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2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基础护理服务项目,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实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质量和服务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因此提升护理质量势在必行,而且市场的竞争促使我们改变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去适应市场的需求。我科与时俱进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支持督促下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认真落实了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实现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康复护理等为一体的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整体护理。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先将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提高认识:提高了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护理部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卫生部印发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三个文件的通知。围绕优质护理服务项目进行讨论、分析,使护士明确在护理活动中对患者落实基础护理服务的意义,认识到夯实基础护理服务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人员培训: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相关文件内容和精神,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连续的服务理念。重新认真学习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保障护理安全。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服务文明公约,按服务公约内容每周落实完成文明服务项目,改善服务态度,以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病房整体护理服务素质。
1.3 实施方式、方法 全员参与、分组负责、责任到人。科室全体护理人员人人参与,将基础护理服务融入到分级护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岗位工作流程之中,并增设了生活护理岗位,制定了辅助护士岗位、责任护士岗位、责任组长岗位职责。护士分组、分床负责患者的整体护理,责任到人。从附助护士、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到专业指导,层层把关。责任组长负责本组重症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和本组护士的业务指导,并能随时排解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对疑难患者或不合作患者本组护理人员同力协作,确保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的全面落实,切实达到全程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开展。
1.4 实施内容
1.4.1 制定制度: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制定主管护士和协作护士聘任条件,制定主管护士和协作护士岗位职责。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定日间化疗患者护理操作流程。建立文明服务公约,建立住院患者告知书。
1.4.2 基础护理:护士长带头,以主管护士和协作护士为主的基础护理工作按公示的项目和频次在病房内展开,勇士建立“基础护理工作交接登记本”,每天每班把基础护理工作完成的和未完成的情况记录,作为每班交接班的一个内容,把基础护理渗透到整个护理程序中,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延续和贯通性。
1.4.3 健康教育:我们继续规范了出院疾病指导与饮食指导,在出院指导中把病人需要尤其注意的给予强化醒目的提醒,如:切忌、切宜。把饮食具体到哪一种食物并列名单等。我们采取集中宣教配以实物,如:胃管、镇痛泵等。配以动作演示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为病人术后恢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操作宣教洗脸、洗脚、剪指甲,倡导能自理的病人进行自我的卫生处置。
2 成效
2.1 护士的责任感增强,综合素质提高。通过培训,护士掌握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主题、内容,知晓了工作的目标、方向 、方法,增强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调动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使护士自觉执行基础护理服务规范、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工作流程,保障了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益,努力以优良的服务态度、规范的服务流程、娴熟的服务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为患者服务。提升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2.2 分级护理服务项目的公示、温馨提示语、对患者家属的告知书、出入院安全检查流程等告知及健康知识对患者、家属的全方位指导,增强了护士对患者的告知意识和沟通技巧,和谐了护患关系,有效地减少了护理纠纷和投诉。自开展以来,未发生护理纠纷和投诉,护理服务满意度达100%。
2.3 患者安全隐患的管理不断加强,保证了护理安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护理文书的简化,确保了护士与患者有效的接触时间,护士对患者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能做出及时正确的评估,并且能针对评估问题做相关的告知与沟通,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有风险的事件能做到早发现、早告知、早预防,真正达到防患与未然,自开展以来无一例发生跌倒、走失、自杀等护理意外。
3 存在问题
护理量增多护士人员配备不足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服务质量升级报酬能相应的提高,后勤辅助力度不够,护士花在非护理工作时间过多个别护士转变服务观念工作比较松懈。以上因素会制约护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以及阻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89-01
