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3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健康教育生活方式,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轻度78例,中度122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会议肝炎诊断标准,其中男145例,女55例,年龄15~65岁,平均39.7岁±14.2岁。

方法:⑴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及主要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具体条目:1饮食符合要求;2良好的休息;3合理适当的活动或运动;4家属照顾,即能接受到家属亲友良好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照顾与关爱;5不嗜烟酒。所有条目分为符合(是)、基本符合、不符合(不是)3个层次。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对调查对象讲明填写内容和要求,由患者自行填写,30分钟回收,专业人员查阅后对遗漏的条目由患者自行补正。于入院初期(入院2~3天内)及时行健康知识宣教后发放。共回收入院初调查表200份,知识宣教后调查表192份。最后以“符合(是)”及“基本符合”为计数记分。⑵知识宣教方法:1书面宣教:所有对象在收集第一份调查表后,即对其生活方式进行评估、汇总,同时给患者发放《慢性乙肝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处方》,介绍疾病不同时期乙肝患者的饮食、休息和运动方式及意义,强调吸烟、饮酒对肝脏的危害性。2与患者及家属面对面沟通:如讲解家属对患者关照的重要性,使家属理解身心关爱是患者康复的有效保障,以取得其配合与支持。3加强对生活方式薄弱群体的宣教:对首次回收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生活方式中存在的缺陷较多的薄弱群体,在进行宣教时对其作为重点对象,注重针对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理解程度,反复耐心进行指导,例如饮食指导中,从饮食种类到烹调方式、钠盐的摄入量等等,并注意观察其效果。

结果

健康知识宣教前后慢性乙肝患者生活方式比较,见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见表2。

讨论

慢性乙肝患者生活方式存在着缺陷:据估计,10%~20%的慢性乙肝最终将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在本次调查中,大专以上组高于小学、中学组,干部、职工组高于农民组。说明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和干部、职工人员接受医师饮食指导的依从性较好,饮食指导应强调个性化,家属是患者饮食的协调者,也是健康知识指导与监督的对象之一。合理的活动与运动对于增强机体免疫、调节情绪都十分有利。对于慢性肝炎,如病情较稳定可逐渐增加活动,包括气功、太极拳等。部分患者对于此项目坚持不足。农民组高于学生组;农民高于干部、职工组及其他组。而如何使患者正确地掌握活动时间,活动方式以及活动量,使之成为慢性乙肝康复的有效措施,仍然是医务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知识宣教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针对调查对象存在的生活方式缺陷,在患者住院期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并注意了解其对健康指导的依从情况,注意对生活方式薄弱的群体重点进行讲解和宣教。

篇2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特别是健康问题,而老年人所患的慢性病大部分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2010年8月~2011年8月随机调研2个社区的180名老年人,对其中100名老年人进行严密的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明显,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在大龙华街道随机抽取2个社区,随机选取1个社区的老年人作为干预组,另1个社区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2010年6~8月在2个社区居住满1年以上且短期内不会离开本社区的60(周)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100人和80人。其中干预组男51人,女49人,年龄62~89岁,平均70.39岁;对照组男39人,女41人,年龄60~88岁,平均70.13岁。所有老年人均自愿参加本调查,意识清楚,有较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分别对两组的年龄、性别、患有的慢性病、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人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指标构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有精神异常的患者,②同时患有肿瘤,且近半年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③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依从性差或失访情况者,④正在参加或近30天内参加过其他研究项目者,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者,⑥交流沟通有障碍者。

方法:①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老年人生活方式健康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BMI、血压、空腹血糖、吸烟、饮酒、嗜盐、嗜甜、高脂肪、高胆固醇、喜油炸食品、运动量、睡眠质量及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有自己监测测血压和(或)血糖等项目。②实施方法:由研究者本人及社康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经过培训后分别在实验前后发放问卷调查,当场回收问卷。实验前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实验后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③干预组实施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老年人进行临床资料登记,并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干预组在第1次问卷调查后即由社康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通过各种方法实施每个月≥2次的健康教育。④对照组实施方法:对照组只进行临床资料登记和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在第1次问卷调查后不实施任何方式的健康教育,观察时间1年,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对比两组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⑤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全科医生充分利用社康中心便利性、便捷性、可及性、对社区居民的熟悉性的优点,实施面谈法,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播放健康教育录像,电话随访,上门家访等方法实施严格周密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健康4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及与健康的关系;吸烟、嗜酒与健康;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与健康的关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便秘;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症;泌尿系结石;颈椎保健操;口腔疾病;预防感冒等。

