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健康教育落实情况

健康教育落实情况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健康教育落实情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见表3。

3.2两组放化疗不良反应比较见表4。

4讨论

篇2

2讨论

2.1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目前健康教育实施的不足

2.1.1术后患者抗血栓压力带使用情况通过本调查发现,临床上应该使用抗血栓压力带患者的实际使用率仅为52.5%,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否接受健康宣教,与其是否使用抗血栓压力带有关。在已使用抗血栓弹力袜的患者中,均是遵医嘱、听从医护人员建议而选择使用,其中只有14.3%的患者认为抗血栓压力带有用且清楚其作用,而61.9%的患者觉得应该有用但不清楚抗血栓压力带的具体作用。说明多数患者只是遵医嘱才使用抗血栓压力带,真正清楚抗血栓压力带作用的比例还很少。未使用抗血栓压力带的患者中,73.7%的患者没有接受过医护人员的建议,不知道应该使用抗血栓压力带。26.3%的患者虽然接受过医护人员的建议,但由于不清楚压力带的作用、觉得不必要等多种原因而拒绝使用。这些情况说明,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对患者是否使用抗血栓压力带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医护人员对患者抗血栓压力带的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做得还不够细致、深入。

2.1.2患者抗血栓压力带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态度情况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患者对抗血栓压力带的知识得分相差悬殊,有32.5%患者得了0分,只有1人(1.3%)得了满分13分,中位数仅为2分,总体知识掌握情况偏低。而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呈中度正相关,患者对抗血栓压力带知识了解得越多,对抗血栓压力带越持肯定态度。而患者是否接受过抗血栓压力带的健康宣教与患者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有关。接受过健康宣教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高,对抗血栓压力带持正向态度的比例较多。说明临床工作非常有必要加强抗血栓压力带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抗血栓压力带的认识和理解。

2.1.3目前临床健康教育落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术后需要使用抗血栓压力带的80例患者中,仅有65%的患者接受过有关抗血栓压力带的健康教育,35%的患者未接受过健康教育,不知道自己应该使用抗血栓压力带。说明临床上抗血栓压力带的健康教育落实率不高,还有很多患者从未接受过抗血栓压力带的健康教育。在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中,还存在几个问题:宣教时机选择手术前是正确的,但手术后还应该继续关注;宣教内容尚不全面,其中深静脉血栓知识、使用抗血栓压力带的注意事项、抗血栓压力带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抗血栓压力带的清洗保养方法等知识在宣教中关注不足(<50%);宣教方式过于单一,以口头讲解为主(100%),其他方式很少采用;宣教后绝大部分未进行评价(94.2%)。说明临床上健康教育的时机、内容、方式及宣教后评价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2.2临床健康教育工作的迫切性和方向性

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抗血栓压力带的健康教育需求强烈,95%的患者对提供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给予肯定。大部分患者选择手术前和手术后均给予宣教,说明患者希望护士能够给予连续性的健康宣教,而不是局限于一个时间段;在宣教内容方面,患者对各种抗血栓压力带知识的需求均很高,说明患者学习知识的欲望比较高,迫切希望了解抗血栓压力带各个方面的知识;在宣教方式方面,患者需要多样化的宣教方式;在宣教后评价方面,95%的患者希望宣教后护士给予评价,评价应贯穿于整个健康宣教过程中。只有对患者进行宣教后评价,才能了解宣教的效果,及时发现不足并给予补充或纠正,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

2.3对临床抗血栓压力带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2.3.1加强护理管理临床工作上可以通过制定评分标准,定期检查,了解落实情况,并对检查结果综合评价,在全院护士长会上通报反馈,并与奖惩挂钩,通过不断发现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从而制定出新的管理措施。

2.3.2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抗血栓压力带健康教育具有专业性特点,很多临床护士在进行健康宣教中,对抗血栓压力带的专业知识掌握贫乏,对教育程序了解肤浅,宣教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概念模糊。因此要提高护士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健康教育的培训,通过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讲座、业务学习等形式,保证健康教育及时和有效实施。

2.3.3合理选择健康教育时机及方式宣教时机应该选择得当、有效。术后患者抗血栓压力带健康宣教不应该仅仅在术前进行,术后也应该进行宣教,要将健康宣教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如晨晚间护理、治疗护理操作、巡视病房等。宣教方式应秉着“简单、实用、有效”的原则因人施教,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选择不同的宣教方式,对学历高的患者可以采取发放宣传材料的方式,而对学历低的患者则采取口头讲解的方式,且讲解方式应该通俗易懂。必要时采取床边示范的方式,更能让患者亲身体验,真正掌握。

