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手术室护理概念

手术室护理概念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1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手术室护理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手术室护理概念

篇1

【Abstract 】The operating room is one of the key hospital departments where the medical staffs conduct surgery treatment on patients.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rgical operations requires the well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surgical doctors, anesthesiologists and the nurses. A high qualified and efficient surgery group is the premise for the successful performance, and guarantees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s.

【关键词 】手术室 团队建设

【Keywords 】Operating room, team construction

1 前言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新医疗新技术的应用,手术的成功不再只单单依赖手术医生个人的技术,而是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师、护理人员以及技术性辅助人员的通力协作。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部门,是医护人员共同为患者进行手术、诊疗、抢救的重要场所,需要接纳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等科室的手术,类别繁多,工作节奏快,意外情况多,是医院重点管理的瓶颈科室之一。由于不同手术有不同的手术操作流程、不同的麻醉方式、不同的手术器械;同时,不同的手术医生有不同的操作习惯,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尤为重要的是,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医疗技术的引入,手术室护士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1]。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培养,提高整个手术室护理水平,以适应各科手术需要,是手术室面临的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技术好、效率高、团结、协作的手术室团队对于一个医院和科室来说尤为重要,它是患者在医院取得有效手术治疗的重要保证。

团队的概念最开始出现在商业领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有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公共体,它合理利用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目前在医院建设、医学院教学实践中,团队的概念和团队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2]。

2 手术室团队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手术室团队是由护士长、护理人员以及辅助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在护士长领导下,充分利用各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协助手术医生完成预期手术。围绕“高效完成手术”这一目标,所有的工作都成为手术团队的建设。

笔者根据自己所在住院部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近20年手术室工作经验,从团队目标、团队人员组成、医院硬件建设等几个方面,介绍手术室团队的建设及其对手术室发展的积极意义。

2.1 团队目标: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努力目标,手术室团队的目标是提供科室手术所需的手术场所、手术器械,并派出合格护理人员协作手术医生高效完成手术,并提供专科化护理。团队成员对于要达到的团队目标必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团队成员做到合理分工与协助,同时对于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权利、义务与职责以及与其他队员的相互关系有准确的定位。为了实现团队目标,需要团队成员无私奉献、协同努力、包容和互相信任,切忌计较个人得失;要把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团队目标,高效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免除患者的痛苦,重建或恢复身体的构造与功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健康状态。

2.2 团队组成:笔者所在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部手术室有20间手术房间,护理人员38名,需要接纳胃肠外科、脑外科、胸外科、肝胆科、泌尿科、骨科、乳腺科、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等科室的手术,平均每日手术不少于30台。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服从于科室手术安排,每天面临着未知数量、未知种类的手术安排,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与手术医生缺乏全面了解、相互信任,也会导致医护关系紧张,甚至会影响手术质量,危及病人的健康安全。

我院根据医院专业科室的设置,将手术室38名护理人员划分为10个专业组,分别搭档各专业科室。每个专业组选择一名具有主管护师职称并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护理人员任组长,护师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作为固定的骨干组员,其余为流动人员,组长负责专业组手术器械的日常维护,以及组员的专业理论、专科技能的培训工作,同时负责与各科室主任的交流与沟通。几年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专业组的划分让手术室护士能更多了解相应专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手术室护士不再只是手术器械的传递者,而是手术医生的伙伴和助手。长期的专科手术搭档,让各专业组护士对本组手术操作更为熟悉,术前准备工作更加齐备;同时,相对固定的手术小组搭配也增加了医生和护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得手术医生与专科护士配合更为默契。术中出现受伤的几率大大降低[3]。

2.3 团队领导以及成员协作:雁行理论中,雁群主要由领头雁和群雁组成,各自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相互帮助,一起共同飞向目标。任何一个团队,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带领团队开展工作。护士长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直接领导和组织者。护士长管理素质的强或弱、医学知识丰富与否、实际操作技能的高下,都与手术室团队建设水平密切相关。一个称职的手术室护士长,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她还必须是团队中的业务尖子,应当具有相当的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跟随医学发展的步伐,熟悉并掌握手术室各类新型仪器设备;护士长要团结整个科室成员,善于调动手术室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领手术室团队的向着团队目标奋进[4]。手术室护士则在护士长带领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配合各科室手术。

