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社会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社会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12 14:57: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社会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说到家庭教育,我又想到女儿,每次听到女儿口中说出我说过的话的时候,都会使我感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身为教师的我,课上四十五分钟的为人师表还是可以做到的,在女儿面前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的正面作用相对来说就很难了。这证明了家庭教育难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到位,学校教育水到渠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由于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使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了各种问题。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条件优越,得到的爱多,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最美的孝心少年由于特定的家庭环境使他们过早地担负一切,懂得去爱别人。对于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家长怎样教孩子去爱和被爱呢?

一、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父母要学会倾听,和孩子交谈,他们的心里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内容,父母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

二、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这点在女儿身上我深有感触:女儿字迹潦草,我很生气,刚要说出的话一秒钟转变语气:“这次作业比上次好了一点点,但是和老师的要求还差一点点,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达到要求的。”结果使我验证:一次恰到好处的鼓励胜过几次的打骂教育。

我喜欢看法制频道的一些案例。里面有很多青少年的犯罪都是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更使我深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篇2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赫尔巴特像我们一样认为到目前为止,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在家里完成的,因家人团聚时孩子对父母有一种依赖感,而父母也能亲近的了解孩子。”

“对孩子来说,就是社会秩序的缩影,父母就是孩子模仿的楷模,家庭成员中的人际关系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将来他在对待他人将主要以此为依据。”

通过以上两句话可以看得出家庭教育对人的教育的重要性。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这三种教育方式中,家庭教育是人接触的最早最基础最有效地教育。

1家庭教育的内涵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家庭产生而产生。家庭教育发生在家庭中,一般意义上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传统的家庭教育中教育者是父母,受教育者是孩子,家庭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

家庭教育教的是什么?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重知识文化修养也不同于社会教育的重技能培训,家庭进行的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育的重点则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等。可以说家庭教育实施的是人性的教育。前面说到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学生在入学前接受一定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对其以后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

2家庭教育的特征

2.1家庭教育的特殊性

父子或母女之间特殊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特殊性,人的一生在家庭中占据大部分,孩子从出生开始接触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跳板,所以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无法泯灭的影响。

2.2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相关研究表明,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古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

2.3家庭教育的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使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而在后来的生活中,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会采取相同的解决方式。

2.4家庭教育的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的启蒙导师,因此要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性。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但是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就可以获得的。

权威的一个极端现象是家庭的绝对权威、专制权威。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没有自由可言,无法自主思考,在家中没有地位,没有尊严,没有人格,卑躬屈膝地服从于父母的绝对权威与专制。虽然“专制教育并不是完全会失败,它培养出了坚定、有能力、有才气、有自我管理能力和举止优雅的人们。”但是家庭的绝对权威造成孩子的两种倾向,一是被权威压的无法喘息,一是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加深。

家庭权威不能专制也不能缺失,缺失给了孩子过分的自由。洛克的“理由一贯正确论”认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无论是否违背社会伦理道德。无可厚非,这样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危害。家长专横也许是他的本性,但是孩子的软弱、顺从会加剧家长的蛮横,相反,家长一味的退让、宠溺也会造成孩子的绝对权威。如因为“想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的相处”思想的盛行,家庭的这种“权威性”大大的失宠,权威人物便也随之消失。孩子变成家中的绝对权威,家长对孩子惟命是从,不管孩子的对与错,溺爱、骄纵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没有尊卑观念,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懂得,人格不健全,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承受不了挫折,困难面前只会逃避等等弊端。

篇3

但我们有些农村的家长们,能做到以上所说,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少之又少,除不进行家庭教育外,他们的言行还给学校教育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例如,在我刚步入教师行列之时,有一年夏天,我给三年级孩子布置了些家庭作业,第二天早上,检查时,一个女孩子没写完,我问起原因,她说:“晚上我妈不让我开灯写,她要睡觉,怕蚊子咬。”听了这句让我意想不到的回答,我很吃惊,我想这如果不是孩子的谎言,那么这能说明什么呢?说明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不肯做一点点牺牲,这能算是称职的家长吗?我想在我们周围,像这样的家长大有人在。更有甚者,一次,我告诉班里的孩子每人必备一本字典,隔了好几个星期,班里一名女生还没拿来,我问她,她告诉我说:“我妈不给买,说要字典没用?”家长竟然连字典的重要性都不知道,足以说明无知,这样的家长要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才恐怕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