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5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会计实务基础入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参加实践对会计专业具有重要意义,在会计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亲自接触会计实务,通过处理凭证、账目、报表等财务问题,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培养能够与社会接轨的专业会计人才。
然而,会计行业具有信息安全和保密的特殊性,这使得学生的校外实习通常难以深入,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经验的进程受阻,可能导致会计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创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以及解决会计实务的能力,培养真正懂理论又熟悉会计实务的应用型人才。
二、会计专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模式研究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模式。笔者认为,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应该就此展开,将理论基础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创新实践方式。
1.会计基础课程与校内实践相结合
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与会计基础课程相配合,用于巩固课堂知识。会计基础课程是学习会计专业的入门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密切相关,校内实践包括课堂实践与校内模拟实验室实践两部分。
(1)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是与课堂教学相配合的,与对初学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说,可能会觉得有关会计的原则、假设和理论等知识相对抽象,这就需要与课堂实践相配合。例如,对于《基础会计学》或《初级会计学》中的“会计分录”章节,这部分内容是为后续的“记账凭证”教学打下基础,如果在教学之初,就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模拟训练,通过幻灯片或实物的方式,向学生们讲授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填写方法,同时通过课堂实例演练巩固知识,迅速与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则学生在对以后的“记账凭证”学习中,也能够较快掌握更深入的知识点。
(2)校内模拟实验室
校内模拟实验室是对课堂实践的拓展和延伸,主要是阶段性的岗位模拟实习。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实习期,配合会计课堂知识,根据相关知识的会计岗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技能训练。校内模拟实验室内,可以让学生模拟分岗实习,根据岗位和职责划分,制定实习任务书,以企业中实际进行的经济实务为例,模拟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可以一人一岗,也可以一人多岗,或者模拟轮岗实习,提升不同岗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另外,还可以结合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制定财务报表,处理财务数据,针对课本中的专项知识进行训练,使得学生对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尽快消化,为学习更深入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会计专业课程与综合模拟实践相结合
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后,会计知识的相关概念将更加的抽象,通过模拟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化的理解专业知识。一般在会计专业知识结束后,会安排约2个月的综合模拟实践时间,与此前的课堂实践和校内模拟实验室相比,综合模拟实践更加注重对会计流程的把握和实际能力的锻炼,一般选择某个实际企业完整的会计实务,包括建账、编制报表、资料分析等一系列过程,以及一些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和业务。
通过综合模拟实践,结合企业实务,使用仿真的实验材料和工具,充分利用学校搜集和掌握的资料,让学生接触到原始的发票、账簿、报表、凭证等会计资料,学校根据所教学的专业知识情况,为学生布置综合模拟实践任务,学生仿佛身处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能够针对一段时间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总结,对会计核算工作取得全面、直观、系统的认识。
此外,综合模拟实践中,应注重会计电算化与纯手工处理相结合。随着专业财务软件的普及,电算化在辅助手工作账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应该注意对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的锻炼,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做准备。
3.会计应用知识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堂实践和综合模拟实践完成后,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基地实践和顶岗实践,进入真正的会计工作环境。学校可以选择若干财务制度成熟规范的企业,与之建立合作关系,作为实习基地,以分批分期的方式选派学生入驻实习,学生通过实际工作环境观摩和学习,掌握到更多的会计实务,提升实践和操作技能。
《基础会计》是职业高中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学好《基础会计》,将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职业学校招生对象是应届或往届初中毕业生,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普通薄弱,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本文就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分组学习技能和个别学生辅导方面展开探讨。
1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学习《基础会计》,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概念多、图表多等特点,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极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引起一系列副作用。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将使教学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笑话、讲故事等语言艺术活跃课堂气氛,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复式记账”时,可以讲这样的一则笑话:一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掌握家庭的经济支出数额和支出结构,采用了复式记账法来记录家庭的日常开支情况。每发生一笔开支,妻子都要记在家庭账本上。如用现金100元购买了一包金丝苗大米,记录“库存现金”账户减少100元,“食物”账户增加100元;有一天,妻子刷卡购买500元化妆品,记录“银行存款”减少500元后,于是妻子问丈夫记什么账户增加500元,丈夫不假思索就说,那记“维修费用”账户增加500元吧!用上面的笑话来说明复式记账的原理和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掌握复式记账法,而且印象深刻。其次,采用成功激励法。在教学中多介绍国内外会计发展的新动态以激励学生,特别是会计行业诱人的发展前景。经常列举我们身边成功的会计人士,尤其是我校优秀毕业生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本专业产生美好的憧憬,树立将来要从事会计的专业理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为深入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2 深入浅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基础会计的原理和专业术语多,学生要掌握会计实务操作,必须弄清楚有关的原理和专业名词。然而学生们缺乏社会经验,一下子很难理解《基础会计》中出现的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科目名称,课听不懂,内容难理解。因此,讲解时可以把抽象枯燥的专业术语分解成生活中的通俗易懂的实语,如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记录反映各项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在讲解时,首先强调“借、贷”不能理解为日常生活中向银行借或贷款,在会计上它们已失去本身的涵义,只是一个代号,就好像人的名字只代表某一个人。其次,重点说明“借、贷”符号代表什么?“借”表示资产、费用的增加,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的减少;“贷”则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的增加或资产、费用的减少。例如:把现金1000元存入银行。那么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增加1000元——记借方;而资产中的现金减少1000元——记贷方,如果把借方和贷方及其内容按规定格式摆放,则是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然后再举例子分析会计分录的类别及编制方法(记账凭证的编制),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步达到教学目的。
