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血压慢病管理及健康宣教

高血压慢病管理及健康宣教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血压慢病管理及健康宣教,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血压慢病管理及健康宣教

篇1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71-01

老年人的健康逐渐被社会所关注,其慢性病逐渐成为危险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作为社区医务人员,要对社区老年患者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对慢性病的防治进行宣教,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调整合理的生活习惯,提高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自 2010年 3 月至 2012 年 3 月期间,我院对社区 18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其中男 87 例,女 93 例,年龄 55 ~85 岁,平均( 67. 3 ± 5. 3) 岁。所有慢性病患者中高血压 108 例,脑血管后遗症 42 例,糖尿病 30 例。高血压控制率采用 2005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修订版) 评估。

1. 2 护理管理方法

1. 2. 1 慢性病宣教

在社区内针对不同的慢性病进行专题讲座,宣讲健康知识,提高保健意识,同时在社区内举办义诊活动,开设免费咨询,发送健康宣传册。通过不同形式的慢性病宣教,纠正患者不规律用药、不爱吃药、不出现症状不吃药的不良用药习惯。

1.2. 2 心理疏导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会对治疗产生厌烦,以及对疾病治疗产生悲观心理,长期的治疗经济开销,也增加了思想负担,从而抵制治疗,血压升高,加重病情。为此社区护理人员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增加对患者的关心,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还要让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消除患者消极心理,避免情绪波动。

1.2.3 日常护理

日常生活中应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加强患者遵从医嘱和

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生活方式和节奏,保持充足睡眠,安排正常的生活起居,避免熬夜和劳累,并且适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同时,让社区患者认识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心态对治疗慢性病的积极作用,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坚持服药治疗和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尤其是对血压、血糖、血脂的监测。

1.2.4 饮食指导护理

针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评估,使患者了解到不良饮食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从而纠正不良的膳食结构,并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进行指导护理。控制每日摄盐量,每日盐量摄入不超过 6 g,少食高脂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增加微量元素膳食,每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进餐量和次数,戒烟戒酒。

1.2.5 适量锻炼身体

社区护理人员建议患者每天坚持适度锻炼,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增强体质,有助于患者慢性疾病的康复。制定运动项目和运动量,以有氧运动为佳,如慢跑、打球、骑自行车等,建议每天运动 1 次,每次 30 min ~ 1 h,每周运动 5 ~7 次,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以患者感觉合适为宜,运动注意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

1.2. 6 加强随访

在社区内,加强对随访患者每周进行血压血脂血糖检测。检测前,通知患者携带病历本、用药情况本以及医保卡; 检测后,针对患者检测情况,对比上次检测随访情况,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并叮嘱患者及时复诊、用药、监测,随访检查患者健康情况。对不能到随访检测社区点的患者,社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上门服务。

2 结果

对本文观察的 18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为期半年护理管理,患者对自身慢性病知识有所了解,健康康复情况效果较好,同时社区医院管理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用药情况。本文研究中,护理管理半年的高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控制情况、脑血管病康复评估明显比护理管理前效果好。

3 讨论

社区护理是一种长期连续的护理模式,本文通过对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进行管理,加强对社区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谐医患关系,通过各项社区护理措施,增加患者心理上的认可度和亲密度,通过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效果非常明显。本文研究中,社区护理管理半年后,其高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控制情况、脑血管病康复,明显比管理前效果显著。本文研究中,高血压患者占慢性病患者的 60%,成为护理重点病症。通过社区慢性病管理后,让患者了解高血压,以及如何预防高血压所引起的并发症; 积极引导患者采取乐观的心理接受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和节奏,加强坚持服药治疗和监测身体各项指标; 合理调整饮食习惯,每日低盐低脂低糖;每日坚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每周定期到院随访,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检测。高血压控制率在社区护理控制前为45. 37% ,社区护理控制后位 78. 70% ,说明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患者具有指导性意义。

综上所述,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患者行慢性病宣教、心理疏导、日常护理、饮食指导护理、适量锻炼身体、加强随访,能够有效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提高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桂芝.老年痴呆患者的社区护理 [J]. 天津护理. 2011 (04)

[2] 杨依,蒋晓莲.慢性病自我管理概述及其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J]. 护理学报. 2011 (20)

篇2

doi:10.14033/ki.cfmr.2017.16.0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054-02

