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现代中药技术

现代中药技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27 14:48:1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现代中药技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现代中药技术

篇1

中药由于来源以及加工过程的特殊性,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西药更为复杂的稳定性问题,而纳米载药系统大部分以药物─载体的形式出现,因而可以大幅提高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纳米载药系统在提高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生物稳定性。中药材中富含蛋白质、脂类和多糖类成分,中药汤剂又是天然的胶体复合体系,因此,中药的有效成分同样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辅料和制备工艺制成具有缓释作用的纳米载药系统,从而延缓药效成分在体内的释放、吸收和消除过程,达到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的目的。McCarron等采用PLGA制备的聚合物纳米颗粒释放实验表明,在开始的突释完成后,有一缓慢释放的过程,这个过程长达24h以上。药物从纳米颗粒中释放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表面解吸附、粒子小孔扩散、聚合物整体扩散、吸水溶胀和溶蚀等不同的机制。

1.2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中药虽然通常被认为具有较小的毒性,但其中也有像砒霜、雷公藤等既具有良好疗效又具有较强毒副作用的品种,如从喜树中提取的喜树碱对肝癌等肿瘤具有显著疗效,麻杏石甘汤中含有的苦杏仁苷具有止咳平喘等多种功效,然而,这些药物在发挥功效的同时,对其他非靶向部位有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其增强靶向作用从而降低对非靶向部位的毒副作用。此外,对于经口给药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可以通过淋巴靶向作用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2中药汤剂中的胶体与难溶性有效成分

在中药众多剂型中,汤剂是应用历史最悠久、使用形式最常见的一种剂型。中药煎煮时所用的溶媒多为水,某些难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往往不易成分子状态分散于水中,中药中含有多种天然表面活性剂相关的物质,如皂苷、甾醇、树胶、蛋白质、黏液质等,在制剂过程中可形成胶团而发挥增溶作用。中药煎剂通常是一个多组分的复杂体系,其复杂性不仅仅表现在组分多,还表现在它是真溶液、胶体、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多相复合体系,李霞等的研究表明当归补血汤含有以均相状态存在的真溶液和非均相状态存在的胶体溶液、混悬液或乳浊液,为混合分散体系。水溶性成分可呈分子状态分散在溶媒中,有些呈胶体粒子存在,而脂溶性成分与水共煎时可呈乳化状态,一些难溶性物质又以微粒状态存于汤剂中。生物体系中因具有蛋白、多糖等,易在水环境中形成凝胶。

3纳米技术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由于纳米载药系统具有优良的特性,因而已成为国际药物研制中的热点和前沿。利用纳米载药系统的优势,开发中药纳米新制剂,可望解决中药剂型存在的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可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增加药物稳定性、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研究中药汤剂中天然存在的胶体颗粒,也可有望更明确中药的药理机制。目前,已开发的中药纳米微粒载体系统有脂质体、微乳、固体脂质纳米粒、聚合物纳米粒、固体分散体和分子包含物等,涉及剂型包括口服剂型、静脉注射剂型和透皮给药等多种剂型。此外,利用蛋白质自组装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的研究比较广泛,白蛋白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研究已经非常深入,抗癌药物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于2005年在美国上市。

篇2

――森隆药业。

在中国加入WTO,医药市场的发展态势变得更加迅速、激烈和让人难以捉摸时,《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相继推出治肝新药“安络化纤丸”问世的大量报道,《中国医药报》、《健康报》等医药类大报更是相继刊出中国工程院院土、卫生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庄辉教授被森隆药业聘为高级医学顾问的报道,引起了业内人土的广泛关注。

森隆药业,何许企业?

森隆老总,何许人也?