2.4 医院支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力再强的手术室团队,如果缺乏必须的资金支持和硬件设施,也无法给科室手术提供基本的手术条件。手术室团队的建设要得到医院的大力支持,保证起码的经费开支,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材。 人是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医院经常派出手术室护理骨干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掌握最近的医疗技术,带回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手术室团队的技术水平。

3 总结

手术室的定位就是为手术医生提供手术场所以及手术中所需的一切配合,为病患提供更加安全的服务,这也是手术室的主要目标。每台手术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的通力协作,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才能保证手术顺利高效实施。通过团队建设,增加了手术室内部的凝聚力,笔者所在手术室护理成员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同事亲如姐妹。工作质量也不断提高,得到了病人的好评,近年病人投诉大为减少。手术准备工作以及配合也得到了手术医生的肯定和尊重,医生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革,胡玲,李桂兰,张贵智,吴波,手术室护士长在协调医护关系中的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61-62

[2] 冯天元,创新教学建设培养医学专业精英人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23-25

篇2

1 人或个体:

是对环境有反应的、能应对疾病的、充满活动和修复能力的人体。门诊手术病人手术时间短,没有住院,整个围手术期护理周期短,易被忽略。而当班护士不能省略这些过程,应快速地对病人作出综合评估,及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手术护理是身体护理与心理护理综合运用的过程[2]。门诊手术护理,护士除应熟练准确地配合外科医生,还应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尽量排除术前焦虑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快慢的影响。

1.1病人来到科室,护士要在及短的时间内,针对具体病人主动介绍科室环境、先进的医疗条件、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主刀医生及麻醉方式。讲解手术中必要的配合,可能体验到的感觉与注意事项。安抚病人,缓解病人紧张的心理状态。向病人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待手术环境,避免恶性刺激。

1.2门诊手术室大多为局部麻醉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始终处于清醒状态,病人的积极主动配合,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尤为重要。护士应向病人介绍局部麻醉的方式、特点及手术中可能经历的感觉及不适。向病人讲解缓解不适的方法及自我调节心理紧张的技巧。并尽量陪伴在病人旁边,密切观察病人精神状况,病情变化。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对处于极度紧张状态下的病人可采取转移其注意力的方法。

2 社会或环境

包括能影响个体生命和发展的所有外界情况。重点是通风、温度、气味、噪音和光线等物理因素。南丁格尔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环境,主要强调的是物理环境。在今天,除物理环境外,还应将注意力放在患者的情感需要和社会需要上。这三方面共同影响着患者的生理本能发挥作用。

2.1手术室环境整洁、安全,保持肃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噪音。区域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标识清楚,流程符合要求,环境卫生学检测合格。我们每月对手术间的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工作人员洗手效果每月监测一次,由感染科专人负责,并定时将监测结果通知门诊手术室。

2.2手术室空气净化严格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识》执行。

2.3手术中被病人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地区和台面应根据感染类型进行选择消毒、灭菌,避免污染扩散。我们及时请本院感染专职人员到科室指导工作。对使用后的手术器械置于密闭箱内送消毒供应室统一管理。

2.4手术室使用的各种灭菌设备均严格按照国家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测,所有灭菌仪每月至少做一次生物监测,并做好登记。使用的消毒剂、监测用的化学指示物等要在有效期内使用。浸泡器械的消毒液每次使用前要进行化学监测,浓度达标才可使用,并作好记录。

3 健康或疾病

主要指在趋向好转的修复过程,护士应对手术病人作健康宣教,告之术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康复期注意事项,并留下电话备病人及时咨询。

4 护理

把患者置于最佳环境中通过改变环境使机体的本能发挥作用。即:将患者安置在有利于机体起作用的最佳状态的一种非治疗性活动。

4.1 门诊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同样包括三个阶段,因时间短,易被忽略。即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护理内容[3]。术前,热情主动的接待病人进入门诊手术室。查对手术单,准备手术间及手术器械。简单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主要仪器和用途。指导病人运用适当的放松方式。讲解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解释手术治疗的目的和主要过程、可能的不适等。术中主要是配合医生,并适当安抚病人,注意手术室的清洁、消毒。

4.2 术后护理 提供给患者相关知识和护理,促进术后恢复。局部麻醉和无任何不适者术后即可按需进食。指导病人识别术后并发症,作好预防和护理。主要是观察术后出血和术后切口感染。

