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5:1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速公路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Abstract: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work, has decided the importance and particularity of. How will the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work, is a long-term and arduous task facing the highway management depart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xpress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Key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18
1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特点
1.1 养护实施的强制性
高速公路是城市之间经济建设的重要渠道,高速公路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基础设施,它具有收费的明显特征,所以,养护管理工作能使高速公路的使用年限增加以及保证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闪失和失误,否则会导致道路本身受到威胁,也会对来往的行驶车辆造成人身安全的威胁。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建立法律法规政策,对养护管理工作实施强制性。
1.2 养护对象的广泛性
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了最基本的道路养护、隧道养护以及桥涵养护,还应该包括高速公路沿线的附属设施,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高速公路的监控设施、通信设施、照明设施以及道路周边的园林环保绿化、生活服务等一系列的设施。上述所说诸多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涵盖了很多种专业,养护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广泛,综合且具体,无形中建立了养护体系。
1.3进口密封胶灌缝养护施工技术
用密封胶灌缝工艺取代传统的沥青灌缝工艺,处理沥青路面裂缝,是目前公路养护技术的一大改进。传统工艺因受到沥青材料的低温冷脆性及高温软化性等特性的限制,修补后的裂缝会随气温的变化经过一年的面层涨缩重新开裂。这一问题的存在,加重了路面养护维护的工作量和材料成本。而密封胶灌缝工艺在材料性能上克服了传统沥青材料存在的缺陷。
(1)材料
密封胶的选择:处理沥青路面的裂缝,选择一种合适类型的密封胶是关键.根据不同地区及不同的气候条件和路面裂缝特征,选择合适的密封胶作为路面裂缝修补的材料。
(2)密封胶性能
A性能 该密封胶为固态改性沥青和热塑橡胶的复合材料,热熔快,粘接性强,具有良好的抗形变恢复性能。与其它类型密封胶相比,该类型具有低稠度,易于渗入各种裂缝等特点。在夏季,其高温软化点可达96℃;在冬季,其耐低温可达近似-23℃,因此更适合在温差跨度大的温带环境
B 密封机理 在193℃高温下,液态密封胶与沥青路面渗透融合,冷却后产生高粘结力,并依靠较强的弹性,随裂缝涨缩而发生弹性变形,始终保持其密封作用。
(3)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及要求
封闭交通:为保证施工安全,首先应进行交通控制,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关于公路养护作业交通控制的规定,摆放锥型标及移动标志车,并设专人负责指挥交通和随着施工进展情况及时移动施工标志。
开槽:按照设计的槽口尺寸,调节好开槽机的宽度和深度,然后进行开槽作业。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裂缝变化情况及时调节槽口尺寸,并满足最低设计要求。
清缝:用高压吹风机将槽内及两侧至少5cm范围内的灰尘和杂物清吹干净
预热:密封胶应在路面温度超过4℃时使用。低温下使用可能会降低粘性,由于裂缝处水气太多,如果低于4℃,可以使用适当的方法加热,以保证达到最低要求限度。如果要求在低于4℃的情况下密封,那么必须要确保裂缝干燥,无水和杂物。密封胶温度应保持在安全加热温度。密封胶应有专业人员检验以确保粘性。
灌缝:在密封胶达到193℃的条件下,用灌缝终端上带有刮平器的压力喷头将密封胶均匀地灌入槽内。
养护 :用密封胶灌缝以后,不能立即开放交通,必须在密封胶充分冷却的情况下再开放交通。一般冷却时间为15分钟左右,具体实施时,可根据气温情况灵活掌握。
施工注意要点 (1)施工时密封胶的温度应达到193℃,但不能超过204℃。 (2)槽口尺寸应满足最低设计要求,即宽度≥1cm,深度≥1.3cm。 (3)灌缝前,应保持槽内及两侧绝对清洁。 (4)施工时的路面温度应保持在4℃以上,否则应进行预热。 (5)开放交通前,应保证密封胶有足够的冷却时间。
2 养护中常见病害的处理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
在高速公路周围的建筑物,例如: 服务区、收费站场地等都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所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常见的,像路面下沉,道路板以及横向和纵向都将出现裂缝,有些路面坡年久失修逐渐变成小坑槽。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内容包括: 路面的养护时间、路面温湿度的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道路路基施工质量差,步道板发生裂缝除了与路面基层施工有关之外,还与道路基底层的施工强度有关,因为基层和底基层二者的平整度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施工工序且不符合设计标准,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进行养护的过程中,其性质以及提出的要求、占用路面的时间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工作是起着非常关键作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非常特殊的,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48 h 之内保证水泥混凝土的最佳养护时间。改性沥青混凝土则应该利用小坑槽将路面补平,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泥混凝土在短时间内受到任何外力的危害,日常的养护管理工作按照正常的使用方法进行规范操作即可。
2.2 沥青混凝土路面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经常发生的病害分为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路面出现坑槽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在施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以及混合材料在配置上没有搅拌均匀,或者是两种材料的某一种掺杂了其他杂质。而车辙、沉降或者是路面的某些部位开始从内至外泛油等等现象都是常见的病害。
在对坑槽进行修补的时候施工单位普遍采用乳化沥青、热沥青混凝土,采用这种改性沥青对于高速公路雨天的道路通畅是非常有效的,同时为养护管理工作减轻了很多负担。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应加强对坑槽修补这一项,在进行修补的时候应该切齐边线使它与主车道平行或者是垂直,修补好的坑槽应该比之前的路面高出近 2 cm 是最好的。
高速公路路面出现车辙和路面下沉主要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和路面基层没有做好而发生以上两种现象。其中高速公路路面出现车辙或者是路面下沉但是高速公路路面层完好且没有发生网裂现象,此种情况下的养护工作基本上都是采取在路面的表层进行调平或者是罩面。此外,高速公路出现车辙或是路面下沉的时候,高速公路的路面层经常发生网裂,这种情况下的养护管理工作尤为复杂,在养护管理工作开始之前应该分析产生网裂的原因,如果是因为道路基层而发生网裂,就应该将路面的结构层进行处理; 如果是因为沥青层导致网裂现象,就应该翻开高速公路路面将地表水降低。此外,还可以采用反压车辙的防治方法,就是在出现车辙的部位,摆放隔离设施,利用过往车辆来碾压周边地区,达到一定程度,洒水冷却。