品管圈(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1]。近年来,品管圈在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护理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运用,此次是笔者所在科室第三次组建品管圈,开展品质管理活动。由于老年人躯体疾病较多,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一种新的现代化养老模式,有病养病、无病养老,将医疗服务与传统养老服务相结合,使养老服务的内容扩大化,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服务对象主要是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身体机能有残障的老人,这种养老服务的特点是整合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资源,不但能为老人提供生活护理服务,还能提供疾病咨询、诊断、治疗、护理、康复指导和临终关怀服务。在笔者所在医院老年病三科室长期居住的老人中,患有高血压疾病的老人占其中的57.83%,所以规范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变得尤为迫切,对患者而言,改变患者的认知行为,就是利用多种方法改变患者的认知来影响他们的行为[2]。通过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能让患者主动参与到自身疾病的管理中,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护士而言,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能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为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切实提高高血夯颊叩墓娣痘管理程度,笔者所在科室对2016年科室内自愿参与的40例高血压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5-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养老的高血压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64~88岁,平均(79.3±7.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意识不清,不能自理的患者。品管圈由6名护士组成,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名,平均年龄为(31.3±5.0)岁。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2016年5-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首先科室有6名护士自愿报名组建品管圈,投票选出圈长1名,辅导员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圈名为高压圈,设计圈徽,圈徽的寓意为听诊器代表测血压,组成的心形和红十字代表通过护士对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使患者保持一个健康的心脏。全体圈员发动头脑风暴提出5个改善主题,其中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被选为本期活动主题。品管圈活动按PDCA的步骤,即P阶段为: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D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与改进;共10个步骤进行[3]。

1.2.2 知识掌握程度调查 为了能全面了解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自愿参加活动的4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问卷调查,问卷分为4大项26个小项,在调查中把小项加以总结,调查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不能掌握的小项有91人次。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按照柏拉图80/20法则确定72.53%为改善重点,存在的问题依次是患者不知道服药的相关注意事项,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圈员们运用头脑风暴法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用鱼骨图对提出的原因进行归纳列出,用特性要因评价表对所有的原因进行要因评价找出的主要原因为:(1)护士因素。①护士宣教次数少。②护士宣教形式单一。③病房没有针对服药的提示卡片。(2)患者因素。因为慢性病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对自身疾病不能有效重视,自身记忆力下降,对于枯燥单一的宣教形式接受程度不高。(3)管理者因素。缺乏针对健康宣教效果的管理项目,缺乏相应的奖励性措施,不能激发护士的工作效率。

1.2.3 对策 全体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来思考解决的对策,针对每一个要因提出一个以上的对策,运用对策拟定的评价标准即:从对策实施的可行性、效益性、经济行三个方面分为5、3、1三个等级进行评价,然后列表进行统计,根据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选择。(1)护士重视晚夜班宣教。因科室新成立体检门诊,护士分流后科室留有护士人数少,且白班护士忙于日常琐碎工作,与患者接触时间少,进行宣教次数少。在患者晚班睡觉前、夜班起床后这两个时间段,是高血压患者服药的重要时间段,也是高血压患者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护士在此时间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目的的健康宣教,可以增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时间,在对于高血压患者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时间段进行宣教,可加深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接受程度,引起患者的重视,提高护士健康宣教的成功率。护士在晚夜班时也有时间对自己所负责患者的病例进行深入了解,增加与医生沟通的时间,在了解患者的病情后能提出个体化的宣教内容,可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2)增加开展健康宣教的集中授课。①由护士准备PPT课件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针对高血压患者集中展开授课,通过改善健康宣教的形式增加对患者相关记忆的有效刺激,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②由科室医生定期开展高血压的健康讲座。对于多数患者而言,对疾病的治疗包括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习惯于被动接受,不主动参与,不去承担自己在疾病管理中应有的责任。科室医生在开展健康讲座的同时,让高血压患者主动提出自身疾病的疑问,医生现场回复高血压患者提问答疑,提高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自身疾病管理,增加接受科学管理的程度,减少患者在其他地方受到伪科学的不良影响。③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容易产生消极情绪[4]。张振香等[5]报道,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越好,认知症状管理及疾病管理就越好。开展病友交流会,提高患者主动参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向其他患者讲解自己所接受到的知识,增加患者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和主动参与自我疾病管理的兴趣。在科室范围内增添奖品鼓励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比较好的高血压患者,患者的治疗护理配合度越高。(3)在病房醒目位置贴上提示卡片。目前笔者所在科室制作了“您吃药了吗,您服药后休息30 min了吗?”“您做到起床三部曲了吗?”两种提示卡片粘贴在病房的醒目位置,一个是提示高血压患者按时服药,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在服药后要有1个30 min的休息时间,然后再进行活动。同时也积极动员同病房的其他患者,在看到提示卡片时能对高血压患者有一个口头提示。第二个卡片是提醒高血压患者,在清晨和午间小憩之后起床时应先睁开眼睛躺30 s,坐起来坐30 s,站起来站30 s,再进行其他活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性高血压的发生。(4)制定健康宣教评价表。从健康宣教的次数、内容、患者掌握情况三个大项目进行评价,由专人负责(办公护士负责),对列入品管圈活动的40例患者抽样进行健康宣教知识的评价,每周一次对每位护士所负责的患者中抽取一名进行打分,将评价情况与科室第二次分配的绩效相关联。