我国卫生部于2010年启动了综合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以夯实基础护理,做好专科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目的[1],旨在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体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护理事业发展的延续性。某妇幼保健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号召,自2011年1月起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结合病区科室实际情况,从层层动员、明确服务标准、制订实施规范、加强培训、环境营造、责任分组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与改革,以期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08-01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12年6月在临床一线工作的425人护理人员为对象进行调查,其中副主任护师25人,主管护师137人,护师33人,护士230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根据卫生部5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6(卫医政发[2010]9号)中的17项内容,设计表格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2个部分:第1部分为17项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落实情况,分3个层次,即目前完全由护士完成的项目、由家属或护工配合完成的项目、完全由家属或护工完成的项目,均为单选;第2部分为17项基础护理服务项目难完成的因素,每项设人员配置因素、工作时间因素、班次职责因素、管理因素、基础护理用品与工具配备因素、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因素6个选项,为多选。
1.2.2 调查方法 召开护士长例会,讲明调查目的、要求。下发调查表格,由护士长负责调查表格的说明、发放和收集。共发放问卷425份,回收有效问卷374份,有效回收率88.00%。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5软件进行统计描述。
2.临床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分析
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日常最基础的工作。完全由护士落实完成项目排在前6位的是:留置尿管护理、整理床单位、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及护理、会阴护理、安全管理,表明专业技术含量高和经常抓的基础护理工作多数由护士独立完成。完全由家属或护工帮助完成项目排在前6位的是:足部清洁、床上洗头、协助患者进食水、面部清洁和梳头、协助更衣、温水擦浴。
3. 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受多重因素影响
统计显示,人员(30.67%)、时间(29.63%)、班次(15.67%)、认识(11.03%)、工具(7.98%)、管理(5.01%)是影响基础护理工作落实的多重因素。其中受多重因素影响比较大、排在前6位的项目分别是面部清洁和梳头、床上洗头、足部清洁、温水擦浴、协助患者进食水、协助更衣。
3.1 解决认识问题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保证基础护理工作落实的前提。我院积极组织安排全院护士集中学习标准,进行创建认识和工作落实的大讨论,不断转变护士群体观念,提高认识。着重从5个方面入手:理性思考现代护士角色定位。护理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职业,只要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事情,我们都应义不容辞地努力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内涵认同,要有专业广度。我们反复通过不同的会议向护士讲明,基础护理工作不能仅狭义地理解和等同于卫生部17项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要求,更不能等同于一般生活护理。
3.2 解决排班问题
改变排班模式,调整工作职责是保证基础护理落实的根本。深化整体护理,变功能小组制为责任护士包干制,充分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将责任组长加辅助护士模式,改为责任组长加责任护士的排班模式,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排班制度,建立我的患者、我的护士的责任关系,落实基础护理质量、落实工作责任、落实优质服务。
3.3 解决落实问题
理顺班次职责,科学安排工作流程是保证基础护理落实的保障。重新界定岗位职责。要求各科室根据科室疾病特点和护理工作重点,对本科室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项目进行重新梳理,做好班次时间安排,责任到班次和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强化责任组长责任,加强基础护理评估,指导和督促小组内责任护士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加强医生沟通与培训,使之正确掌握分级护理标准,医嘱恰当,与病情相符。护士依据护理患者给予、护理患者协助、护理患者指导的原则,尊重患者意愿和需求,依据疾病急危重程度,做好每班、每日、每周常规基础护理。避免机械执行、一刀切的状况。重新修订和完善基础护理工作标准,除传统的基本内容外,加入患者评估、病房巡视、健康教育、排班模式、职责调整等工作指标,融入专业性、实效性和人文性,引导护士多从护理工作落实与患者需求之间的差距思考,主动落实和解决工作难点;依据卫生部护理文书书写要求,简化不必要、重复的护理文书书写,多采用表格式的填写方式,减轻护士文书书写强度,保障基础护理落实时间。
3.4 解决管理问题
锐意改革,贵在深入持久。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的创建,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次活动或者是一场运动,而是优化医院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的切入点。改革是改变旧制度、旧事物,是一场变革和革新。就必然会触及医疗卫生体制深层次问题,必将触及到医院人(优化的护理人力资源)、财(合理的效益分配)、物(基础的设施投入)、利益(适宜的工作劳动强度)、管理(工作流程、全员的服务意识)、业务(医疗技术水平)、体制(护理垂直管理、科主任负责制)等诸多方面。仅靠护理单方面力量是不能够解决的,允许各所医院探索不同的做法,允许医护人员、医院领导和行政主管部门有一定的时间思考和消化,不操之过急,要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稳步推进。护理管理者要积极争取领导和政策支持,解决人员紧缺与临床业务繁重的矛盾,解决文书书写繁重,跑外勤多,工作辛苦,护士待遇偏低等实际问题;解决护理相关的护理工具和用品等实际困难,促进后勤支持系统、支助中心、静脉配置中心、药剂配送中心、后勤配送中心、营养配送中心、陪护管理中心等的建立,减轻护士劳动强度,让基础护理工作持久、专业地落实,做出工作实效。善动脑筋,做出医院亮点和科室特色。在工作中各医院、各科室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点带面,多引导护士做好护理,心系患者、倾注关爱。通过基础护理实质性内容和实际的效果,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切身感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