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1:5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市场环境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我国涂料企业发展迅速,扩张态势迅猛。目前环渤海地区的涂料产业发展在全国涂料产业中发展中属于领先地位。国内涂料市场空间较大,但是受到外资涂料企业的影响,我国涂料企业的市场份额仍然较小,只有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进行争夺。环渤海地区的涂料产业发展必须要借国际市场这个平台,扩大市场,寻求新的发展趁机。因此,充分了解各类因素对环渤海地区涂料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影响,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走向国际化努力的方向。
1 研究方法设计
1.1 环渤海地区涂料企业的国际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结合常规国际化影响因素与环渤海地区涂料行业的具体情况,构造出研究环渤海地区涂料行业国际化的指标体系。环渤海地区涂料企业的国际化综合评价因素包括国际市场环境评价、国内市场环境评价、企业内部因素评价和出口水平四个因素。其中国际市场环境评价包括国际市场竞争、国际市场需求、国际涂料企业影响三个二级因素;国内市场环境评价包括国内市场竞争、国内市场需求、国内涂料企业影响三个二级因素;企业内部因素评价包括企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公司治理效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四个二级因素。
1.2 社会调查方法
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本文研究的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本次抽样的指定总体是环渤海172家企业。通过信函调查的方式,回收信函问卷。本次调查抽样元素是环渤海涂料企业销售部门负责人。让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对各类因素指标以1-10分进行打分评价,其中分值越高,则表明该指标评价越高。
2 研究的基本假设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为,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环境、企业内部因素、企业进出口能力与环渤海地区的涂料企业国家化水平有正相关性。
2.1 描述性分析
通过对172家涂料企业的走访与资料搜集,获取了以上指标体系的相关数据。
如表1所示,对环渤海地区涂料172家企业的相关资料搜集与问卷回收整理所得的国际化影响因素数据描述,可以看到国际市场环境与国内市场环境对各个企业的影响相对而言较为平均。各个指标的得分情况依次为:进出口程度9.23分,企业规模8.9分,公司治理效能8.87分,国内涂料企业影响8.73分,国际市场需求8.57分,技术创新能力8.56分,人力资源整体素质8.16分,国际涂料企业影响8.14分,国际市场竞争8.05分,国内市场竞争7.55分,国内市场需求7.49分。
其中,国际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国际化影响重要性要大于国内市场环境对企业的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化影响因素中国际化市场决定了国际市场上对涂料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新一代“绿色资源”新技术蕴含其中的涂料行业而言,国外市场更高的质量要求实际上是提高对国内产品出口的要求。因此,环渤海地区的涂料企业国际化路径中最重要的外在条件应该是国际市场环境,这从172家涂料企业对国际市场环境对其国际化影响的评价平均得分可以看出。
企业自身的发展才是不断拓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对环渤海地区的涂料企业也是重要的判断标准,其中企业规模的决定性作用凸显。这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必然的发展环节,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规模经济效用突显,而不断增加的涂料产品的供给将不断填补需求量,而逐渐保持市场“蛋糕”的稳定性。而为了进一步增加利润与扩大收益,企业不得不以走向国际的形式将蛋糕扩大到海外市场。而这一生产能力扩大的产出指标体现必然是进出口额的增加,因此,对于国际化因素最为直接的表现指标是涂料的出口销售能力。
而国内市场需求的重要性得分最低,说明了我国涂料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且相互之间的同质性较高,而缺乏有效竞争以推动我国涂料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2.2 因子分析
利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工具,得到表2。KMO(Kaiser-Meyer-Olkin)值为0.858,因子累计解释比率为79.952%>60%超过了60%的要求,分析结果表明此量表能够满足结构效度的要求。因此本量表具备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所收集的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表2、3)。
为进一步明确各因素的结构,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素正交旋转,考虑到使各因素结构更简洁,只保留因素负荷量为0.5以上的变量,旋转后各因素结构及因素负荷值如表4: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是将调查的172所企业中,发现不同企业的国际化影响指标对其国际化综合得分结构有显著性影响,这说明了企业之间的国际化进程不一致;同时,就大部分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偏低的现实情况说明,我国环渤海地区涂料行业的国际化水平仍待提高,且各涂料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程度较高,使得我国涂料行业的品牌与明星企业较少或不突出,难以形成能“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的名牌企业。
第二,是通过多因子分析进一步发现对国际化水平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企业的内部综合因素与企业产销能力,这是企业走向国际化发展的内在核心生命力。
第三,是环渤海地区的涂料企业内控因素对国际化水平起到显著正向的作用,以此可以得出我国环渤海地区的涂料企业是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并且其内在因素对企业的国际化走向有促进的作用。
一、煤炭市场材料成本管理现状
1.缺乏材料成本管理理念
由于煤炭行业是我国比较传统的行业,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煤炭企业的领导者都缺乏对材料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简单地认为材料成本管理是单纯的控制成本。有的煤炭企业员工更是将成本管理认为是企业的事情,认为是与自己无关,这就导致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加大了煤炭生产的成本。
2.成本管理制度和手段落后
