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4:0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竞技体育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经济伦理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经济伦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经济伦理的学科性质和定义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1)经济伦理学是关于经济制度伦理和经济行为伦理的学说。(2)经济伦理学是经济活动中的伦理精神、气质和看法的理论化形态,或者是从道德角度对经济活动的根本看法。(3)经济伦理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以及直接产生于人们经济生活和经济行为中的道德观念的科学。(4)经济伦理学是研究对经济行为的合理性的价值论证的科学。(5)经济伦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完善人生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规律以及明确善恶价值取向及其应不应该行为规定的学问。(6)经济伦理学是一门经济实践的道德科学,它以研究经济与伦理的关系、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的形成、发展规律以及经济行为的伦理正当性等问题为对象。(7)经济伦理是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生活中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这些观点基本上反映了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和认识现状。
任何学术的讨论都不应该离开现实的生活,经济伦理和经济行为是密不可分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伦理问题,那么经济伦理指的是规范经济学对经济制度和平等、效率等经济范畴以及个人消费等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经济伦理指的是经济活动、经济行为的道德前提和背景条件,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应该与不应该问题,它也涉及经济制度、经济秩序的合理性,经济主体的伦理关系性状以及经济范畴的价值判断。
二、经济伦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也随之共同发展,相伴产生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伦理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经济伦理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经济活动产生作用,为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提供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经济伦理是协调经济关系的重要手段。经济伦理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这种调节和协调作用,表现为用伦理规则调节和协调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即为经济发展提供一系列的伦理道德原则。从而调整人们的经济关系,维护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并促使人们的经济行为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道德基础是经济伦理体系的基石,是经济伦理的第一层次。职业道德、经济信用即为这一层次的内容所在。
2.经济伦理是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保证。从“经济人”的角度看,其经济活动的目的只是获“利”,而不是讲“义”。但在全面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导致市场经济上确实存在着一只无形之手,这只手不管“经济人”的主观动机如何,它都会把种经济行为调整为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达到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的目的。以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行为为例,有交易活动就必然需要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所需要的成本。交易费用的增加或减少与经济伦理道德有很大关系。一个缺乏伦理道德规范的社会,将引发大量的交易成本,在没有伦理道德约束的条件下,交易成本是很高的,比如,定金和鉴定费等;而有了经济活动的道德规范,则可大量节约交易成本。当经济伦理引入经济活动中并要求交易双方都遵循道德规范时,就会产生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它意味着双方提供的关于商品、服务、工作效益的信息是真实和可靠的,双方对于合约的执行是严格的,因而经济风险相对就少,那么为此付出的交易费用自然就会降低,才会以较低成本实现自己利益上的最大化。
3.经济伦理是一种经济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一些明智的企业家之所以对经济伦理给予特别重视。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经济伦理可以带来效益,能够促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经济伦理在主体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表现在多个层次和方面,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如果从经济活动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作简要概括,可以认为:在宏观社会层面,经济伦理是一种社会资本;在中观企业层面,经济伦理是一种无形资产;在微观个人层面,经济伦理是一种人力资源。经济伦理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精神,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它通过优化经济主体的素质,激发生产经营者的能动性,协调经济活动中的人际关系,营造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促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推进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转贴于 4.经济伦理是社会经济制度的精神要素,是一种社会资源。这种资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集中反映在儒家思想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上,对市场经济伦理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包含:(1)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完备的法律体系构成现代社会秩序的框架。因此,守法是道德基础,是公民的基本素质。