1.4 观察指标

(1)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再次针对自愿参加活动的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血压患者在对策实施后对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为期1个月(11月份)的问卷调查,问卷分为4大项26个小项,统计后与对策实施前的1个月(7月份)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2)无形成果比较,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采用5、3、1评分表由每位圈员自己进行评价,内容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品管手法7个方面,在统计每个项目的平均分后,对于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进行对比。

2 结果

改善措施实施后,品管圈成员于2016年11月1个月的时间对科室自愿参加品管圈活动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检查不能掌握的项目有39人次,其中不知道自己服药相关情况15人次,不知道自己血压水平11人次,经常食用腌制食品7人次,不知道活动相关注意事项6人次,即平均每周有9.95人次对调查问卷里的项目不知晓,与改善前的22.75人次/周相比明显下降。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6名圈员学习了品管圈管理手法,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品管手法7个方面每项的平均分为3.8~4.6分,与改善前的1.5~2.8分比较,每项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小组的团队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的作用

笔者所在医院将品管圈这种管理理念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不再是以护士长为主,而是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共同制定改进措施、共同实施与评价[6-7],护士在品管圈中既充当普通护士的角色,又担当了护理质量管理的角色,通过品管圈活动护士在较为积极、自动自发的氛围下工作,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8]。发现问题不再是单一的向上级汇报,由圈员们开展小组会议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利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大家参与的兴趣,制定共同的目标和改善措施,并在品质管理工作中看到改善措施实施的实际效果,提升了护士工作的成就感。

对患者而言,护士的业务素质提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化、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建议,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通过开展品管圈的各项改善措施,提高患者主动参与自身疾病管理,重视自身疾病,减少伪科学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护士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护理,增加了护患之间的和谐程度。

3.2 品管圈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笔者所在科室虽然是第3次开展品管圈活动,有的成员是第一次参加,对于品管圈知识不了解,在品管圈活动开始时对活动的信心不高,经过品管圈知识的多数培训,虽然有所改善,但品管圈活动的水平仍有待提高。这次品管圈活动中虽然有医生也参与进来,但也存在医生的参与崆椴桓叩南窒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圈员的情绪和品管圈的实施水平。因此对于品管圈的知识需要更专业的培训,需要医院进一步的支持,才能把科室的品管圈活动开展地更加顺利,才能提高医院品管圈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海燕,颜波儿.品管圈活动在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154-2155.

[2]李长群.行为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0,16(32):154.

[3]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

[4]周志荣.健康教育在城镇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8):130-131.

[5]张振香,李艳红,张秋实,等.中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2(2):117.

篇3

按照国家卫生部医疗卫生防病在先.预防教育面向社区、面向人群的要求.我院卫生所联合我院教务处充分利用我院在卫生技术和医疗护理方面的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拓宽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高血压病预防保健宣传教育覆盖的人群为:全体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全体学生.所辖社区居民.广大社会人群。

2宣传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传统的防病保健宣传教育方法简单.途径单一,这种落后的、被动式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现代科技发展水平也不相适应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际条件.我们应当努力采用先进、多元化及主动的宣传教育方式及方法去开展各种防病保健宣传教育活动

2.1以发放宣传材料为主的宣教方法

把如何预防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如何保健等知识印制成宣传单或制作成小册子.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或集体活动时发放并进行宣教,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法

2.1.1利用集体会议,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全院教职工大会、学生大会发放宣传材料或利用学院每年春、秋两季运动会对全体师生发放高血压病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材料并进行宣教

2.1.2利用临床实践,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学校医疗、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社区临床见习或实习时间对社区人群发放高血压病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材料并进行宣教。

2.1.3利用义诊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利用行业协会等部门每年组织疾病预防知识宣教月的义诊活动.组织卫生所医护人员和部分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走上街头对广大市民发放高血压病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材料并进行义务咨询和保健教育

2.2以讲解、视听为主的宣教方法以讲解、视听为主的宣传教育具有直接、形象、覆盖面广、宣讲效率高、知识更新快、限制条件少和节省人力物力等许多优点.在高血压病预防保健宣传教育工作中尤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应当积极利用并扩展这种宣教方式

2.2.1利用电子、通讯设备.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和校园网等方便、快捷的通讯、电子传媒途径等对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进行宣教。

2.2.2利用就诊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学校教职工到卫生所就诊时间.进行面对面的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宣教