由于煤炭行业对材料的类型和种类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因此这就要求煤炭企业对材料成本的管理要有一个先进的成本制度和手段进行管理,这就导致了企业材料成本管理工作中无章可循。同时,一些煤炭企业并没有适应现代化企业的需求,在材料成本管理中没有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平台,这样不利于煤炭企业材料成本管理效率的提升,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3.缺乏对材料成本的预算管理与考核
预算管理是煤炭企业进行材料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煤炭企业在管理中都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此外,一些煤炭企业并没有制定出有关材料成本管理的考核制度,在考核的过程中只与区队、管理者的绩效工资挂钩,并没有与班组员工工资挂钩,这导致了大量消耗成本、材料丢失压埋的现象发生,不利于材料成本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低迷煤炭市场下材料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当前煤炭市场的经济环境
目前,我国原煤产量在逐年攀升,但是增长速度却在下降,煤价也受到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影响,呈现了不断走低的趋势。我国原煤产量在2008年达到了26.2亿吨,同比上升了14.25%,到2012年产量达到了36.5亿吨,同比增长3.69%,可见增长速度不断下滑。据国家调查局调查显示,近几年来我国煤炭市场的经营效益也在不断下滑,我国煤炭开采业和选业在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总计32404.73亿元,同比减少了3.23%。同时,煤炭市场中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也在减少,2012年煤炭行业对固定资产投资为5286亿元,到2013年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下降到了5263亿元。通过上述的数据表明,我国煤炭市场近几年来处在低迷的态势下。在辽宁、贵州、安徽、内蒙古等省(区)的中小煤矿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已经倒闭,在河北、山东等省的煤炭企业虽然还能维持,但是也有退出市场的趋势。
2.低迷煤炭市场环境下材料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材料在煤炭生产中是消耗比较大的,是煤炭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运营中只有管理好材料才能保证煤炭开采的正常运行,煤炭企业对材料成本进行管理是准确的计算出材料的采购成本,使企业的材料成本降到最低,并且在开采的过程中准确的掌握材料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为企业提供材料的相关成本数据。
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材料成本管理是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需要。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出,煤炭市场正处在低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通过材料成本管理可以避免材料闲置和浪费现象的发生,减少了大量资金的占用,能够保证企业资金链的安全。在煤炭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是能够保证煤炭企业从挖掘到生产、销售的,只有保证材料成本得到控制,生产运营中的资金才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资金链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证。同时,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材料成本管理降低材料成本已经是大的发展趋势,煤炭企业只有通过材料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煤炭市场中立足。
第二,材料成本管理是降低产品成本的保证。材料费用是煤炭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对煤炭行业的调查我们发现,材料成本在煤炭企业营运总成本中占的比例达到了35%以上,合理的管理好材料成本对于降低煤炭产品成本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一些高科技的材料的出现,必然会导致材料成本的提升,因此加强材料成本管理有利于控制企业营运总成本,是煤炭企业在低迷市场环境下生存的保证。
第三,可以改善管理效率低的局面。由于我国煤炭企业长期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制约,导致了煤炭企业对材料成本管理的效率不是很高,只有健全的材料成本管理体系才能改善成本管理效率低的局面。同时,材料成本管理可以为煤炭企业的领导者进行决策时提品成本的数据,有利于决策者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
第四,材料成本管理是降低产品价格的保证。在现阶段的煤炭市场中,有的煤炭企业不惜降低价格来获取市场,导致了煤炭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一些中小型的煤炭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煤炭企业要想在煤炭价格不高的情况下获取利润,就要通过材料成本管理来在保证产品成本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在煤炭产品价格降低的情况下维持生存。
第五,材料成本管理可以规范企业人员的行为。煤炭企业在开采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浪费材料的现象,通过材料成本管理可以使得企业内部员工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的行为得到规范化的管理,使企业人员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可以间接的为煤炭企业节约材料成本,同时也是培养良好企业文化的手段之一。
三、完善煤炭市场材料成本管理的对策
1.提高材料成本管理理念
首先,煤炭企业要认识到材料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由于煤炭产品是天然形成的,要想提高煤炭的价值就要从降低其成本方面入手,煤炭产品只有具备低成本、高质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才能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
其次,要提倡材料成本管理全员参与的意识。材料成本管理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是关系到企业整体利益的,因此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材料成本管理意识,才能使员工从不浪费每一度电、每一立水中节约成本,通过全面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2.完善材料成本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
第一,建立预算管理制度。通过施工前的材料成本方案的制定,可以保证企业的材料采购行为和材料处理行为是按照材料成本方案进行的,煤炭企业要编制成本核算管理计划,这样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计划才更加的合理
