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5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业技术指导,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品种选用要求
为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应选择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优良水产品种。选择无污染性病原携带的亲体。在养殖品种上注意培育开发抗病、抗逆、优质的养殖品种,努力提高良种生产在整个渔业生产中的数量和产值比重。
二、环境管理
水产品原产地的环境条件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t/t391)的要求。
养殖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地)域。养殖地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疗机构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水体底质要求:底质无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底质有害有毒物质最高限量应符合《土地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规定。
环境管理通过清整和改善养殖水域,使养殖水体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硬度,肥度,氨、氮及金属离子的浓度,有机质的含量处于良好的状态。此外使养殖水体中的生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的种类及数量维持于一定水平,以保持稳定的生态环境。对养殖用水的要求,必须按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ll607—89)执行。
三、生产资料要求
1.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1)水产养殖使用的配合饲料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配合饲料的营养标准》、《配合饲料卫生质量标准》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本文由收集整理管理条例》,使用鲜活饵料不应对水体造成污染。所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必须符合《饲料卫生标准》、《饲料标签标准》、各种饲料原料标准、饲料产品标准和饲料添加剂标准的有关规定。所有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饲料必须来源于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并且具有企业、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批准文号,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登记证及配套的质量检验手段。
(2)对绿色水产饲料的生产有下述基本要求:无农药残留;无有机或无机化学毒害品;无抗生素残留;无致病微生物;霉菌毒素不超过标准。
(3)饲料原料来源于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区域,在渔用饲料工业推广和应用《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为水产养殖提供优质安全的渔用饲料。
(4)绿色水产饲料添加剂具备的特征:能促进水产动物生长,有效而经济地提高水产动物生产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水产品品质,养殖效益高;能增强水产动物机体免疫功能,防止水产动物的传染性疾病和调整机体生理机能;用后无残留,不影响水产动物产品质量,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与健康;理化性质或生物活性性质稳定,能有效地进入胃肠道发挥作用,不影响饲料适口性;与其他药物添加剂合用,不发生或很少发生配伍禁忌,细菌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安全范围较大,长期使用对水产动物无毒副作用。
2.渔药及消毒用药
(1)绿色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对病害的防治,坚特“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2)渔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守《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ny/t755-2003)的规定,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生产标准的渔药。
(3)在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中,使用自然降解较快、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渔药。保证生产地域环境质量稳定,包括保证水资源和相关生物不遭受损害,生物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护,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
(4)在水产动物病害控制过程中,应使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中的渔药产品;进行诊断、预防或治疗疾病所用的渔药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兽药质量标准》、《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兽药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应建立并保持水产养殖动物的预防和治疗记录,包括患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发病率、死亡率、治疗时间、治疗用药的经过、所用药物的名称和主要成分。
(5)鱼病发生时应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
(6)食用鱼上市前,应有休药期(ny/t755-2003)。休药期的长短应确保上市水产品的药物残留必须符合(ny5070)的要求。
(7)绿色水产饲料中药物的添加应符合(ny5070)的要求,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类药物。
(8)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量应符合《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0)。
3.肥料
允许许使用的有机肥料有:堆肥、沤肥、厩肥、绿肥、沼气肥、发酵粪等;允许使用的无机肥料有:尿素、硫酸铵、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石灰、碳酸钙和一些复合无机肥料。肥料施用方法及数量可参照《中国池塘养鱼技术规范 长江下游地区食用鱼饲养技术》(sc/t1065-1995)要术进行。
四、生产主体技术要求
1.选择好绿色水产养殖基地环境。绿色水产养殖基地环境主要是水源和土质,在选择基地时除了要考虑有充足的水源外,还必须保证水源具有良好的水质条件,产地环境要符合(gb18407.4-2001)规定要求的水域;水质指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鱼池底质土壤指标要符合国家标准(gb18407.4-2001)对底质土壤的要求;为了减少鱼池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溶入水中后在鱼体内蓄积,对新开挖的鱼池应在放养前15d灌满池水,浸泡5~7d,然后排去陈水,换入新水,最好用流水冲洗一段时间;
