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手术室护理常规

手术室护理常规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3-21 16:50:2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手术室护理常规,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手术室护理常规

篇1

手术室是外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场所,而手术室护理工作对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以及患者的快速康复十分重要,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麻醉护理十分重要。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麻醉护理是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应激和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和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1-2]。手术室麻醉护理要求患者、护理人员、麻醉师和医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的10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2例。常规化护理服务组对于手术室麻醉患者予以常规的手术室麻醉护理,预见性护理服务组则在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的同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成功率;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了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方式及实施心得,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的10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2例。当中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3.24±2.89)岁。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8例,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12例,眼科手术的患者10例,产科手术的患者8例,五官科手术的患者4例。麻醉等级I级17例,II级23例,III级12例。体质量42~78kg,平均体质量(57.89±2.55)kg。常规化护理服务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3.78±2.81)岁。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9例,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12例,眼科手术的患者9例,产科手术的患者8例,五官科手术的患者4例。其中麻醉等级I级17例,II级24例,III级11例。体质量42~80kg,平均体质量(57.13±2.54)kg。两组资料P>0.05。1.2护理方法常规化护理服务组对于手术室麻醉患者予以常规的手术室麻醉护理,预见性护理服务组则在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的同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①麻醉前护理。在麻醉前给予患者关于疾病知识、手术和麻醉知识的介绍,以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针对手术麻醉方案开展分析和探讨,明确麻醉护理的隐患问题,针对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在麻醉之前评估心理状态: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了解每一个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制订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由专业心理科医师及心理咨询师对护理人员进行训练,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理论能力以及心理干预能力。②麻醉过程护理。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一步进行知识宣教,说明麻醉的注意事项和麻醉后机体的感受,促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3-4]。在麻醉过程,需要全程陪护,密切配合麻醉师的工作,并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维持输液的通畅性。麻醉用药后需要监测患者体温、血压等情况,维持静脉通路通畅,为输血、补液等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开展。③麻醉后护理。术后需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脱落。做好患者的保暖护理工作和皮肤清洁工作,护理动作轻柔,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术后在麻醉恢复后,需要指导患者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加速恢复进程[5-6]。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成功率;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4统计学处理SPSS25.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通过组间行χ2检验后用[n(%)]表示;计量资料通过组间行t检验后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手术麻醉成功率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更高,P<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是100%,而常规化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是86.54%(45/52),其他7例患者需要追加物。2.2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护理前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比较,P>0.05;护理后预见性护理服务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优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见表1。2.4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P<0.05。

篇2

doi:10.14033/ki.cfmr.2017.7.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83-03

手术室护理不同于临床常规住院或门诊护理,其具有更强的技术性,更大的工作量,更长的工作时间,同时其工作风险性也更高,因而在工作量、工作强度极大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隐患[1]。而手术室护理缺陷不仅会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可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重者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残疾等临床结局,因而提升手术室护理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提出多种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旨在提升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工作强度[2-3]。本研究通过对3000例手术室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探讨手术室整体化护理管理在提升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415例,女1585例,年龄18~52岁,平均(36.8±4.2)岁,普外723例,骨科821例,妇科512例,神经外科612例,泌尿外科332例,其中传统手术2049例,微创手术951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满足手术相关指征;精神状态正常。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内;精神疾病;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免疫系统疾病;严重焦虑、抑郁患者;严重营养不良。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50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由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其中女2人,男4人,年龄20~45岁,平均(30.5±4.2)岁,工作实践2~24年,平均(6.9±2.0)年,主管护师3人,护师6人,护士7人。

1.2 研究方法

为保证观察指标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及手术室护理,两组手术类型、术前准备、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基本一致,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管理,包括术前准备、手术室卫生管理、摆放、术中配合、术后处理等;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手术室护理流程。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与工作标准,将护理工作层层分解并要求责任到人,术前完善相关仪器、器械检查,明确仪器的正常运转与使用,术前1 d对患者进行集中访视,手术当日须在手术室门口迎接、交接护士,护理人员根据工作内容进行手术配合,术后进行常规管理,手术室护理服务全过程要求进行全程质量监控。(2)手术室心理护理。术前访视及入室后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要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内容、相关基础知识、医护人员等,讲解手术目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患者入室后进行简短交流,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边配合麻醉边用温和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分散其注意力,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和顾虑。(3)入室后保温护理。患者入室后应避免在通道内长时间停留,准备恒温水毯用于术中保暖工作,术中外露部位的保暖,可采用手术巾局部包裹方式进行保暖。(4)手术室操作及监护细节。要求o理人员护理操作尽可能准确、快速、轻柔,尽可能遮蔽患者暴露躯体,保持对患者隐私的尊重;密切观察监测仪器显示指标,高度重视患者生命体征、皮肤颜色、尿量等指标的观察,局麻患者应定时询问感受;术中应严格实施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严格执行设备、器械、药物清点制度,实施三人三数、三不交接制度。