2.3 硬路肩
高速公路出现硬路肩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混凝土预制板发生变形从而影响了高速公路某处路段,如果此路段的地势比较复杂而地下水位又偏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重盐渍土的现象,此外,有些城市在冬季经常使用融雪剂,这样一来导致盐含量超标造成路肩石变形。关于硬路肩的修复方法还是比较单一,就是将不符合标准的路基材料全部挖除,重新使用符合标准的路基材料进行压实铺筑。
2.4 通道及涵洞
有些高速公路由于地形复杂,有通道和涵洞,对于这些地方的养护工作主要是清理和疏导。在日常养护工作中工作人员应时刻注意高速公路是否受到公路旁地形地貌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2.5 波形护栏
波形护栏是高速公路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安全措施,在养护管理工作中主要是起到更换和保洁的作用。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发现,在公路两侧或者是中央隔离带波形护栏与通信及监控管道是同时处在这两个地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应特别做好这一衔接工作。
3 提高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技术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技术应该符合实际情况,并且保证在实际运用中正常运作,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操作,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全方位的提高服务水平。
1) 对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应该善于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来推动现代科学化的养护管理模式。因为此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转为数字化模式,然后利用可视性能将信息显现出来,运用现代科学化的功能性软件,将高速公路沿线的三维空间进行分析,分析出来的结果简单明了,运用数据进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并且效果显著,这样一来为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和正常的运行工作提供了高效、及时、准确的数据化信息,为高速公路未来的发展和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2)高速公路管理养护部门应该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工作或者是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智能化,通过一系列的高科技手段来实现由人工检测逐渐向智能自动化检测转移。3) 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国家学习,如何利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来提高道路的耐久性,从而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年限。
目前为止,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所采取的普遍都是改性沥青技术等较为大众化的技术,正是这些技术在无形中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向成熟,这些技术为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稳定性以及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和能源,为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养护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养护管理工作也是为了高速公路能够更好的发展,这项工作应从根本做起,从点滴做起。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以来,面对市场经济的要求,应该使高速公路创造利益的同时创造公益,养护管理人员必须从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进行思考,认真研究运用科学现代化手段进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并且不断发展的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王庆俊. 公路养护工作改革的新思路[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4( 1) :7-8.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但养护管理工作却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我国人口基数大,运输量也大,因此,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1、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对高速公路的运行状况的了解,我们可以正确了解及评价公路的安全状况及运输水平,按照实际情况安排运输与维修检查,创建通行安全、快捷迅速的良好行车环境。第二,通过对高速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一方面可以降低道路及其其他相关设施发生的损害,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修补不定时发现的病害和设施损坏,最大化延长高速公路及相关其他设施的使用寿命通过养护与管理可以使高速公路的道路及设施延长使用寿命。第三,通过对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并弥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道路及其设施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逐步完善高速公路的使用及服务功能。
2、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特点分析
高速公路的养护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高速公路行车数量多、速度快,养护工作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第二,养护工作的时效性。由于我国高速公路不仅是国家基础设施,也具有收取费用的性质,所以,一定要时刻保证高速公路处于完整的状态,发现有损坏部分后,要及时进行修复,从而保证行车快捷、安全、舒适,从而达到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第三,养护技术的科技性和复杂性。高速公路养护不仅标准高、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大、成本高,而且施工工序复杂,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技术工艺复杂,科技含量高。第四,养护对象的广泛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不仅包括道路、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而且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