2.绿色水产养殖基地要建造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可避免各鱼池间相互影响,造成交叉感染。
3.加强池塘水质管理,采用增氧机增氧或适当换水、补水等方法来改善池水水质。调节好池水肥度,为鱼类创造一个没有污染,适于健康养殖的良好生态环境。
4.控制放养密度,合理混养。应用健康的养殖模式,品种搭配合理,投入和产量水平适中,种养结合,通过养殖系统内部的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
5.在合理密度基础上,及时采取措施的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以养殖相对少的水产品,获得数倍于非绿色渔业生产所产生的产值和利润,达到既节约资源又减少废弃物排放量的经营效果。坚特“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投饲以及及时清塘,重点检测的原则。
6.严格控制饲料及饲料添加本文由收集整理剂质量,注意投喂方式。??饲料的投喂方式和质量,不仅是保证养殖动物正常生长,提高养殖产量的重要措施,还是增强养殖动物对疾病抵抗力的重要措施。
在池塘养鱼中要根据所养鱼类的品种,选择优质饲料,对草食性鱼类应积极提倡使用青绿饲料,在种植青饲料过程中要少用或不用化肥,不使用有毒害的农药;对动物性和配合饲料鱼用饲料应进行质量检测,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件》及《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标准。
7.强化生态防病。为了生产绿色水产品,在鱼病防治上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治疗的方针,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入手为鱼类创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减少化学类药物的使用,尽量使用来源广、高效、无副作用的中草药治疗鱼病。
8.认真作好水产品养殖全过程的生产记录和建立记录资料的档案及保存工作,详细记录好所饲养的水产品种来源、所用生产资料(饲料、渔药等)的来源及质量检验情况、生产资料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量、使用时间、使用方法等)、患病鱼类的治疗记录(包括患病鱼类发病时间及症状、药物种类、使用方法及剂量、治疗时间、疗程、所用药物的商品名称及主要成分、生产单位及批号等)、水产品出塘销售记录(包括数量、销售渠道、销往何处、运输方法等)、废弃物处理记录(包括废弃物种类、数量、处理方法等)。所有记录资料应保存两年以上。
9.建立水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制度,定期地对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资料、水产品依据有关标准进行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进行鱼类生产的全过程安全质量监控,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
虚拟仪器;数据采集;多通道;LabVIEW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设备正在逐步取代模拟设备,计算机监测与控制技术正在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人工劳作,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单一,而且还不能及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态,无法及时供给水肥与管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把数据采集融入到农业里,符合智能农业的要求,也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1]。目前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不仅需要各个设备可以单独完成数据采集,而且要求彼此之间可以互相通信,以完成实时数据采集及分析,实现信息共享,便于对众多的信号进行对比、自动分析,得出比较准确的判断,较传统数据采集方式有很大提高。本文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智能农业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可同时实现多通道信号采集,监测作物生长过程及环境信息,实时显示、记录、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等功能[2]。
1道数据采集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整个系统从函数发生器开始,通过函数发生器发出的电信号,经过转接板,将信号送至数据采集卡进行采集,然后用软件进行处理。在采集过程中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里,再通过对表格的时间查询实现历史数据的访问,具体框图见图1所示。虚拟仪器软件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硬件要求、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软件等,因此,必须结合使用的仪器和数据采集设备进行分析,在方案确定时,根据系统的自身特点,设计一个基于计算机自身的数据采集系统。系统可分为数据采集、采集数据实时显示、存储于管理、报警记录等功能[3]。在软件的设计中,上位机以LabVIEW为平台,编写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保存模块、历史数据查询模块和报警记录模块。上位机是虚拟实现的关键,其软件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2系统具体应用程序的实现
2.1数据采集程序设计1)数据采集触发电路。触发信号通常是指能够引发一个操作的信号。用户设置开始测量的时刻可以用触发信号来设计。举例来说,如果所做的系统需要测试一个模拟电路对一个模拟脉冲输入信号响应时,就可以用脉冲输入信号作为触发信号来测量设备,确定何时开始采集样本;如果用户不用触发信号的话,那么就要在加入测试信号之前采集数据。当用户配置一个触发信号时,必须首先确定触发一个什么操作,以及如何得到触发信号[4]。本设计的电路就是通过索引数组进行温度间隔、压力间隔和流量间隔的选择控制来产生一个触发信号进行触发所选择的采集通道。首先将三个信号间隔通过索引数组连到十进制for循环中作为触发信号,再把信号与另一个十进制数进行捆绑,经过布尔数组转换至函数。触发电路如图3所示。2)多通道数据采集程序。为了解决同步采样可能出现的问题,本设计采用了间隔扫描的方式。使用这种方法,通常是通道的时钟速度比扫描时钟。在这种情况下,在每个扫描通道的时钟速度更快、规模较小的相邻通道间采样间隔。本设计利用for循环对采样间隔的控制,实现了三通道同时采样。首先给出正弦波、三角波和Chirp波形信号,经条件结构函数进行选择,再由温度计显示当前温度,同时记录时间。多通道数据采集程序如图4所示。3)数据记录文件保存程序。使用数据记录文件可以在LabVIEW中快速和方便地访问和操作数据文件,并且可以方便地组织具有复杂结构的数据。数据记录文件存储数据的方法与数据库文件相似,是把数据作为由相同结构的记录组成的一个序列来保存。每一行是一个record(记录),每一个记录都必须含有相同的数据结构。LabVIEW把每一个记录作为一个簇写入文件,记录的每一个组成元素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数据。使用数据记录文件只需要极少量的操作,这使读取和写入速度非常快。它还简化了数据获取的方式,因为可以根据recordnumber来访问所需的任何一个记录,这就使随机访问既快又简便。数据记录文件保存程序如图5所示。4)波形文件保存程序。使用波形文件输入输出函数,可以把Waveform存储为波形文件。从本质上来说,波形文件是一种特殊的数据记录文件,其包含的数据有波形的起始时间t0、间隔时间Δt和所采集的数据Y。波形文件程序保存如图6所示。本设计先将两维矩阵转换为一维向量,再将一维向量写入电子表格文件中,实现波形文件的保存。该设计中还能自动搜索具体日期时的波形文件,为下面的查询报警功能做好了铺垫[5]。
