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5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健康教育的主体,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0
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性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课改方案的实施,作为相对薄弱和相对边缘的健康教育课越来越引起领导、专家和老师的重视,并进行一些很有见地的探索。笔者也不揣简陋,就有关健康教育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目的。健康教育有其学科的独特性,理论性较强,学来枯燥。如果单靠教师单一的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索然无味之感。因此,健康教育教学时必须重视一个"趣"字,而抓好情境创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如:我在教学《龋齿》一课时,采用精彩动画课件导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课件内容是:在一片森林里,森林王子鹿鹿生下来,长着洁白的牙齿,引来动物们啧啧称赞。有一天,森林王子来到一座糖果屋,吃了很多糖,它的牙齿开始变坏了,疼得它直打滚,人们也不再理它了。这是为什么呢?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探索龋齿形成原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又如:《常见止血和包扎方法》可以一次意外事故为情境,引导学生讨论。《火灾现场如何逃生》一课可以一次火灾事例为情境,提供学生思考。这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艺术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情"。
二、重视实践体验,主动获取知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创建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如:教学《龋齿》时,学生对龋齿形成的原理理解不透彻,我引导学生操作酸腐蚀鸡蛋的实验:把一只鸡蛋浸泡在醋酸里,几天后取出与没浸泡的鸡蛋比较。学生分组观察、敲、压,亲自演示、比较,发现被醋酸浸泡过的鸡蛋颜色变灰了,壳变软了,敲击时,声响不清脆。原来鸡蛋壳被酸腐蚀了。同样的道理,酸也能腐蚀我们的牙齿。这比老师繁琐的讲解效果好得多。又如:《香烟的自述》一课,为了证明香烟中尼古丁对人体的毒害性,教师引导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在装有鱼的杯子里放入一支烟丝,鱼不到几分钟就死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吸烟的危害,自觉远离香烟。再如:《.常见止血和包扎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掌握包扎要领。《噪音的危害》、《保护母亲河》等课可让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学会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把竞赛、抢答等形式纳入课堂,活跃气氛,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而从中明白道理,发现真知。
体育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师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艺,活泼的教学形式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一切成功教育都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调整教师的教育教学策略,加强师生个别谈心,注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内驱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师生同心、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学生向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培养有健康体魄的、高素质的、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
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我们重视体育教学艺术性的研究,根据学校的条件以及学生个性特点,对体育课程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使运动快乐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际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体验运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快乐体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在体育课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你教我学、我说你听、我做你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设计、课堂活动及课堂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运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引导学生把运动技能做到合理运用、创造性练习,要启迪学生的多向思维。
快乐体育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中,要时刻关注课堂变化,捕捉学生活动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不仅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快乐,提高学生对运动快乐的认识,积极鼓励、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自我锻炼能力,让学生在体育课活动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产生努力向上的愿望。
三、丰富体育课的教学方式
快乐体育在学校体育课实施中,因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情调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要努力规范课堂教学,严格规范课堂流程,科学控制学生的活动量与愉悦度,使快乐体育成为课堂的主线。为此,我校“快乐体育”实验课题组对怎样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1.情景激励法
上好一节体育课,要根据学生要求、教材安排、场地情况,认真备课,细心准备。要事先创设情景,把活动内容用情节串联起来,使学生寓情于景,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进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尝试按音乐的律动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采用叫号的方式把四列横队变成八列纵队,也可穿插其它一些花样等进行队列训练。这样都能使一些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情景教学通过创造一种“教”与“玩”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缩短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并获得了主动发展、力求完美的境界。
体育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教师的设计或控制中进行的。在活动中制造问题情境也可诱发认知内驱力。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活动行为和利用时机及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特别要关心那些智力和体力较差的同学,及时帮助他们,在活动中让老师也参与进去,自己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多和同学广交朋友,使师生在活动中关系融洽,拉近距离。在学生完成动作后,教师的鼓励会使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教师善意的指点与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继续练习的勇气。让学生从老师的关心与耐心中体验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尤其是在集体项目竞赛中互相切磋,通力合作,会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以及被同伴所认同的幸福感。
活动目标的制定要以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教育观为前提。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适宜的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减弱幼儿学习的兴趣。由于受到幼儿认知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目标往往难以实现。对于幼儿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或已经形成的态度和行为等一般不应作为目标,因为教育活动没有难度,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会导致幼儿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不高。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健康能力发展的途径、兴趣、已有知识经验等都是不同的,在设计健康活动方案时,一定要在了解本班幼儿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目标的切入点和难易程度。
二、在活动内容方面,注意选择全面合适的内容
注重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生理健康方面的人体认识与保护教育、生活卫生与习惯教育、饮食与营养教育、安全教育、运动与锻炼教育等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内容。我们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前应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内容。一方面要了解幼儿的生活,幼儿在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了解幼儿在生活中对那些与健康有关的知识感兴趣。另一方面要了解幼儿的认知。在选定健康教育的内容之后,对幼儿已获得的健康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设计科学提问,而不是盲目地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诉幼儿。
三、在活动形式方面,注重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一)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幼儿健康教育也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
(二)重视游戏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活泼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更容易被幼儿接受。要把有故事的情节、有角色扮演的游戏与一些健康安全道理、单调的动作练习结合在一起,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也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到健康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三)重视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渗透。一方面,各领域教育可以帮助实现幼儿健康教育的某些目标。另一方面,幼儿健康知识的学习过程、健康态度的转变过程以及健康行为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各领域特有的教育形式的密切配合。
(四)重视健康教育中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中,让家长积极参与进来,取得家长的配合教育往往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克服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一)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有些教师往往会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理健康,而忽略其全面的健康教育。一方面这是受到片面的健康观影响,另一方面也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相对生理健康有一定难度,对我们的知识、能力要求也更高。而当前幼儿心理健康发育方面的问题却不少。因此,教师们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对幼儿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较少关注。
(二)健康活动设计中,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有些教师不能把握健康教育内容的完整性,一般比较喜欢设计体育活动,忽视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健康教育就是体育,有的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是“上健康课”,还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需要专门组织,仅仅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卫生习惯培养就可以了。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
(三)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忽略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有些教师对课程理念的整合还不能灵活运用,不能将健康教育融合到其他领域,或将其他领域的教育渗透到健康领域教育中。比如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有许多幼儿出现有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如咬指甲、挖鼻孔等,老师只专注自己活动的进度,而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或在健康教育活动中,不能灵活地将其他领域的内容融合进来,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