1.3 观察指标

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标准主要包括:手术室器械准备(100分)、护士配合技能(100分)、仪器设备管理(100分)、消毒隔离质量(100分)4个项目,分数越高表示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越高;同时基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养、术中护理综合评分情况,分值均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职业素养、形象及综合评价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

护理组手术室器械准备、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等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护理情况评价比较

护理组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养评分、护理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无论在任何护理类型中,护理质量均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及核心,护理质量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尤其是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手术室中,手术室护理中的纰漏可导致手术的中断、手术治疗效果的不理想及临床预后结局恶化,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医疗经济负担,同时也给医院、科室及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失及精神压力,因而规避手术室护理风险、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一直是手术室护理中的研究热点[4-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手术室器械准备、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等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养评分、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通过回顾分析可知,整体化护理作为一种基于临床常规护理开展的具有前瞻性与整体性的护理方法,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现代护理干预模式,其在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更为关注整体的手术护理环节,采用整体护理管理基于正确、严谨的指导及护理,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及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6-7]。并且手术室整体化护理的实施,通过制定手术室护理流程、手术室心理护理、手术室综合保温等一系列全程整体化护理管理措施,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标准,使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充分体现现代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宗旨[8]。

综上所述,手术室整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安全质量,并可改善患者护理效果,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养认知及护理综合评价,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海涛.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对比[J].吉林医学,2014,35(21):4790-4791.

[2] Pratschke K M,Ryan J,McAlinden A,et al.Pancreatic surgical biopsy in 24 dogs and 19 cat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of histological findings[J].J Small Anim Pract,2015,56(1):512-516.

[3]赵连云.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探讨[J].大家健康,2015,9(19):212-213.

[4]崔紫藤.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38-239.

[5]w丽红.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2015,15(93):178-179.

[6] Anna C,Rullander M,Lundstr?m M L,et al.Stress symptoms among adolescents before and after scoliosis surgery:correlations with postoperative pain[J].J Clin Nurs,2016,25(7-8):1123-1125.

篇3

在医院中,手术室主要作用为检查、治疗患者,稳定患者紊乱生理功能。细节护理措施从视觉、听觉和感觉上给以患者相应心理和生理支持,促使其更好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68例通过手术治疗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手术室细节护理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1―50岁(35.52±5.01)岁;手术时间31―352min(191.52±53.02)min;11例普通外科,6例妇科,3例神经外科,7例骨科,7例泌尿外科;常规护理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22―51岁(36.67±6.05)岁;手术时间32―355min(200.01±62.03)min;12例普通外科,6例妇科,3例神经外科,8例骨科,7例泌尿外科。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术前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和应注意事项等,术中并给以患者相应护理措施。

1.2.2手术室细节护理组:术前护理,了解患者疾病状况,讲解手术概况,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等。通过成功案例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同患者交流沟通,消除患者戒备心理,并密切观察心理变化状况。麻醉时协助麻醉师固定好患者手术部位,遮挡不必要的暴露部位。术后护理,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观察患者皮肤,并清洁,认真清点手术刀、缝针和纱布等,避免遗留在患者体内。麻醉清醒后,告知患者手术非常成功,并叮嘱患者家属细心照顾等。

1.3观察指标[1]

通过我院自行拟定的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对患者调查,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评分>90分),满意(评分为70―90分),不满意(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68例患者临床资料,用“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为t检验。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为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相比

手术室细节护理组患者仪器设备管理、护理人员配合技能、消毒隔离和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相比

手术室细节护理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97.06%和73.53%),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逐渐升高,此时护理人员不仅应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还应给患者提供心理和生理护理,做好手术室细节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研究显示,手术室细节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还能向患者展示专业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2]。因此,手术室细节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本次研究中,通过不同护理措施护理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和仪器设备管理、护理人员配合技能、消毒隔离、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