2005年1月下旬,在《医药产业资讯》发行量猛增,影响迅速e-sk之际,本刊记者专题采访了森隆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林先生。

外表沉稳,性格内敛的刘总,谈起他多年来征战商海的感受,却是滔滔不绝,言谈话语中不时冒出许多闪光的思想和哲理性的思考,对业内许多分析也相当精辟。他说,中国入世后,医药产;业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但也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森隆药业就是要抓住我国入世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迅速推出自己的强项产品赢得市场,与时俱进共同发展。

新兴的森隆药业坚持以实现中药产业化为目标,并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临床研究为基础,以创新产品为依据,以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途径,迅速走上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目前,森隆药业已发展成为占地100亩,拥有一座7000平米规模,配备一流设备的现代化生产联合厂房,并一次性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建设中的森隆疑难病医院即将落成,正在实现“以医代药,以药促医”的良性发展模式。该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医疗、销售为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企业集团,2002年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同年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2003年安络化纤丸产品项目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森隆药业以高薪技术打造的现代中药企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沐浴着冬雪后的阳光,记者在刘总的陪同下从北京CBD国贸桥出发,沿京哈高速路往东,不足半小时就到达了位于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产业园的森隆药业生产基地:宽阔的办公室,整洁的厂房,现代化的设备,忙碌的工人,你会感受到森隆的实力和美好的未来。

现代中医中药肩负着世界卫生组织的希望,安络化纤展示出人类控制肝纤维化的广阔前景

出身肝病中医世家的刘文林,近10年来一直战斗在中医药战胜肝病的第―线。他介绍说,慢性肝炎、肝硬化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肝病的发病率占各种传染病法定报告的第一位。全世界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人数超过2.8亿。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有70%的人群受过HBV感染,有1.3亿人口为HBsAg的携带者。

目前,我国患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超过3000万,其中25-40%以上的人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鉴于乙肝病毒、肝硬化、肝癌之间的连锁关系,每年我国死于乙肝后肝硬化、肝癌者达40万人!属世界肝病的重灾区,造成的损失成为我国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

刘文林说,当前,西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方法主要以抗病毒为主,代表药物主要有:α-1β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等。其特点是:针对HBV病毒用药,针对性强,起效迅速,有抑制HBV病毒复制作用。缺点是疗效不稳定,易产生耐药株和变异株,长期应用有一定副作用。

肝硬化方面,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发病机理的研究已趋明朗,在治疗方面以实验研究较为活跃,临床研究常见的药物有Y-干扰素、秋水仙碱、马洛替脂等,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毒副作用大,临床不宜推广,多因失败而告终。因此在治疗方面尚无突破性进展。由于西医在治疗肝硬化方面没有理想的方法,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把希望的目光投向现代中医中药。

刘总自信地称,森隆药业研发的“安络化纤”是以疗效介定剂型、剂量为基础的一种超提取、高浓缩、大处方、复合型高效浓缩水丸,它是一种治疗“乙肝后早、中期肝硬化”的显效药物,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目前唯一批准治疗到“中期肝硬化”的中成药。以疗效显著为特点被列入国家宝贵的医药“处方保密品种”,荣获高新技术产品证书,被国家科委列入2002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003年安络化纤丸产品项目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安络化纤丸蕴含着多年临床经验,是上千个处方中优选出来的质量稳定、疗效可靠的优秀方剂。

谈及慢性肝炎、肝硬化国内外治疗现状和发展趋势时,刘文林对记者说,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是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也是肝脏病变缠绵难愈甚至恶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尚未发展到肝硬化之前,应及早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是防治肝炎后肝硬化的关键,也是治愈大多数难治性肝病的重要环节。以往认为,人的肝脏一旦发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是不可逆转的,近年来基于肝脏超微结构的研究及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机制已有了新的认识,有专家明确提出,人类典型发生的肝硬化完全可以发生逆转,只要肝纤维化能有效得到解决将治愈大批肝病患者。

安络化纤正是针对肝硬化难以逆转的疑难环节研究,应运而生的新药。

治疗早中期肝硬化的现代中药以传统现代医学相结合融入高新技术为依托森隆药业研发生产的“安络化纤”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人是以著名肝病专家刘墨林教授为主的科研组织,历经50年三代人的潜心研究,经过大量的临床病例论证,在充分挖掘祖国传统医学精髓的基础上,形成纯天然复方制剂,早在1996年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1年获国家级新药证书。