2.3.4及时进行效果评价宣教后评价是检查宣教效果的有效方法,只有及时评估患者掌握知识的程度,才能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再为患者进行补充宣教,以确保患者真正掌握知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165个病人,男96例,女69例,年龄57-93岁,平均(67.6±5.8)岁;脑出血55例,脑梗死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脑萎缩伴痴呆症3例,患者有0级―4级的肢体活动障碍,生活自理困难。用抽签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83例;对照组82例,住院达到1个月及以上,平均住院天数43天。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除观察指标,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采用护士认真督促家属干预护理卧床病人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按摩肢体:双手放于踝关节,由下至上环形向大腿根部按摩10分钟,后握病人小腿,夹稳膝盖,做伸膝、屈膝运动10-20次,增加肌肉收缩;行伸足背、勾足背活动,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旋转踝关节运动,每环20次,可牵拉、锻炼肌肉[4];之后用40-45℃的温水浸泡双脚30分钟,浸泡的同时用毛巾揉搓病人双脚。3次/天,1.5小时/次。对照组护士将健康教育内容对病人家属宣教和指导,靠家属自觉遵护嘱行为去落实。两组患者入院后评估病情平稳后四肢行彩色B超检查观察观察入院前有无静脉血栓,入院前无静脉血栓才例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每周行彩色B超检查,观察一个月。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资料不满足X2检验标准,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或秩和检验进行假设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情况: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P=0.03),见表1.

3 讨论

静脉血栓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具备血流缓慢、高凝状态两大因素,静脉血栓10%~17%的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足背屈痛、局部深处压痛,下肢肿,病人形成静脉血栓后,少部分可以局限在发生部位或者自行消融,大多数要扩散到四肢深静脉主干,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多会演变成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如果并发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多数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就死亡[2],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占 68.75%[5]。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容易形成静脉血栓,预防方法有:不能在小腿下垫物品,因为小腿深静脉回流会受影响;要主动或被动按摩并活动病人肢体;指导病人多做咳嗽动作和深呼吸运动;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低脂肪食物,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严格戒烟;药物降低血液黏度[3]。

3.1 病人住院期间,家属主要关心疾病治疗和恢复上,忽视对病人的精心护理,护理依赖病房护士,医务人员宣教的健康教育、护理知识内容不认真掌握;在临床护士超负荷劳动强度下,要让护士去完成健康教育内容中的工作是很困难的问题,特别是要落实神经内科瘫痪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内容就更困难,所以临床工作中健康教育大多数流于形式,落实情况差;病人出院后,家属未掌握对患者的疾病护理要点,患者出院回到家庭康复,家庭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疾病护理知识掌握少;病人回家后,家庭护理者因为对疾病康复护理知识了解太少,导致病人疾病康复护理措施落实不好,病人就会发生护理并发症,从而使病人的痛苦增加。医务工作者应该让家属在医院认真落实健康教育内容,病人回到家庭生活护理、疾病康复护理落实才能到位,最终达到病人、家属观念及行为的转变[6]。

3.2 观察组护士认真督促落实家属干预护理能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家属护理患者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从而减轻病人痛苦,也降低病人医疗费用,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形成“一人生病,全家防治”的家庭康复支持促进体制[6],使家庭康复促进工作发挥极大的作用。

3.3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病人及家属对医生更加信任,病人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知识由医生查房时多次进行宣教指导效果更好,医生与护士互补,健康知识宣教水准得以提高。资料中病人和家属疾病健康康复知识和病人自我护理及家庭护理能力的提高,与医生和护士认真督促和指导相关,研究人员在落实家属干预护理卧床病人健康教育知识内容时,不但把专科理论知识和自我护理办法教给病人及家属,主要是让病人和家属意识到病人健康康复知识内容措施的落实对他们的责任,这样既使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应用和推广,又让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得到社会认可。

3.4 护士的整体素质、专科护理知识得到提高。健康宣教和指导工作可以促进护士认真学习,提高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做好疾病健康教育宣教者,卫生保健知识指导者。

3.5 希望通过我院神经内科护士认真督促家属干预护理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减轻病人痛苦,节约并发症发生产生的医疗费,而且让健康教育内容在病人家属心中根深蒂固,让健康教育走进病人家庭,为病人提供具有专科特色护理,降低病人家庭护理并发症及由此为病人带来的痛苦。此项工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知音, 陈小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9:92.

[2] 王琴琼,杨丽君.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7:79.

[3] 段冬梅.剖宫产产妇行护理干预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意义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5 :7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