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效沟通的技巧

高效沟通的技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3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效沟通的技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效沟通的技巧

篇1

高校新生班主任,面对的对象是之前从未离开父母亲友、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生理上正处于从半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同时,经过近二十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待人处事能力尚有欠缺。由于新生入学不久,班主任与学生及其家长仍处于一个相互熟悉的阶段,因而双方彼此间的沟通,有利于加深了解。从家长角度,可以了解学校各方面情况;从班主任的角度,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以及学生的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性格等情况。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二、采用科学的沟通方式

如何有效沟通,这既是工作方式方法,也是体现一个班主任的工作能力。能否沟通,沟通的效果与程度,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方式。

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沟通还需根据学校、班主任以及家长的具体实际而定。因此,在这里,作者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以信件的形式沟通。这个方式可以在新生入学前和入学后采用。一是新生入校前的信件沟通。也许有人会认为,学生还没入校,有跟家长沟通的必要吗?事实证明,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很重要。因此,班主任可将本学院和专业的特色材料准备好,和入学通知等材料一起寄给学生。同时,在专业特色材料的设计上,如果能做到样式新颖、外形美观、语言表达富有情感等,就会让学生和家长一打开入学通知,有一种亲切感,感受到学校的人情关怀。二是开学一段时间后的信件沟通。可以将通过入学一段时间观察、交流,结合其在学校的各种表现,汇报给学生家长。

(二)新生入学时,通过家长座谈会的形式沟通。在新生入学的时候,由于不少新生家长会送孩子上学,因此,学校、各个学院和系部可以趁着这个时机,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或者恳谈会,就家长所关注的内容进行交流。

(三)电话沟通。这是使用最正常的沟通方式。电话沟通时,要注意的方面,下文有深入的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四)微信和电子邮箱的沟通。上述沟通的方式,要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沟通前的准备工作

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工作如下:

一是了解学生的生源地。学生来自城市还是农村、本省还是外省、东部还是西部地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有学生来自西部地区的农村,那么可想而知,学生的家长一般不会普通话,这样沟通起来较为困难。要做好这个工作,就必须事前与学生取得联系,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取其成年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一般来说,成年的兄弟姐妹都会用普通话沟通交流。然后由他们转告学生父母。二是了解学生近期基本情况和表现。只有了解学生近期在校的表现,才能与家长有话可说,才能明确沟通方向,让沟通更具针对性。三是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职业、家庭情况、是否单亲家庭或孤儿等,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方式,避免误会甚至伤害。

四、沟通内容的选择

在与家长沟通中,沟通内容有哪些呢?一般来说,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内容都可以沟通。沟通前要认真思考,把准备沟通的内容列一个提纲,然后根据轻重缓急排序,沟通过程中要先主后次。这样才能避免在沟通中无话可说,或者重点不突出。

一是班主任可就学生近段时间在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健康状况、文体活动表现等方面向家长简要汇报。二是学校和班主任关于学生工作开展的情况、任课老师的简要介绍等。三是学校有关在奖、助、贷及贫困生工作的开展工作等。四是专业介绍和未来就业。五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学生的入学前的情况等等。

篇2

沟通是人类交流的重要途径,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沟通是一门综合了语言、姿势、表情等元素的艺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是心与心的对话,通过聆听和述说,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向其输送正力量,最终达成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共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一、90后大学生的特性

1.个人主义强突出。90后大学生倡导个性解放,追求自由,个性张扬,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情怀,独立、自主,不盲从大众潮流;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为人行事往往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缺乏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有较强的叛逆精神,逆反心理,不屈于权威,挑战底线。

2.自控能力差。由于90后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绝对的核心,长辈的迁就和溺爱使其变得任性易怒。社会中形形的刺激和诱惑,对于那些自控能力较差,抵挡不住诱惑学生而言,就会沉迷其中,甚至情感崩溃、失去理智而做出轻生行为。

3.抗压能力差。进入大学后,身边不再充满光环和荣誉,环境的突变使大学生在面临挫折、困难时就驻足不前,感到迷惘和不知所措,甚至从此一蹶不振。进而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失去了信心,没有检讨自己的不足,而是归结给了这些挫折和困难,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二、辅导员沟通过程中的问题

1.地位和角色的差异。在高校中,辅导员担任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学生是被管理者。一方面,辅导员在不自觉中就会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从自身角度出发,而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感受;另一方面,强调自身观念的权威性,容不得半点的质疑和怀疑。如此下去,只能造成恶性循环,沟通只是表面形式,而没有内在的实效。最终只能沦落人心涣散、等级更为分明的下场。

2.沟通渠道相对单一。沟通渠道指的就是沟通过程中借助的媒介工具。沟通渠道是否通畅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最终的沟通效果。面对面的语言沟通,受到了许多因素的限制。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途径,网络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若能够及时占领网络这一块沟通领地,才能够最终实现沟通的及时顺畅。

3.沟通呈现单向特征。只有保证了沟通过程的双向性,才能实现其应有的功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沟通往往只是老师对学生的单项操作,没有学生的观点表述,沟通没有得到及时反馈。这样单向行为必然导致主客体上下交流的过程中,误解和偏见得不到解释和理解,影响沟通的效果。

