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4:0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速养护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key words :Expressway,Management, Maintenance, Ideas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和工程养护特点
1.1工程概况
沈吉高速公路(沈阳至草市段)主线全长160.355km,路基宽度26m,行车道宽2×7.5m,路面沥青砼结构形式,沥青砼路面主线长160.355km。特大桥2座、大桥44座、中小桥195座,涵洞(通道)268座,隧道6条。工程分别于2006年9月29日(沈阳 至南杂木段)和2010年9月29日(南杂木至草市段)开放交通。
1.2工程养护特点
1、营运车辆多,车辆超限行驶,既污染高速公路路面,又严重损坏路面结构。而高速公路管理由于机制上的问题,无法完全制止这种情况,既增加了收费管理的难度,同时也加大了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量。
2、冬夏温差大,多雨雪等恶劣气候造成养护难度加大。由于沈吉高速公路地处东北高纬度地区,冬季冰冻期长,虽然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改善,还是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病害。其中以路基、路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温度收缩裂缝最为明显,这些都增加了养护的工作量和难度。
2、养护机构和组织形式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机构组织形式有三种:一是自主经营方式,二是属地管理方式,三是对外承包经营方式。
沈吉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由管理处工程设备科负责管理,采取市场化养护形式。绿化工程、日常小修保养工程、安全防护设施损坏恢复等工作,交由相对固定的专业公司负责养护。另一方面,对于专项工程和大修工程,则向社会公开招标,由工程技术部门组织,将工程交由具备资质的专业公司去做。这种做法可以减少管理人员、机械设备的费用开支。管理上只需配备少而精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行政上的管理,对承包单位的养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其它业务上的指导,能充分调动专业养护公司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管理上的一些事务性工作,便于把注意力用在高速公路的其它运营管理工作上。路基路面、沿线设施、绿化三大养护项目由专业公司负责工程的养护,能确保各养护项目能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保证了工程质量。
3、日常养护中病害的防治与处理
3.1沥青砼路面
沈吉段开通时间较短,路面层的路面车辙、沉陷情况较少、路况较好。日常养护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坑槽的修补。坑槽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施工时原材料及混合料离析或存在杂质,外部化学物质如机油和汽油的污染等。修补时一般采用乳化沥青、热沥青砼,改性沥青砼和冷补料针对雨天养护,保证道路的畅通。另外温差裂缝病害在沈吉段表现明显,因高速公路冬季低温产生收缩缝隙,结构层本身的缺陷,路表水进入面层、基层后,水不能及时排出,经车辆的反复碾压及冻融造成明显的裂缝现象。对这种病害要在出现任何路面病害迹象之后提早进行预防性灌缝养护。如果不进行预防性养护其结果就是使路面恶化直至需要使用高额的结构罩面或整体重建。
3.2桥梁、通道及涵洞
通道及涵洞的养护主要是清疏工作。日常养护中根据季节不同,加大日常巡查的力度,排除影响其使用功能的病害,尤其是保证排水的顺畅。桥梁养护主要是对其附属如防眩板、防抛落物网的损坏维修及桥梁伸缩缝的日常养护。沈吉高速采用在国内技术比较成熟的毛勒伸缩缝,但在通车后的车辆荷载作用下部分伸缩缝缝两端与沥青面层接缝处的混凝土面层剥落严重。分析原因为施工时混凝土强度满足不了车辆荷载要求所致,在养护中不得不需要使用高额的结构罩面或整体重建
3.3波形护栏 、标线、交通标志。
波形护栏、防眩设施养护主要是事故损坏后的更换和日常保洁。波形护栏、中央分隔带防眩板损坏后更换及修复要及时,雨雪天后要及时清洁轮廓标,标识牌等,标线如果存在缺失或污染应及时补划,保证交通安全。
3.4边坡防护,雨水冲刷防护
沈吉段高速公路很多地段是开山路段,路堑段较多,因此边坡防护尤为重要,除按设计的植被防护和网戴防护外,在预防性养护中还进行了防护墙防护,在雨水冲刷严重地段及隧道洞口周围都进行了砌筑防护墙进行防护,在抵御雨水冲刷方面成效显著。
3.5绿化
绿化主要包括中央分隔带、边坡、互通区绿化带的树木和植被的日常养护。包括修剪、治虫、补植等工作。每年冬末初春进行绿化植被的盘点,以备开春补植养护。
4、想法和建议
目前辽宁省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基本上是统一规划,统筹管理。沈吉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由管理处工程设备科负责管理,采取市场化养护形式。这种形式管理上只需配备少而精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行政上的管理,对承包单位的养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其它业务上的指导,能充分调动专业养护公司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养护工作效率。
为提高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应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组织强有力的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管理,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在养护规范、养护规章制度、考核制度,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新技术的培训和革新方面,应起到牵头和组织作用。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还要和高速公路的建设阶段相互衔接,因为建设时期的项目组在工程结束后很快解散了,管理经营者在交接后数据采集不得不单独进行,这样大量的工作难以很快完成,因此提倡BTO(Build - Transfer – Operate)模式就是能让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很好的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做好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还有利于做好管养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应继续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并配备必要的路面、桥梁技术数据采集检测仪器。沈吉高速已经根据具体情况应用了相适合的养护管理系统,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养护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现在正在建立路面采集系统,真正的使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科学化和自动化。