4.3 心里护理及相关知识的宣教:护士要鼓励病人表达感受,及时稳定病人情绪,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帮助其分析引起焦虑等心理反应的原因,明确病人所处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安慰。告知病人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及时随访并提供适时的帮助。

讨论:门诊手术室接待的手术病人大多为较简单的手术,不需住院。麻醉方式多为局部麻醉。怎样在极短时间内作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切口感染率,是护理的终极目标。我们在医院感染科的协助下,运用南丁格尔环境理论指导工作,有效地降低了切口感染率,提高了门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3-0442-02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我国在临床各科护理中广泛开展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这不仅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后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整体护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美国引进,90年代我国部分手术室也陆续开展了围术期护理。手术室护士走出大门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前访视、术中交谈、术后随访,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合理的解释,可有效解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减少患者住院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1 心理护理概念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就护理心理学中心理护理的概念尚无确切的定义,国外文献报道:在心理护理教材和文献中就心理护理的定义、描述、成分及维度仍未获得一致性。王艾兰认为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方法,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和改变认知、情绪,以促进患者康复。然而KathleenM.Walker提出:“情感移人”亦即专业护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在心理护理概念中应包含护士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创建护士的同情心而建立健康的护患关系,达到护患关系的互动,从而实现心理护理的目标。

2 手术室心理护理模式

2.1人员培训

首先进行学习人文关怀理论、专业理论、术前护理访视重要性、术中交谈、术后随访及交流技巧的培训。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手术室护士下科室访视的信心,通过交流技巧的培训、人文关怀理论学习,护士可做到态度和蔼可亲,注意首因效应,尽量缩短与患者间的感情距离,取得患者信任。强调开展术前护理访视的意义及客观需要,明确目的、掌握访视内容、步骤、方法,确保心理护理开展的扎实有效。

2.2术前患者护理

疾病的发展受到精神因素制约,当手术成为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法的时候,患者及家属会对它寄予很大希望,同时又会对手术过程感到神秘和陌生。大多数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有明显的顾虑,他们对手术产生紧张、恐惧、悲观、消极等不良心理,特别是在接近手术日期时,心理问题尤其突出。如何在短暂的时间里对患者进行心理及身体护理,对手术室护士来讲尤为重要。恰到好处的心理护理,可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对手术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由被动手术变为主动配合,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及疾病的早日康复,是我们护理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术前访视也给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手术配合不再是手术室唯一的护理工作,而是要转变工作模式即从单纯的手术配合走向更为人性化的心理护理,以此来满足患者的需要。术前1d到病区阅读病历,查看患者病史、手术史、过敏史、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和社会关系等,然后去患者床前首先亲切微笑地向患者做自我介绍,态度和蔼,说明访视的目的,取得患者的极大信任。介绍术前注意事项,如禁食、禁饮的具体时间及目的以取得患者的配合,详细讲解术前用药的目的,了解术中用电刀患者体内是否装有金属异物如起搏器和骨科内固定物等,是否有感冒发烧、女性患者是否月经来潮等。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予以耐心解释、加强沟通与疏导,不要含糊地回答患者一些护士不清楚或不知道的事情,不要过于详细解释手术过程,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护士与患者交谈时要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多做换位思考,以患者的角度看待疾病和手术,多考虑患者的心情,与患者同步。与患者交谈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不用医学术语。有研究表明,术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并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患者,可解除其思想顾虑,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得分明显下降。

2.3手术日患者护理

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态度和蔼、热情接待,尽量减少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陌生和无助感,消除紧张焦虑情绪。用温柔交谈的方式核对其姓名、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术前准备情况等,做好三查七对,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感,在做各项术前准备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少刺激性声响,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医疗环境。给患者使用约束带时,应向患者解释其作用,取得患者的配合,减轻恐惧感。手术中可适当地运用抚触技术,如可轻轻抚摩患者额头,或者轻抚患者的手,同时配合温和恰当的语言安慰。这样会增强患者对手术刺激的耐受性,便于手术顺利进行。

2.4术后随访

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在护理过程中,以便更好地让患者顺应医护计划。局麻手术后第2天、全麻危重手术后第3天到病房询问患者术后有无呕吐、头痛及头晕等现象,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暗示患者手术的成功,积极鼓励患者战胜疾病,并向其讲解术后注意事项。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要告知注意保护穿刺点、不沾水,2d后才能拆背上的胶布,以免针眼处感染。及时观察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手术并发症等,征求患者意见及建议,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