三、提升辅导员的沟通技巧途径

1.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前提就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工作职能来看,辅导员和学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但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辅导员和学生又是地位平等的朋友关系。辅导员和学生所要建立的关系也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关系,还有心理关系、道德关系等。大学生渴望辅导员能够更加体谅、包容、真诚的对待学生,减少距离感,平易近人。因此,辅导员在和学生沟通时,应关注到学生对信息的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观念和想法,相互坦诚,才能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2.注重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辅导员的沟通不应仅局限于学生本身,更要拓宽到学生的家庭背景。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身子女,因此家庭在学生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老师和学校不能够代替的。因此,辅导员在遇到棘手的学生时,应尝试与其父母进行沟通,家长更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性,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亲切感,便于抒发自己内心的所想所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把握学生的思想和心态。只有通过学校和家庭的相互协作、共同作用,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沟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选择适当的环境。沟通时的环境营造,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依靠,更为轻松自然地向辅导员吐露心声。由于辅导员是教育的主导者,学生不自觉的将自己放在了较低的地位上,不自主地产生心理戒备或是紧张情绪,没有平等的地位自然不能保障有效地沟通。因此,辅导员应尽量构建一个舒适、自在的沟通环境,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尽量避免在公开的场合进行批评或是谈话,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公共场合进行表彰或表扬,弘扬正气,发挥典型先锋作用。

沟通是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辅导员要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选择适当的环境等措施,保证沟通双方的平等,促进沟通的顺畅有效。

参考文献:

篇3

1.1 个体差异的障碍。在工作中,馆员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工作时要面对千万个不同性格特征的读者,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素养、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不同的神态和语气,都极易导致读者和馆员在借还书过程中发生矛盾冲突,从而影响馆员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影响和谐关系的发展。

1.2 语言交流的障碍。每个人的语言修养存在很大的差异,馆员在与读者沟通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表达是否准确清楚,都将会影响沟通效果。在沟通过程中,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粗俗的口语、难以听懂的方言,不礼貌的用语,不能准确的将所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往往容易引起误解,也是造成与读者沟通的障碍。

1.3 文化背景的障碍。馆员与读者之间存在着知识、社会经历、兴趣爱好和文化素质差异,在解释同样信息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评价信息,他们在价值观和对待同一个问题的方法上存在差异,存在着价值判断的不同,从而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1.4 身份地位的障碍。流通部馆员每天要接待大量的读者,还要整理归还的图书,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关系。工作非常繁琐辛苦,心生厌倦,接待读者自然会不够耐心细致,语气比较浮躁,对待读者冷漠,缺乏工作热情,这是造成工作障碍的重要因素。其次,大部分读者潜意识里认为图书馆工作极其简单,就只是管理图书而已,不了解图书馆的工作性质,不自觉的会和教师工作比较,歧视馆员的工作,无视图书管理规章制度,这也是造成馆员和读者沟通障碍的另一因素。

1.5 自我情感的障碍。馆员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在对读者的态度过于强烈或过于冷漠。过于强烈指的是馆员和读者在沟通时,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说话轻重程度,丝毫不顾及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于冷漠则指在与读者沟通时对待读者的态度生硬冷淡,缺乏工作热情,接待读者咨询时缺乏耐心和主动性,解答读者问题简单化、程序化。

2 流通部馆员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技巧

馆员要学会和谐沟通的临场发挥技巧,必须要掌握与读者沟通的艺术,在沟通过程中积极主动和读者交流,善于观察、倾听、表达和控制情绪,流通部馆员要做好读者的服务工作。

2.1 提高馆员自身素质。要将政治思想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馆员素质是馆员与读者之间能否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前提。根据不同读者的特点,采取相对应的服务措施,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服务经验,改进服务理念,以适应不同读者的服务需求,使读者和馆员之间的沟通更加和谐化,从而提高图书流通率,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2.2 文明服务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图书馆的服务必须严格按照文明服务基本规范来操作,坚持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思想上要牢固树立“读者第一,要求馆员在工作上要热情主动,以主人翁的态度平等地去对待每位读者,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站在读者的角度审视问题,真诚、耐心、细致地服务于每位读者。为每位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3 和谐沟通。馆员要学会与读者和谐沟通,善于观察和倾听读者所提出的建议。观察,指馆员要认真观察读者的体态语言,倾听,指馆员要虚心接受读者所提出的任何意见,判断读者的情绪,揣摩读者的心理需求。要千方百计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做到百问不厌、主动周到,做事要有耐心、热心、专心。

2.4 为了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求。馆员必须较好地运用语言工具去表达思想、沟通感情,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在接待读者时,馆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及时为读者做具体详细的指导,馆员尽量使用专用术语,与读者产生学术上的共鸣。②沟通过程中,要使用委婉、温和、商量、尊重的语气,讲究语言艺术,建立互信、互爱的和谐关系,体会图书馆员的优质服务和真诚的服务态度,让读者在人格、身份地位平等的感受中舒服的学习。③为缩短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要使用如“您好,谢谢,您慢走,欢迎下次再来”等,文明礼貌用语,来增强读者的亲切感和对馆员的信任感,体现亲和力。

2.5 让部分读者参与图书馆的一线工作,彻底改变过去他们对图书馆员的误解和歧视,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图书馆工作的繁杂、琐碎和辛苦,加深对馆员的理解和信任,体会到馆员工作的不易。这样有助于直接了解读者的意见和需求,通过读者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发挥读者的宣传作用,积极宣传图书馆工作,构建一种良好的沟通模式。

2.6 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馆员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馆员态度冷漠,会使读者望而却步,不利于沟通,态度温和是馆员与读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良好开端。要面带微笑,热情礼貌地接待读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