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5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当今现代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类的各项活动对城市及区域现有的生态景观的干扰尤为强烈,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化过程中遭到彻底的摧残。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须的,但自然系统是负荷量是有限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先进国家很早就开展了城市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把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状况的思想引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并对未来园林发展的规划设想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在景观行业发达的国家,生态主义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论文和图纸上的空谈,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处理技术思想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始终。对生态的追求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占据首位。国内城市范畴的景观规划还相当落后,仍停留在传统的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生态原则只在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得到少许应用。

所谓生态设计,就是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可称为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以现代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一系列景观生态设计手法营建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游憩功能的良好景观格局,满足人们休闲游憩活动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景观设计。景观生态设计强调的是人与整个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维护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

本文从很多成功的生态设计、生态景观的案例中,并就“什么是生态景观设计”问题进行了思考,总结了以下几点在城市生态设计的生态景观设计中应注重的手法。

1.分析场地特征

在做一个项目之前必须进行现场勘查,亦即必须遍访场地及其周边环境,观察并记录下各种外形的状况,所有细微以及容易被忽视的方面。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项目所涉及区域都是自然巨变和不断地人为占用的产物,因此而留下了各种遗迹、外形、布局。在生态设计中,节约的设计手法能最大可能地使设计不至于脱离场所的个性,从而保持其一贯性,避免过于粗暴地割裂文脉。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地域性的延续

所谓“地域性”生态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人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人们所看到的生态景物或生态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生态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生态空间场所。

在法国苏塞公园中,视线所及之处,林间宽阔的园路、多叉路口的形式和林中空地,构成法国传统的平原上的树林景观。巴黎雪铁龙公园的空间布局有着尺度适宜、对称协调、均衡稳定、秩序严谨的特点,反映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影响。设计者充分运用了自由与准确、变化与秩序、柔和与坚硬、借鉴与革新,既异乎寻常又合乎情理的对立统一原则来对全园进行统筹安排,雪铁龙公园继承并极大地发展了传统园林的空间等级观念,沿续并革新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造园手法。

图:巴黎雪铁龙公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风景园林师吸收融合国际文化以创造新的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但是断不能离开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社会环境,在生态景观设计中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①将传统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加以发展,运用到现实创作中; ②将传统形式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炼出来,经过抽象,集中提高并赋予其新意,创造性地再现传统; ③尊重地域传统、环境和文化。

3.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机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类的各项活动对城市及区域现有的生态景观的干扰尤为强烈,原有的生态景观结构遭到破坏,系统功能紊乱、减弱甚至丧失;景观机理悄悄发生着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自然生态景观的衰退;城市涝灾的发生;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污染;一系列自然现象的发生等。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考虑原有自然生态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机理,以既有的自然生态景观为标本,研究分析在大环境下,长期时间下,形成既有生态景观的原因及特点特征,通过这点特点特征景观的动态变化及形成的机理做以总结,在城市生态设计中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格局和功能区域,使整体功能与地域相适应。为营造一个舒适、宜人、安全、高效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保障,以此达到城市景观设计中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

4.乡土植物群落的营造

在城市生态设计的生态景观设计中,应兼顾观赏性和科学性,以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基础,保证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当地的生态条件相一致。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本地区的植物景观特色。在具体的植物配置过程中,注重植物生态景观的营造,尤其是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野生植物和草本植物。同时利用对地形地貌、土壤状况和小气候条件的深刻了解,将植物的生命期和生长周期对景观的影响,以及植物群落的适应性和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作为生态景观设计理念的基本出发点。

在北杜伊斯堡风景园林,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留,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 在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中,保留了野草与其他植物自生自灭的区域; 在奥古斯堡巴伐利亚环保局大楼的外环境设计中,设计师在最大限度保护好原有生境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出不同的小生境,丰富植物群落景观,在有限的空间内共设计了10种不同的草地群落景观,以达到多样性的城市景观设计中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

图: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5.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在城市生态设计的生态景观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

