近省区生态安全线的起始点。

但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化和人口增加及掠夺式经营,草原植被退化,载畜能力下降。目前,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状况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植被盖度降低10―20%,草层高度下降7―15cm,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28.84―48.19%。据统计,目前全市退化、沙化草原面积达5000多万亩,占全市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2.4%,其中严重退化、沙化草地2400多万亩;天然草原生产能力也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32.5公斤/亩下降到目前的90公斤/亩。因此,重视和保护呼伦贝尔草原刻不容缓。

保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移民是从根本上遏制呼伦贝尔草原沙化、退化的好办法。但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呼伦贝尔市当地财政无力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为此,建议有关部门筹措专项资金对呼伦贝尔市生态移民工作予以支持。

二、呼伦贝尔沙地治理问题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呼伦贝尔沙地治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呼伦贝尔市自有治沙资金有限,上级政府每年下达的2万亩的沙地治理任务与治理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沙地治理依然任重而道远。为此建议:国家在启动第二批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时,将呼伦贝尔3660万亩沙地及其周边植被的保护纳入补偿范围;或将治理呼伦贝尔沙地启动的“樟子松行动”列入“三北四期”工程,在“三北四期”工程的封育和沙地治理方面,加大对呼伦贝尔的投入,使呼伦贝尔沙地尽快得到有效治理。

三、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成立驯鹿文化保护区问题

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是目前我国惟一的驯鹿饲养民族。驯鹿的饲养方式是野外放养,主要食物是苔藓和蘑菇,猎民也跟着驯鹿过着“逐藓而徙”的生活。目前,驯鹿活动范围在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内。多年来,由于驯鹿饲养回报低、猎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敖乡驯鹿种群发展缓慢,始终徘徊在800头左右。2005年,联合国下属的非政府组织“北方论坛”作出了“中国驯鹿濒临灭绝”的报告,呼吁实施抢救驯鹿行动,否则5―10年内中国驯鹿种群将灭绝。

在历史上,驯鹿驯化史和鄂温克族的民族史紧密地联在一起。在精神上,猎民与驯鹿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保护驯鹿不仅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问题,也是与鄂温克民族息息相关的民族问题。另外,从生态角度看,森林中的苔藓等植物,只有驯鹿能有效利用,对苔藓群落的形成、保持具有特定的功效和作用,是森林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生物链组成部分。

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之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在东经120度12分至122度55分、北纬50度20分至52度30分根河国有林区管护区内建立驯鹿保护区,使驯鹿处于自然放养状态。同时,加大投入,为驯鹿防疫、防自然灾害提供必要的物资。

四、呼伦贝尔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

篇2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它主要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1.生产力的非均衡增长。正如学者王克忠所说“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是因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所决定的。这中主流解说,在今天仍然有着一定的意义”。中国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甚至不同产业等之间的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国需要非公有制经济去带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打破过度依靠政府的局面,充分利用地方的特色,发展经济并提高经济的效率。

2.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必然会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自己的能力。这是因为在提倡以市场机制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机制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不同的利益主体,这些不同的利益主体会以自己拥有的经济资源进行投资,并占据一定的市场比例。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域能更好的使市场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发挥作用。

3. 社会分工的发展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分工和私有制是市场经济的前提。也就是说,没有分工和私有制就没有市场经济,分工和私有制是市场经济根据。例如,工业以分工为基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能更好的带动分工的发展,进而促进工业化、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4. 从宏观层面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是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而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以分工及其非公有制经济为重要力量的,所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就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现阶段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1.政府要保护、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政府要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一些地方政府看重国有大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增加地方收入的作用,把规模较小、发展不完善的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企业看做配角,在政策上、经济上缺少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转变观念,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束缚,放开手脚,大力支持和引导非公制经济的引导。

(2)完善市场环境。首先,要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平竞争。其次,如经济学者李明章说强调的,我们应该进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坚决将不符合政企、政事、政资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发和公平竞争以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审批予以取缔;实现行政审批的法制化、公开化、合理化、科学化。再次,要完善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种私有制的经济,在国内并没有完善的法律保护其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能打消民营经济人士的顾虑,使得其财产、正当权益能够得到有效地维护。

(3)政府加快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该转向宏观调控,加强公共管理和服务。首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企业养老和使用保险制度,强化社会服务,减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负担。其次,实现政府组织机构服务信息的市场化,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再次,推进金融制度改革和创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需要政府督促金融机构降低壁垒。同时应该放宽要求,准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市场,允许那些有实力、符合标准的民营企业开办金融机构。

2.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建议

(1)进行正确的产业定位。作为创业者确定投资方向,首先就是要选择一个合理的产业进行投资。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过“很多小企业一开始就注定了自己失败的命运”,这说明了企业进行产业定位的合理与否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中小非公有制企业而言更是如此。首先,在发展初期可以选择一些最佳规模比较小、进入壁垒小的产业。其次可以进行新兴产业的投资,这类产业市场需求以及发展前景不确定,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能使得这些非公有制企业探索和开拓市场。

(2)做强企业实力。非公有制经济要想长久发展关键还是要依靠自身实力的增长。非公有制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化战略、核心技术战略等战略的选择来提高自身的实力。同时,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调查发现:最成功的企业组织是“学习型组织”,企业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篇3

强化四个意识:一是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精简办事程序,将审批程序透明化、即时办理化;从人治思维转到以人为本的服务上来。二是强化监督意识。政府应鼓励并受理一切有正义感的公民和单位对损害工业发展环境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公、检、法及纪监部门也应有相应受理有效措施。三是强化垂直部门的角色意识,不当旁观者,要当建设者,当改善和维护发展环境的“助推器”。四是强化公民的参与意识。要积极营造“优化济南经济发展环境人人有责”这样一种氛围。

二、打造诚信华蓥

展示我市“公开、公正、公平”经济环境,政府处于关键性的主导地位。推行政务公开,做到政府职能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事时限公开,杜绝各部门令行不一。其次要抓好政策落实。将制定的扶持、鼓励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到位,使企业及投资人感受到政府是“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既是企业立市的根本也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尽快建立社会企业信用制度,使有不道德失信行为的企业不但自身受到市场的惩戒,还要接受政府的训诫、舆论的谴责,严重的直至法律的追究。对一切保护商业欺诈、逃废债务、财务失真以及经济案件的单位和个人要有相应制度追究责任。要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的资质信用,净化信用环境的基础。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合作,努力解决资金缺、融资难对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束缚

一是政府部门应打造企业科技、信息、统计等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机制创新。二是创造条件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促进驻济金融部门与企业互动,加深了解与理解。三是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实行经济利益共同体,提倡伙伴关系,鼓励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前提下的多种分配方式。四是引导企业建立共赢经营理念,积极主动与金融部门沟通,密切银企关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