安络化纤丸伴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脚步,一经上市,即引起全国各地肝病专家学者、医药经销商、医院和广大肝病患者的广泛关注,销量迅速上升,人们开始探究其成功的奥秘。

肝硬化在祖国医学中描述为“瘀血”、“徵瘕痞块”,属血瘀症范畴。

现代医学研究已阐明血瘀的本质是: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与变性,以及微循环障碍。临床各种病因所致的肝损伤,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血吸虫肝病等均可引起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刺激,造成肝脏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形成肝纤维化并逐渐肝硬化(大量纤维结节形成)。

肝病专家刘墨林教授通过几十年的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西医辨病与中医辨症相结合,使单味药研究与复方药物研究相结合,对肝硬化的治疗提出了“疏通化纤”理论,其治疗机理是以“疏通肝血流,清除肝

内炎性瘀积,促使肝纤维降解吸收为原则,以消除肝内炎症、还原和恢复肝组织结构为目的的一种“中药西治”的治疗方法,同时在治疗与保健、饮食与运动等方面部有与常规不同的要求,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肝病疗法。

安络化纤丸在工艺研究中,根据中药材的有效成份,采用了水提、醇提相结合,挥发油包结、树脂吸附技术相结合。为使药物有效利用率得到最大提高,森隆药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中,引进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及动态逆流提取设备等,使安络化纤丸的疗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原药材及成品药的质控方法在液相、薄层控制法的基础上,又与北京某大学研究所合作,为安络化纤研究专有的指纹图谱技术。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

现代中药只有实施产业化和国际化战略才能巩固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上世纪90年代,一股“回归自然”的风潮席卷全球,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与日俱增,东方国家竞相采用现代技术开发传统医药,抢占国际天然药物市场。

谈及森隆药业走向国际市场问题时,刘文林总经理说,天然药物热潮涌起,使得中医中药成为世界医药市场关注的热点,也为现代中医药迅速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森隆药业的中药产品在此国际化的背景下,既要做足国内市场,又要走向国际的市场,目前安络化纤出口型(舒肝乐)作为草药补充剂获得美国FDA认证,并已在美国、法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受到当地患者的好评。安络化纤在国内市场销售中注重专业学术推广,专家授课并与中华医学会合作,广泛组织全国各省学术交流会,获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和支持。

其实,早在多年前,安络化纤药品发明人刘墨林教授创立的“疏通化纤”理论和研制的系列药在临床上取得的科研成果,国内各大新闻媒体不同时期相继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刘教授在肝病治疗方面独树一帜,以其现代中医中药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肝肿瘤成果卓著,曾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力口坡、泰国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发表多篇学术论文,1995年在美国国际名医特邀学术交流会上一举夺冠,同时获得“国际名医奖”、“医药金杯奖”和“医学成就奖”三项殊荣,成为大会的新闻采访焦点。

一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土、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北大基础医学微生物学系教授庄辉,北大基础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朱万孚教授等10余人组成的专家团,应邀前往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森隆药业参观指导。森隆药业聘请庄辉院土、朱万孚教授为公司高级医学顾问。在聘请仪式上,庄辉院土欣然题词――“防治肝病,造福人民”;朱万孚教授为森隆题词――“研究开发祖国医学精华,为广大肝病患者服务”;崔振宇教授题词――“发扬中药特色,治疗疑难病症”。

庄辉院士,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曾先后三次作为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研究病毒性肝炎,并赴日本大学医学院协作研究戊型肝炎,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微生物学系博土生导师。庄教授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曾任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性肝炎技术咨询小组成员、亚太地区公共卫生学术联合会理事、全国博土后管委会专家组、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等职,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多项奖。近日,他研究的戊肝疫苗已通过SFDA批准进入I期临床。

企业与专家经过一年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后续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并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缩短产业化进程。

篇3

结果:现代检验技术如微形态技术、光谱法技术、X射线衍射法技术、差热分析技术、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与色谱法联用(SFE―C或SFC)技术及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技术已经成为中药检验中的常用分析方法。

