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1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对高血压患者和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进行有关高血压疾病知识的讲座,使其掌握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因此,社区健康教育是减少高血压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高血压大多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而常常被人们疏忽,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肥胖、高脂血症或有头晕、头痛等人群应经常监测血压,以尽早发现高血压病人。
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压病人的早期治疗和规范化治疗。
高血压病人可通过健康教育了解高血压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对人们的危害及可治疗性,长期控制好血压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使高血压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觉、长期地坚持体育高血压锻炼,合理饮食,规范用药,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方式和内容
社区高血压知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中、老年人中易患高血压的人群、高血压病人极其家属等。
社区高血压知识健康教育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如集中讲座、看科教影视片、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医患个别交谈以及病人之间相互交流等。
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首先见解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并发症的严重危害性,使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引导病人对该病的治疗,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做到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对已发生并发症的高血压病人要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使病情得到最佳控制。其次讲解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控制体重、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保持良好情绪对防止高血压病在重要意义及使用降压药物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注意事项和长期规范用药的重要性,使其掌握有关药物的知识,达到正确用药和长期坚持用药的目的,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小结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本是个可喜的消息,然而在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致使绝大部分人对自己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都不能够很好地安排好,再加上运动不足等等不良原因使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深深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推广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调节不良心理因素显得极为重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便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有专家表示,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对群众实施正确的关于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以及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同伴教育和聚焦模式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使病人参与健康维护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使病人的健康行为明显增加,从而使血压得到长期有效的控制,预防并发症,真正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本报社2012年与2013年参加体检的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作记录如下:2012年本报社参加体检的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为450人,其中男349人,女101人,年龄31岁-86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发现患有高血压病6人,男5人,女1人,年龄48岁-62岁,平均年龄55岁。2013年实施健康教育之后本报社参加体检的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为452人,其中男351人,女101人,年龄32岁-87岁,平均年龄59.5岁;其中发现患有高血压病3人,男2人,女1人,年龄50岁-53岁,平均年龄51.5岁。
1.2诊断标准以上对本报社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进行体检所发现的高血压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在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
1.3方法对本报社发现的高血压病人以及未患高血压病的健康人群除了采用同伴教育、聚焦模式等方法之外还采用了一下具体方法:①从网上下载通俗易懂的关于高血压病的健康保健和防治以及治疗的资料打印发放给报社工作人员。②由医务室的护士给工作人员演示血压测量,让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掌握袖带水银柱血压计和电子血压测量仪测量血压的使用方法。③向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病病人介绍正确服用药物的方法以及应该服用哪些药物,对药物不良反应有一定认识。④对有高血压病的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心理指导,有研究表明,导致高血压发病的诱因主要还是强烈的紧张、恐惧、焦虑、愤怒、痛苦等负面情绪,因此应指导高血压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与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学会自我调适。最后还要指导报社工作人员加强体育锻炼。
2结果
2013年实施健康教育之后与2012年相比报社里患高血压的工作人员明显降低,而且男士明显多于女士,可能是与其长期吸烟、饮酒的习惯有关。在对工作人员们进行长期的关于正确认识高血压的宣传和教育以后,人们对于高血压的认识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他们又带动了他们的家属,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良性循环。此外,他们都学会了使用血压计,也加强了体育锻炼,总之这样的健康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3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发病人群不断年轻化,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代化人们的情绪控制不好,易怒、易气、易急躁,另外生活饮食没有规律且不爱锻炼身体。因此,对于有高血压病的人来说除了要规范用药外,还需要均衡饮食、加强运动、保持情绪正常以及改良行为习惯。
事实上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高血压的不了解与不重视,很多高血压患者对待高血压的态度是听之任之或者直接逃避,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杞人忧天,过分的忧虑、紧张,这两种不合适的态度对高血压的治疗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还有必要,这能够让他们正确的认识高血压的特性和本质,积极配合预防与治疗,有个正确对待高血压的心态,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率。
健康教育使病人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病发生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报社健康教育后,高血压病人健康知识认知情况有所改善,减少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同时本研究也表明,通过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病人对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认知明显提高,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点,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科学的规范。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病人的病情控制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志友,李伟.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习惯影响的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26(2):95-9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R].北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5:1-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共收住老年高血压病人58例,其中:男51例、女7例,平均年龄79岁,大多是离休干部。病人资历深,生活阅历丰富,对待事物有自己的见解。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有语言的艺术性和沟通技巧。
1.2 方法
1.2.1 入院评估:护士在对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前,应认真评估病人和家属的认知与需求特点,根据不同文化层次、生活习惯及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此外,由于高血压病人的年龄偏大,存在接受能力差、理解能力不强、听力差等方面的特点,因此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仅限于病人本身,还应该包括家属,从而可以提高家属的认知及其对病人的指导能力。在教育形式上,可采用个体化教育、开展讲座、工休座谈会,并利用宣传栏、电教化、发放相关健康教育处方等方式进行。
1.2.2 心理平衡指导:因部分老人多易激动,对高血压病终身治疗不理解,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较恐惧,爱发脾气。有的老人受疾病折磨,变得忧虑。针对这些情况对患者进行耐心沟通与疏导,告诉他们高血压是可防可治的,并不影响日常生活。恐惧和忧虑等消极情绪与血压升高有密切关系;只要保持生活有规律、积极乐观心态、养成豁达的性格、参加轻松有趣的活动,陶冶情操,避免不良刺激,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完善心理调适能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1.2.3 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高血压病是一种现代文明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与长期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及缺乏锻炼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应该教育病人:(1)严格控制体重,因体重增加可使血压增高,应该适当运动,如快步走、慢步跑;(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纤维素,如芹菜、韭菜,并保持大便通畅;(3)补充钙、钾盐,多食奶、豆类及香蕉,因香蕉中含有一定量的钾盐,可降低血压;(4)减少钠盐的摄入,因钠盐摄入量与血压呈正相关,每人每天食盐量应控制在6 g以下;(5)劝病人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1.2.4 药物指导:指导病人严格按医嘱用药,定期测血压,以便观察药物疗效,让病人及家属了解所服药物的名称、用量、注意事项及不良作用,并学会处理出现不良作用时的应急方法,因某些降压药可引起性低血压,应指导病人起床或改变姿势时动作不宜太快,洗澡水不宜太热,站立时间不宜过久,发生头晕、眼发黑时立即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和脑部供血,外出时应有人陪伴,防止跌倒摔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