2.2.3利用专题讲座,进行宣传教育:开展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专题讲座.由卫生所的医护人员、院内本专业资深教师以及经过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培训的学生分时间、分地点对广大教工、学生和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宣教。

2.2.4利用娱乐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利用教职工工会的娱乐性活动、学生课余趣味活动、学院大型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将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编制成娱乐性节目进行宣传教育。

2.2.5利用“文化墙”,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学校卫生所的宣传墙、校园画廊、社区文化宣传墙.以高血压知识集锦或其相关图片展等形式对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进行宣教。

3宣传教育的内容

高血压病预防保健宣传教育要落到实处,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认真筛选宣传教育的内容:要针对不同的宣讲对象.选择不同的宣讲内容

3.1高血压防病知识的宣教内容

首先要让人们知道什么是高血压.它属于什么疾病.它的发病因素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让人们认识它,重视它特别应提醒年轻有为、诸事操劳的中年组人群(近年来.35--44周岁及处于更年期的人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i-2]).以提高他们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其次.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因素来看.应着重加强对未患病人群特别是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进行预防高血压病知识的宣教。

3.1.1降低工作压力:降低劳动强度、减轻工作负担、放慢工作节奏是缓解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的有力保证.也是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方法

3.1.2改善劳动、生活环境:如降低噪音、避免强光刺激、美化工作生活环境对平衡人体生理、缓解精神压力有很大帮助

3.1.3放松心情:对来自社会、家庭、个人方面的工作、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冲突应学会释放。如听音乐.和亲人朋友聊天、喝茶,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使心理平衡.情绪稳定

3.1.4合理膳食结构:荤素搭配.以优质蛋白为主,适量摄取蛋白质:降低动物脂肪摄人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含钾、镁、钙多的食物: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3.1.5适当运动: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控制体重.以免肥胖运动以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为宜运动项目、时间和强度应因人而异散步、游泳、慢舞、习剑和气功等运动项目是身体锻炼的较好选择。

3.1.6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减少夜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

3.1.7建立防病保健档案:对上辈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员应鼓励其建立预防高血压病的保健档案:或在其体检档案中另列血压测量史数据单:鼓励其在身体异常时期多测量血压。特别是在更年期、女性绝经期更应重视对血压的监测

3.2高血压病人健康保健知识的宣教内容对已患高血压病的人群除了对其进行防病知识宣传外,还应着重对其进行如何遵从医疗护理、如何服药、如何监测病情、如何平衡身心等相关知识宣教

3.2.1合作管理.养成良好的遵从医疗行为:学校卫生所与高血压患病教工应建立医患互动式合作管理网:应当在医护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医护专业高年级学生(青年志愿者)与所辖社区高血压病人建立义务合作管理网卫生所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学生为每个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填写固定联系方式.定期发放高血压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并进行个体化指导。督促病人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或增减药物,主动测量血压.主动就医复诊。从而让高血压病人养成良好的遵从医疗行为.为疾病控制提供有力保证。

3.2.2认识降压药物,不盲目服药:告诉高血压病人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副作用.并提供相关书面知识指导。

3.2_3学会主动测量血压.时刻掌握病情动态:教会高血压病人或其家属使用和保管血压计的方法.并掌握血压的测量时间、测量部位、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等相关知识:指导高血压病人根据血压测量范围调整工作日程、活动方式.让高血压病人掌握是否需要就医的血压指数。

3.2.4学会平衡身心.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让高血压病人懂得不暴饮暴食、不剧烈运动、不狂喜大悲、不劳神过忧、身体勿过热过冷等.以平衡身心.防止高血压、脑出血等急危重症的发生

4宣传教育效果的评价

为了及时掌握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效果.每半年或一年应对宣教范围中的人群进行可行性跟踪评价如利用全校的教职工体检或社区人群的抽样调查来分析宣传教育的成效,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或制定新的宣教计划,进入下一轮宣传教育实施程序.直至达到预期效果具体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4.1通过体格检查评价宣传教育的效果

可以通过全体教职工或学生的体格检查,透过与高血压相关性健康指标来评价高血压的防病保健知识的宣教效果如将体检中的血压值、血糖值、血脂值、胆固醇值和体重值等与相应的健康标准指标进行对照:或与以往体检中的相应数值进行对照,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新发病人数,已患高血压病人的保健程度.从而判断对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的宣教效果。

4.2通过设计问卷量表评价宣传教育的效果

可自行设计测评量表.通过整群抽样,了解社区人群对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预防保健措施、遗传性和并发症以及治疗性降压药物的名称、作用及其毒副反应等知识的知晓程度:对遵从医疗护理服务行为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已患高血压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保健措施的执行程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可以较好地分析和评价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的宣教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