3、当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养护机构设置不合理。目前,在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由于养护体制的“政、事、企”不同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强,导致各地养护机构重复设置,许多高速公路按照“统一管理,分级领导”的原则设置养护处、养护科、养护工区等,造成机构臃肿、人员偏多,铁饭碗大锅饭思想严重,职工积极性不高。
(2)养护机械化水平低。养护机械化能够显著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生产效率。但是,目前我国的养护机械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品种、数量、质量都难以满足我国高等级公路维修养护作业的需要,部分类型的公路养护机械国内还不能自主生产。再加上养护机械投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许多养护企业为了节约养护成本,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养护作业。
(3)管养不分,缺乏专业化养护队伍。许多高速公路养护公司仍然套用事业型养护管理体制,“管养一体”,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养护经费采用拔款形式,所有养护作业由内部单位行政管理,技术水平低下,缺乏较强的专业性。
(4)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
(5)重建设,轻养护。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大规模建设时期,建设任务很重,大量资金被投向高速公路建设,各级部门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问题,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重要的发展”的真正内涵。
4、完善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若干措施分析
4.1、加强政府行业监管力度
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整个交通行业监管。随着部分省份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事业单位正逐步向企业化转制。。由于规范不全、监管不力,有部分养护公司片面追求眼前的收益回报,人为减少养护投人,降低服务标准,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有必要理顺和加强政府对高速公路的行政管理。
4.2、、应用新型养护管理技术
我国早期的路面养护主要是以被动式的维修为主,就是当路面出现严重破坏以至于车辆不能正常通行的时候才会进行紧急维修,这样的措施主要是矫正型养护。这类养护虽然能够保证路面的正常使用,但是在维修时间和成本比较高,而且维修的时候还影响交通运行,维修后的废旧材料多,影响环境。高速公路的养护应该采用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方式。
4.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
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建设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并对外开放,做到管理和养护真正分开。
4.4、科学规范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管理机制及制度设置也应该有所变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新的要求。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局下面设立了线路管理处和专职养护处等部门,虽然对于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有较好的灵活性,不过这种机构设置存在责任分化及高成本养护等方面的不足。要变革机构设置及相应的规章制度,责任到人、考核有据的工作机制才能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源处提高养护水平。
4.5、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公路养护方针
有关部门应该在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方面迅速出台统一的管理办法和管理规范,保证养护管理科学化、制度化,使得养护工程费支出有严格的标准可供参考,限制其随意性;养护质量的考核不再像以往一样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而是严格的按照出台的规范进行考核。
5、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趋势
1)预防性养护成为重点。预防性养护能够大幅降低公路的维护成本,但是预防性养护的真正实现是需要时间的,智能化技术处理计算的数值是否正确是关键性因素。通过对国内公路养护的现状调查可知,过去是公路受到损害后再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发现问题后在进行修补,这属于事后养护。而预防养护是提前采取措施减少损害的产生,从而延长公路设施的使用周期,减少大修次数,修复随时出现的道路病害及设施损坏,减少运营管理费用的支出。
2)坚持机械化养护。高速公路应该使用机械化进行养护,高速路的车速较快,车流量大,而且24小时不间断,因此道路养护要保证交通的通畅。发现公路存在损坏要及时修补,这是公路的特有属性所决定的,因为路面发生损坏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时刻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路况,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此外,维修质量、作业安全、劳动效率等方面的要求也是实现机械化的重要因素。实行机械化养护能够保证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和行车速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能同时得到保障。进行机械化施工作业,施工工序安排的合理而科学,才能保证流水作业的顺通,做到安全、高效、畅通。
3)管理措施越来越健全。交通的发展提高了公路的维护要求,也给高速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挑战,只有结合具体实践,长期积累成功的管理经验,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养护管理规范、方案和措施,才能适应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养护实践才能真正去获得成效。
结束语
高速公路养护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质量并延长使用时间,所以要不断提高高速公路养护技术,优化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提高养护工作人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最终提高我国高速公路质量。
参考文献
[1]段非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
On the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Zhang Xiaoqi
Liu Gansu slander highway toll management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our national highway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and in the process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highway, as a sig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dern material circul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both.
