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1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44-01
现如今在治疗糖尿病中,对患者实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早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1]。糖尿病健康教育属于一种长效治疗法,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对糖尿病知识要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医师进行糖尿病治疗。我院对12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6月共收治了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0-66岁,平均年龄(55.6±3.4)岁,空腹血糖11-23mmol/l;对照组患者均未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53-70岁,平均年龄(58.3±3.2)岁,空腹血糖11-23mmmol/l。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无论在年龄、性别上两组患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医生叮嘱,检查肾功能、血糖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同时使用甘舒霖R和甘舒霖N接受治疗。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每天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患者了解更多的糖尿病知识,同时了解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与日常饮食相关的知识,教导患者进行合理运动,不断加强自我监测,防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此基础上,向患者强调非药物治疗是一种长期且终身受益的健康疗法,非药物疗法在治疗糖尿病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照组患者则只接受常规治疗。
药物疗法:患者应当对糖尿病治疗药物具有一定了解,患者若出现低血糖则应当给予有效处理。在三餐前用药可以帮助药效更加有效发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以及病症的严重性,联合使用药物治疗同样可以加强药效。患者出院之后也应当与医生保持联系,若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2 结 果
观察组在接受我院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后,无论是在血糖控制率、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或相关技能等各方面都得到显著提高。当两组患者在同时进行一周治疗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组60例患者中,55例患者空腹血糖正常;对照组60例患者中,空腹血糖正常32例,(P
3 讨 论
在治疗糖尿病中,健康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与其他治疗方法相辅相成[2]。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之前,首先需要让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有一定了解,对缺乏糖尿病知识的患者进行评估和分析,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出护理计划,要求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自我护理[3]。传统的糖尿病治疗主要是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患者的依从性较差[4]。而糖尿病健康教育则是一种非药物疗法,主要目的是对患者的并发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延长患者生命。
通过本次研究,患者在接受我院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后,无论是在血糖控制率、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或相关技能等各方面都得到显著提高。当两组患者在同时进行一周治疗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组60例患者中,55例患者空腹血糖正常;对照组60例患者中,空腹血糖正常32例,(P
参考文献
[1] 余敏.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729-4730.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由护士进行,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是现代护理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随着护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受到行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将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1 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士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卫生、预防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视。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改善因知识缺乏而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困惑,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2 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1 满足患者的需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再被动的接受治疗、护理,而是更多的渴望了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我院对门诊200位病人健康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门诊病人需要进行健康教育者达100%,说明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掌握健康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和维持健康,是患者和健康人所期望的生活目标。护理健康教育必须把病人视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必须重视病人的意愿、需要、情感。护士要从整体入手,即要考虑病人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又要考虑病人的社会文化背景,明确病人已掌握的或未掌握的有关疾病的知识,确认病人所关心的问题。护士不仅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还应借助各种健康教育方式使病人获取有关疾病及健康保健知识,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
2.2 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士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促进护患沟通。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患关系也从过去被动服从转变成共同参与的合作关系,而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患者与护士的学与教的互动过程来实现的。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到健康教育中,使护患关系更符合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护士与患者地位平等,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患者有问题主动询问护士,护患关系得到良性发展。护理健康教育中护士与患者应形成指导、参与、合作这种新型护患关系,帮助患者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测疾病的变化及提高自我健康水平,达到非药物治疗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健康教育满意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士技术水平的满意率。金丽芬等认为尊重病人,关心病人是病人对健康教育满意的关键。同时将护士的良好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完美的展示于病人,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3 护理健康教育在克服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上的积极作用
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治疗作用。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降低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促进术后康复。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缓解了患者焦虑、心理压力等因素所引起的生长因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而有利于控制血糖。心肌梗塞患者往往存在抑郁心境,而抑郁心境是心脏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危险因素。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调查显示:70%的肿瘤患者出院以后需要提供相关继续治疗、用药、复查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利用健康教育这种信息资源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不仅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的桥梁,对临床各种诊疗也起到了辅助和增效作用。
2.4 护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教育能力是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首要条件,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其沟通技巧,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的品质,才能用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只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健康教育中,针对病人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因人而异的向病人及家属传授有关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2.5 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