(2)市场经济关系以等价交换为基础,反映在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法律关系上。所以,一切包含等价交换关系的行为都是合乎道德的,并有利于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5.经济伦理在经济活动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其对象——人。人是创造一切经济价值的主体,通过激发人们的伦理意识、协调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改善社会的伦理状态,使主体的能力得到更为充分、更加有效的发挥,去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在此经济伦理研究的既不是生产关系,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研究人们(或经济主体)经济行为与伦理道德的内在联系。同时在范围上,包括人类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行为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改革开放为经济伦理注入了新的内容,它要求人们从观念上扫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经济伦理,使人们伦理观念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建立伦理约束的必要性。
1.伦理约束对市场的经济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经济一体化日益突显,而市场经济首先是一种竞争经济,竞争的前提是需要社会形成一种公平、公正的经营氛围。将来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全方位的竞争,现在和未来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资源、技术、产品、营销、人才等基础层面,更多的体现在管理、道德、文化的竞争上。伦理,作为管理的一种新趋势,对于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规范市场经济又是由法制和伦理两种手段完成的。因此市场经济又被称作“法制经济”和“伦理经济”。所谓法制经济是指要依靠立法与执法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运用法律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而伦理经济,是依靠信誉、人格、良知来建立相互交往的关系,保证人们的行为不仅合法,而且合情合理。
2.伦理约束的建立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伦理观念在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完全缘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同样面临着一系列伦理问题。其中,诚信和道德是经济伦理最重要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保持经济伦理天平的平衡,需要从他律与自律两个角度考虑。在他律方面,经营者一定要有法律与制度的约束。目前,在企业管理中,相应的法制建设需要跟上经济发展的过程,尽快地健全与完善,使不讲伦理的人没有可乘之机。但是任何法律制度都会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人们借助自律的形式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自律方面,诚信和道德问题的实质在于文化。企业的诚信和道德要借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企业经营中,不能取信于人,就会万事无成。以诚信为本的道就是商道,就是伦理的最基本要求。企业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最终获得竞争优势,无不得益于这种商道。这种道的核心在于人。企业的管理者要取信于自己的员工,取信于自己的顾客;同时也要指导员工取信于外部利益群体。就是说企业的管理者要将诚信和道德作为自己的管理价值观,用以指导企业的管理实践,彻底明确管理在于得人。
一、我国的体育产业投资体制的含义
相应的体制和政策是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发展的基础,而投入、使用和监管资金的有效运用是体育产业投资体制制定的客观限制条件,体育产业投资体制在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充分考虑和结合各种限制性客观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制度和政策的科学性和组织性。而在进行体育产业投资、补偿等工作的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相关法律政策来进行制约的,体育产业投资整体框架和细致的分工、开辟投资方法的规定和投资补偿和分摊等工作是体育产业投资政策的主要内容[1]。
在促进体育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体育产业投资体制与政策的重要作用,同时更不能够忽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体育产业投资的整体结构和制度要求是体育产业投资体制的重要内容,然而其中存在了重要的政策限制,二者存在一定的重叠成分。同时只有在体育产业投资体制之下才能够形成相应的体育产业投资政策,也才能够具体规范体育产业投资行为。因此,研究体育产业投资政策及环境是研究体育产业投资体制的重要前提[2]。
二、我国的体育产业投资体制依赖的相关政策
体育产业投资体制要建立在一定的相关政策之上,受到科学合理的政策的规范和制约,才能够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才能够在科学的制度下,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财政政策
相应的基本准则和方针是进行财政工作的前提,然而基本准则和方针的制定要根据一定的财政目标来实现,严格按照宏观经济规律来制定自身的财政目标就是我国的财政政策。我国的体育产业投资事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因此在实行体育产业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我国的财政政策为其提供相应的补助和担保,因此财政政策是决定体育产业投资资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如果财政政策过于严厉,就会将更多的体育经济发展机会置之门外,还会将体育产业的融资金额大大提高,不利于体育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实行教宽松的财政政策,就对给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动资金,促进可供融通的资源的提高,将投资成本降到最低,有利于体育经济的发展。现阶段,不完善的投资体制存在于我国的体育产业当中,要想实现资本市场与体育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就不能够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有效引导资本市场[3]。
(二)法律制度