结论:现代分析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应用前景广泛。

关键词:现代技术 中药检验 分析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83-01

对中药质量进行准确的检验直接影响着中药的临床效果,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仪器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的检验中,为保证中药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些较为先进的现代技术如微观形态技术、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与色谱法联用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等提高了中药质量分析的准确度、灵敏度和选择性等,应用前景广阔[1]。本文对现代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 现代应用技术

1.1 微观形态技术。自1932年扫描电镜诞生后而发展起来的微形态学,主要靠肉眼观察的形状描绘水平,再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显微鉴别水平,最后应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微形态和结构进行分析其亚显微水平。在证明植物的微形态结构方面具有高度的专属性和稳定的遗传性,已经成为植物鉴别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扫描电镜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扫描电镜技术的最大特点是能获得具有实感的三维物体图像,而且无须对样品进行频繁的预处理,差别是处于干燥状态的中药材,可以直接进行观察即可获得样品表面或断面的亚显微特征,发挥了其在中药材鉴定上的优势。图像分析技术使用摄像机直接对样本进行采样,将采样图像输入APOLLO DN 3500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可以得到准确的三维立体定位参数,能够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为生药的现代探索提供了新路子。

1.2 光谱法技术。光谱法技术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度法(UV)、红外分光光度法(IR)、质谱法(MS)、核磁共振技术(NMR)。通过中药特征总提取物和特征单体成分的HNMR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所研究的各种中药的HNMR指纹图均有高度的特征性和重现行,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样品的HNMR指纹图也有很好的一致性;人参、天麻、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等多种植物中药的特征总提取物的HNMR指纹图主要显示了其活性成分的特征共振峰;蓼属、大黄属植物的HNMR指纹图既存在相同的部分,又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光谱法技术在中药成分的检验中具有好的应用效果,已在中药检验中广泛应用。

1.3 X射线衍射法技术。样品粉末的衍射图谱与晶体具有对应的专属性,特别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样品,其粉末衍射图谱是样品内各组分粉末衍射图的叠加,这是X射线衍射对中药分析鉴定的理论基础.对于含有不同组分的中药,每种中药都有反映其各组分特征的x射线衍射图谱,由此可达到对中药进行鉴别的目的。且具有实验操作迅速、简单、图谱指纹专属性强、所需样本量小及不损伤被测样品的优点。

1.4 差热分析技术。差热分析技术是通过对中药材进行热扫描,以热焓值作为中药材的鉴定指标,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优点。

1.5 色谱与质谱联用。色谱与质谱联用特别是气相与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检验中已经成为中药检验分析中的常用手段,通过现代强有力的分析仪器,对样本的分子结构进行准确定位,能够一次实现样本的分离、定性、定量,已在中药检验中广泛应用。

1.6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与色谱法联用(SFE―C或SFC)技术。SFE所用的流动相为超临界CO2流体,通过加入改性剂以调节其溶解脱能力,能够使峰形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通常所使用的检测器为GC型检测器,如火焰离于化检测器(FI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等。其在中药检验中的优势很多,具有操作方面快捷、效率较高的优点,已在中药检验中广泛应用。

1.7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技术。HPCE是近些年来新兴起的技术,它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通过毛细管分离管道,通过样品中各组分之间电泳淌度及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技术。随着其与质谱技术的结合,达到了分离效率高、检验灵敏度高、样本用量少的优点,已经成为中药检验中常用的现代检验方法。

2 结论

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分析技术已经逐渐在中药检验中广泛应用,如微形态技术、光谱法技术、X射线衍射法技术、差热分析技术、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与色谱法联用(SFE―C或SFC)技术及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技术已经成为中药检验中的常用分析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特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2,3]。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实现中药现代化的趋势,未来的中药检验将体现传统鉴别技术与现代分析技术的相结合的特点,是中药检验突破性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 肖树雄,李倚岳,陈加雄等.几种现代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概况[J].中药材,2002,25(11):838-841

[2] 孙艳华.现代中药检验技术应用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1,24(6):947-94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