体质指数: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超重:24≤BMI<28,肥胖:BMI≥28[1]。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Foxbase数据库,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和率的差别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比较:干预组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体质指数的比较:干预组在体质指数保持和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老年人在慢性病有关方面的比较:干预组在慢性病的新发病例和自己监测血压、血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深圳市社区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这可能与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且现阶段深圳市社区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有关。不良生活方式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2],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老年人常患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据WHO统计,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3],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防治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和控制或延缓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是控制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减轻家庭和社会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摆在我们政府和医务工作者上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开始显得尤为迫切[4]。因此,改变社区老年人吸烟、饮酒、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和防范疾病的意识,消除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危险因素,可以达到明显的预防、减少或延缓老年人患慢性疾病,控制老年人现患慢性疾病的发展,节约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

全科医生团队通过对2个社区中的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研究后发现,干预组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常识明显提高,在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超重、肥胖的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慢性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己监测血压血糖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充分发挥社康中心全科医生的优势,积极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具有方便、快捷、可及性及有效性的优点,且投入费用低,效果佳,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冀珍,赵连友.高血压防治策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5.

篇3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197-0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生活习惯的逐渐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人们生活方式联系密切,所以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而健康教育就是要通过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防止和减低并发症的发生及风险。本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4 例男性,平均年龄为68岁;22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5岁。

1.2 方法 了解研究对象掌握糖尿病知识的情况和以往生活方式,并从饮食、运动、作息、心理等方面制定了教育计划,采用个体化的方法告诉患者要终身接受健康教育,并根据病情合理调整具体方式。

2 社区健康教育方式

2.1 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 这些患者都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但是很少了解糖尿病知识,所以应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用通俗的语言向其讲解糖尿病的定义、症状、常见的并发症、危害及预防等的重要性,并告知其降糖药物的分类和服用的注意事项,使其可以对自身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达到更好的控制病情的目的,同时还应该让糖尿病患者阅读相关书籍及知识讲义,观看相关知识录像,提供宣传糖尿病基本知识的资料,并演示胰岛素笔和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耐心细致的对待年长患者,使患者家属同时也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并对其个体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

2.2 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作为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点,是糖尿病得以控制的必要措施。糖尿病患者既要通过饮食治疗对其血糖进行控制,还要保障其日常工作生活中正常的营养需求,因此饮食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认为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只要按时服药对饮食上并没有太多的估顾忌,特别是家属有这样的想法的较多,认为偶尔吃一顿好的不碍事。针对这些不正确的态度,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和患者一起制定食谱,采取多种形式帮助病人和家属认识到控制饮食的重要作用,使病人和家属自觉的配合饮食治疗,通过饮食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2.3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作为糖尿病的基础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改善和控制,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所以应该让患者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并根据个人爱好,广泛的开展书法、画画、气功、太极、慢走、跳舞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总之应以适量,个体化和经常性为原则,要按照个体化从轻到重的原则,运动期间应该对血糖进行密切的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运动方式。

2.4 调整作息时间 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所有患者中29例作息时间不规律的患者,大多数是不用上班的退休职工,睡觉没有时间限制,还可能因下棋等休闲项目导致坐的时间较长,并且还常熬夜,所以我们应该这对这些情况进行正确的诱导,使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自己的生活和休息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2.5 心理疏导 因为糖尿病患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终身治疗的作用,导致出现一些不良心态:(1)焦虑和恐惧心理,对糖尿病的长期性和引起的并发症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过分关注病情,形成了较重的思想负担;(2)轻视和无所谓心理,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认?樗晔?大了,因此对治疗满不在乎,不重视病情;(3)消极悲观的情绪,治疗一段时间后,因为病情不稳定,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对治疗失去信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和病人加强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从不同的角度关心病人,使其对医务人员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使其逐渐消除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3 结果

通过近一年来对56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其生活方式改善的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所知,经过健康教育之后,各项指标都得到显著改善(P

友情链接