在进行体育产业投资行为的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形成,这些社会关系有时是需要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对其进行制约和管理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体育产业投资行为的顺利进行,同时,这也是法律制度在体育产业投资体制中的体现和作用。在进行体育产业投资行为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得到健全的法治来对其进行保障是决定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体育资源的标准,体育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健全的法治来做基础。我国在进行体育产业投资行为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投资范围、程度的可靠性和有序性,然而决定投资行为是否可靠和有序标准就要靠健全的法治来界定。我国的体育产业投资是一种长时间的投资活动,在较长时间的投资当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此时必须要有强有力和完善的法律来对其进行保障和职业。投资人在进行体育产业投资之前,最看重的就是这一方面法律是否健全,如果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就意味着体育产业投资将会面临很高的商业风险。这也就说明,健全的法治能够为我国的体育产业带来更多的投资,也才能够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4]。
三、我国体育产业投资体制在体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都在加快,我国要想积极参与到世界市场经济竞争当中,必须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较快,因此,我国要充分提高对体育经济的重视程度,积极思考发展体育经济的方法及限制体育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促进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注意到体育产业投资体制对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分析其重要性,抓住其中的重要特点,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体育产业投资是体育经济发展的动力
体育产业的建立和经营,会创造出一定的资本,当资本越积越多,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应用就要靠体育产业投资体制来进行引导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形成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将积累的资本应用到投资当中,首先,可以通过银行充分发挥职能,将资金有效应用到资本不足的公司当中,资本不足的公司要能够有效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生产,并将生产出来的商品通过体育市场销售出去,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次,充分利用市场职能,通过买进资金短缺公司出售的体育股票和债券等能够有效的将资金转移到资金短缺的公司之中,促进其能够充分利用资金进行再生产,或者在资本市场运行的监督下促进资金短缺公司已兼并、转让和租赁等方式促进资金的有效运转,从而从另一角度以另外一种方式优化配置体育产业资源。这两种方法的有效运用,能够促进体育产业的充分发展,能够给体育经济发展带来动力[5]。
(二)合理的体育产业投资体制能够提高资本积累和配置效率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0)05-0031-06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 System of Survival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Chinese Circumstances
YAO Mei-fang, ZHANG Lan, GE Jing, HUANG Jin-rui
(School of Management,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key questions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field.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as a system, in which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e different effect on entrepreneurship. As for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system, to improve its system function and optimize its structure, we should design it systema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By inquiring entrepreneurs, this article has ranked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factors of opportunity entrepreneurship and survival entrepreneurship separately by their importance, and contrasted them. In the end, this article has constructe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 system of survival entrepreneurship according to Chinese circumstances by applying TN method.
Key words:survival entrepreneurship; opportunity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TN method
1 引言
Peters和Waterman[1]的研究表明创业者在创业时更多关注的是他们所处的环境。支撑性区域创业环境的存在能够使更多的创业者产生[2]。有关创业环境的研究也逐渐在创业研究领域中显现出来[3],目前已经成为创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外学者对创业环境构成要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Bruno和Tyebjee[4]提出了12个创业环境构成要素。Porter[5]从特定行业的角度提出了创业环境的5个构成要素,包括进入壁垒、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状态、替代产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还价能力和供应商的还价能力。Gartner[6]归纳总结了Bruno、Tyebjee和Porter等学者的观点,提出了创业环境的22个构成要素。详见表1所示。