位于河北省迁安市东部的河东区三里河生态廊道,实现了生态水岸与人工自然的重塑。三里河曾是迁安市城区的排污通道。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水质遭到严重污染,河床淤积。由于滦河水位和区域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三里河已经变成了一条季节性河流,部分河段干枯,河床,河流流域的植被生长不良,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2007年委托“土人”设计,进行了三里河生态廊道的改造设计。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高差,将被防洪堤隔离在外的滦河水从上游引入城市,源头处形成地下涌泉,进入城市并改善其生态条件后,又在下游归流入滦河,考虑到滦河水量的不确定性,三里河设计为串珠式的下洼式“绿河”,即使在没水的时候,也能保持串珠状的湿地,同时结合城市雨水收集和中水的生态净化和回用,使绿带具有雨洪调节功能,深浅不一、蜿蜒多变的拟自然河道设计,营造一个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场地中原有树木都保留, 从而形成众多树岛,令栈道穿越其间。整个工程倡导野草之美和低碳景观理念,大量应用低维护的乡土植被,水草繁茂,野花烂漫。营造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时代城市景象。本项目从生态设计出发成功保护和改善了三里河河道的水资源环境,值得设计同行和城市建设者学习和借鉴。

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

6、结语

人类聚居与自然共同生存和发展生态健全且优美的环境的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寻求人类和自然互利共生的途径是维护城市稳定发展的建设方法。我们应在设计实践中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自然伦理,探索能结合本土实际的生态化发展模式作为谋求完美生活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平衡和互利共生。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人类的行为模式,确定社会、经济的详细发展计划。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ecology, discuss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Examples to give cit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some specific landscape ecological.

Key words: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Cit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思想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1.1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的定义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

城市景观是景观一般性分类中的一种,它以其特有的景观构成和景观功能区别于其他景观类型(如农业景观、自然景观)。在构成上,城市景观大致由三类景观要素构成,即人工景观单元,如道路、建筑物;半自然景观单元,如公共绿地、农田、果园;人为干扰下的自然景观单元,如河流、水库、自然保护区。在功能上,城市景观以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的场所为主,并由此成为对环境生态造成负面影响的主要根源。

1.2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中的景观依据其空间结构特征,可分为斑块、廊道和本底三类。城市斑块主要包括城市公园、都市绿地等。城市廊道以交通线路构成的网络为主,河流、沟渠、林带等廊道,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学属性具有显著影响。

城市景观规划首先应满足功能需求,为人们提供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场所,各种类型的本底、廊道、斑块组成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共同构成城市功能区。所以,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就是让城市规划与园林山水相结合,保护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创造一个宜人、和谐的良好生活环境和优美的城市景观。

生态城市设计理念及原则

在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失衡的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人类必须依靠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恶化问题。

生态景观是一种思想观念,即将生态学原理和研究成果运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及营造。

2.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人类拥有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人类只有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和提高生存与生活环境。

2.2因地制宜,保护本土性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现状和资料条件,设计相应的生境类型。设计形式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设计选择合适的具有地方性的植物,使植物都能适应环境,各得其所,各自能够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充分发挥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景观与生态效益,并为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提供合适的生态环境。

2.3保护与节约自然成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对它们的使用也是有限度的。

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资能量,生态设计强调首先是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其次,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置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取代草坪,地带性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再次,对于废弃的土地、原有的材料重新利用,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最后,对于资源的利用采用循环再生的利用方式,例如恢复湿地、对城市废地的改造再利用。

2.4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

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丰富多样性。

生态设计应在三个层面上进行:

(1)保持有效数量的乡土动植物种群。

(2)保护各种类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

(3)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及自然的干扰,包括自然火灾过程、旱雨季的交替规律及洪水的季节性泛滥。

2.5崇尚自然,显露自然

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忙碌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人们重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纵览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范例,无论是寺观园林、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造园者都遵循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仿效自然的主导思想。顺天然之理、应自然之规,用现代语言,就是遵循客观规律,符合自然秩序,吸收天然精华,造园顺理成章。

3. 生态学原则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绿色空间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被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始于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鉴于当时城市无序蔓延,城市环境变劣这一状况,霍华德强调城市应组团式发展,利用大面积绿色空间降低城市密度,改善城市环境。

“山水城市”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钱学森先生在1990年提出的,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提法,看似通俗而背景深刻、内涵丰富。它蕴含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今日的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学等,迎合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思潮。