范凤丽等人认为:健康教育已成为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能减少医疗开支。
3 影响护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
3.1 没有完善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
我国健康教育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均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因此,影响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缺乏健康教育能力
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中,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掌握贫乏,对教育程度了解肤浅,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因此出现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同时不能把握好健康教育的时机、技巧、缺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等。
3.3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简单
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等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仍处在常规性教育内容上,对不同需求的病人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个性化需求的内容。
3.4 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
护士在为病人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多采用口头教育或宣传资料方式,表现为灌输的多,反馈的少,单项交流多,双项交流少,没有形成护患互动的作用。
3.5 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
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认为影响护士履行健康教育的因素是没有时间,把健康教育看成是护理的额外工作。实际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许多护理目标都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完成的,充分利用有效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可因人、因时、因地、因需灵活掌握,在有效的时间内既完成了护理任务,又进行了健康教育。
3.6 认知偏差
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认知不清,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认识不清,在履行健康教育职责上缺乏主动性。
3.7 健康教育内容陈旧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面向所有幼儿,以创建幼儿健康人格而在幼儿生活、学习等多领域的教学活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多元化渠道来挖掘幼儿潜在发展能力,最终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同步全面健康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对幼儿基本生活技能的教育;其次是对幼儿自我发展能力的引导;再次是对幼儿情感能力的培育;最后是对幼儿社交能力的促进。通常来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对以上四个方面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所开展的矫正与辅导教育活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养成法
幼儿园开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引导和培养幼儿可以尽快的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从而使得这些好的行为可以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具体来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涉及心理素养、情感以及社会使用能力等多个领域。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但对幼儿心理成长时期有着积极地引导作用,而且对于其以后成人的多种能力的形成也会产生相应的促进。但是在幼儿心理教育实践过程当中,由于幼儿身心尚未发育完整,再加上幼儿在理解以及认知能力水平上都比较低,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不能够单方面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灌输,更多的则是要通过游戏以及组织活动的方式来将健康心理知识潜移默化的融合到教学过程当中。养成法是当前幼儿教学中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包含情境、示范以及实践三种方法。首先是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模拟出各类社会环境后,让幼儿在模拟的社会环境中做出反应,教师则对幼儿在应对中所存在的行为上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矫正,从而有效提升幼儿明辨是非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示范法。这类方法主要是教师在幼儿面前以榜样的形象来引导幼儿模仿,从而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形成与榜样同样的行为,这种教育方法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心理教学法;最后是实践法。这类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多次联系,从而巩固幼儿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而形成固定的行为习惯。总而言之,在养成心理健康教育法中,要从结合幼儿学习、生活、心理特点为切入点,从而制定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合理化教育方法。
(二)补偿法
幼儿园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幼儿除了增强养成教育之外,同时还对这些幼儿增加心理保健的教育内容,比如对幼儿实施专业的心理疏导和矫正治疗等。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树立科学合理教育观念
以宽广的胸怀爱护所有的幼儿,是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对幼儿的生活、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引导,从而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关心,让其在平等的环境中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学习各类心理健康知识,从而以专业的心理健康引导与教育能力来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幼儿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当中,都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依据《幼儿园工作流程》的相关规定:“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有效开展幼儿心理教育的必涮跫”。良好的幼儿心理教育环境应当体现出环境的安全以及卫生和舒适的特征,尤其是在布置上可以实现环境美化、教育化的教学特点。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与保育的重要场所,其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幼儿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上上应当注重以促进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同时还要能够协调幼儿与教师之间良好的关系,以此可以全面科学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创建积极向上健康的幼儿群体
群体作为个体在社会生活当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同时也是塑造幼儿健康心理的环境基础,对于幼儿个体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和疏导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幼儿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成员,从群体角度上说,班集体是幼儿群体的基本单位。所以教师在开展幼儿健康心理教育上,首先就要对幼儿群体的心理以及行为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理化的教育方案,从而达到促进幼儿群体以及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四)注重幼儿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幼儿教师从教育目标角度上出发,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幼儿的社交以及社会和学习适应能力,对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纠正和引导的活动。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当中,要努力做到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让幼儿在社交活动中的各类行为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可以以最为健康和合理的心理发展模式来处理各类问题。
(五)开展幼儿心理辅导活动
开展幼儿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目的不但是有效促进幼儿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的心理素养,而且还要开发出幼儿的主动性以及主管能动性,以此引导其以健康的心理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涉及幼儿教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从社会角度上说这又是一项服务型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伴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健康发展上的作用日趋明显,尤其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儿心理健康更是需要教师以正确的教学理念和合理化的教育模式来提升幼儿在生活上形成安全、自立意识,在学习上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最终实现自我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是将来成人以后各类良好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