同时,还有学者对创业环境构成要素作了更加系统的归纳,其中Gnyawali 和 Fogel[7]认为创业环境包括创业服务环境、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文化环境等。Grundstén[8]把创业环境构成要素分为感性环境要素和理性环境要素,其中感性环境要素包括社会的认可、社会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创业楷模的示范等;理性环境要素包括融资的可期望度、商业机会的可获性以及五类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社会资本、市场的接近)的可用性。同时GEM报告对创业环境构成要素有一个较明确的界定,其概念模型认为创业环境包含九个要素,即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支持、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
另外,相关学者还对区域创业环境构成要素进行了具体研究,如Saxenian[9]通过对硅谷地区移民创业者的研究,探讨了当地的创业环境构成要素,主要包含以地区网络为基础的工业体系、密集的社会网络、开放的人才市场、地区的社会文化氛围等。Macke和Markley[10]从社会氛围、公共基础建设以及政府支持三个方面研究了区域创业环境构成要素,其中社会氛围主要指人们对创业的态度和认知、创业文化及当地的生活水平等;公共基础建设主要指土地、道路交通、中介服务等,政府支持主要指网络建设、创业培训和教育、融资服务等。Baten[11]从不同区域工资水平、个人财富、政策、产业聚集程度和区域专业化程度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区域创业环境构成要素。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我们发现目前有关创业环境要素构成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大部分研究没有从创业过程本身出发去研究成功创业需要什么样的创业环境。创业环境研究应着力关注创业者“需求”与环境“供给”间的相互关系,即回答创业者需要什么;环境如何满足创业者需求,以激励和增强创业的愿望,从而促进创业活动。(2)对国家或地区创业环境和条件的描述,往往只关注创业环境的某一方面,不能说明各种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这两个问题出发,本文拟从创业活动的核心要素出发,尝试构建一个生存型创业环境要素体系,改善创业环境如何满足生存型创业者需求、如何激发生存型创业等问题。
2 研究方法和样本
2.1 样本基本情况及研究方法
我们对吉林省的创业者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问卷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样本197份,回收率93.8%,经过初步筛选,认定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44份。
在抽样调查中,本文将创业者的创业行为根据如下问题分为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两种类型:“您以前或正在从事的创业活动,是因为您看到了机会?还是仅仅是为了生存必须?”。可能的回答包括:开始创业是因为偶然碰到机会;开始创业是因为它是必须的;二者皆有。回答“二者皆有”的从样品中除掉。因为这些回答已从样品中剔除,所以本文的测试是基于选择的。
经过选择判断,我们进行样本筛选和类型划分的统计,其中有55份问卷的创业类型不在我们研究的范畴之内,剩下89份被我们成功地划分成本文所研究的两种创业类型,即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
2.2 调查问卷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是在前人已有研究基础上制定的,分析框架几乎涵盖了所有创业环境要素指标(九大类,41项指标),参与问卷调查的创业者分别对以下两大项进行打分:
(1)在企业创建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影响因素(41项指标)对创业的重要程度;
(2)创业者目前的满意程度。
其中,创业环境的影响因素对创业的重要程度打分标准为:1非常小,2不大,3比较大,4很大,5非常大。创业者目前满意程度的打分标准为:1非常不满意,2有点满意,3比较满意,4很满意,5非常满意。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九大类指标对两种创业类型的影响程度差异
我们对被调查的九大类创业环境要素指标对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影响的重要程度分别进行了统计计算。从统计结果来看,除创业培训及项目推介、信息化环境和中介机构以外,其他六大类指标(包括金融支持环境、政府支持环境、政策支持环境、人才支持环境、企业经营环境、文化环境)对创业影响的重要程度对生存型创业者来说其得分都要高于机会型创业者,且分值差距较大。这说明,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相比,其更依赖于创业环境,生存型创业者更看中创业环境的好与坏。
在九大类指标中,“政府支持环境”一项对两种创业类型影响程度都比较大,同时差距也是最大的。该结果反映出生存型创业者在环境需求上与机会型创业者相比,更希望获得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弱势群体。
“人才支持环境”是另一项对生存型创业较机会型创业影响差异较大的创业环境因素。这说明,由于自身的原因,生存型创业可能较机会型创业更难在当地获取所需人才。
在“中介机构”这一指标上,不同类型的创业者有较为一致的认识,并且分值都处于最低,表明该指标对两种创业类型影响都不大。这可能和我国的国情有关,因为中介机构(咨询机构,评级、评估机构,认证机构、产权交易机构)在我国运行体制还不是很健全。另外,也有可能和我们所取得的创业企业样本有关。
而其他几项创业环境因素对两种创业类型的影响程度差异均不显著,在此我们就不做详细论述了。
3.2 对创业影响程度较大的单项指标序列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若分别从单个要素来分析,41个创业环境影响因素对创业影响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在此,我们分别选取了对两种不同创业类型影响相对较大的10种要素,并进行了单项排序。由于篇幅的原因,在此我们暂不列出单项排序表。
从对创业影响程度较大的单项指标序列来看,无论是生存型创业还是机会型创业,金融支持环境对他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亲戚朋友和政府的金融支持,这可能与我国所处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有很大关系。此外,文化环境对于这两种创业类型的影响也很大,其中创业精神要素和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要素在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中分别列在第三位和第四位,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的文化环境对创业者自身的特性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创业。
从单个创业类型来看,对生存型创业来说,人才支持环境中的根据企业需要获取所需人才情况要素和企业经营环境中的信用制度完善程度和产权制度完善程度要素均会对创业产生较大影响。这可能是由于高素质的企业人才会对企业的成长起重要作用,该类人才在资源获取、机会发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才能对生存型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产权制度等构成企业经营环境的要素会使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此外,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信息化要素,政府支持环境下的防疫要素和电业局要素以及人才支持环境下的各类型人才市场完善程度及运行效率等要素分列第7~10位。对于机会型创业来说,信息化环境要素对其影响很大,在信息化环境下的金融领域信息化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信息化两要素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五位。这点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对机会型创业企业来说,机会的获取至关重要,而良好的信息环境是获取创业机会的最佳路径。排在后五位的分别是政府支持环境中的与企业创业有关的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要素,人才支持环境中的企业需要获取所需人才情况要素,企业经营环境中的保障稳定经营的社会治安环境要素和产权制度完善程度要素以及人才支持环境中的人才规模要素。
