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6:0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

篇1

手术室工作的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精神压力大,容易产生紧张、烦躁的负面情绪。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任务量大,要求在保证没有差错的情况下快速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而单调枯燥,导致护士的工作热情度降低,工作的主动性较差,容易发生医疗差错[2]。

1.2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心理素质差

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服务对象及治疗方法的特殊性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难易度。这意味着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必须够硬,熟练掌握各项实践操作;手术的时间过长,不管是洗手护士还是巡回护士都要时刻围绕着手术的进程而忙碌,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怠慢,护士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连续作战的频率高,需要医护人员经常性的不定时加班加点。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以上特点,就对我们护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练掌握护理各项操作,还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1.3手术室护士的自我约束力差,没有慎独精神

手术室的护理操作大多是由个人单独完成的,各司其职,护士能否能按照操作流程及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能否保证准确无误的完成工作,完全需要依靠护士的自我约束力和慎独精神,临床上由于护士的疏忽而出现的事故并不少见。

1.4护理工作的技术及知识面不过关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室引进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各专科开展的新技术加大了护理的难度,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导致护理工作者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严重的影响了护理安全。临床上护理专业的学制较短,具有高学历的护理工作者目前还没有普及,大多数护理工作者学历较低、知识面相对狭隘,遇到新问题、新情况的应变能力较差,对护理操作往往墨守成规、缺乏思维的想象力,常常将脑力劳动演变成简单的体力劳动。

2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全面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及心理素质

切实做好护理专业技术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代教工作,通过岗前培训,学习加强专科业务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让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新上岗的护士来说是行动的工作指南,每个人必须在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流程[3]。在通过带教新护士,可以了解护士的工作质量,发现护理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防范措施,预防差错的发生。

2.2加强医患间的交流,树立职业的神圣感,增强护士自信

患者在住院期间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生理及心理损害,易出现自卑感,需要更多的关爱及尊重。而家属的温暖和护士的关爱是患者接受治疗的精神支柱。患者往往对手术治疗有着极大的恐惧、害怕心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责任。护理人员在术前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向患者介绍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2.3合理的安排护理工作,减轻护士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手术室整体的护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积极地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可以适当的增加护理工作者,减小应人手缺乏、医护比例失衡导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品质。确保不给患者带来负面情绪或被患者的消极心理所影响。面对突发状况,可以从容的应对,遇到问题善于寻找解决的方法。

篇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差错原因;防范措施

护理质量是体现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手术室工作繁重、节奏快,紧张等特点,与其他临床科室护理工作相比,手术室护理工作比较特殊,也易出现差错事故。所以,医院各级护理工作者都应树立提供优质护理为核心工作,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1]。以下将对手术护理差错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归纳,以将差错事故降至最低,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整体水平。

1 术中护理差错原因归纳

(1)工作环境特殊。手术室护理工作繁重、节奏快、枯燥,加上节假日安排的工作人员少,易使护理工作人员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紧张、焦虑、压力大等。

(2) 违反操作规程,没有严格的手术室护理操作制度,护理人员没将手术室护理操作规程及要求执行到位,例如:没有严格执行检查工作,造成用错药、摆错手术,术前器械准备不全或出现故障等差错。

(3)工作责任心不强,核查不细心。例如:术前不仔细观察所需用物,不仔细清点术中物品,不及时登记中途添加物品,不清楚台上用物,造成术中物品数目不清,体腔不及时关闭,手术时间被延误,给病人造成痛苦。手术摆放不当,造成压伤,术中静脉通路不畅,出现漏血,漏液现象,病人坠床,接错吸引器,电极板灼伤病人等差错。

(4) 护理业务水平不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职能重要性意识不强,不熟练掌握操作常规,对各类手术配合、物品准备等工作生疏,整体上集中表现在:对手术室护理的基本技能的掌握不熟练,应急反应能力差,工作中忙乱而在术中发生技术性差错。

2 防范差错的管理措施

2.1 加强规范护理意识:医院应适当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并实行一定的考核方式,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及法律意识。此外,科内应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实例问题,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讲解、分析,有效地引导科内护士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风险意识,自觉规范护理行为,强化责任心,从而有力地防范护理职业风险,维护自己利益同时也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

2.2 严格制定和落实执行规章制度:由于新业务、新技术、新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本身的护理工作情况与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护理政策法规,定期检查以及时完善手术室护理的各项操作常规,并落实一套科学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法,应积极追求护理工作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实行岗位责任制,还应根据易发生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有会对性的强化管理,对手术器械物品严格执行三清点制度,并及时详细记录术中增添物品。由于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患者病案的一部分,它记录了患者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工作,是具有法律依据的举证材料,故应自觉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记录应避免漏记、误记,做到医护一致、字迹清晰、严禁涂改,保证记录内容的客观、真实、完整。护士长应派专人加强督促检查,当发现问题时能及时反馈给班护士。所有材料一式两份,一份留科内保存备作证据使用,一份随病历归档。手术室内药品分类放置,专人负责领取保管。此外,术中采用全程护理,护士不因事离岗,以减少术中物品清点不清的差错。还要保证急救设备、药品、器材完好备用,并做到定人定期保养、检查,定量、定位放置,完好率100% 。各项操作前做好解释,医务人员应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多给患者关心、爱心、耐心,增进护患沟通,自觉规范言行举止,不在手术间大声谈笑,尤其是不能谈及患者的隐私、忌讳问题,不随意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有关病情的疑问,向医生汇报恶性不良病理结果时应回避患者。

2.3 加强知识培训:护士长带头表率,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补充,自觉积极学习。根据具体情况需求,对护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并制定相关的护理知识考核制度及方式,不定期地组织护士开展业务小讲座,交流护理经验;每年应选派几名业务骨干外出进修;邀请各仪器厂家技术指导员介绍仪器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适当请各专科主任讲解新开展手术配合要领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护士的理论及专业技能水平[2],从而不仅增进同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更是减少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差错。

2.4 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的安排,应以个性化为原则,重视护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护士长可采取弹性排班,每日轮换轮换大、小手术配合,洗手、巡回护士工作,让每位护士都保持积极的心态完成每台手术护理工作,从而有效避免长期超负荷工作。

3 体会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一份特殊的职业,且由于差错事故处理也已进入到法律轨道。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我们不仅要有强的责任感,严格自觉要求自己,与医师密切配合,更应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自己娴熟的配合技巧,还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此外,更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常规,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努力做好护理工作的管理,重视员工的知识技能的培训,从而全体医护人员协调配合,有力保证手术安全完成。

参考文献

篇3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8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34-01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疗事故最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了手术进行的成功与否,当然其中如果存在有一些护理风险,其同样也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手术室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手术科室、血库、麻醉复苏室等多个部门和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手术室中相关人员也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不可预知性等,这些因素使得手术室变成了一个高护理风险的科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有机敏的应变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方法。本文笔者浅谈一下手术室中常见的一些护理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现将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

1.1 人员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

另一方面,有些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主动学习性差,致使在手术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的完成。如在于术中选择患者合适的或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可能对患者造成压伤、挤压伤等。

1.2 管理因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3 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1.4 器械物品清点核对:手术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器械物品直接与患者的身体接触,因此在手术前、中、后一定要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物品,防止其遗留在患者的体腔或深部组织中,而且还要检查器械物品的完整性,消除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2.1 输液液体外渗: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其主要与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细,皮下脂肪层保护弱等原因都会引起液体外渗。

2.2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器械物品不认真,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3 电刀灼伤: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3 防范措施

3.1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于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