引进先进的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另外还要加强预防性养护工作。对国内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推广使用,积极参与全国的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培训工作,总结、交流各高速公路管理经验,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加强各路段养护部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搞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JTJ001—9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
2、JTJ073—96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方法
Key words: highway;maintenance;method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089-01
1正确认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养护指导思想
改造世界,创造财富,造福人类,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但管好、用好财富,维护好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更加重要。建造一条高速公路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包括土地、环境、能源等方面的资源,从科学发展的角度,高速公路管养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及时有效地管养好高速公路,才能确保行车安全,科学地管养好高速公路,才能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打造一条畅通、舒适、美观的高速公路,是管养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养好高速公路是与时俱进、时展的需要。高速公路是一项公益性设施,是国民经济总动脉,在管养过程中,除考虑经济效益外,更要考虑社会效益、社会形象。因此,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其指导思想是: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管理手段,精心组织、科学管理、长短结合,严格控制成本,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成本与安全处于受控状态,为司乘人员提供一条安全、畅通、舒适、美观的景观高速公路。
2合理建立养护管理体系
养护管理体系包括养护管理组织机构和养护段落划分结构。养护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视高速公路的长短及结构形式,可分为一级管理模式和二级管理模式。一般路线较短的直型、环型或叉型,来回行程在150公里以内,则采用一级管理模式较为合适,如路线较长的直型、环型或叉型,来回行程在150公里以上,则采用二级管理模式较为合适。养护管理人员按专业性质可分为:路基路面、房建设备、桥涵与隧道、交安设施、绿化养护管理员、计量审核与档案资料管理员。
养护段落划分结构要综合考虑公路里程与专业性质。一般每段为60-80公里较为合理,一般可设道路类、绿化类、房建设备类等几个专业的养护单位,同类养护项目尽量划分两个段落、安排两个养护单位进行比较和竞争。
3制定科学管理制度
高速公路养护是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预防保养和修补,使之经常保持完好状态,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标志标线、绿化等方面的保养和维修。高速公路养护成本是养护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值总和,由直接费和施工管理费两大类组成。直接费构成养护工程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它直接费。施工管理费是为组织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标准高、养护范围广、材料选用标准较高、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施工程序复杂,且保护措施较全、现代化设施较多等原因,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成本要比一般公路高出许多。养护成本作为反映公路养护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要逐步加强公路养护成本管理,提高效益。高速公路的养护投入换来的是道路及设施的长久完好,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通行费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回报。
(2)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理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路养护行业长期运行的封闭式行政计划型的管理体制已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特别是涉及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内容广泛的高速公路养护体系。由于现存的养护模式缺乏科学性、预防性、经济性,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只能做一个主观性较强的简易养护计划作指导,针对性、预见性、效益性很难量化,使养护处于被动,通常是产生问题才予以解决,名不符实的事后养护模式,这导致了公路养护成本过高的现象,影响了高速公路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高速公路养护单位要不断地研究新问题,采取新方法,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大潮中,才能取得最佳效益,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理的途径及方法
(1)做好科学的预测分析,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
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的合理预测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由于自然、技术、人力等多种可变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着高速公路的养护成本,预测难度较大。传统的成本预测方法可通过时间序列法或趋势图法进行预算,还可以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将公路养护的工、料、机消耗或直接费消耗设为变量Y(因变量),把降雨量、路面宽度、厚度、桥涵长度、通行量等影响因素设为变量x1,x2,…,xn,建立线性回归模型:Y=a1x1+a2x2+…+anxn+b+ε来对公路养护成本作出预测。