4 基于TN法的生存型创业环境要素体系构建
TN法是一种从系统诊断、系统优化到系统评价的集成化方法体系。在此,我们运用专家调查法来确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选取的调查对象为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的专职教师和博士生,共发放30份问卷,回收27份,回收率为90%。我们的评价标准为统计计算各专家对任意两个要素之间影响关系的评价情况,若有50%以上的专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影响关系,则我们认为此二者之间具有直接影响;若专家赞成比例低于50%,则认为此二者之间没有直接影响关系。我们据此构造出生存型创业环境要素系统的直接影响矩阵,如表2所示,如果某因素Fi与因素Fj有直接影响,则相应的第i行第j列元素为1,如果没有直接影响关系,相应的元素为0。
再根据表2,利用TN法计算生存型创业环境重要影响因素指标对创业的影响程度,也就是运用Matlab 7.0所计算出的综合影响矩阵,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从生存型创业环境系统的重要程度可以看出金融支持环境中的政府因素(F2)对生存型创业的影响最大,其对应的中心度为2.7866。另外,生存型创业环境中的要素指标――根据企业需要获取所需人才情况(F4);创业精神(F3);各类型人才市场完善程度及运行效率(F10)也是生存型创业环境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其对应的中心度分别为:1.4885,1.3191和1.2139。通过原因度的计算结果,生存型创业环境系统的原因要素为亲戚朋友(F1)、政府(F2)、创业精神(F3)、防疫(F8)、电业局(F9),这些指标对生存型创业的影响较大,其中创业精神(F3)和亲戚朋友(F1)等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最大,分别为0.4413和0.4243;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在创业时受影响的因素有:根据企业需要获取所需人才情况(F4);信用制度完善程度(F5);产权制度完善程度(F6);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信息化(F7);各类型人才市场完善程度及运行效率(F10),其中受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信息化(F7);产权制度完善程度(F6),对应的原因度为-0.326和-0.3163。
5 结论与对策
5.1 本研究的结论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充分就业。而实现充分就业的最有效途径是促进科学创业。因此,同就业一样,创业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议题。创业环境对创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创业环境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日益受到各国和地区的重视,随之而来的创业环境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而系统。
本文把生存型创业环境看作是一个系统,在创业环境系统中的不同的环境要素对创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生存型创业环境系统来说,要提高创业环境的系统功能,优化其结构,必须根据系统中主要影响因素的特性进行系统设计。本文通过对创业者的调查,对生存型创业环境要素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单项排序,并尝试运用TN法结合中国实际构建了生存型的创业环境要素体系。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创业环境要素对生存型创业活动的积极影响,挖掘创业环境要素对生存型创业活动的重要程度,在实践上可以为我国生存型创业者以及政府部门制定创业政策提供参考,同时该问题的研究对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更具现实意义。
5.2 基于本研究结论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创业企业资金来源
金融支持环境中亲戚朋友要素是导致创业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而政府因素对生存型创业的影响程度最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现有的生存型创业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私人权益资本,而政府虽对生存型创业影响程度很大,但并不是生存型创业的主要原因要素,故应加强政府金融支持力度。
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支持生存型创业企业的成长。如可以逐步建立创业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建立多种形式的信贷担保机构,开辟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增加筹资范围;根据我国创业企业的特点,在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及城市商业银行等区域性商业银行内设立相应的部门,做好对创业企业的贷款,适当提高对创业企业贷款的比例,以满足创业者合理的信贷需求;建立创业企业发展基金,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和向社会发行债券,进行企业化管理;发展直接融资,组建专门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工业投资公司,以直接持股和发放长期贷款方式向创业企业投资;适当运用税收优惠、贴息等手段鼓励向创业企业投资,支持其技术改造,帮助其完成产业升级[12]。
(2)完善人才市场,提高人才市场运行效率
人才市场环境反映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是衡量人才创业环境的重要因素。人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与其他要素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为了完善人才市场,提高人才市场的运行效率,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人才流动指数,促进人才有序竞争,激活人才资源活力;人才市场在招聘过程中应本着公开、公平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增加人才中介机构的数量,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加大人才流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人才引进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创业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政府应大量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组织人才招聘会。因为政府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人才的专业化配置,充分发挥人才创业的专业优势;组织人才招聘会是政府招才引智的重要途径。此外,还应提高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以及执法部门的执法水平[13]。
