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

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

篇1

清明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每年这个时候,老妈按照大姐给出的“要求”。煲些鹌鹑蛋蘑菇笋片汤来养生。用鲜蘑菇、熟笋片、鹌鹑蛋、火腿肉片、绿菜叶、鲜汤、食盐等,熬成一锅热汤,饭前喝上一小碗,可以起到补气健脾、减肥美容的作用,对春季脾气不足而致神疲倦怠、面色失荣,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芒种时节,由于天气闷热,空气潮湿,容易使老年人四肢疲倦、萎靡不振。这时节,老妈会用鸡蛋、番茄、葱花、胡椒面、姜末、香油等,烧一锅番茄鸡蛋葱花汤。这种热汤清淡咸鲜,具有解暑化湿、开胃助阳的功效,极适用于夏季脾阳被湿所困导致的食欲不佳症状。

处暑时节,气候逐渐干燥。老妈每年这时节,会煲一锅百合莲子汤来喝。将100克干百合、75克干莲子置于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加入75克冰糖,改用文火继续煮40分钟即成。百合莲子汤有安神养心、健脾和胃的养生功效。

白露时节,气温降低,燥邪伤人,此时,很多老年人出现口干舌燥、大便于结、皮肤干裂等现象。所以,必须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每年白露时节,老妈会煲一锅鲫鱼红糖甜杏汤。用鲫鱼、甜杏仁、红糖一并熬汤,熟后饮汤食鱼。鲫鱼红糖甜杏汤具有益气健脾、滋阴养肺的功效。

秋分时节,老妈常煲黄花木耳鸡蛋汤来喝。此汤清热解暑,祛火排毒,适用于秋季肠道功能紊乱而致的头晕、胸闷烦躁、大便干结等。

食疗方

小雪时节,老妈常会煲萝卜笋丝汤来喝,这种汤可以补脾和胃,消食通便,适用于老年人冬季食肥甘厚味、酒浆太过而致纳少厌食、食入即饱、神疲乏力、大便不爽等。

篇2

王老师去年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便买来一大堆养生保健方面的书籍,认认真真地当起自己身体的医生。多半年里,王老师除关注电视里的养生节目不说,当听说某种营养品可以延年益寿,就买来“研究”。每逢周末,她还会去市中医院咨询穴位经络,自学按摩手法,平时回家自己给自己按摩,俨然成了一位养生专家。

生活中,像王老师这样的“养生专家”比比皆是。电视台的各种养生节目、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养生类书籍,更是催热了现代人的养生之风。不仅退休的大爷大妈懂中医良方、养生门道,这股热潮在年轻一代中也风靡起来。小孩成长更重营养,女性减肥更重平衡,老人饮食更重调理。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身健康,以前人们总是得了病才知道往医院跑,现在大多数人以养生为主,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

然而,在养生风袭来之时,一些人在追求保健养生时,将道听途说或是未经证实的“偏方”滥用,导致身体“水土不服”。从现实来看,不同途径、不同媒体的养生观点的确存在很大争议,有的甚至针锋相对。

其实,中医提倡的养生保健根本是“以人为本”,很多养生之道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需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健康状况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最好的办法是去医院请医生为自己“量身定做”一整套的养生秘方,养生还需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给老人小孩一个健康的夏天

夏季,免疫能力较弱的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差,难以适应夏季高温环境,很容易染病。虽然现在时近芒种,但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家长们很难掌握好孩子的穿衣厚度,小孩子贪玩,满头大汗后为图凉快减少衣服,一冷一热之下容易感冒。因此,家长需视天气状况及时给孩子添减衣物,尽量避免让小孩在烈日下运动。

篇3

张国玺:《黄帝内经》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所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一年之中,夏季是阳气最盛,天气最热的季节,人们应该遵照季节的特点进行养生保健,使自己平安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Q 我们经常会觉得天气变热,就是夏天了,在中医里,怎样理解四季呢?

张国玺:夏季有“夏”与“长夏”之分。众所周知,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然而中医学理论却将一年分为五季,这是根据五行学说(即“木火土金水”)的理论依据,将夏季分为“夏”和“长夏”两季,就可以与五行相配:春为木,夏为火,长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

Q “夏”和“长夏”是如何划分呢?

张国玺:我们知道,农历五、六、七月三个月是夏季,中医学将五月和六月定为“夏”,而将七月定为“长夏”。

Q “夏”和“长夏”在时节上有哪些特点?

张国玺:从中医学理论来讲,夏与长夏在季节的特点上是不相同的,“夏”的特点是以“炎热”为主,而“长夏”的特点则是以“湿热”为主。因为每年的七月除了气候炎热外,还会出现多雨或阴雨绵绵的天气,空气中的湿气加重使得相对湿度增大,其气候的表现特点是以潮湿闷热为主。

经省养生保健

Q 通常在入夏以后,我们大多时间会觉得很燥热,这是为什么?

