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健康心理学的认识

健康心理学的认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40:2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健康心理学的认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健康心理学的认识

篇1

1.生活辅导

开展生活辅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适应基本社交,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辅导主要包括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班主任进行情绪辅导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学会调解情绪的方式,如宣泄、倾诉、转移、自我暗示等,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艺术是驾驭情绪的艺术”。班主任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包括男女生交往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学会缓解人际关系冲突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对学生走入社会有帮助。除此外,班主任还应对学生进行消费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对学生进行休闲辅导,帮助其学会休闲,学会欣赏艺术、亲近自然,养成良好的个性。

2.学习辅导

根据心理工作者的观点,学生在学习方面主要有三个问题:能不能学――智能问题;愿不愿学――态度问题;会不会学――方法问题。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应对后两者加以辅导。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教育应更多地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应通过有目的的训练,校正学生中不良的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在低年级阶段,班主任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习课计划、复习计划、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在高年级阶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帮助其学会制定计划和目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优秀的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很擅长利用个别谈心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进行针对性强的集体辅导。形式有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前者适合于学习方法的辅导;后者有助于解决某种情绪或行为问题。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类进步。分数教育曾耽误了一批有潜力的人才,在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开始认识到知识比考分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而人格、个性是最具决定性的东西。青少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肩负重任。(稿件编号:090812004)

篇2

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逐渐有了越来越多的个人想法,很多时候希望自己面对问题,自己处理问题,即使遇到的有些问题自己一个人处理不了,也不太愿意向他人求助。这些问题并不都是实存的,有时候也可能是某种心理上的障碍。作为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有清晰的洞察,要深切地了解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一旦发现某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某种异常时应当深入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教师需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立场来看待问题,这样不仅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维,也更能够让学生感到被尊重。

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

有些时候,班主任容易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或日常表现对学生产生某种成见,认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其他方面也优秀,对他们也更尊重,而对于学习成绩不佳,平时在班上表现不良的学生则态度不好,有时候甚至会有意识或无意识间出现对于某些学生的嘲讽及贬低的言语,即使教师是无心的,但这些言语对学生的伤害有时可能很大,可能使学生的心理形成某种阴影。

同时,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选择权,某种程度上,教师并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角色,教师和学生间应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初中阶段的学生们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学生内心十分渴望能够自己做决定而不是听命于老师或家长,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予学生相应的选择权。

三、要多与学生作交谈式的沟通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对于班主任通常存在着畏惧的心理,这种教师和学生间地位的悬殊使师生间的沟通交流甚少,深层次的沟通更是不多见。想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多和学生作交谈式沟通,班主任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才会敢于把自己遇到的困难与障碍和老师分享,班主任才能切实意识到学生遇到的问题症结所在,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班主任在和学生交谈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真实感受,倾听学生的苦恼,帮助学生解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扫清心理障碍,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要善于挖掘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初中阶段的学生看问题难免过于浅显,很多时候需要班主任的指引来进一步挖掘问题的深层原因,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才能让问题得以解决。例如,有的学生觉得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存在很大的障碍,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但就是不见语文成绩的提高,学生觉得很苦恼,一度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班主任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学生语文成绩一直无法得以提升的原因是和学生不适当的学习方法有关,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学习过程中没有抓住重点,对于难点知识的理解也不透彻,这必然会造成语文成绩不佳的状况。找到了这个深层次原因,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帮助学生不断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成绩得以提升,让学生存在的问题切实得以解决。

篇3

心理处于健康正常状态,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这是因为: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从反面看,个体如果处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往往倾向于接受主流的社会规范价值观相悖的观念,对不良规范失去抵抗力从而形成不良品德。班主任在进行道德灌输的时候,如果忽视了每个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学生往往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如发呆、走神、沉默甚至抵触。反之,若班主任常能敏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易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造成现今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家庭方面看,独生子生的现象使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享受上百般迁就;在学来上百般苛求。前者使他们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锻炼而后者又使他们面临压力,这样的管教模式会使青少年无休止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同时,父母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又使家庭往往成为渲泄的场所,导致家庭气氛的下降,又加剧了其子女的心理不平衡。从学校方面看,在呼唤素质教育同时,毋庸置疑,相当多的学校还是抱着考分这个饭碗不放。学生的“能力”都量化到分数上,分数竞争激烈,学生对自我价值认识不足,自信心缺乏,难以发挥内在潜力,常处于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心理状态下。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懂得象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动用心育的原则和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运用心理输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消费、交际、择业、危机等方面的指导,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做主人的感觉,容易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在中学阶段,一个好的班集体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二、班主任承担心理健教的措施

一)班级心理健教的

学校的心理健教是需要调动各种教育渠道才能完成的。班主任的重要性体现在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以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关键是要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信心和自尊心,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