(3)营造创业文化环境,激发创业者创业动力
首先需要人们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陈旧的不利于创业创新的观念,严重阻碍着人们的创业行为。因而,在文化环境建设中,应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宣传创业光荣,树创业典型。历史名人、当代典范都可成为创业者敬仰与学习的楷模。
另外,应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鼓励创业。削弱那种认为稳定的工作比充满风险的创业更可取的传统文化影响,向人们灌输勇于创业、敢于冒险的价值观念,帮助创业者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在社会上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出创业光荣的风气。总之,要为创新创业大造舆论,改变陈旧观念,创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舆论环境,提升创业者的创业精神,激发创业动力[14]。
(4)加强信息投资,拓宽创业信息渠道
信息闭塞既是观念落后的重要原因,又是创业行为的现实障碍,同时也不利于创业者发现创业机会,提高综合素质,获取所需人才。由于信息短缺,市场情况不明,许多人将工商活动视为畏途,即使大胆行动,也难逃失败厄运。所以,社会、政府、创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一方面应该加强通讯投资和经济信息加工与传播体系建设,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电信技术,改善信息条件,使有志创业者通过信息体系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获得很多有益的信息,发现创业机会;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大力培养创业者及相关人才高效、快速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创业者及相关人才应掌握网络技术,并学会对信息的筛选。
(5)重塑产权制度,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在企业经营环境中,产权制度的完善程度受创业的影响很大。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创业企业在创立初期并没有明确界定产权关系,故随着创业的进行,产权制度很难完善。这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极大地制约创业企业的发展。
我们认为应按照“谁投资、谁所有和鼓励改革、支持创业”的原则客观公正地重新设计产权结构,要着眼于企业未来而不是过去,不是存量而是增量。界定产权不仅是对过去企业发展的贡献进行分割,而是要把产权结构设计与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管理体制结合起来。界定产权目的在于为创业企业未来发展建立坚实的法律基础。因此,要与产权界定工作相结合,推动大型创业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建立规范化的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鼓励中小型创业企业积极探索新的企业组织形式,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创业企业自,尊重创业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法人财产权,赋予企业经营者经营决策的自、企业财产的调配权、企业用人的选择权和企业内部分配的调控权[15]。
参 考 文 献:
[1]Peters T, Waterman R. In search of excellence[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82.
[2]Cooper P A. The palo alto experience[J]. Industrial Research, 1970, 12(5): 58-61.
[3]Shapero A, Sokol L.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A]. In Kent C A, Sexton D L, Vesper K H, eds. Encylclopedia of Entrepreneurship[C].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2. 72-90.
[4]Bruno A V, Tyebjee T T. The environment for entrepreneurship[A]. In Kent C A, Sexton D L, Vesper K H, eds. Encyclopedia of Entrepreneurship[C].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2. 288-307.
[5]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0.
[6]Gartner W B.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 10(4): 696-709.
[7]Gnyawali D R, Fogel D S. Environ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4, 18(4): 43-62.
[8]Grundstén H.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D].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 1-162.
[9]Saxenian A. From brain drain to brain circulation: transnational communities and regional upgrading in India and China[J].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5, 40(2): 35-61.
[10]Macke D, Markley D. Entrepreneurship and rural America[J]. Rural Research Report, 2006, 17(4): 1-6.
[11]Baten J. Creating firms for a new century: determinants of firm creation around 1900[J]. European Review of Economic History, 2003, 7(3): 301-329.
[12]曾敏军,张雪平,左宗,等.对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探讨[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