2.2历史数据查询程序设计对于已收集的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可以进行查询和存储。因此根据相关的检索条件,进行主要的程序保存数据的设置,以节省时间,具体程序见图7。该部分设计是利用波形产生时记录的时间,通过读取电子表格程序查找出了波形。在数值文本文件中从指定字符偏移量开始读取指定数量的行或列,并使数据转换为双精度的二维数组,这样就可以查询表格里的文件了。
2.3报警记录程序设计这部分程序是利用用户事件来编写的,每当采样值大于设定值时,则会触发用户事件,从而使接下来循环里的事件发生,然后进行记录数据,这部分的数据记录是实时记录的,并进行保存,每次重启动系统时,会清空所保存的记录。该报警记录的时间间隔为0.2s。具体程序见图8。
水稻种植大户使用低碳农业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种植水稻人员的知识水平、当前的设备技术以及种植水稻的规模[1]。因此,要加大提升水稻种植农户的文化水平与扩大水稻种植规模,促使水稻种植大户能够更好地在水稻种植中应用低碳农业技术。
1当前农业种植生产的发展状况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自然资源却十分匮乏,而发展低碳农业顺应了时展的变化。低碳农业是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主要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化肥量、农药量等。在当今的农业发展变化中,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特点是污染小、能源消耗量低以及排放量少[2]。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低碳农业是其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农业是全世界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头,排放的数量可以占据全世界人为排放数量的13.5%左右,分析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得出,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数量占据总体排放量的17.0%,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氧化亚氮占据全国总含量的50.0%左右,而甲烷占据90.0%左右,其主要源头是动物养殖与水稻的栽培。参照制定的相关标准,发展低碳农业可以促使农业得到更加有序的发展,也可以缓解地球变暖的状况。水稻种植大户把低碳农业技术应用在水稻种植中,可以促使农业温室气体得到有效的降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2对水稻种植大户运用低碳农业技术进行水稻种植的全面探究
2.1农户的生产特征
首先是站在农户生产的角度上,水稻种植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譬如水稻的种植面积、种植土地及水稻种植户的家庭经济状况[2]。农户生产技术对水稻的种植规模有着直接的影响。水稻种植所占用的面积与种植大户投入的资金成本有直接的关系。水稻耕种的面积越小,农户投入的资金也就越小,以此导致农户对新技术的学习越来越重视。水稻种植的规模越小,会限制现代农业技术的具体应用。只有在农户种植水稻的占地超出一定的标准后,才可以进行规模成本控制。与此同时,这也是对水稻种植户进行科技投资的主要因素。
2.2农户的主要特征
针对农户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农户自身的文化程度和农户自身性质等方面。理论上,户主自身的文化程度越高,其技术应用行为也会越好,这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如果决策者的受教育程度很高,其自身的技术学习能力就比较强,会更加全面地掌握和了解相关的技术知识,而新技术自身的应用也会更高。从农户自身的性质出发,可以将稻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普通的稻农,另外一部分是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相比于普通稻农,可能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可以掌握更多的新技术。如果农户外出务农,可以拓宽自身的眼界,有效增强农户的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农户外出务工的过程中,其收入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新技术的投资,可以积累更多的资金,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2.3政府政策环境
针对低碳农业技术,在正外部性和农户应用新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对低碳农业技术进行推广的过程中,需要来自政府的政策进行有效的扶持,这种扶持不仅包括资金方面,也包括制度方面的扶持。
3水稻种植大户应用低碳农业技术的政策建议
3.1加强农民职业培训
农村教育要以农民职业培训为主,使水稻种植户的教育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农业新技术的采纳率和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将农业资源的投入不断减少,使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在农村教育中,对于高中和职业教育,需要加入免费义务教育中,可以进行短期培训和科技讲座等,通过正确的示范来有效推广各种技术,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为农户提供更好的平台,使农户的生产技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3]。
3.2转变农业经营方式
将农业的经营方式进行有效的转化,促进水稻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农户的家庭经营当中加入各种生产要素,促进农村对土地进行流转,使土地资源可以实现优化配置。鼓励农户通过联合和合作等方式,建立具体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利用能人带动的主要方式,将市场机制等各种因素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土地流转朝着规范化方向迈进,所形成的农业经营体制要做到多元化、多层次,使水稻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得到有效的提高[4]。
3.3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
构建出具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加大农业推广体系中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宣传农业生产信息,使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在低碳转型的实际过程中,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推广先进技术的应用。总之,对水稻种植大户应用低碳农业技术的行为探究进行全面的论述,并针对低碳农业技术的推广提出具体的措施,以期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启成.江西省稻农应用水稻农业技术的行为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2]钟菁.种稻大户技术应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