上述传统的预测分析应用较为广泛,但也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其预测结果会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养护管理体制的改变、养护管理方案的不同、养护技术的进步等不确定因素。因此,根据传统方法得到的养护成本曲线和高速公路实际养护成本曲线相比发生偏移,使得预测的可信度和可操作度降低,需要对原有的高速公路养护成本预测方法进行改进。目前理论上还没有完善的改进方法,可以考虑将数理统计原理应用在成本预测中,统计各种状况发生的概率,计算出养护成本的期望和方差,以求更好的逼进实际情况。
对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的科学预测,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只有在得到较为准确的养护成本预测数据以及概率之后,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公路养护方案,从而达到从先于养护之前控制成本的效果,减轻后续成本管理的压力。
(2)成本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根据国外先进的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理经验来看,养护成本管理必须随同养护管理一同规范化、制度化。各级管理部门责任明确,立法确定养护管理体制和养护职责。成本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方法,管理职能突出,管理部门人员精简。成本管理贯穿整个养护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成本预测、选择养护方案、实时监督成本情况,提出对养护方案的改进建议,以及根据最终结果相应改善养护的具体环节,以求全面的降低养护成本。
三、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理存在的弊端
(1)未能落实养护成本的系统化管理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尚未形成系统化管理。各级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监督约束制度也没有完全建立。养护站经费形式上是包干使用,但超支并无约束。有时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对超支的养护站也得增大投入,因此,部分养护站管理消极,在使用经费时不精打细算,甚至存在着乱开材料费进行私分现象,虚增成本开支,使养路成本数据失真。
(2)养护科学化的欠缺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设备及手段总体来讲比较落后,人才配备和技术管理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着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提高养护效率、降低养护成本。路面清扫应该以机械清扫为主,而目前一些地区由于无机械设备,当地养护公司只能雇佣廉价劳动力,采取人工清扫为主。这种落后的人工清扫方式同先进的高速公路本身很不协调,也很不安全。在路面病害的处理方面,高速公路路面病害随着交通量的增长是经常出现的,诸如:裂缝、坑槽、车辙、沉陷等等。常规做法应由多功能车来完成,而目前这种机械还无法在全国普及,所以路面的削面积修补非常困难,只好沿用最原始的人工刨槽,铁板炒料,夯砸的方法,根本无法保证修补质量,也加大了安全隐患。技术手段的不足,加上养护专业人员的缺乏,养护维修质量难以保证,无形中出现了养护重复成本,养护资金的浪费难以估量。
四、对于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1)合理确定养护成本,制定养护预见性决策
成本控制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成本的事先管理,即确定计划(目标)成本,企业可以依此进行控制。为了合理的确定目标成本控制数,应从批准预算中把独立提取的有关费用和目标利润先扣出来,然后计算施工成本控制数。由于高速公路施工的特殊性,中间成本很难计算准确,要有目标有计划的组织养护工作实施,就可以较好的克服工程中的成本失控问题。
确定合理的养护成本之后,就可以制定相应的预见性决策和养护定额,养护定额是计算养护费用,提高养护工效,降低养护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还需要确定相对准确的日常养护和小修工程的数量以及合理的养护周期。养护工程数量和养护定额构成了计算养护成本的根本依据,没有这两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就没有办法准确地计算出养护成本,也就没有办法提高养护工效。
(2)加大养护技术的研究力度,重视人才培养
当前高速公路的路面建设技术和工艺,以及养护技术和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材料替代原有的路用材料和施工工艺,可以改善和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养护工作的压力。另外,一些新出现的材料和工艺可以加快养护速度、提高养护质量并降低养护成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高速公路养护部门要加大对养护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创新,提出科学的结构形式。具体途径可以通过给基层单位提供专用资金用于新技术的实验,并联合高校和研究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运用到实际的养护工作中。
要改善目前养护技术落后的状况,除了大力采用新工艺之外,还需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人是运用和改造技术的主体,先进的技术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必须把培养公路技术工人和提高养护工人职业素质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除了基层养护段开展力所能及的业务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外,上级部门应当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如健全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理顺疏通专业人才分配渠道,设立专门机械设备工艺训练班等。
(3)建立预防性养护系统
高速公路建设投资额巨大,为保证其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必须长期保持良好的路面使用性能,这就需要养护维修系统的保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养护维修实际上是公路建设的一种继续。在路面养护和维修的关系上,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等到路面开始出现损坏后,才想起要对它进行维修,而对于路面还处于良好状态下进行预防性养护的意义则往往认识不足。预防性养护实质上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它并不考虑路面是否已经有了某种损坏。预防性养护最佳实施时机应该是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虽然预防性养护需要投入某些费用,但它是一种费用效益比非常良好的养护。通过调查统计,每投入1元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矫正性养护资金。可见,建立预防性养护系统对于降低高速公路养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4)加快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