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健康教育理论基础

健康教育理论基础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4-03 15:38:1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健康教育理论基础,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030―01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探索与实践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想体现其价值,则必须要将教育落到实处。而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性质就是一种思政教育,将其作为一门学科固然具有着一定的必要性,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界新课改政策的执行也正是为了改变这样的教育现状。因此,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在教育者们加强重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中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而主题班会的召开,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讨论机会来为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以此为主题召开班会,有利于通过良好环境的创设,切实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改革与创新方式的制订过程中,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更具民主性与可行性,以切实提升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探索与实践的必要性也就显而易见。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实践模式

篇2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75

Abstract The current mental health status is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talent, mental healt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tudy and lif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hina's talent team.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ay 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humanistic care, to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makes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s to build the well-off society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Keywords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theoretical research

1概述

1.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帮助高校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综合教育学、心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心理疏导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机能。①这充分展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方法和目标,是一种科学化的提法。

1.2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预期目标,是一种实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架起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标志着心理健康教育从经验化转向专业化,从无序化转向有序化。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和国外的研究经验,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归纳总结出心理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爱心模式和医学模式等几大类,这些模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所以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理论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目标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培养高校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大学生消除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心理健康、心理亚健康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②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分为发展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矫治性目标,发展性目标针对所有学生开发心理潜能,使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预防性目标是针对心理亚健康的学生制定的,这部分学生虽然没有心理病态,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困扰,严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所以要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完善认知,预防心理疾病。矫治性目标针对群体为出现心理疾病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帮助,克服心理障碍。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推广价值

第一,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很难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达地区的教学和管理都比较先进,具有齐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这是实施高校心理健康模式的前提条件,但是一些欠发达的地区,没有这些先进的教学和管理作保障,导致这种模式很难推广。第二,我国的各个高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构建属于自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致使这种模式缺乏推广价值,所以目前这种缺乏推广空间和推广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

2.2 理论研究薄弱

首先,从国内到国外的理论研究可以发现,③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程序,各个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不同的解释,不知道如何应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次,缺乏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缺乏操作性,往往只是对理论进行架构,泛泛而谈,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

2.3 整合概念模糊

我国已经开始进行整合,但仅仅只是整合部分要素,还没有实现整体整合。整合既是对各种教育模式的整合,又是对各个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整合。目前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还没有清晰的概念,缺乏明确的整合标准和整合途径,整合的要素也互不相同。

2.4 本土化研究浅显

我国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借鉴国外的教育模式、经验、理论和方法。但这些经验理论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例如,西方的学生一般具有独立的个性,他们崇尚自由,所以西方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一般不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指导,不对他们的心理思想进行任何评判。④但中国的学生则不同于西方学生,中国的学生从小就崇尚权威,非常依赖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性意见,如果中国的心理咨询师也尊重来访者的个性和自由,他们的专业能力将受到质疑。当心理出现问题时,西方学生会倾向于求助心理医生,但中国的学生会去求助亲人和朋友,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绝对尊重别人的隐私权,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所以我国一定要结合自身国情特点进行理论研究,研究出一套属于我们本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

3.1 加强理论基础研究

面对当前我国薄弱的理论基础,必须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使高校师生和办公室管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中,吸收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其他学科,通过各方的共同配合,加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

3.2 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由于资金、建校历史和国家扶持力度等不同,我国各个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够发现这些差异的具体内容,才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但是仅仅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查学生的家庭和教育等其它背景,所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调查研究,增强这种模式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依据。

3.3 深入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具有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加强的工作内容。目前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相对比较分散,⑤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缺乏普遍性,这不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整合,明确整合概念和整合目标,制定出一套规范、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际的发展大形势。

3.4 重视理论本土化研究

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我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一定能够研究出最适合我们自身国情发展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于西方的经验,我们只能有选择性地加以借b,必须以我国自身的本土教育为主,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大力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土化探索,研究出我们自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论。

4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注意问题

4.1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者政教育

促进高校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的,但是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障碍和道德品质往往容易混合,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⑥无论是在工作形式、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矫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潜能,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思想道德教育则侧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生信仰和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可以互相融合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⑦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4.2 调适性教育与发展性教育

前文介绍过调适性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群体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主体是所有学生。我国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调适性教育为次,⑧强调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采取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心理素质。

4.3 课堂教育与生活教育

为了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使学生系统且完整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会进行课堂教育,但高校学生的心理活动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课堂化,也要生活化,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5 总结

总而言之,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在仔细分析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深入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理论本土化研究,注重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储备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① 周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和策略[J].青春岁月,2013(14):240-241.

② 黄建春.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4(4):247-250.

③ 梁日宁,郑文清,杨泽楷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以学生管理的视角[J].时代教育,2015(7):45-45,47.

④ 邵昌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10):53-55.

⑤ 刘珊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6):205-206.

篇3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39-01

1 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人一生的成长道路上,初中无疑是青春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初中生都出现了多方面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会对其今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心理上的变化,可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感受以及心理体验上是最丰富的,但同时这种感受和体验也给初中生们带来了诸多的矛盾和困惑。尤其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于自我、对于他人、对于人际关系、对于社会生活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认知需求,这种自觉、主动的求知状态,也构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教育契机。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否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将对他们个体的发展及其将来产生深远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一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阶段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重要的,具有健康的心理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要求。在这里结合本人几年的教育实践,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青少年学生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问题不是传统德育能够完全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日常教育必须涉及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较多中学生存在嫉妒、自卑、孤僻、焦虑、偏执、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以及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既出现在某些“问题”学生身上,在一般学生的身上也有所表现。这些现象不仅是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表面的现象,而且往往伴随着深层的心理方面的原因。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思品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

我在去年对自己所任教的初一年级六个班级中选取了两个班级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是通常班,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个为实验班,在进行传统的思品教育的同时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年后,我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从得出的结论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方面的进步,实验班的同学在道德、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发展显著好于通常班。可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额综合力量比单纯的思想品德课具有更为理想的德育效果。因此,为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有必要加强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然而在目前条件下需要由初中政治教师来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那么增强政治教师的心理学素养、提高心理教育能力便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2 从教育者自身因素中探讨

2.1 教师转变理念,以自己健康的心态影响学生

要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教育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政治教师首先应当对自身的观念予以转变,增强自身的对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加强教学责任心。应当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良,要真正意识到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以及组织合作人员,必须对学生的心理予以充分了解,并以尊重的态度,营造出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兴趣才能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学习,可以最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对学生进心理教育的同时必须注意自身的情绪控制,因为教师的情绪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这种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是所有教学人员的典范,马卡连柯从来不会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学生,即便是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或者生病了,他也不会因此而展露出会应响学生的负面情绪。为人师表,教师就是学生的典范,只有这样才能够时刻保持平常心,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注入正能量。根据相关调查,学生的不良情绪有80%来自于身边人,尤其是长辈,这里当然有教师对其影响。若是教师的心理出现问题,不仅仅对教师的个人发展会产生影响,同时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育。

2.2 具备基础心理学知识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会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心理学、卫生学、哲学和教育学、行为学等理论学科,但从宏观上,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支柱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哲学理论基础、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心理学理论基础”,由此看来,政治教师要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就得夯实心理学理论基础。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这表明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部分。可见,是否一个健康的人其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要通过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才能重视并努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2.3 能具备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教给学生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相关的活动在参与中领悟和解决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而教师要灵活掌握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小事中感悟、从参与中体会,善于采用多种方法适时适事的指导学生感悟中成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开心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