张国玺:在炎热的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许多人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差,烦躁、爱发脾气、性情急躁,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别人发生矛盾,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中暑”。特别是在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以后, “情绪中暑”的几率就会急剧上升,所以应在炎热的夏季进行精神养生保健。

Q 看来保持平静的心境尤为重要,要怎样预防“情绪中暑”?

张国玺:在炎热的夏季,我们要做到“静心、安神、戒躁、息怒”,以保持良好的情绪。宋代大儒温革有诗云:“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并有“静在心,不在境”之说。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不管天气如何炎热,只要我们自己的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使思想平静下来,做到神清气爽,心静静天凉。

起居养生保健

Q 天气的变化,会打破我们的生物钟,改变作息时间?

张国玺:《黄帝内经》称在夏季的三月里,应“夜卧早起”,也就是说要适当地晚点睡觉,早点起床。因为夏季的特点是白天时间长,而夜间的时间短,人体也应该适应自然界的规律,晚上睡得晚一些,早晨起得早一些。夏季合理睡眠时间应该是,就寝时间为22:00~23:00,起床时间为5:30~6:30。

Q 我们知道,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夏季如何提高睡眠质

张国玺:由于夏季夜间的睡眠时间缩短,所以通过午睡来补充睡眠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午睡不但能使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的作用,还能够改善脑部供血,增强体力和机体的防护能力,有资料表明,夏季适当地睡午觉可大大地减少夏季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夏季午睡的时间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时间过短达不到午休的目的,而时间过长不但会感觉头脑发昏,肢体无力,还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

Q 在起居环境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

张国玺:夏季还应注意居室内小气候的调节。居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日照和通风等。人人都希望居室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所以适宜的室内小气候对人体的健康有利。最佳的室内温度以220C~25℃为宜,最佳的相对湿度以40%~60%为宜,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居室环境里会感到非常舒适,精神状态良好,思维清晰,工作或学习的效率较高。但由于自然界的四季气候变化有所不同,故届室的小气候也应适当调整。

另外,夏季要注意不宜过于贪凉,如室内的温度过低,或用凉水冲澡或洗脚,冷饮吃得过多等都易引发疾病,儿童和老年人要特别注意。

饮食养生保健

Q 在夏季饮食养生保健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张国玺:夏季天气炎热,各种生物繁殖最为活跃,同时也是细菌、病毒生长繁殖最快的时期。炎热的夏季,还影响人的食欲和消化,使人们饮食减少,消化不良。此外,夏季还是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如急性肠炎或痢疾等。所以夏季更应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调养,来保障身体健康。夏季饮食养生的总原则是,1、饮食要清洁卫生;2、饮食以清淡为主;3、保证营养素的合理摄入。

Q 夏季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比较快,如何合理补水?

张国玺:夏季时人体出汗多,所以要特别注意饮水量的增加,一般来讲,每天的饮水量应在2000毫升左右。提倡主动饮水,即不要等到自己感到口渴后再饮水,而是经常少量地喝些水以维持机体的需要。夏季多进食一些牛奶、豆浆、粥、汤等稀食,也是补充水分的好方法。如早餐喝豆浆,午餐喝汤,晚餐喝粥,睡觉前喝牛奶,上下午喝茶,都能起到生津止渴、清凉解署,补养身体的作用。

运动养生保健

Q 夏季运动的方式和方法和冬季有区别吗?

张国玺:夏季运动时应适当地减少运动量,特别是在炎热的中午更不要运动以免中暑。夏季锻炼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晚气温凉爽时进行,地点应选择在有花有草,有水有树,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湿润清爽的公园内活动。

夏季运动应戴遮阳帽,穿浅色、宽敞和透气性良好的运动服,每锻炼1小时,应到休息5~10分钟,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

Q 在夏天运动之后,有哪些方面是要注意的?

张国玺:夏季运动后要注意三个问题:1/运动后不要立即喝冷饮。因为运动时体内血液运行于四肢和体表,而运行于消化系统的血液较少,冷饮会对胃肠产生刺激,使胃肠的血管收缩而造成胃痛或胃肠道不适;2、运动后不宜饮水过多。因运动会消耗人体的很多能量,饮水过多会加重胃肠道及心脏负担;特别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3、运动后不宜立即洗冷水澡。因运动时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表面的毛孔张开,如果皮肤突然受到冷水刺激,可引起体表毛细血管的骤然收缩,毛孔关闭,体内热量无法散失,从而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而出现热伤风的症状。

药物养生保健

Q 谢谢张老师,最后能给读者提供几个夏季进补妙方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