第二,落实成本核算管理的责任制度。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离不开严格的责任制度,将材料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煤炭企业要在成本核算管理中要建立严明的约束机制,对不合理利用企业资源的个人要给予处罚。
3.建立科学合理的材料成本管理体系
科学合理的材料成本管理体系对于煤炭行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材料成本管理体系的目标是降低材料成本,将生产煤炭的各个区队、部门的材料消耗进行合理的整合,使各个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协作、明确责任,能对材料成本有更好的控制的管理系统。煤炭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建立健全材料成本管理体系:
(1)建立责任体系。例如煤炭企业可以每年召开材料管理会议,在会议上可以广泛听取材料成本管理的建议,并将会议内容整理出来,作为制定材料成本管理方案的依据,企业可以根据材料费用和群众意见,下达材料成本考核指标,将指标落实到各个区队,使人人有指标,人人有责任。
(2)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煤炭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工作效率,企业的内部成本控制工作就可以有章可循。煤炭企业要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成本控制制度,并根据制度开展内部成本控制工作,保证材料成本信息的真实完整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材料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煤炭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煤炭企业更应该认识到只有从降低材料成本出发,控制好成本的来源,才能获得市场竞争力,才能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立足。因此,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强化煤炭市场材料成本管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样煤炭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企业在管理经营的过程中缺乏营销意识,从而导致其忽视了产品宣传的影响,最终形成产品大量滞销的现象;第二,部分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忽视了市场调研的重要性,继而无法获知当前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营销目标。此外,由于市场营销活动是围绕用户而开展的,因而在市场调研活动缺失的状况下,企业无法掌握到当前用户的消费观念,由此影响到了整体营销水平;第三,市场营销理念落后也是当前企业市场营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更为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效营销的重要性,继而形成盲目跟风的市场营销模式,影响到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此外,部分企业存在着营销战略创新意识匮乏的问题,继而导致其无法从市场营销渠道为自身赢得更大的经济成果。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因而应给予其高度的重视。
二、新时期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对策
(一)创新营销方式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战略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功能,且将其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继而创新企业营销方式,并吸引更多的用户提高对企业产品生产的关注度。此外,营销模式的创新要求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应大力宣传企业营销与网络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到更多潜在的信息资源,最终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目标。另外,在企业营销方式创新的过程中要求企业应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一个网络营销平台,以便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且由此改变企业传统的营销方式,达到扩大企业市场营销空间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成了消费者更为青睐的一种消费模式,因而企业应抓住这一特性将其转化为自身重点营销手段。
(二)树立企业品牌
新时期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中依据企业营销现状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首先要求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前应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深入到市场环境中对市场的发展方向展开调查,继而整合市场调查数据,并结合企业现有资源制定相应的产品营销策略,且依据产品营销状况对其产品价格进行定位,同时确保符合消费者消费心理需求。其次,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功能大力宣传树立企业品牌的重要性,且应定期举办相应的文化活动,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都能规范自身操作行为,维护企业形象。再次,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影响着企业品牌的树立,在此基础上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将其纳入到营销方案中,以此来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且由此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达到品牌创造的目的。
(三)确定营销模式
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企业发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营销模式,最终达到创新营销理念,增强自身市场营销核心竞争力的目标。而营销模式的确定及创新首先要求企业领导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转变自身营销理念,接受新型营销思想,由此推动企业朝着更为科学化的营销方向发展。其次,在营销模式确定中企业领导应承担起调整营销内容的职责,继而促使企业营销计划能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形成协调统一的发展模式。此外,营销模式的确定对企业领导创新思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企业领导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营销意识,实现现代化的营销理念,在市场环境变化莫测的情况下不断调整企业营销模式,达到最佳的营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