篇3

前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行,城市化进程加速,为进一步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此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城市居住环境质量日益下降,这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制约了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城市生态景观的打造,为提高城市生存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一、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的概念、内容与目标

(一)概念与内容

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指的是以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为基础,结合相应的方法来实现景观的和谐设计,即要将景观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在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确保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协调,以在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能够以自身美化功能的发挥来提升城市居住环境的质量,推进城市化进程。在实际落实这一设计内容的过程中,主要从如下三方面着手:第一,要在保护城市自然地貌的基础上,以景观的美学价值来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第二,要针对生态敏感区进行完善设计,以落实相应的保护性原则;第三,要确保景观设计与城市绿化设计以及城市整体规划设计相协调。

(二)目标

首先,安全性。需要在落实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确保城市居住空间上能够具备安全性,为突发紧急事故下落应急工作提供保障,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实现居住人群的疏散;其次,便利性。指的是要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为相应范围内的居民提供便利,以发挥出城市生态景观的社会价值;再次,健康性。指的是既要实现对城市生态景观的保护,以确保其能够以健康的面貌来实现自身功能与价值的发展,同时还需要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确保居民身心的健康;最后,舒适性。这是构建城市生态景观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和谐的设计来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实现宜居城市的构建来促进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本要点

(一)整体结构设计的要点分析

从整体上讲,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要点在于:首先,要实现物种的可持续性设计。也就是说要实现对城市自然景观与地貌的完善设计,确保在既定面积内所存在的自然物种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可持续性;其次,要满足可达性。即相应景观下的物种流具备可移动性,能够充分的服务于城市环境质量控制工作;再次,要实现稳定性设计。在实现城市生态景观整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各项参与元素进行协调的设计,确保实现设计的稳定性;最后,实现景观的美学设计。这是设计中需要突出强调的一点,以上各项设计要点的实现能够为美学设计的落实奠定基础,而美学设计的落实是充分发挥出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价值与作用的重要保障,在此过程中,无论是街景还是海景等都必须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确保满足人们的实际审美需求,并要以落实相应的防疫工作为前提。

(二)落实具体设计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具体来讲,在落实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围绕如下基本原则来确保设计要点的具体落实:第一,共生性。在实际开展设计工作时,需要将生态景观的打造与自然景观有机的融合为一体,确保其能够与城市环境相协调,进而才能够为城市生态景观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第二,功能性。要突出这一景观设计的功能性,实现对城市生态景观服务功能的发挥,在空间与结构的设计上需要以此为着手点;第三,整体性。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将设计的目标与设计的要点等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将各功能进行融合;第四,多样性。以多样性的城市景观设计来彰显生物与环境的多样性,进而为生态景观功能的完善呈现奠定基础。

三、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要点的实现

第一,凸显生态性设计理念。在实际落实这一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自然地貌与植被的特点,实现对物种的进一步丰富化,以多样化的生态景观面貌来彰显景观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注重细节与结构的设计,落实设计目标、抓住设计要点,实现生态景观与城市环境的有机融合,彰显其整体性。第二,以人性化设计为基础,落实功能设计。人性化设计的实现能够满足居住人群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为实现城市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基于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上,要实现对功能的进一步丰富。第三,丰富景观的精神内涵。城市生态景观的打造是为了给居住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确保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能够实现身心的放松,使人们能够呼气到属于城市的新鲜空气,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到精神上的慰藉。与此同时,要适当的将具有沉淀感的景观融入其中,比如叠山石凳等,通过厚重美的呈现来体现园林景观的自然美感,确保生态景观能够与环境融为一体,使人们在走进这一景观设计中时能够沉浸在其中,实现心灵的放松。

总结:综上所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城市居住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为了能够为城市居住人群提供一个舒适且健康的生活环境,打造出生态宜居城市来促进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就需要强化对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视,在明确这一设计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整体上的设计要点,结合具体的原则来实现对生态景观的完善设计,以和谐统一且可持续的城市生态景观为城市增光添彩,充分的发挥出这一景观设计的美学价值,彰显出设计的人性化理念,为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