3 分组实习,在合作中掌握会计技能
会计教学必须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实践教学对实验教程的要求较高,教程必须能给学生提供较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所有会计实务操作。
在学生已掌握单项会计凭证填写和账簿登记基础上,由5至8名好中差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教师将高度防真的实习资料发放给小组,要求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是由小组合作完成,成绩好的学生起领队和辅导的作用,让他们互帮互学,对学习中的随时展开讨论,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控制好学生操作进度,对不同的小组要根据其不同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以免学生操作严重出错,导致偏离会计实务操作方向。实习操作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实习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通过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修正,达成共识。
学生按照会计核算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表等进行规范化会计业务实训后,再对学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组轮岗制”。每组代表一个财务科,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设置出纳、记账、主管、稽核和档案管理等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每一个会计工作岗位的权限及职责。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及广度,更大的作用是提高人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有争辩,而这种争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智慧。
4 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
在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能有些问题还不能解决,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个别辅导要注重方法,善于启迪。有些学生,抽象思维相对薄弱,可以将抽象问题要具体化,如,学生问到“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区别”时,可以用中药房抽屉及其标签创设情景来帮助学生区分。会计账户如同抽屉,是有一定的格式的,用来摆放“会计信息”,而会计科目如同抽屉上的标签,是为了“写明会计信息的名称”。恰当比喻生动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有些学生在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欠缺的,如手工点钞、鉴别真假币、装订凭证和账簿等,教师可以通过手把手地教导,帮助学生提高会计实操技能。
个别辅导也可以借助学生的力量。教师一个人“单兵作战”的力量是有限的,可以发动成绩好的同学来帮助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学生之间的思维有相似点,从其他的学生角度理解,这样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在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采用多样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是职业高中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学好《基础会计》将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分组学习技能和个别学生辅导方面展开探讨。
1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基础会计》,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概念多、图表多等特点,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极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引起一系列副作用。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将使教学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笑话、讲故事等语言艺术活跃课堂气氛,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复式记账”时,可以讲这样的一则笑话:一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掌握家庭的经济支出数额和支出结构,采用了复式记账法来记录家庭的日常开支情况。每发生一笔开支,妻子都要记在家庭账本上。如用现金100元购买了一袋大米,记录“库存现金”账户减少100元,“食物”账户增加100元;有一天,妻子刷卡购买500元化妆品,记录“银行存款”减少500元后,于是妻子问丈夫记什么账户增加500元,丈夫不假思索就说,那记“维修费用”账户增加500元吧!用上面的笑话来说明复式记账的原理和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掌握复式记账法,而且印象深刻。其次,采用成功激励法。在教学中多介绍国内外会计发展的新动态以激励学生,特别是会计行业诱人的发展前景。经常列举我们身边成功的会计人士,尤其是我校优秀毕业生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本专业产生美好的憧憬,树立将来要从事会计的专业理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为深入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2 深入浅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基础会计的原理和专业术语多,学生要掌握会计实务操作,必须弄清楚有关的原理和专业名词。然而学生们缺乏社会经验,一下子很难理解《基础会计》中出现的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科目名称,课听不懂,内容难理解。因此,讲解时可以把抽象枯燥的专业术语分解成生活中的通俗易懂的实语,如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记录反映各项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在讲解时,首先强调“借、贷”不能理解为日常生活中向银行借或贷款,在会计上它们已失去本身的涵义,只是一个代号,就好像人的名字只代表某一个人。其次,重点说明“借、贷”符号代表什么?“借”表示资产、费用的增加,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的减少;“贷”则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的增加或资产、费用的减少。例如:把现金1000元存入银行。那么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增加1000元——记借方;而资产中的现金减少1000元——记贷方,如果把借方和贷方及其内容按规定格式摆放,则是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然后再举例子,分析会计分录的类别及编制方法(记账凭证的编制),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步达到教学目的。
3 分组实习,在合作中掌握会计技能
会计教学必须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实践教学对实验教程的要求较高,教程必须能给学生提供较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所有会计实务操作。
在学生已掌握单项会计凭证填写和账簿登记基础上,由5~8名好中差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教师将高度防真的实习资料发放给小组,要求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是由小组合作完成,成绩好的学生起领队和辅导的作用,让他们互帮互学,对学习中的随时展开讨论,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控制好学生操作进度,对不同的小组要根据其不同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以免学生操作严重出错,导致偏离会计实务操作方向。实习操作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实习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通过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修正,达成共识。
学生按照会计核算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表等进行规范化会计业务实训后,再对学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组轮岗制”。每组代表一个财务科,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设置出纳、记账、主管、稽核和档案管理等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每一个会计工作岗位的权限及职责。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及广度,更大的作用是提高人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有争辩,而这种争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智慧。
4 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