Key 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甘肃省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带动了甘肃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我省公路养护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高速公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高速公路是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作为公路,高速公路与其他公路相比,除具有其他公路的一切特性外,还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一是技术方面,二是经济方面。正是由于高速公路的这些特殊性,才使我国在高速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采取了与一般公路不同的政策,这些政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1、技术方面特殊性
(1)高速公路路线采用高于一般公路的技术指标。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既有较高的线形指标,又有平、纵、横三方面完美的立体协调,产生完美的美学效果,达到高指标与心理安全的统一。同时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置交通标志、护栏、防护设施、隔音墙、交通管理系统、服务区等设施,以满足司乘人员在车辆运行中的各种需要。
(2)实行交通限制,实行全部交叉口的立体交叉,实行分隔行驶,实行全封闭,排除对高速公路行驶汽车的干扰,形成稳定、快速的车流。
2、经济方面特殊性
与一般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在经济上的最主要特征是高速公路具有鲜明的“级差效益”。所谓级差效益,就是相同汽车完成相同的运输工作,在使用高速公路时高出使用一般公路而得到的较高效益。主要表现在汽车行驶成本的降低、行驶时间的节约、行驶里程缩短的效益、交通事故减少的损失四个方面。
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速公路优良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1、正确了解及评价高速公路的运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养护维修,创建畅通、安全、舒适的良好行车环境。
2、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及其设施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逐步形成高速公路较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
3、提前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修复随时出现的道路病害及设施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4、减少或杜绝由于道路及设施维护不当给用户及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避免为此引发的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特点
1、实施护作业的强制性。高等级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机电通信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高速公路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技术外,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科学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高等级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7、施工环境风险大。由于高速公路的养护维修作业往往是在保证车辆通行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四、高速公路养护目的和任务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投入运营后,必须进行经常性、及时性和预防性的日常护。随着运营时间的推移,交通量的增长、车辆载重的增加,线路的延长,路网的扩大和设施使用频率的增加,养护维修工作量将越来越大。
1、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目的是能够经常保证高速公路上的各种工程及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高速公路具有快速、畅通、安全、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
2、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经常保持公路的完整状态,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采用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与养护技术,提高管理养护水平。三是采用正确合理的劳动与技术组织措施,推广运用养路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尽量不阻车或缩短阻车时间,以节约成本,减少养护开支,提高公路使用率。四是建设一支能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队伍。
五、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护管理模式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大多仍采用传统事业型的管理模式,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养护市场封闭运作,市场化模式尚未确定,尚未建立志现代企业制度。
2、养护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低。
高速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但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维修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养护方式,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比较低,对一些国外引进机械的性能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无法确保高速公路养护及时性,快速性和高效性。
3、养护体系不健全,无法真正实现高速公路的“预防性养护”要求。
目前各地高速公路的养护在很大程度上属被动养护,整日忙于应于现有道路桥涵的各种病害,缺乏运营过程中的路况调查,病害预测以及适时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实现预防性养护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技术条件,包括道路及桥梁结构检测系统,路况评价预警系统,养护决策系统及成套养护设备;二是机制条件,指养护管理体制及其运作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养护决策,养护规划,养护调度及工程养护监理制度。
4、养护资金不足,公路病害无法得到及时修复
目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中普遍存在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建设资金缺口太大,有限的养护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养护任务;二是有些高速公路本身收费额低,效益差,养护资金分配不足;三是需本付息压力较大,养护资金投入不够充足。养护资金的不足,必然会使高速公路病害得不到及时养护维修,从而使公路寿命大大缩短。
六、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改革和发展的途径
要解决养护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应积极响应交通部提出的养护体制改革的基本精神,理顺管理体制,建养并重,管养分离,同时打破垄断经营,健全各种规章,实现养护市场化、规模化及专业化运作,市场化养护模式的实施就是要通过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价格机制等引入养护工作中,达到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的目的。
1、改革目前养护管理体制
顺应高速公路发展趋势和产生特点,在建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的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将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所属的适宜于市场化的养护工区,养护中心等与管理机构相分离。并通过合并重组等形式将其培育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我发展,自我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独立产权”的养护企业。
同时,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养护管理用人机构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培训提高现有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速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
2、完善养护管理法规体系
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速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督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对养护市场准入、招投标、养护质量等方面加强监督,做到政府监管到位,保障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
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音、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速公路安全、快速的作业要求。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引进国外先的CNC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凭公司。
4、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
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变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